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5納米晶片指日可待?中科院發布數據,國產平均水平為180nm

2021-01-05 數碼解說客

文丨數碼解說客 排版丨數碼解說客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中科院緊急闢謠,國產5納米晶片指日可待?國產水平僅為180nm

由於華為事件,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起國產晶片製造產業,期待著國產晶片的最新進展。

但在晶片的製造過程中,光刻機作為核心設備的存在,我國卻遲遲沒有進一步的突破。

根據國內相關媒體的爆料:國產最先進的光刻機產品,是來自於上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預計將在2021年底之前,對外交付首臺28納米的光刻機。

為了解決晶片的製造問題,業內傳聞華為正在計劃自己進軍晶片製造產業。通過自主的晶片製造流程設計,來解決晶片製造環節被卡脖子的局面。

國產5納米晶片指日可待?

而在今年的七月份,中科院網站曾刊登過一篇,關於國產5納米雷射光刻技術的文章,這也被很多媒體解讀為,國產光刻機已經向5納米領域邁進了一大步。

但在近日,中科院研究員劉前對外界緊急闢謠,中科院研發的5nm光刻技術與高端光刻機所採用的EUV(極紫外光刻)技術是兩碼事。主要用於製作光掩模,而並不是對集成電路進行光刻。

這也就意味著,距離5納米晶片的製造,我們仍舊需要很長的時間進行追趕。但好的是,中低端晶片的國產化已經開始,有更多的國產IP晶片將會問世。

國產水平僅為180nm

同時,中科院發布的數據也顯示,目前,中國晶片製造的國產平均水平只有180nm。比起「卡脖子」的高端晶片產品,我們更應該注重成熟工藝下的晶片製造。

根據IC Insights發布的數據來看,10納米以上的晶片製造技術,佔據了全球晶圓市場的70%左右,只有30%左右的晶圓,是提供給先進位程技術進行使用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也曾表態:除智慧型手機以外,大多數的科技產品,採用28納米的晶片技術,其實就已經能夠滿足使用需求了。

目前,國內晶片產業並不是造不出來高端晶片,比如中芯的N+1工藝下,已經可以對7納米左右的晶片進行加工。

但卻根本無法創造營收,由於晶片加工的良品率等綜合因素,大規模投入商用那就是在虧錢。

從國產晶片目前平均水平,為180nm這一數據來看。我們更應該將成熟晶片的科研工作放在第一位,打好自己的基礎之後,再想著蓋高樓。

試想一下,同樣的資金被投入半導體產業用於科研,14納米技術所遇到的問題,可能會迎刃而解。

但跳過14納米去研發5納米技術,不僅很難成功,即便勉強成功了之後。

在短期內也很難創造出營收,「夯實基礎」才是眼下國內半導體產業最需要做的事情。

寫在最後

現如今,不僅僅是華為一家企業進入半導體產業,更多的企業開始向晶片產業進行轉型。大量的資金投入進來之後,晶片技術突破的速度也會加快。

我們需要給予國內半導體企業時間,不能一上來就「5納米」「7納米」的吆喝,畢竟28納米和14納米晶片目前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

