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家風:鄉村文明建設新引擎

2020-12-18 今日中國

  令廣東省佛山市龍津村村民廖衍力沒想到的是,2019年3月村裡舉辦的那場「和美家庭」評選頒獎活動讓她的家庭發生了改變。「領獎後的半年多時間裡,顧客增多了,他們更加信任我了。有些人家裡發生了小矛盾也會找我出主意幫助解決。」言語間廖衍力透著自豪。

  村民羅月勝一家則被另一場活動改變。「自從參加了2018年8月村裡舉辦的首屆《龍津古訓》朗誦比賽後,我的孩子開始對村裡的歷史文化產生興趣,一開始讀古訓讀得懵懵懂懂,但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後來不僅文字讀得順暢,還對其意有了一定的理解,現在孩子都成了我們的老師。」

  一場活動改變一家人,多場活動改變一個村。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過去龍津村的熟人社會,開始向新龍津的「好人社會」轉變,村民間彼此更加信任,家庭更加和睦,鄰裡更加和諧,「和美龍津」的價值追求正在變現。

  「家和萬事興,這是從古至今的樸素大道,與《龍津古訓》的精神也一脈相承。」龍津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馮耀泉說,「我們希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家庭的和諧,將鄉風文明作為文化振興和支撐新一輪發展的新引擎,為和諧社會和高質量發展貢獻龍津力量。」

  古村傳頌古訓 增強文化自信

  龍津村開埠於南宋時期,是一個擁有700多年歷史的古村,不僅有著「興學重教、勤耕苦讀」的優良傳統,更傳承了「明禮重學」「耕讀傳家」的家訓家風。龍津村還是革命烈士廖錦濤的家鄉。無論文人烈士還是政商巨子,代不乏人。

  龍津古時曾有「平橋望月、紅棉春曉、沙洲晚唱、榕蔭古塔」的「良寶四景」,村內現存清末民初風貌的嶺南古民居184座。細數龍津村的景點,每一個命名都有出處:格治公園的「格治」二字,語出《禮記·大學》的「格物、致知」;維則公園的「維則」二字,語出《大雅·垂民》的「中山甫之德,柔嘉維則」等這些命名背後都藏著一段雅致高潔的故事。《龍津古訓》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文化寶藏之一。

  記載於龍津廖氏家譜中的《龍津古訓》,寥寥千字,卻蘊含著愛國盡孝、尊師重教、鄰裡和睦等豐富思想,與如今「和美龍津」的價值追求一脈相承。「當初發現《龍津古訓》的時候,可以用『驚豔』這個詞形容。」《289藝術風尚》雜誌編委會原常務副主任陳明洋說。

  由於古訓文字相對艱澀難懂,為了便於傳承與發揚。龍津村兩委專門聘請專業團隊對古訓進行編譯,分為簡注插圖和詳註插圖兩個版本,合成一套,免費派送給全村1000多個家庭。

  龍津村黨委委員關淑卿介紹,《龍津古訓》的12個章節內容,共分為4個大的部分,其一是對待國家、社會(守國法、和鄉鄰、崇節儉);其二對待家庭(孝父母、愛兄弟、別夫婦);其三對待他人(信朋友、重師尊、勤本業);其四對待宗族(教子弟、睦宗族、奉祖先)。

  圍繞古訓文化,龍津村策劃並陸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其中2018年8月舉辦的首屆《龍津古訓》朗誦比賽,300人同臺吟誦《龍津古訓》的壯美場面,令村民們至今難忘。已是80歲高齡的梁成生老人是參與者之一,「『古訓』是我們的祖先留給龍津後輩的好東西,沒有不愛的理由。」梁成生自信地說。

  佛山市禪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紅兵這樣評價道:《龍津古訓》的編譯首發,標誌著龍津村在傳承嶺南文脈中又邁出了一大步。他呼籲要讓包括《龍津古訓》在內的更多傳統文化和嶺南民俗成為喚醒集體記憶、增強區域文化自信、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力量源泉。

  在馮耀泉看來,《龍津古訓》凝聚了龍津先人的智慧,是先輩留給龍津後世子孫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希望藉助古訓的發掘與傳承,通過活化《龍津古訓》,把好家風立起來,激活社會文明建設的活力因子,努力以好家風帶民風、樹新風、促村風,凝聚龍津發展的新動能。」馮耀泉說。

  古訓留香,入木三分。龍津村圍繞古訓文化相繼舉辦了包括書法比賽、繪畫徵集、網上「留言板」等活動,通過「聽、說、讀、寫、畫、演」等方式傳承古訓精神,喚醒文化記憶,更好地弘揚龍津精神。

