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陳功團隊開發神經再生型新基因療法,治療亨廷頓舞蹈症

2020-12-21 騰訊網

亨廷頓舞蹈症(HD)是一種罕見病,其特徵是異常運動舞蹈症,是由亨廷頓基因(Htt)突變引起大腦紋狀體區域的神經退行性病變所致。

近日,前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現中國暨南大學腦修復中心主任陳功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新型基因療法,可在亨廷頓舞蹈症小鼠模型中再生新神經元來達到運動功能修復和生命延長

該研究成果以 Gene therapy conversion of striatal astrocytes into GABAergic neurons in mouse models of Huntington’s disease 為題,發表在2月27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星形膠質細胞(綠色)環繞著新轉化而來的神經元(紅色)

陳功博士說:「我們正在開發一系列基於神經轉錄因子NeuroD1的基因療法將腦內膠質細胞直接重編程為功能性的新神經元,用以治療各種腦疾病,包括亨廷頓舞蹈症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症候群腦中風ALS等等。鑑於我們大腦中的每個神經元都被膠質細胞環繞,因此這種在腦內直接把膠質細胞原位轉化為神經元的新型神經再生技術比外源性幹細胞移植方法具有很大的優勢,不僅神經再生的效率很高而且沒有免疫排斥反應」。

陳功博士是利用大腦內源性膠質細胞通過表達神經轉錄因子來直接再生功能性新神經元的早期先驅者之一。早在2014年,陳功博士就在華盛頓神經科學年會上主持了世界上首個「In Vivo Reprogramming」 (在體重編程)的專題報告會。

陳功團隊近年來陸續發表了一系列工作,在小鼠大腦中的星形膠質細胞裡表達神經轉錄因子NeuroD1將其轉化為功能性神經元(Guo et al,Cell Stem Cell,2014; Chen et al,Molecular Therapy,2019; Zhang et al,BioRxiv,2018)。

NeuroD1(神經分化因子1)是在正常大腦發育過程中促進神經元分化的一種轉錄因子,它能夠進入細胞核與DNA結合從而激活成百上千的神經元相關基因。

最近,陳功團隊還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在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大腦中成功實現這種將星形膠質細胞原位轉化為神經元的新技術(Ge et al,BioRxiv,2019)。

陳功團隊的前期工作發現,NeuroD1產生的神經元主要是穀氨酸能興奮性神經元,這種神經元佔人腦總神經元的80%以上,是大腦活動的主要驅動力。因此,理論上運用NeuroD1介導的基因療法有可能治療許許多多的大腦損傷與疾病。但是,HD恰恰是由另外一種GABA能抑制性神經元的病變引起的,這種GABA能神經元佔病變腦區紋狀體內神經元的90%以上。「

所以,為了再生GABA能神經元,該團隊將NeuroD1與另一種轉錄因子Dlx2結合在一起,成功地將紋狀體內星形膠質細胞轉化為GABA能神經元,因為Dlx2是已知的在早期大腦發育時產生GABA能神經元的重要轉錄因子。

論文第一作者吳政博士表示,由於腺相關病毒(AAV)載體已經被美國FDA和歐洲EMA批准上市,以及在許多臨床試驗中使用,安全性非常有保障,因此,研究團隊使用了腺相關病毒(AAV)載體來開發將來有可能用於治療HD的新型基因療法。

在這項亨廷頓舞蹈症小鼠模型的研究中,陳功博士及其同事報導了被NeuroD1和Dlx2 AAV感染的紋狀體星形膠質細胞中有80%直接轉化為GABA能神經元,而其他的星形膠質細胞能夠分裂增殖從而補充自身,不會發生膠質細胞的缺失。

新轉化而來的神經元都具有電生理功能,並且能夠與其他神經元形成功能性突觸連接。他們進一步證明,新產生的神經元可以將它們的軸突投射到正確的目標區域,表明已經整合到了大腦神經環路之中

陳功博士說:「這項研究最令人興奮的發現是在基因治療後,亨廷頓舞蹈症(HD)小鼠不僅運動功能明顯恢復,而且其壽命也顯著延長。」

陳功博士還把他們團隊的這項新工作與其他傳統的基因療法作了比較:「我們的再生型基因療法不同於傳統的基因治療,後者通常是運用基因編輯來修復基因突變或者減少突變基因的產物(例如減少HD患者的mHtt聚集體)。