未來,在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和資金的投入之下,相信再難的技術都會被攻克,光刻機也不例外。只有腳踏實地,才不會被投機分子有了可乘之機。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國產5納米存在嗎?中科院發布聲明,只有180納米
    晶片最主要的東西是什麼?晶片能夠生產主要是依靠光刻機。光刻機是生產晶片不可缺少的東西,它決定著晶片的強與弱。我國一直希望在這一領域能夠取得領先的地位。但每次的結果都不盡人意。為什麼中國卻製造不出光刻機呢,是因為光刻機的技術實在太過於複雜。
  • 中科院研究員闢謠:國產光刻水平還在180nm!
    就比如說今年在7月份的時候,中科院就發布了一則名為《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的論文,當時就引起了非常多的網友們的關注,有些媒體因為並非是該領域的行家,自然就產生了一點的誤解,對此進行誇大的描述,讓當時的大家都以為是咱們的國產EUV光刻機技術能夠製造出5nm的晶片了。
  • 中科院闢謠:5nm光刻技術被誤讀,國產水平在180nm
    今年 7月份,中科院發表的一則《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的研究論文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當時,華為正被美國打壓,中國晶片產業成為了國人的心頭憂慮。因此,中科院此新聞一出,遭部分媒體誇張、誤解之後,立刻引起了一片沸騰。有媒體將其解讀為「中國不用EUV光刻機,便能製造出5nm晶片」,但事實並非如此。
  • 突破5納米光刻機技術是假的,國產光刻機水平為180納米
    國產光刻機水平在180納米。我昨天發過一條信息,是有關之前網絡刷屏稱,中科院「突破ASML的壟斷」、「不用EUV光刻機就能造成5nm晶片」。並做了解析。今天又看到有闢謠稱,國產光刻機水平在180納米(AI財經根據資深半導體人士得到180納米,並非中科院說180納米)。
  • 中科院研究員澄清5nm光刻機,真實水平為180nm,網友:差了五六代
    今年7月,中科院網站刊登了一則國產5nm光刻機獲突破的文章,講述了新型5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烈討論,因為那個時候正是華為遭遇美國技術封鎖、尋求出路的時刻,這一突破讓國人看到了希望。
  • 國產5nm不存在?中科院闢謠:確實只有90nm!現狀令人感慨
    而到了今年七月,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宣布在超高精度雷射光刻技術上取得了重要進展,其中就是關於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的一篇研究論文。但是問題來了,有些媒體曲解了論文的本意,以為可以製造5nm工藝製程的晶片了,事實上,論文作者表示, 文中所指的技術,主要是用於光掩膜製作上的新型5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並非是EUV光刻機上的極紫外光光刻技術。
  • 中科院緊急闢謠:國產5nm光刻技術,假的!差得遠了
    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晶片成為工業製造最高水平的代表,半導體領域成為各國競爭最為激烈的存在。就目前而言,美國佔據著國際半導體行業榜首的存在,也正因為此,美國從晶片製造方面出手,想要置華為與死地,從而遏制中國在5G、人工智慧等高端領域的發展。不過中國向來都是一個不服輸的國家,在這種情況下,任正非號召全體華為員工迎難而上,保持艱苦奮鬥的華為精神,中科院、北大、清華等高等院校紛紛伸出援手,對光刻機技術的攻克,將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之一。
  • ASML快實現1nm了,而國產光刻機的真實水平,才180nm?
    與此同時,國內某科技媒體又有一個報導稱,目前國產光刻機的水平還在180nm製造,至於上海微電子的90nm的光刻機,其實是還沒有量產的,並且使用的實際上是海外20年前的光源技術。這就讓人萬分的不解了,為何國產光刻機差這麼遠,國內真的才實現了180nm水平?
  • 國產光刻機造了嗎?是什麼水平?專家:180nm工藝製程試用階段
    在半導體領域中,晶片的地位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沒有「大腦」的產品,什麼功能都實現不了。晶片太重要了,自然而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而在這一賽道上一路領先的美國掌握了話語權,擁有對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生殺大權。
  • 從65nm到5nm,國產蝕刻機崛起,中科院:光刻機安排上
    大家好,我是王科技中微半導體已經做出了5nm蝕刻機,那麼國產光刻機還會遠嗎?有人可能只是知道我們缺少光刻機,對蝕刻機不是很熟悉,其實在一顆小小晶片製造過程中,光刻機和蝕刻機分別佔據25%、15%的投資份額,一個負責&34;一個負責&34;,在晶圓製成晶片過程中,這些步驟都是需要反覆做的,所以說蝕刻機在晶片製造過程中依然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如今國產蝕刻機從65nm到5nm順利完成,那麼光刻機還會遠嗎?