  評選和美家庭 涵養文明新風

  在《龍津古訓》發布的同期,龍津村還率先啟動了首屆「和美家庭」和「美德人物」的評選。評選活動特別對標《龍津古訓》「守國法」「孝父母」等十二個章節內容,精心設置了「賢德大義」「孝慈仁愛」「誠正恪勤」「親睦和善」四大類型家庭,以及「賢德大義好鄉賢」「孝慈仁愛好夫妻」「親睦和善好鄰居」「誠正恪勤好青年」等美德人物。

  舉辦全民參與性活動,是檢驗一個地方凝聚力的最好方式。在評選活動舉辦之前,龍津村已於2018年成為佛山市被國家民政部確定為「全國農村幸福社區建設示範單位」的唯一一個村。因此,評選活動的消息在龍津村微信公眾號上一發布,就得到全體村民的熱烈響應,全村戶籍人口僅3000多人,網上投票人次竟然高達57000多人次,收到有效投票總數超過43萬票。「和美家庭」評選儼然成為一場全體村民的節日。

  關瑞芬是第一時間報名參評的村民。「我身邊的家庭都非常優秀,我們是代表穗豐『幸福二巷』的這幾戶家庭去參評的,能評上『親睦和善』類型的和美家庭,算是沒給這條巷子丟臉。」

  「評選活動過去這麼久了,大家茶餘飯後還是時常會談到村裡的這項活動辦得好。」村民關麗燕笑著說。如今,每逢自家院裡的水果豐收,關麗燕的丈夫廖葉華就喜歡把家裡的水果採摘下來,送給街坊。廖葉華習慣主動獻血;關麗燕總會幫鄰居澆花;女兒廖淑儀每到暑期都報名龍津愛心學堂的義教工作。一家人用自身行動踐行著鄰裡和諧的真諦。

  而獲評「親睦和善」和美家庭的馮耀忠一家,則互相信任、支持,熱心公益事業。村裡每年的重陽祭祖,他們一家都會盡心意捐資,邀請村裡老人共享祭祖晚宴,村裡呈現一片和諧景象。作為穗豐村小組長,馮耀忠更是全心全意地為村民服務,帶領大家發展集體經濟,改善村內環境,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數。

  「走近這些『和美家庭』與優秀個人,他們或許平凡,卻始終踐行『賢德大義、孝慈仁愛、誠正恪勤、親睦和善』的社會主義新風;他們用親身的經歷,樹立了榜樣的形象,傳播了正能量,書寫著時代的感動,引領著龍津村全體村民向善向美,他們是龍津村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馮耀泉很為村民們的善行善舉感到自豪。

  如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成為不少龍津人的座右銘。「『龍津人』三個字就是一把尺,我們每天用它丈量自己的言行,要做一名合格的龍津人,才能對得起鄉親。」村民馮日桐說。

  龍津村抓住了家庭這個細胞,堅持以弘揚和美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文明家庭建設,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村民心中紮根。

  去年9月,在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家風文化工作委員會的指導下,龍津村成功舉辦了「中國(龍津)和美家風論壇」。這是廣東省首個以「家風」為題的村級「高峰論壇」。通過大力弘揚優良家風,進一步提升龍津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整體水平,助推龍津村以構建新型鄉村治理體系為目標,以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為落腳點,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開創「和美龍津」建設新局面,不斷提升龍津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美村「助攻」美心 構建基層善治新格局

  2017年初,搬出龍津村整整十年的村民馮國潮,作出了「歸巢」回鄉的決定。他賣掉了在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買的別墅,搬回了龍津穗豐村小組。

  同馮國潮一樣,已在萬科城小區購買「豪宅」的廖永棠,也搬回了龍津永明村小組。「我把村裡的水鄉美景拍了照發到朋友圈,引來很多點讚,有些朋友調侃說我們龍津人的幸福感已是『四星級』,直逼『五星級』。」廖永棠幽默地說。

  小橋、流水、人家—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兼具中心城區功能和嶺南水鄉風貌的「田園都市」成為越來越多的人所嚮往的生活。

  如今的龍津村,人均年分紅收入超2萬元。村內公共服務設施齊備,服務便捷,小學、幼兒園、公共服務中心、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文化中心、衛生服務站、圖書館等一應俱全,配套堪比城市,福利待遇更勝一籌。

  與此同時,具有深厚嶺南水鄉根基的龍津村在環境改善方面也卯足了勁,大手筆投入數千萬元用於「美村」升級改造。龍津村的嶺南水鄉風貌不僅得到恢復和重塑,而且增加了靚麗河湧、亭臺水榭、綠色公園等景致,加入寬敞潔淨的馬路,充足的公共車位等現代化的城市元素。龍津村還先後獲得「佛山市十好和諧文明村」「佛山市宜居村莊」「佛山市鄉村振興示範」等榮譽。

