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公募兩大「魔咒」刷屏,會是2020年A股反向指標嗎?基金經理這樣認為…
摘要
【公募兩大"魔咒"刷屏 會是2020年A股反向指標嗎?基金經理這樣認為】開年不到一個月,A股市場上傳說中的兩大「魔咒」就開始刷屏。由於基金在A股頂部比較好賣,因此就有公募基金「百億魔咒」之說。此外,被視為A股投資的另一反向指標「88魔咒」也在最近現身。(券商中國)
開年不到一個月,A股市場上傳說中的兩大「魔咒」就開始刷屏。
在2019年賺錢效應的助推下,基民認購基金跑斷腿,2020開年半個月內,百億基金、爆款基金頻頻出現,由於基金在A股頂部比較好賣,因此就有公募基金「百億魔咒」之說。
此外,被視為A股投資的另一反向指標「88魔咒」也在最近現身。根據天風證券、國金證券的數據,股票型基金整體倉位已突破九成。基金倉位已達極致的現象被一些市場人士認為是A股投資的反向指標。
這兩大魔咒在2020年真的能奏效嗎?
白馬股高位引來百億魔咒?
在2019年賺錢效應的助推下,基民認購基金跑斷腿,2020開年半個月內,百億基金、爆款基金頻頻出現。2020年1月8日,交銀內核驅動混合正式發售,首次募集規模上限60億元,結果是交銀內核驅動混合的認購資金半天就突破百億元,觸發比例配售。1月13日,更是出現銀華科技創新、泓德豐潤三年等三隻新基金一日售罄。
A股市場向來有公募基金行業的「百億魔咒」,大意是新發基金在上一階段賺錢效應支持下,認購資金或募集規模頻頻達到一百億,可視為A股市場階段性見頂的徵兆。由於基金在A股頂部比較好賣,公募基金的「百億魔咒」也因此在網上刷屏,因基金的「百億魔咒」事關A股投資,一時間成為許多股民熱議的話題,尤其是當前市場實際上正處於白馬股被公募基金扎堆持有,進入一個相對高位的時期,核心資產能否繼續帶動A股市場向上走也存在一定的疑問。
基金好做不好發,基金好發不好做,是公募基金行業的一個普遍現象。基民通常在A股市場處於市場底部時選擇贖回基金,或無視新發基金;而在A股市場股票大幅拉升後,基金取得較好收益後,基民開始跑步入場,新發基金一日售罄、百億基金熱銷現象頻頻出現。
2020年初刷屏的百億魔咒,與2018年初基金熱銷的局面類似。這是因為2020年初的基金熱銷拜2019年所賜,而2018年初基金的熱銷,則是因為2017年的公募基金在A股市場取得不錯的表現,但2018年初基民跑步入場後,結果就被2018年的A股嚇到了。
數據顯示,因2017年股市的結構性行情,公募基金賺錢效應凸顯,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分別盈利2120億元和786億元,合計盈利規模達到2900億元。當年的易方達消費行業以65.18%的年內收益率排名第一,國泰網際網路+基金業以63%的年內收益率緊隨其後,排名第三的嘉實滬港深精選,也取得超過50%的年內收益率。
隨後,2018年開年一個多月內,爆款基金頻頻出現,在2018年初,興全合宜基金首募規模327億。華夏穩盛、華安紅利精選的規模分別為78.17億和50.23億,此外,匯添富價值創造、中歐時代智慧、交銀施洛德持續成長等公募基金產品規模也都在20億以上。
但基金熱銷乃至「百億」的出現,似乎成為A股市場的一個魔咒。2018年幾乎是A股市場股民、機構最難的一年,甚至社保基金都不能避免虧損,要知道社保基金在2015年、2016年、2017年都取得不俗的正收益,但在2018年卻虧損了2.28%。
基金高倉位運作?「88魔咒」有些牽強
除了「百億魔咒」,令投資者有點擔心的還有「88魔咒」,所謂88魔咒的大意是,偏股基金倉位達到88%以上之後,A股市場大致上會面臨壓力,階段性見頂回調的概率比較大,也就是說,偏股型基金的倉位成為了A股投資的反向指標。
天風證券一份基金風格配置監控周報顯示,截至2020年1月10 日,普通股票型基金倉位中位數為90%,偏股混合型基金倉位中位數為87%。此外,國金證券1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股票型基金整體倉位已突破九成。
上述公募基金的高倉位,真的會引發「88魔咒」,預示市場走跌嗎?一些市場人士認為,這一數據比較牽強,並不具有太多參考意義,因為公募基金保持高倉位運作已是常態化現象。
「通常在判斷沒有系統性風險的情況時,公募一般都會保持高倉位運作。」華南地區的一位市場人士認為,公募的高倉位並不意味著基金經理對市場非常樂觀,即便2020年的A股市場變得更差,基金經理也不大可能顯著降低倉位,而可能是通過結構性調整的方式來應對市場。
安信基金的一位基金經理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倉位的波動取決於對市場大勢的判斷,但無論是價值投資、趨勢投資還是技術分析,長期能通過及時減倉來迴避系統風險的,鳳毛麟角。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從長期效果來看都是在做無用功。這意味著倉位的高低參考意義不大。
許多基金經理已經注意到過去幾年的市場中,有部分年份的指數萎靡不振甚至下跌,但卻出現幾個板塊有不錯表現,若抓住結構性行情,高倉位運作亦能完美勝出。2011年的A股市場尤其明顯,雖然A股指數下跌超過20%,但一部分高倉位運作的基金卻完美跑贏市場,取得了不俗的正收益,與此同時,另一部分高倉位在此期間虧得一塌糊塗,而一些低倉位的基金也因為抓錯板塊,同樣呈現出大幅虧損的局面。
鵬華基金一位負責人也認為,倉位並不是基金業績優劣的關鍵,也不代表基金經理判斷指數的走勢、抑或是市場賺錢難易度,核心因素是結構性,因此維持高倉位已經是比較普遍的操作策略。
百億基金魔咒、88倉位魔咒雖然顯得有些勉強,但基民喜歡在A股市場高位搶購基金卻是不爭的事實。因此,2020年的A股市場雖然未必如恐慌者所言的市場見頂、掉頭向下,但2020年的投資想要複製2019年的市場,恐怕有些難。
南方基金權益研究部總經理茅煒認為, 2019年是結構性牛市,但與公司業績的關聯度並不大,市場具有一定的主題性因素,主要指數和行業也都經歷了一輪較為充分的估值修復行情,因此預計2020年企業盈利對市場影響將更加突出,公募基金在2020年的投資將更加重視業績和個股選擇。
顯而易見的是,基金經理對2020年的A股也非常小心,雖然基金熱賣、高倉位運作,但將更加重視個股研究選擇的能力,個股選擇也就意味著投資的難度在2020年逐步加大。
後市展望>>>
野村東方國際證券高挺:2020年滬深300看漲至4400點
長江策略:A股春季躁動行情行至中段 2014年再現?
國君策略李少君:春季行情延續 把握低估值的困境反轉龍頭
戴康:商譽減值壓力不改「冬日暖煦」 關注個股「反轉」機會
海通策略荀玉根:牛市中的春季攻勢不變 最終發展為牛市三浪動力
點擊查看>>>1月A股市場投資指南 王牌機構最新解盤 頂尖高手解盤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責任編輯:DF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