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射頻晶片設計龍頭,盈利能力優秀
公司是國內唯一的射頻晶片設計上市公司,是射頻晶片設計的國內龍頭,電子產品要收發信號就必須用到射頻晶片。
公司獲得紅杉資本加持,技術上優秀,在射頻開關和LNA器件上世界領先,但完整射頻器件距離世界第一梯隊還有較大差距。
行業16%增速,射頻晶片未來有2大核心價值點:
根據 QYR Electronics Research Cente預測,2018 年至 2023年全球射頻前端市場規模預計將以年複合增長率 16.00% 持續高速增長,2023 年接近 313.10 億美元。
1、5G
4G到5G器件價值提高範圍在80%左右。
2、物聯網
物聯網就是將物體數據上傳聯網,通過數據化優化生產流程。那麼每個物聯網的物件都需要這個射頻晶片進行信息的交互,射頻在物聯網上的應用場景非常大。這也包括未來前景很大的車聯網。
卓勝微錯位競爭策略創造可能性,夾縫中求生,意外活很好
據Qorvo數據顯示,在射頻晶片領域美日廠商佔據了全球90%以上的市場份額。被Broadcom(博通)、Skyworks(思佳訊)、Murate(村田)、Qorvo佔領。
卓勝微比起這些大廠,那就是個弟弟。
這些大廠從設計到各大零件生產都一手包了。可以說非常獨立自主了。
而卓勝微的領導許志翰就比較睿智,選擇了一條錯位競爭的道路,在巨頭的夾縫中求得唯一的生機。
許志翰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士、碩士。曾任東芝美國分公司工程師,美國 ATOGA Systems公司主任工程師。
卓勝微初期許志翰放棄技術難度高的東西,轉而專攻技術難度不高但需求高的領域。放棄了國內擁擠的PA(射頻功率放大器)賽道,選擇了別人看不上但需求量實際存在的LNA(低噪聲放大器)和開關賽道,為卓勝微贏得了發展空間。
公司營收大頭在射頻開關上,佔85%以上。另外一部分12%在LNA上。
但射頻開關僅佔射頻前端市場價值量的7%,LNA僅佔2%。而大頭在濾波器上50%以上。剩餘大頭30%在PA上。另外還有3%在天線協調器上。
經營策略的最終結果是其盈利能力極其優秀:
ROE:40%+毛利率:50%+淨利率:30%+
對比國內外同行都是第一。
這方面公司存在競爭優勢,許志翰稱:
開關和LNA也有門檻,卓勝微已經積累了許多「獨門絕技」。
在開關和LNA領域也有幾個事實佐證:
發明了拼版式集成射頻開關並申請了專利,縮短了供貨周期。天線調諧開關採用高壓開關設計方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整體構建了高性能低成本優勢。
fabless靈活產能模式幫卓勝微抓住消費電子機遇
射頻晶片的核心價值在於品質和便宜。在電子消費品裡不能佔用太多的成本。
卓勝微選擇了fables(無晶元代工設計)模式,相對研發生產測試都一手包更獨立自主的IDM大廠。卓勝微整合了代工廠(臺積電)和封裝廠,可以更靈活的給大廠提供服務。
因為fabless(無晶元代工設計)模式產能靈活,可以隨時上下線產線,IDM會虧的fabless就不會虧。
傳統射頻廠我全都要的IDM模式,需要針對下遊汽車電子和工控等提供穩定的產能。這就不如卓勝微選擇的fabless(無晶元代工設計)靈活,剛好適用供給波動大的消費電子行業。在手機電視時代卓勝微憑藉打入三星的供應鏈,獲得了智能機的入場券。
最終卓勝微收穫了:三星、華、米、OV等大廠的客戶。這些大客戶基本就是卓勝微的品質背書。
多提一句,卓勝微也是華為的重點扶持對象,是華為國產替代的一個重要環節。
我們在開關和LNA那段分析了公司有一定技術能力。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公司有較大的成本優勢,無論是fabless模式還是財務數據,都可以體現公司的成本優勢,便宜就是硬道理。
當然,選擇fables的模式,其實是因為其他大廠能力太強,傳統模式根本沒法競爭而產生的唯一生存方式。
完整的射頻晶片技術能力是公司的未來,現仍處風投階段
公司主營收入主要在開關和LNA上兩個小環節上,真正代表公司未來的完整射頻晶片技術能力還早。高端濾波器、PA、模組還有待補齊。公司的行業經驗讓卓勝微成為最有可能成功的中國射頻晶片設計公司,但此路仍長。
另一方面技術能力的積累也能讓卓勝微在IP授權上可能獲得更多的營收,目前這塊僅2.5%。目前公司IP授權主要在WiFi、經典藍牙和低功耗藍牙的射頻設計上,有小米等客戶。
在中國卓勝微技術和工藝研發上存在優勢。當然他也是國內最有可能走出來的企業之一。
不過還有一個可能就是被外企徹底消滅。
許志翰認為,國內射頻市場還沒到分勝負的時候,但是三五年或許就可以見到結果。也許三五年後才是收穫果實的時候。
公司19年營收僅15億,但這幾年增速都是按倍計,可見公司仍處於發展初期。據預測射頻市場2023年能達到近300億美元。如果公司在濾波器、PA和模組化上的實力跟上,目前的市值那還是真的太小了。一邊的市場是300億美元,一邊是15億營收。
所幸公司還是有野心的,今年5月31日,卓勝微發布公告,擬定增30億元用於下圖項目:
其實從卓勝微IPO的時候就已經在布局這方面
18年至今還是有些收穫:
公司於 2019 年下半年推出射頻模組產品,目前公司面向市場積極推廣射頻模組產品,其中部分模組產品已逐步在知名移動智能終端實現量產導入。在公司官網也已經可以查到濾波器產品了,現階段多款SAW濾波器產品均已量產或出貨。另一方面公司通過與 Foundry 代工廠合作,正在建立濾波器生產線。前三年旨在開發開發適用於5G頻段的通信基站產品,這個估計應該是為華為建的。第4、5年準備建立各產品相關的工藝平臺,包括新材料、新工藝 相關的技術平臺,與 Foundry 配合完成工藝的調整與工藝能力的提升。
前幾年公司研發投入低於同行,但今年半年報看到好的改善,公司研發投入8941.9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6.00%。
技術突破上,我們可以期待,證星研究院判斷:2023年大概能看到大的成果,這個和許志翰說的對得上。
總結:估值偏高,但若技術突破業績增長將按倍計
根據券商研報,公司2021年開始,未來三年的增速大致在30%左右。對應目前的股價真不便宜,目前的溢價都在國產替代邏輯的風投邏輯上。但是公司的濾波器、PA和模組化如果技術成功攻克,那成長空間可太大了。畢竟中國的中高端射頻晶片目前全被國外壟斷,卓勝微作為國內唯一有能力設計射頻晶片的公司,部分產品性能已經接近國際一流廠商。為了防止國外卡脖子,肩上的重任可大。
而且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技術到位,至少華為能在5G上提供非常大的收入保障。
風險點:90%零件依靠美國進口,只做晶片設計,不搞生產。但好在射頻晶片需要納米製程不高,估計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