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資本邦
今年10月-11月,之前表現低迷的「順周期」板塊大放異彩,成為市場新的焦點。
作為「順周期」板塊的代表,銀行板塊每一輪趨勢性行情基本都與經濟景氣度息息相關。12月7日天弘基金組織了一場六大券商首席聯袂、兩位明星基金經理出席、歷時五個小時的直播,本次直播在螞蟻、華泰證券、同花順、天天、雪球、新浪財經、全景網、新財富等多平臺同步播出,總播放量超過了160萬,直播內容更是乾貨滿滿。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大咖們對於銀行股都表達了哪些看法——
天弘基金指數與數量投資部副總經理楊超:
關注銀行股系統性低估下的中長期投資機會
從前年開始,宏觀經濟更多的增長點是自下而上的一些機會,反應在A股市場,大家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新興行業中,比如生物醫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往往會忽視掉一些傳統行業中的長期機會。但是,銀行股畢竟是A股中市值非常大的一個板塊,同時我們可以發現,銀行股的淨利潤增速目前還是維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長期持有銀行股的收益率依然是比較有吸引力的,也就是說,銀行股的投資價值是體現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中。隨著整體市場越來越成熟,其他行業可能階段性的到達了一定的估值高點時,銀行股的投資價值就會尤為突出。至於銀行股未來的前景如何,首先來講,銀行股是一個比較後周期的品種,過去一兩年宏觀經濟一直是一個尋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旦宏觀經濟開始出現復甦跡象,銀行股疊加它的低估值,往往會是投資者比較期待的一個品種。其次,銀行的基本面隨著盈利模式的不斷變化,收益來源也逐漸增多,可能並不是特別依賴於過去信貸規模這樣比較單一的方面。第三,在之前基本面不是特別好的時候,大家對銀行股的資產質量普遍比較憂慮。但隨著包括今年三季報披露,大家發現很多銀行不良率的控制遠遠好於市場預期,而且當宏觀經濟觸底反彈之後,銀行股的資產質量在邊際上可能還會持續不斷的改善。這三點因素支撐了銀行股的估值,那就使得在目前估值非常便宜的情況,疊加銀行股的長期發展,使得估值比較有吸引力。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在這個階段去關注銀行股,可能更多關注的是銀行股系統性低估下的中長期投資機會。
天弘中證銀行ETF擬任基金經理陳瑤:
利空逐漸消退,看好銀行股整體投資機會
今年整體上銀行股是利空不斷:首先從年初開始受到疫情影響,宏觀經濟受到一定衝擊,銀行資產質量也受到了影響;到了二季度,銀行業「讓利」的政策,也讓投資者對銀行板塊比較悲觀;到了三季度,銀行的中報包括三季報,淨利潤也出現了下滑。所以整體上來看,其實今年銀行是遭遇到了多輪利空影響。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站在這個時點去看銀行,前面幾個利空都是在逐漸消退。首先,宏觀經濟持續復甦,PMI數據已經連續9個月站在了枯榮線以上。其次,讓利方面,截止10月份銀行業已經完成了向金融機構1.25萬億的讓利目標。另外再看看中報和三季報淨利潤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銀行股普遍多計提了不良撥備,導致淨利潤出現了下滑,這種不良出清其實是有利於銀行股基本面未來長期改善的;另一方面,中報和三季報已經體現了銀行股目前的潛在風險,隨著經濟的逐漸改善,銀行基本面預計將往上修復。所以整體來看,我們還是比較看好銀行股的整體機會的。
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
銀行板塊的核心邏輯,價值穩健成長
銀行板塊的核心邏輯我想主要是三點,可以總結為6個字:價值穩健成長。先看價值。從長期表現來看,銀行業金融業在我國經濟增加值的比例一度達到了8%,現在也有7%左右,應該來,說銀行業金融業在經濟增加值中的佔比比較高,長期以來相對是一個穩健增長的狀態。過去十幾年時間裡,銀行業的權益回報率水平持續在10%以上,某種程度上體現出一個「價值」的概念。第二個是穩健。過去5年時間裡,銀行股估值總體來講是「上有頂下有底」的一個走勢,而且獲得了相應的投資回報。在這個過程中,銀行板塊的走勢波動性是比較低的。第三是成長。大家說銀行已經這麼大了,銀行市值已經佔了整個A股市值接近15%左右,那麼它還有沒有成長性?我們把時間軸拉長,名義GDP增速在未來一段時間我們看可能還有8%左右。再看貨幣的增長,銀行自身的規模增長、信貸增長、存款增長在過去的十幾年裡面基本上都是兩位數以上的,銀行整體規模擴大擴張的趨勢,目前還沒有看到到大的改變。再加上大家也看到近期監管部門頻繁的表態,儘量延長正常貨幣政策的時間,海外是相應的有負利率,它的銀行的擴張的速度也很慢,但我們的銀行規模擴張的速度現在還在兩位數,其它指標再看中間業務收入,原來歷史上不足10%,現在也到了接近1/4的水平,從全球來看優質銀行能夠到接近一半的水平。所以從這兩點來看,銀行也算是半個成長股。
