如果說馬曉春是中國圍棋史上絕無僅有的天才算不上過分,他和棋聖聶衛平一起扛起了國內圍棋的整個80年代,史稱「聶馬時代」,在聶旋風退居山林之後,馬曉春獨自扛起了中國圍棋的大旗,在寒風肆虐的日子裡力扛「四大天王」,勇鬥日本六大超一流,1995年5月獲第6屆東洋證券杯世界圍棋錦標賽冠軍,成為中國第一個職業圍棋世界冠軍;同年8月再獲第8屆富士通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冠軍,成就中國第一個圍棋「雙冠王」。
我們先簡單的回顧一下馬曉春的個人戰績:
連霸13屆名人,獨此一人--馬曉春
馬曉春很小的時候就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1979年8月,馬曉春在全國少年圍棋賽決賽中以五戰五捷的戰績奪得了冠軍。1980年,馬曉春代表浙江省參加在黃山舉行的全國圍棋團體賽。第7輪執黑以3/4子的優勢險勝代表黑龍江省的聶衛平,並拿到當年9月在四川樂山舉行的全國個人賽入場券。在全國圍棋個人賽上,馬曉春獲得亞軍,戰勝了陳祖德,引起了中日棋界的矚目。
1982年之前,中國還沒有圍棋段位制。1982年3月,馬曉春被暫定七段,以七段的資格參加中國首次段位賽,從而獲得正式七段;馬曉春在杭州戰勝日本圍棋九段苑田勇一,這是苑田九段此行訪華7戰中唯一的一盤輸棋。10月,晉升為八段。1983年11月,19歲的馬曉春晉升九段,成為繼陳祖德、吳凇笙、聶衛平之後的中國第四位九段,也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九段棋手。可見,用天資聰穎,少年天才形容馬曉春一點都不為過。
隨後,馬曉春取得1984、1986、1987、1991年的全國圍棋個人冠軍,在國內各種大賽中奪得多頂桂冠。
1989年,馬曉春以3比0 戰勝劉小光奪得第2屆中國圍棋名人戰冠軍。自此到2001年第14屆中國圍棋名人戰,馬曉春一共連霸13屆名人,創造了一個空前的記錄。
然而,既生春,何生鎬?正在馬曉春如日中天之際,他的天敵李昌鎬也在這個時期浮出了水面。1992年,不到17歲的韓國神童李昌鎬在第三屆東洋證券杯五番棋決賽中後來居上,3:2力克林海峰後首次登上世界大賽冠軍的寶座。
事實證明了李昌鎬的實力要比馬曉春和小林光一來說,還是厚實許多。相比於小林光一,馬曉春能從中日圍棋天元戰初期的贏一盤,到後期的強勢逆轉,他的棋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背後的自信都有了質的提升,比賽中也能經常看到他妙手頻發,「妖刀」之名絕無僥倖。
能戰勝聶衛平,卻多次輸給李昌鎬
接下來讓人意料不到的是,這樣的馬曉春在李昌鎬面前居然不堪一擊,1996年,馬曉春進入第7屆東洋證券杯和第9屆富士通杯決賽,最後分別以1比3和0比1負於韓國李昌鎬九段,兩次獲得亞軍。1998年,在第3屆三星火災杯決賽中馬曉春再次以2比3負於李昌鎬九段,與冠軍失之交臂。1999年,在第3屆LG杯世界棋王賽決賽中馬曉春又以0比3負於李昌鎬九段,再一次一次獲得亞軍;
如果說李昌鎬成了馬曉春前進道路上名副其實的苦主話,那麼接連輸給劉昌赫和王立誠就顯得有些悲催了。
在第12屆富士通杯單局決勝的決賽中,馬曉春中盤負於韓國劉昌赫九段,再次與冠軍擦肩而過。2000年,在第2屆春蘭杯決賽中,馬曉春1比2負於日本王立誠九段,再次獲得亞軍。在這7次慘痛的失利中,李昌鎬「刺了5劍」,而劉昌赫和王立誠則「捅了兩刀」。
必須提到的是,賽事舉辦方也為李昌鎬的勝利添油加醋。最典型的莫過於第三屆三星杯,當時狀態大熱的馬曉春連下兩城,距離登頂僅僅一步之遙,而舉辦方無故把比賽延期,結果在第三屆LG杯的決賽,馬曉春面對李昌鎬是不可思議的6連敗。這也直接刺激了馬曉春,加上國內輿論的壓力,迫使曉春不得不過早退役,
在我看來:馬曉春6負李昌鎬,除了實力稍遜外,運氣也有一定的關係。最後跟馬曉春的個性有關。馬曉春天賦有餘努力不夠,相比於韓國棋手的官子的功力相比,中國棋手似乎總是差了一口氣。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象嶼杯」海峽兩岸圍棋與人工智慧邀請賽上,馬曉春中盤勝圍棋人工智慧CGI。該局馬曉春以一招自殺妙手屠龍,重現了《天龍八部》裡「珍瓏」棋局的一幕.
之後馬曉春擔任了總教練一職,在任期內,常昊、羅洗河、古力等中國圍棋隊員在世界大賽中接連告捷:2006年,羅洗河在三星杯決賽三番棋中首次戰勝李昌鎬獲得冠軍,古力獲得LG杯棋王賽冠軍,這也算是為師傅報了多年負於李昌鎬的一箭之仇吧!
2009年2月,馬曉春在無記名投票中敗給浙江同鄉俞斌,不再擔任國家圍棋隊教練組組長。卸任了國家圍棋隊總教練職務的馬曉春,擔任中國圍棋隊的顧問,此後漸漸淡出了圍棋賽場一線。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分析和總結,喜歡的話,歡迎您的關注和點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