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姚波
全球半導體行業又迎來重大變局,目前全球市值前三的晶片公司或將併購全球最大的手機晶片設計廠。一旦併購完成,一家整合晶片生產與設計,完全布局PC與移動端的晶片巨頭將誕生,後英特爾時代或已提前開啟。
ARM?公司是智慧型手機及許多其他領域中最重要的晶片設計公司,它不但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隱形霸主,現在開始逐步進入PC領域,而在未來物聯網時代想像力更大。2016年,日本電信集團軟銀以320億美元全盤收購了ARM。現在,軟銀準備將其股份全額轉讓給另一晶片大廠英偉達。
《華爾街日報》首先報導稱,軟銀已接近鎖定向英偉達出售現金和股票的交易,對ARM的估值為400億美元。英國《金融時報》9月13日進一步確認了交易的框架,稱這一併購可能最早於9月14日宣布。
雖然經過多個消息源確認,但在等待英偉達、ARM和軟銀的官方確認時,這筆交易仍有可能面臨一些障礙。這筆交易涉及多國且晶片行業所處敏感,有可能需要在英國接受國家安全審查,且按照慣例需要在多個國家接受反壟斷審查。
軟銀4年投資回報25%
不敵英偉達同期14倍漲幅
ARM晶片在手機領域大獲成功,每年數十億塊新產晶片需要獲得其授權,它也一直在努力將其晶片應用到更廣泛領域。如今該公司已經進入了新的成長型市場,比如PC領域,今年,蘋果公司宣布在其標誌性的Mac產品線上開始全面採用ARM處理器。
據了解,ARM公司於1978年在英國劍橋創立,作為一家獨立的處理器公司,從事研發低費用、低功耗、高性能的晶片,並以設計ARM處理器架構聞名於世。ARM自己不製造晶片,將其技術智慧財產權授權給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半導體廠,比如華為的麒麟晶片就是基於ARM的核心架構修改再委託晶圓廠商進行生產。
預見到手機晶片領域的大爆發,軟銀在2016年以320億美元收購了這家公司。如果收購價確實達到400億美元,那麼在大約四年多時間裡,投資回報達到25%。不過對軟銀來說,購買如此昂貴的資產存在巨大的機會成本,這筆收購被當時的媒體稱為軟銀最大膽且收購額最大的一筆投資。
英偉達收購ARM的價格高於軟銀的買入價,但這一估值或反映出ARM在這家日本集團旗下表現不佳。對軟銀來說,這是該公司在面臨嚴重虧損的情況下縮減開支的又一個跡象。但至少就目前而言,這筆交易對其有利。
英偉達股價5年時間不到漲幅達1408%
相比之下,此次併購的出價人英偉達則是科技股中最受青睞的「香餑餑」。在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應用的推動下,以生產GPU為主業的英偉達,其股價自2016年來上漲了14倍以上。儘管軟銀旗下的遠景基金也在二級市場上購買了英偉達的股份,但在去年初脫手了所有股份。
假設交易達成,對於一家誕生於英國的公司來說, ARM當然不太可能遷移員工,相對於被一家日本控股公司收購,被一家美國半導體巨頭收購後,很可能會結束其相對獨立的業務,而被英偉達高度整合。
晶片行業影響力發生變化
「老黃」或成為這個星球晶片第一人
該交易將使英偉達在半導體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將該公司在圖形和人工智慧方面的優勢與ARM的底層晶片設計結合在一起。雖然該公司不會完全垂直整合,但這一合併將使英偉達在晶片行業的地位大大提升。
傳統上,以電腦圖像處理GPU發家的英偉達,其強大的圖形處理器多為處理集中的、數據密集的任務而設計的,通常賣給PC遊戲玩家、科學研究人員、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人員,以及挖掘加密貨幣的「礦廠「。
英偉達創辦人及CEO黃仁勳
英偉達近年走上發展的快車道,最近其市值已經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球市值前三高的晶片製造商。ARM一旦併購成功,將整合晶片設計與生產,尤其擴充其在移動端的布局,未來潛力難以估量。
經常被用戶親切地叫作「老黃」的英偉達老闆美籍華人黃仁勳,或將成為這個星球上晶片行業最有權勢之人。
目前,英特爾的市值約為2100億美元,而英偉達的市值為3000億美元。
截至2020年7月,英偉達以2600億美元市值在全球晶片大廠中排名前3,目前其市值已經達到3000億美元
編輯:艦長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