海通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林加力:
明年可能是估值低、經營穩健的順周期行業跑贏大市
最近兩年A股市場的機會不錯,2021年可能是一個相對比較分化的行情,很難出現2019、2020年這種系統性的機會。在這種分化背後有這麼幾個很明確的理由:一是宏觀經濟從今年4月份開始一直在復甦,而且是領先全球的復甦。國際環境在11月之後開始變好,包括全球的國際政治環境可能也會有改善,當然在美國權力交接之前可能會有一些暫時性的波動,但這種波動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交易性機會。二是央行貨幣政策其實發生了一些變化,一些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在逐步推出,利率逐步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那麼在這樣一個情況下,對市場會造成什麼影響?在經濟向好的時候,絕大部分企業的盈利都會變好,但同時我們的利率也會向上走,利率向上走的話意味著就是說我們投資的回報率也提升了。對於估值越高的企業來說,所受到的影響會越大,因為如果估值越高,意味著投資回報期越長,未來回報折現到現在所受的影響會越大。所以,在盈利和必要回報率都同時提高的時候,估值比較高的行業比較容易受到一些負面影響,相反,估值比較低的行業往往會受益。未來的市場風格可能會跟過去兩年不太一樣,過去兩年可能是一些高成長行業跑贏大市,到明年可能是一些估值比較低、經營比較穩健、與宏觀經濟相關性比較高的一些行業會跑贏。比如說銀行業就屬於這一類行業,這類行業在經濟的上行期往往表現會比較好。目前市場上主流觀點認為,經濟預計可能到明年上半年趨勢都是不錯的,在現在這個時點去做投資,選擇一些順周期行業會更好一些,尤其是像銀行保險這類行業是比較合適的。特別是銀行保險這樣的金融股,當經濟開始向好的時候,初期漲得不是很多,當利率開始很明顯向上走的時候,它的超額收益會更明顯一些。
浙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梁鳳潔:
銀行股股價主要受到基本面、無風險利率和風險偏好這三重因素的影響
影響銀行股股價的因素主要分為兩個維度:一是銀行股本身的基本面,二是市場給予銀行股的估值。而估值又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分別是對無風險利率的判斷、以及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如何理解這幾個因素呢?第一個是銀行自身的基本面,就是銀行經營情況的好壞,如果是趨勢性向好,那麼股價上漲就有一個支撐,不是說它一定會上漲,但起碼有一個支撐的力量。第二個是無風險利率,通常來說,就是市場上資金的緊張程度,比如說現在債券市場如果是下跌的,淨值型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表現不佳,同時又房住不炒,那麼投資者就會想,「我應該去投資什麼樣的資產能夠保值增值呢?」如果大家都覺得股市的中長期回報還不錯的話,那麼對於股市來說,資金面就會相對比較寬裕。第三個是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或者說投資者對於銀行股風險的一個認知和判斷。繼續舉個例子,如果說經濟不好,那麼大家就會擔心銀行是不是隱藏了很多的不良貸款?是不是有很多風險?這個時候投資者對於銀行股是有一定風險厭惡的,相應的就會對銀行股投資回報率要求比較高,才能彌補投資者承擔的這種風險。如果是經濟向好的情況下,大家覺得銀行的資產質量沒有問題,那麼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有可能就會改善,估值就可能會上升。
興業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傅慧芳:
銀行股是優質板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銀行股屬於非常優質的資產,這個優質資產可能和今年風生水起的成長性板塊包括消費性質不太一樣,銀行股的優質在於三個方面:首先,歷史盈利穩定性非常強。過去5到7年時間裡,銀行股的利潤增速一直都是在0~10%之間波動,一般來說我們叫做「穩穩的幸福」,盈利的波動性相對而言是比較小的。同時,銀行股的歷史回報也非常穩定,到目前為止,銀行股給股東的回報依然有10%左右,而且我們認為未來可能還是會持續維持在這樣一個水平。那麼銀行股的估值怎麼來估算的?銀行估值大部分都是用淨資產的倍數來估算的,如果銀行的股東回報非常穩定,那麼也就意味著它的淨資產後續會穩定上漲。其次,銀行股的波動性相對而言比較小,分紅也很穩定,股息率水平處於比較高的水平。這並不是中國銀行的特色,而是全球其實都差不多。在海外過去20年時間裡,整個銀行的股息率波動大部分都是在大概3~4%,高的時候到7~8%左右,那麼中國銀行業相對而言就更穩定了。中國自從最後一家大型銀行農行上市之後,整個銀行的股息率水平大部分都維持在4~5%的狀態。所以總體而言,銀行股是一個股息率穩定、分紅率比較高,同時利潤增速相對而言比較平穩的行業。