  • 中科院創造晶片奇蹟!2nm晶片有望破冰,國產晶片彎道超車了!
    自從晶片技術成為世界一大高科技領域尖端技術後,不少國家都在努力鑽研,即使是在我國快速進步的當下,晶片技術的發展仍然被看作科技產品迭代的風向標。現在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大多數家用電器和智能設備都離不開晶片,但是我國在半導體領域起步本來就比較晚,就更別提晶片製造工藝了。而且多年前我國的大多數企業都有著共同的理念「造不如買,買不如租」,正是因為這樣導致我國一直需要依賴他國技術進行晶片方面的生產。
  • 中科院創造晶片奇蹟!2nm晶片有望破冰,國產晶片彎道超車了
    ,就更別提晶片製造工藝了。這次就產出了一個天大喜訊,原來中科院已經實現了世界上首個均有自對準柵極的疊層純質納米環柵電晶體,該技術是2nm及以下工藝的主要技術候選。這一技術的出現意味著國產晶片將有望實現彎道超車了,2nm國產晶片不久後或將另迎來破冰
  • 中科院5nm光刻技術打破壟斷?它只是製造晶片的母板
    【12月6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在2020年7月份的時候,很多網友們都曾聽到過「新型的國產5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技術」取得了新突破的報導,事情起因是因為中科院對外發布了一篇《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在這篇文章中介紹了中科院團隊研發了一種新型的5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
  • 中科院宣布2nm晶片技術成功「破冰"
    ,PC電腦幾乎是被AMD和intel壟斷了,系統方面也是極,度依賴微軟和谷歌,可從去年中興事件開始,國產科技巨頭已經開始大力發展自主晶片產業,在Al晶片、電視機、手機晶片領域實現了巨大突破,尤其是華為海思晶片的正式崛起,也是逐漸打破美國技術壟斷,這半年來中國也是開始大力扶持晶片企業,國產晶片進入全新階段,更是出現了阿里含光800等頂級AI晶片,華為也是開始大力推進鴻蒙系統開發,國產晶片系統進入全新階段
  • 臺積電3納米晶片兩年後量產,國產晶片水平卻只能實現90納米!
    5nm時代雖然剛剛到來,但已經可以看到終結時間了。臺積電8月25日報導,5nm正加速量產。此外還有一種5nm加強版,應該是基於5nm工藝製程的4nm晶片,在2021年能夠進行量產。3nm量產計劃,將在2022年實行。也就是說,明年的旗艦晶片,多半還是5nm工藝製造。但是22年的時候,就可以使用上3nm製程的晶片。
  • 國產光刻機在廠房閒置成了廢鐵,現在還是180nm水平,誰的錯?
    國內光刻機到底在什麼水平?現在還是180nm水平前一段時間阿斯麥實現1nm光刻機,國內開始引起議論,反觀國內水平就像被爆料的一樣,現在還是180nm水平,有人說中科院不是實現5nm光刻機了嗎?其實這個消息是被誤解。
  • 中科院傳來好消息,5nm光刻機技術迅速騰飛,華為晶片迎來轉機
    根據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院的相關消息,近日中科院傳來好消息,中國在光刻機技術上迅速騰飛,蘇州納米所在超高精度光刻機上取得了重要的進展。說到這個,很多網友還表示這還要多謝美國的封鎖制裁,要不是美國的一味制裁,我們的壓力也不會這麼大,有壓力才會有動力,不然中國的光刻機技術很有可能會因為依賴進口,沒有辦法在國產光刻機上有什麼大的進展,那樣還是會受到別的國家的制約,就像這一次的華為內核晶片事件,指不定哪一天又被人扼住了命運的脖頸,所以還是要發展本國一些方面的核心技術。
  • 中科院強勢官宣,國產石墨烯晶圓問世,但依舊無法取代矽基晶片
    根據數據統計機構IC Insights發布的數據,截止到2024年,全球半導體行業的晶圓的產能,主要集中在用於10納米以上晶片製造的產品。用於10納米以下先進位程的晶圓,市佔率僅為30%,10納米-20納米市佔率約為26.2%,40納米以上成熟工藝則佔比37%。
  • 中科院首創2納米晶片關鍵技術,還要依賴光刻機嗎?
    那麼如今中國晶片技術究竟發展到了哪一程度,有消息稱中科院首創了2納米晶片的關鍵技術,這一技術在生產過程中是否還要依賴先進的高端光刻機,中國晶片是否就此迎來轉機,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一一揭秘。中國晶片的發展與幾大企業密切相關,首先此次晶片危機事件的主角,同時也是我國優秀的晶片研發企業的華為。
  • 川普制裁失敗,中科院5納米光刻機現曙光,華為機會來了
    nm)光刻機技術迎來破冰:2020年7月1日中國科學院正式對外公告,江蘇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的科學家張子暘團隊,發布了光刻新技術的論文,報導了一種新型三層堆疊薄膜結構,在採用雙雷射束交疊技術的前提下,可以通過精確控制能量密度及步長,實現了5納米的特徵線寬光刻機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