  「有些朋友看到我發朋友圈的村景後評論說,被家鄉的高顏值驚豔到了,有攝影師朋友還專程慕名來我們村採風拍景。作為龍津人,我內心特別自豪。」村容之變,令村民關瑞芬十分欣喜。

  看到村裡的新面貌,村民們更加齊心謀發展。強大的凝聚力促成了龍津村在基層善治方面的很多創新和探索。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14年初,龍津村在廣東省率先提出並實施黨員村民代表責任制,即讓全村的63名村民代表和50歲以下的55名黨員「結對」,分片區對本村小組出租、承包、合作等集體資產和物業進行跟蹤管理。其間,村民代表承擔監管職責,黨員則負責監督和信息反饋。

  在實際操作中,村民代表和黨員分別分組「結對」,負責對接10戶村民、5家廠企店鋪,對於每個廠企店鋪每個月不少於兩次探訪,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同時,每個季度,各村小組必須召開一次戶主大會,村民代表向村民述職,匯報管理情況,包括企業動態、租金收繳等,公開接受村民的監督。

  該項制度帶來兩個好處,一是黨員和村民代表對村小組長的監督不再是「無的放矢」,自已當了家,柴米油鹽有多貴才心裡清楚;二來村民有了知情權和監督權,村民代表做得好不好,一目了然。制度實施5年多來,龍津村的集體資產真正實現了保值增值。

  對此,南莊鎮委書記李仕亨給予高度評價:「龍津村作為南莊鎮的先進村之一,把紅色文化、和美文化融入到美麗文明村居建設和基層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相關焦點