因此,對於風險偏好不是特別高的投資者而言,銀行股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板塊。對於不太喜歡大波動的投資者來說,拿著銀行可能會有一個「穩穩的幸福」。另外,針對部分喜歡擇時的投資者來說,銀行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板塊,為什麼?因為銀行是一個很明顯的順周期並且是後周期板塊,我們看到,在2012年年底、2014年年底這些時點,整個金融板塊也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在短期之內跑贏市場的這樣一個情況。如果是喜歡做擇時的投資者,銀行是周期板塊裡面相對而言更容易去實現擇時的品種。所以總體而言,我們認為銀行股是一個非常優質的板塊,是值得大家去投資的。
銀河證券宏觀分析師許冬石:
經濟向好,銀行業也會繼續保持比較穩健的狀態
從今年年初開始,我國基本上進入了一個生產周期。比如說汽車業的上行,比如說消費電子行業也進入了一個全球性的復甦周期。後來疫情來了,全球的經濟節奏被打亂了,但是事實上我國的經濟運行又與大家預期的會有一點不同,開始我們認為整個經濟受到了非常嚴重的衝擊,然後大家也看到政策方面需要金融對實體讓利、發放各種便宜貸款,要求銀行向中小企業展期,那個時候對銀行業的衝擊也是比較大的,這個也是很正常的。從5、6月份開始,經濟形勢突然出現了一個比較大的變化,生產恢復得非常快,而且訂單上行也非常快,迅速彌補了2、3月份停產帶來的損失,這個時候企業對未來的生產有信心,也會更願意擴大生產。到了9、10月份,製造業生產企業進行投資的意願開始加速上行,這說明什麼?說明企業手裡有錢,並且認為未來還會掙到錢,有了利潤才願意投資,才願意買廠房、買設備、僱更多的人,這才是企業願意投資的根本性原因。所以說,經濟這種變化是超預期的,因為我們沒有想到還會有這麼多訂單回流。另外,汽車消費和消費電子的恢復也比較快,這樣的話我們國內的生產訂單也會加快,兩方面加在一起促進了經濟的恢復速度。經濟越好的時候,企業循環會非常快,循環快了對貸款的需求也就高。所以對銀行業來說,國家經濟越好,企業越有生產的積極性,那麼銀行的貸款就會增加,銀行的利潤就會上行。目前經濟環境對銀行業來說,保持著一個比較高的景氣度,這就是現階段經濟對整個銀行的影響。展望明年經濟,以現在這種形式來看,我國保持一個經濟上行的趨勢應該是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問題,整體經濟動力還在不停上漲。在經濟向好的背景下,銀行業也會繼續保持一個比較穩健或者比較健康的狀態。
華泰證券銀行業分析師蔣昭鵬:
銀行股正在順應時代機遇,煥發出全新活力
最近銀行板塊出現了一波強力的估值修復,主要歸納為三個原因:一是銀行基本面步入一個新的階段,淨利潤增長壓力明顯減輕,息差比往邊際緩解,是信用成本有望下降,總資產增速依舊保持較高。二是銀行股的估值吸引力非常突出,現在銀行板塊的PP估值大概是1.76倍左右,自2010年以來分位數大概是在7%左右,也就是說有93%的時點估值是高於今天的,現在估值吸引力非常的突出。三是臨近年底大量增量資金有配置銀行的需求,臨近年底考核,今年取得比較好收益的機構資金,具有一個銀行股的配置需求,因為銀行股的估值較低,而且具有一定的穩健性。短期來看,我們認為,目前銀行的估值仍處於歷史低位,而且年底資金的配置求穩需求比較強烈,風格轉換有利於銀行股實現跨年行情。從長期來看,銀行板塊的中長期投資價值依然非常突出。從基本面來看,2021年上市銀行的規模經營增速有望恢復到一個常態化水平,與今年的負增長有望形成鮮明對比。而且現在銀行正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轉型,也為銀行賦予了更大活力,創造了比較好的投資機會。此外,長期資金的配置需求也為銀行股創造了估值修復空間。我們認為,A股市場正在經歷國際化、機構化、被動化的趨勢,這三類資金都更青睞銀行,這個是為銀行的估值修復創造了較好的機會。展望2021年,基本面的修復是一個主旋律,銀行股正在順應時代的機遇,煥發出全新的活力。從各位券商大咖的觀點不難看出,大家對於銀行股的未來走勢比較樂觀。12月28日,天弘中證銀行ETF即將上市,交易代碼515290。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通過天弘中證銀行ETF(515290)和天弘中證銀行ETF聯接(A:001594,C:001595)布局銀行板塊,把握經濟復甦環境下的銀行股投資機會。場內用戶可通過各大券商等渠道搜索代碼購買,場外用戶可以通過支付寶APP-財富、天天基金網、天弘基金APP等渠道購買。
風險提示:歷史收益不代表未來業績表現,指數基金存在跟蹤誤差。定投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購買前請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轉載聲明:本文為資本邦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否則為侵權。
風險提示 : 資本邦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