顯然,如果在發病早期能夠減少mHtt聚集體,就有可能會減緩疾病的進程,但對於晚期患者來說,我們的神經再生的新療法將更有幫助。更加理想的方法可能是把我們的神經再生方法與基因編輯技術相結合,從而直接再生出健康的新神經元。」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4855-3

相關焦點

  • 科學網—新型基因療法有望治療亨廷頓舞蹈症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蘇運生)暨南大學腦修復中心主任陳功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基因療法,可在亨廷頓舞蹈症(HD)小鼠模型中再生新神經元來達到運動功能修復和生命延長
  • 基於AAV的基因療法治療小鼠亨廷頓舞蹈症
    膠質細胞轉化為神經元 圖片來源:Cell [3] 2020年2月27日,《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刊登了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陳功研究組的最新重要工作[4],他們開發了一種基於AAV的新型基因療法,將小鼠紋狀體內星形膠質細胞轉化為
  • 「致命的」舞蹈 | 亨廷頓舞蹈症
    病因是由於亨廷頓基因上多核苷酸重複序列的錯誤表達,影響了不同的分子通路,最終導致神經功能失調和退化。亨廷頓舞蹈症的致病基因出現在每個細胞中,但它只殺死兩類大腦細胞,因而破壞患者大腦內的皮層和紋狀體,引起起舞動作。臨床表現亨廷頓舞蹈症臨床症狀複雜多變。
  • Front Cell Dev Biol:基因療法促進神經再生
    儘管數十年來的研究在SCI後軸突再生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大多數幹預措施尚未轉化為臨床療法。 SCI治療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由於在損傷過程中失去了許多神經元,導致神經功能永久喪失。在2020年12月16日出版的最新一期《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雜誌中,暨南大學的陳功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報告了一種創新的基因療法,可利用局部神經膠質細胞再生功能性新神經元。
  • Biol:基因療法促進神經再生
    儘管數十年來的研究在SCI後軸突再生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大多數幹預措施尚未轉化為臨床療法。 SCI治療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由於在損傷過程中失去了許多神經元,導致神經功能永久喪失。在2020年12月16日出版的最新一期《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雜誌中,暨南大學的陳功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報告了一種創新的基因療法,可利用局部神經膠質細胞再生功能性新神經元。
  • 讓人恐懼的「死亡之舞」,了解亨廷頓舞蹈症的奧秘,跳自己的舞蹈
    亨廷頓舞蹈症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最重要的單基因遺傳病之一,亨廷頓舞蹈症症狀較為複雜,以慢性進行性舞蹈樣動作、認知功能障礙和精神行為異常為主要臨床特徵,發病人群大多為中年人群,病情來勢洶洶且惡化速度較快,死亡率極高。
  • 亨廷頓舞蹈症「首個疾病修飾療法」!羅氏反義RNA療法tominersen I...
    作為一款反義RNA藥物,RG6042旨在通過減少毒性突變型亨廷頓蛋白(mHTT)的產生,靶向HD的根本病因。mHTT是一種由亨廷頓病相關基因產生的蛋白質。此次暫停的I期臨床試驗,首例患者於2019年1月28日入組試驗。儘管羅氏沒有透露關於暫停試驗的更多細節,但臨床試驗網站clinicaltrials.gov的信息顯示,這與藥物本身無關。
  • 亨廷頓舞蹈症「疾病修飾療法」!羅氏反義RNA療法RG6042(IONIS-HT...
    RG6042是一種反義RNA藥物,已被證實可減少HD根本病因——突變型亨廷頓蛋白(mHTT)的產生,mHTT是一種由亨廷頓病相關基因產生的蛋白質。目前,RG6042的全球性III期臨床研究(GENERATION HD1)正在進行中。
  • 突破全球難題 世界首例舞蹈症豬在中國誕生
    一群患有「亨廷頓舞蹈病」的實驗小豬在廣東誕生,它們能精準地模擬出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可以作為模型來為人類試藥。「亨廷頓舞蹈病」基因敲入豬。  廣東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經過四年努力,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將人突變的亨廷頓基因敲入豬的內源性基因中,並進一步培育出患「亨廷頓舞蹈病」的豬。