  • 河濱街道:建設「家風家訓館」 培育文明新風尚
    近年來,河濱街道黨工委、街道辦事處認真貫徹落實上級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部署,注重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文明「營養」、從鄉村歷史演變中梳理文明脈絡、緊扣百姓生產生活涵養文明生態,著力把精神文明建設融入到鄉村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通過建設村莊家風家訓館——拓展精神文明建設陣地,加強轄區居民的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建設,培育了一批文明村(社區)、文明戶(
  • 傳承好家風 傳播正能量
    本報訊  近日,中山市家風家教實踐基地在南區沙湧馬公紀念堂揭牌成立。該基地以「中國百貨先驅」馬應彪先生的故居——馬公紀念堂為基礎陣地,將沙湧馬南寶、馬應彪、馬健南等仁人志士的愛國歷史和忠孝家風文化融入其中,基地初期項目工程分為歷史人文展示區和家風文化展示區兩方面內容。
  • 樹文明新風,建和美鄉村,金華市委老幹部局走進黃鶴山村開展文藝演出
    建和美鄉村   宣傳公筷公勺   銀領文明風尚   金華老幹部   文藝演出進村落   為積極助力金華市委中心工作,紮實推進和美鄉村建設,9月27日晚,由金華市委老幹部局、金華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中心主辦,金華市老幹部藝術團、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承辦的「銀領文明風尚,助力鄉村振興」文藝演出活動在金東區黃鶴山村舉行
  • 傳統文化「培根鑄魂」——山東省曲阜市武家村鄉村文明建設紀實
    「武家村通過開展文明實踐,傳承優秀文化、倡樹社會新風、探索文旅融合,為鄉村振興『培根鑄魂』,走出了一條獨具地方特色的發展之路。」曲阜市委書記劉東波表示。  三十年好習慣堅守不變  10月28日一大早,武家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文明禮堂」裡,迎來了開放使用後的第一對舉行婚禮的新人。
  • 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
    近年來,圍繞寫好鄉村振興這篇文章,蘇溪鎮不搞「千篇一律」「一刀切」和「大雜燴」,而是深入挖掘村莊的資源稟賦和內涵特色,按照村莊產業發展、綠化提升、歷史底蘊、文化內涵挖掘等方面做優做強,凸顯村莊亮點和特色,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田園美、生活美、村莊美的「一村一韻」特色典型村莊,精心繪就了一幅和美鄉村新畫卷。
  • ...打造硬核成果】打造以花園村為典範的「歌山畫水」和美鄉村硬核...
    ,實現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鄉村更和,在建設「重要窗口」的偉大實踐中展現東陽和美鄉村獨特魅力。(一)實施鄉村振興示範行動,打造人人嚮往和美鄉村新樣板1開展花園村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以創新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為重點,建立健全「空間規劃、社會治理、鄉村產業振興、綜合服務管理、生態文明建設、要素保障支撐」等6大體系,為全省全國鄉村振興提供樣板。
  • 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 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
    會議指出,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從理念轉變、內容創新、制度完善、亮點打造等層面不斷探索,向歪風舊俗亮劍,豐富實踐載體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在廣大農村著力推動形成新風尚,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力量。
  • 美麗家園建設 弘揚最美家風——海口市婦聯美麗家園建設工作案例
    具體舉措 一、以特色活動為載體,廣泛宣傳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弘揚家庭文明,培樹良好家風 (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育和樹立文明新風,通過「恆愛行動——百萬家庭親情一線牽」「百萬家庭共成長」家庭教育社區鄉村行活動,尋找「最美家庭」「最美媽媽」,創建「平安家庭」「百千萬巾幗大宣講」等形式多樣、影響深遠的活動
  • 合力奏響文明家庭建設協奏曲 增強文明城市創建細胞生命力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文明建設工作責任重大,意義深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做好新時代家庭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陳府鎮陳府村:文明鄉風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走進陳府村,文明新風撲面而來,該村以文明創建為載體,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繪就了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一個村莊的「顏值」,不僅要有整潔乾淨的環境,也體現在細節裡。沿著平坦寬闊的祁陳線來到陳府村委會,優雅靚麗的環境讓人眼前一亮。牆面上,一幅幅造型精緻、內容豐富的公益廣告,令人目不暇接。
  • 東陽打造「歌山畫水」和美鄉村
    八裡灣共享田園是東陽和美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自2018年,金華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高水平建設現代化和美鄉村行動方案以來,東陽市委市政府圍繞「農業興旺發達、農村人人嚮往、農民安居樂業」總目標,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示範、人居環境提升、鄉村產業培育等六大行動,打造以花園村為典範的「歌山畫水」和美鄉村硬核成果,努力實現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鄉村更和。
  • 三明永安多舉措開展文明鄉風建設 深化文明村鎮創建
    2020年以來,永安市委文明辦堅持將鄉風文明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狠抓農村社會風氣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農村思想道德教育;開展村居環境大整治,進一步改善鄉村生活條件;倡導優秀家風家訓,努力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注重結合農村實際繁榮興盛鄉村文化
  • 商城縣:文明之花開遍鄉村
    「為了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建設文明新風,更好地鞏固脫貧成果,助推鄉村振興,我們經過深入調研,決定在全鎮各村建設鄉賢理事會,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步入新臺階。」該鎮黨委書記趙大青介紹說。 鄢崗鎮依託鄉賢完善鄉村治理、推動鄉風文明上臺階只是該縣淨化鄉風,持續深入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典型代表。
  • 靈山縣:以文明鄉風引領鄉村振興
    這是靈山縣將鄉村風貌提升與鄉風文明相融合取得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靈山縣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鄉村學校少年宮等陣地作用,大力開展文化服務和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以「一約四會」推動移風易俗,提升基層群眾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為鄉村振興築「魂」提「質」。
  • 茶人分享: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
    鄉村的振興發展離不開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保障,要注重鄉村人居環境的整體整治,強化汙染源管理,正確處理生活垃圾和汙水,做好美化、綠化及潔化工作,努力打造生態宜居的鄉村環境。 鄉村產業的經濟效益很大程度上體現在生態環境基礎上,要將生態環保作為衡量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確保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經濟發展相互協調,由此促進鄉村產業的振興。
  • 招遠市溫泉街道開展戲曲進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把精彩演出送到群眾家門口,只是溫泉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為進一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深入基層,在廣大農村形成「文化寓教,文化娛人」的文明實踐新風尚,溫泉街道積極響應號召開展「百村萬家」文化志願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 平裡店鎮溝北王村:「鄉風」文明鑄就鄉村振興之魂
    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文明是基礎,也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和軟體基礎,為打造美麗鄉村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平裡店鎮溝北王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不斷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提高鄉村文明程度。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建好鄉村文明實踐陣地。
  • 重家教 樹家風 傳家訓 推動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作出全面部署,強調要「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廣大婦女在傳播良好家風、傳承家庭美德、弘揚社會新風尚中發揮示範帶頭作用。近年來,西安市婦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婦聯黨組的統一安排部署下,堅持以實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為引領,用良好家教家風涵養道德品行,推動全社會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 阿克蘇地區新和縣:「美麗庭院」展風採 文明家風潤人心
    今年以來,新和縣渭幹鄉在縣婦聯的領導下、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根據縣婦聯的創建「美麗庭院」建設「一村一特色」工作要求,開展了恰熱克協爾村建設「文明庭院」的工作。該村位於渭幹鄉下片區,距離鄉政府33公裡,建設面積1028平方米,下轄2個村民小組,有123戶526人,是多民族聚集的一個小村。
  • 靈臺縣西屯鎮店子村:五大引擎激發鄉村治理新動能
    在這個美麗富饒的村莊鍾靈毓秀,人居產業共得益彰景象萬千,春華秋實物阜民豐欣欣向榮,文明村鎮正輝煌崛起,脫貧攻堅正收官衝刺,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也已經全面揚帆起航,五大引擎激發農村基層治理新動能,決勝全面小康邁向了新的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