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在碧綠中、房在花園中、人在畫景中」,乾淨整潔的農戶家門口鮮花怒放,立面牆上的手繪富有濃鬱鄉愁。這是泰和縣蘇溪鎮塘登村自然生態風光、優美的民俗風情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圍繞寫好鄉村振興這篇文章,蘇溪鎮不搞「千篇一律」「一刀切」和「大雜燴」,而是深入挖掘村莊的資源稟賦和內涵特色,按照村莊產業發展、綠化提升、歷史底蘊、文化內涵挖掘等方面做優做強,凸顯村莊亮點和特色,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田園美、生活美、村莊美的「一村一韻」特色典型村莊,精心繪就了一幅和美鄉村新畫卷。
選準切入點,讓圩鎮美起來
以「整潔美麗,和諧宜居」為目標, 全面改善蘇溪圩鎮環境,努力體現農「味」、鄉「風」、村「貌」、民「情」。讓百姓的「獲得感」在個性化的「存在感」中得以衍生。
投入240多萬元對105國道圩鎮段道路進行美化、亮化、綠化,共完成場地平整1.2萬多平方米、路沿石安裝4000多米、街面彩磚鋪設1.1萬多平方米、樹池200多個;沿線安裝了對稱式高亮度節能路燈近60盞、燈籠近60個,提升了交通硬體設施,保障車輛、行人出行安全;修建花壇、鋪設草皮,種植香樟、桂花等景觀樹300多棵。同時,對街道兩邊房屋立面進行改造,建設馬頭牆1400多個,噴石漆面積7萬多平方米,屋頂鋪設彩瓦12000多平方米。投入資金480多萬元,聘請專家精心設計興建了「雲昌廣場」, 給廣大村民提供了一個健康、文化、體育、休閒、娛樂的場所。
秀美是鄉村的外在肌理,宜居是鄉村的內在歸宿,富足則是聯繫鄉村內外的脈動。去冬今春,蘇溪全鎮新農村建設點已增加到28個。在圩鎮建設的示範下,上宏村籌資50餘萬元新建耕讀文化園,建設了「園林綠化工程」、「塘道治理工程」、「開展村容村貌治理」、「新建村文化廣場」、「通道綠化工程」等八大項目工程。建成了單層六角亭,配套安裝了《勤耕》、《苦讀》雕塑2座、計劃生育宣傳牌13塊、健身器材1套,同時在進入村莊的路口建立了一個寬7米高6米門坊。周邊環繞栽植井岡蜜柚對廣場周邊進行綠化。高標準新建文化長廊15米,製作宣傳畫2幅。
抓住關鍵點,讓產業興起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變「輸血」為「造血」。蘇溪美,美在風景,更美在產業。
豐穎水稻專業合作社成立較早。現有較固定的社員296戶,鬆散型社員數百戶。覆蓋面達蘇溪、馬市、南溪以及萬安、遂川的部分鄉鎮。擁有優質稻種植基地3600多畝。在合作社裡,農業綜合服務站的技術專家和社員一起搞品種對比試驗,選育了多個適合蘇溪鎮種植的水稻新品種,高產栽培技術得到迅速推廣。合作社還購買了水稻插秧、收割機械,推進機械化作業。入社社員可以共享水稻種植經驗和技術,合夥購買農資,集體找銷路。
蘇溪鎮百合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雷紅衛今年54歲,是蘇溪鎮蘇溪村黨支部書記,也是蘇溪鎮有名的百合種植能手。投資創辦了蘇溪鎮百合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全鎮農民種植百合,並積極為社員們解決種植、銷售、加工等難題。如今,蘇溪鎮百合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鬆散型社員已經遍布蘇溪村、三居村、上宏村、模山村等多個村莊。
緊扣「全景吉安、全域旅遊」發展戰略,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依託,積極做好蜀水河生態旅遊開發,精心打造了牧歌灘尾景點。牧歌灘尾一期佔地面積150畝,總投資1100萬元。於2017年元月份開始按省4A級鄉村旅遊點標準打造,從規劃、設計、建設到投入運營僅12個月時間,2018年元旦開始試運營。目前已成功創建省3A級鄉村旅遊點,國家3A級旅遊景區,累計接待遊客二十萬人次。得益於灘尾鄉村旅遊項目開發,灘尾當地農戶發展經濟,建成3家農家樂、4家民宿、6家特色小吃,其中特色小吃「蘇溪艾米果」特別受歡迎,蘇溪艾米果遠近聞名,過往蘇溪的客人都會停車駐足買上三兩斤,每天盈利1000多元。在景區內,灘尾村民設攤位出售零食、玩具,累計盈利5萬多元。鄉村旅遊帶動經濟效益,灘尾鄉村旅遊的發展,促使民房變客房、產品變禮品、農民當老闆,灘尾村莊也相應轉變為集人文、商業、服務於一體的民俗特色街區。
突出著重點,讓村莊靚起來
「鄉村建設到哪裡,配套建設就跟到哪裡」。加快農村教育、醫療衛生、就業服務等公共事業發展,努力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把和諧秀美鄉村建設與集鎮建設同步規劃,讓集鎮周邊的村莊實現與集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資源的共建共享,城鄉一體化新社區逐步形成,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
塘登新農村建設按照「保護樹、留住鳥、清澈水、茂盛花」的理念,圍繞「生態公園,美麗塘登」的主題,結合蘇溪物產和人文歷史,高品位建了《幸運古樟》、《優質糧倉》、《百年好合》、《梅陂古渡》等六個景觀小品,建設了一座仿古青磚拱橋;村主道兩邊鋪設吸水磚人行道1000米,建設一座休閒單簷六角亭,一個健身廣場,一個建有障礙跑道、沙灘排球場的有氧健身區,一座文化景觀牆和宣傳牆;整修了「人民公社禮堂」。
高溪村岱頭自然村是蜀水河流經蘇溪的第一個村,與下遊的模山灘尾村一頭一尾,遙相呼應,鑲嵌在蜀水河首尾兩端。整個村莊自然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整個村莊在建設中,重點樹立「三個理念」、打造「三個目標」:一是樹立環境立村理念,大力推進環境整治,打造人居環境美村。村民自願投資投勞,自覺參與建設,共拆除土坯房60棟2600平方米,拆改鐵皮棚21處1300平方米,拆除旱廁11座。二是樹立文化興村理念,記錄傳承知青文化,打造特色文旅新村。1964年上海化工局支援江西小三線建設,818慶江化工廠(代號9355 廠)是其在江西包建的最後一個廠。1969年至1978年期間,來自上海化工局大約600名知青在這片土地上揮灑青春和汗水,其中住在岱頭村的就有50多名知青。目前已與部分上海知青取得了聯繫,搜集了部分當時的照片、文字,擬在岱頭村布置一個知青紀念館,供後人了解參觀。三是樹立產業富村理念,打造新型產業強村。岱頭村莊農戶房前屋後空閒土地較多,在建設美麗鄉村的同時,注重產業經濟融合發展,充分利用房前屋後的閒置土地種植蜜桔、西瓜、豆角、花生等瓜果蔬菜,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既美化了庭院環境,又增加了農戶收入。
村民腰包鼓了,村莊環境煥然一新, 「小康、生態、文明、民主、和諧」的秀美畫卷正在世人眼中悄然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