  • 解藥|中國首個亨廷頓舞蹈症新藥上市 患者平均4年確診
    由於傳統治療方案極為有限且缺乏循證指南依據,患者亟待安全且高效的新型療法出現。」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裴中指出。亨廷頓舞蹈症是一種罕見病。風信子亨廷頓舞蹈症關愛中心負責人曹茜介紹,目前由於缺乏流行病學調查,中國發病人數尚不明確,估算為1-3萬人。罕見病患者在中國常遭遇確診困境。
  • 亨廷頓舞蹈症現早期治療曙光:與多巴胺受體有關
    在近日發表在eLif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描述了一種潛在的治療早期亨廷頓氏舞蹈症的新方法。「眾所周知,多巴胺信號在亨廷頓病中消失了,但我們和其他研究團隊最近發現,多巴胺受體和組胺受體一起控制著大腦中的信號,」該研究進行時,David Moreno-Delgado是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的博士後研究科學家,他現在是比利時NovAliX的生物學小組組長。
  • 亨廷頓氏病是一種罕見疾病,雖然發病率極低,但需要大家重視
    亨廷頓舞蹈症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最重要的單基因遺傳病之一,亨廷頓舞蹈症的症狀更為複雜。亨廷頓舞蹈症的主要臨床特徵是慢性進行性舞蹈病樣運動、認知功能障礙以及精神和行為障礙。大多數病人是中年人。病情嚴重,病情惡化快,死亡率高。亨廷頓舞蹈症患者會逐漸出現與亨廷頓舞蹈症相關的症狀,但是,很少很少的孩子也會患有亨廷頓舞蹈症。
  • 導致亨廷頓病的一種基因突變,竟會觸發額顳葉痴呆和漸凍症
    這個大型的國際項目,匯聚了國家神經疾病與中風研究所(NINDS)和國家衰老研究所(NIA)的合作心血。未來,將為一些額顳葉痴呆(FTD)或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患者的診斷和治療開闢一條潛在的新途徑。
  • EMBO J: 新研究有助於治療亨廷頓舞蹈症
    2020年8月7日訊/生物谷BIOON/---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名為「 TBK1」的酶在調節亨廷頓蛋白的降解和清除中起著核心作用。亨廷頓舞蹈病是一種進行性腦部疾病,會導致運動失控,心理問題和認知喪失。它是由編碼蛋白質亨廷頓蛋白的基因突變,進而阻止亨廷頓蛋白正確摺疊,使其聚集在大腦神經元內部,並最終導致神經元細胞死亡。
  • ...羅氏反義RNA療法RG6042(IONIS-HTTRx)在日本被授予孤兒藥資格!
    RG6042是一種反義RNA藥物,已被證實可減少HD根本病因——突變型亨廷頓蛋白(mHTT)的產生,mHTT是一種由亨廷頓病相關基因產生的蛋白質。目前,RG6042的全球性III期臨床研究(GENERATION HD1)正在進行中。
  • 用基因療法治療色盲患者,靠譜嗎?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基因療法大展拳腳的時代正在拉開帷幕,基因療法不僅在治療色盲方面取得了突破,而且在治療許多與視力無關的其他遺傳性疾病,包括鐮狀細胞病、血友病和肌肉萎縮症等方面也派得上大用場。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1期:新晉諾獎得主開發5分鐘新冠檢測方法...
    新晉諾獎得主團隊開發5分鐘檢測新冠方法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Jennifer Doudna博士率領的團隊和她的合作夥伴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發布了一篇論文,基於CRISPR-Cas13a技術開發了一種新型新冠病毒檢測。這款檢測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不需要對病毒RNA使用RT-PCR進行擴增,可以直接定量檢測樣本中的病毒RNA水平。
  • 孤兒藥周報 | 康寧傑瑞雙特異性抗體聯合療法、Amryt創新基因療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上周FDA共頒發5項孤兒藥資格,包括3款化學小分子、1款雙特異性抗體和1款基因療法。今天這篇文章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將為大家做一個盤點。
  • 暨南大學鄭先創教授團隊合作發表分級光動力治療領域研究成果
    2020-12-25 09:18:45 來源: 新材料科訊 舉報
  • JAMA Ophthalmology:新基因療法可有效治療完全色盲
    2020年5月2日訊/生物谷BIOON/---近日,由蒂賓根和慕尼黑的研究小組領導的一項臨床研究表明,新開發的一種用於治療完全性色盲的基因療法是安全的,而且初步證據證明其具有一定的效果。天生患有完全色盲的人無法區分顏色。他們的視線模糊,眼睛對明亮的光線高度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