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能源爭奪戰,各國都在加大對能源結構的調整與研發。而汽車行業也在朝著新能源方向邁進,美日韓等西方國家都已經提前布局。而新能源在我國也寫入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中。在新能源汽車飛速發展的今天誰擁有最頂級的電池產品,誰就能掌握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龐大市場。「比亞迪「一個靠電池發家的中國車企。
1995年剛剛成立的比亞迪還僅是一個生產電池的小作坊,其創始人王傳福是北京金屬研究院最年輕的處長但那時他仍然作出了職業中第一次的大膽嘗試---下海創業。隨後王傳福拿著自家廠房生產的電池送給當時臺灣的電話生產商使用,剛剛及格的性能和極具優勢的價格一下子就將準備給日本三洋的訂單搶了過來,而且還受到越來越多公司的青睞。從那時候開始比亞迪的商業版圖開始全力拓展,不到三年時間比亞迪從一個小作坊搖身一變成為當時資產上億的大企業,將鎳鎘電池做到了行業第一、鋰電器和鎳氫電池進入行業前三位。比亞迪也以百分之十五的市場份額一舉成為繼三洋之後全球第二大電池生產商。
2002年比亞迪在香港成功上市,王傳福的眼界不再僅局限於電池行業而是瞄準的汽車這一塊大業務,「造車就像是造玩具一樣」有人說這是王傳福對於門檻極高的汽車行業的描述。2003年比亞迪收購西安秦川汽車公司並研發了供電動汽車使用的磷酸鐵鋰電池。之所以不是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原鋰電池,是因為當時三元鋰電池很多專利和技術被日韓廠商壟斷比亞迪想要生產三元鋰電池就必須交付一大筆專利費,所以比亞迪選擇了自主研發的道路。磷酸鋰電池在電動客車行業應用的一帆風順。但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三元鋰電池的迅猛崛起給了比亞迪不小的壓力,受限於磷酸鐵鋰電池的低能量密度,比亞迪被迫開始了三元鋰電池的研發路線。
比亞迪收購西安秦川汽車公司
2017年寧德時代在電池行業上超過比亞迪,比亞迪做夢也沒想到靠電池起家的自己有朝一日也會掉隊,會被超越。而這次超越也加速了比亞迪對於刀片電池的研發。自從新興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在2017年奪走比亞迪的龍頭寶座後,從創始人王傳福到生產廠上的一線工人內心的那份驕傲感或許被深深的刺激到了,從那時開始比亞迪開始加大力度投入電池研發誓要找回失去的一切。
2018年比亞迪單獨將動力電氣部門拆分出來企圖重新奪回電池行業的寶座。而刀片電池這個看似能重新定意電池行業的產品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除了轉向刀片電池的研發外比亞迪仍然在傳統磷酸鐵鋰電池的基礎上深耕,一方面比亞迪繼續提高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另一方面還可以讓汽車塞進更多的刀片電池,獨特的形狀讓刀片電池更加集成化省去了電池包的空間。總體上以提高電池體積密度的方式來獲得更多的電量更好的散熱更高的安全性。
2020年3月底汽車大場比亞迪正式發布新一代車用電池刀片電池。在刀片電池的發布會上不同於以往,此次王傳福親自上場介紹刀片電器的研發背景,而讓觀眾和業界印象最深的恐怕是電池的針刺測試。在演示的視頻資料中三元鋰電池,傳統磷酸鐵鋰電池,刀片電池,三種電池全部被鋼針刺穿後,業界內主流電池三元鋰電池立刻冒煙燃燒,而傳統磷酸鐵鋰電池的溫度也是異常高,但僅有刀片電器的溫度一直維持在正常的範圍內。
比亞迪發布刀片電池
電池針刺實驗
在我國曾發布的2015版蓄電池安全要求中,針刺測序是企業生產電池必須通過的實驗。但現今大多數的電池企業和電池種類難以達到標準,所以針刺測試實驗也逐漸演變成企業能去自由選擇和執行的測試。針刺測試主要的原理就是當金屬插入電芯內部時,會瞬間造成電池內部大規模短路並產生大量的熱量,從而使得電池急劇升溫失控著火,「地獄級別的測試「這是對針刺實驗的形容。如果說汽車動力電池通過高溫、燃燒、低溫、水淹以及擠壓等極端環境測試安全性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話那麼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就是朝著動力電器的安全極限邁進。在如今電動汽車追求超長續航超長壽命的市場背景下刀片電池重新催生了動力電池的高安全性,並且通過了電池行業最為嚴苛的安全性測序「針刺測試」。
搭載刀片電池的比亞迪整車「漢」車型將於2020年6月在深圳投產,續航裡程600公裡。暗流之中頗有掀起行業變革的強大氣息,在三元鋰電池主導動力電池的時代比亞迪的刀片電器究竟能否掀起巨浪讓我們拭目以待。而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能否帶領我們彎道超車也值得我們期待。
比亞迪首款搭載刀片電池新能源汽車----漢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