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管理員私自收費還議價?北京「白虛線」停車該立規矩了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宏陽 鄧偉 實習生 張舒雅
長期不挪窩的「殭屍車」沒了,核心區路側車位好找了,「黑收費」幾乎沒了生存空間。自去年1月北京啟動道路停車改革以來,通過更透明的電子收費方式、加大處罰力度,全市道路停車環境顯著提升。
然而,最近有市民反映,與主幹路走上正軌的「電子車位」相比,胡同裡劃著白虛線的居民自治車位還有待「立規矩」。記者走訪東西城多條胡同發現,居民自治車位還存在收費標準不一、管理不規範、現金收費議價等現象。
名詞解釋
何為「自治車位」
按照《北京市機動車停車條例》第三十條規定,居住小區在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指導下,可以成立停車自治組織,對居住小區內停車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服務可以收取一定的費用,用於停車自治成本費用、停車設施建設等,費用收取和使用情況應當定期在居住小區內公示。
現場1
管理員私自收費還能議價
地點:西城區宏廟胡同
「不是說道路停車取消人工收費了嗎?」不久前,市民劉女士在西城區宏廟胡同夜間停車時,被身穿制服的管理員收取20元現金。「停了3個鐘頭,管我要30元,講了半天價最後給了20元。」劉女士事後越想越疑惑,在她印象中,道路停車都已經實現電子收費了,該多少錢就是多少錢,為何還有人現場收現金?
記者在宏廟胡同現場探訪時發現,劉女士停車的路段屬於「居民自治收費停車場」,車位上劃著白虛線,而非主幹路上的白實線。按照收費牌上的說明,該停車場主要用於辦理了《居民自治停車證》的車輛全天停放,社會車輛只允許8時至18時可以停放,其他時段不能停放。也就是說,管理員不僅沒提醒劉女士18時以後不能停車,還私自收了停車費。
記者撥打12345反映問題後,西城區金融街街道辦事處城管科負責人回復稱,針對這一現象,將要求停車公司加強人員管理,並退還了收取劉女士的停車費。「無論是主幹路,還是胡同裡,都不允許現金收費。」這位負責人介紹,目前轄區內自治停車路段採用的是POS機管理,對於社會車輛停放,管理員只能進行進出場拍照計時,停車人通過掃碼進行線上支付。
在居民自治停車路段,現金收費、議價現象並非個例。19時左右,記者來到崇文門西小街,這條胡同緊挨著崇文門商圈,附近停車資源緊張。胡同北側施劃著長長一排白虛線停車位,每個車位上用白字寫著「居民車位請勿佔用」。當記者詢問身著制服的管理員能否在此停車時,對方很爽快地說:「都這個點兒了,10塊錢隨便停吧。」記者注意到,此時空車位已經不多,如果社會車輛佔用,就意味著居民回來沒地兒停車。
現場2
停車要價高於正規「電子車位」
地點:東城區麻線胡同
除了存在人工現金收費,部分居民自治停車路段的停車收費要價還遠遠高於「電子車位」。
在東城區麻線胡同,也劃著一串兒白虛線停車位,停車收費牌上顯示該處是街道自治停車場,平時會有停車管理員對社會車輛進行收費管理。停車收費說明顯示,0時至24時全天範圍內,該路段小型車停車每10分鐘2.5元。「1小時15元,怎麼比主幹路上的停車位收費還高?而且夜間竟然也是這個價格!」在附近上班的駱女士有點兒不解。
記者了解到,本市道路停車收費價格標準由市發展改革委制定,現行標準自2011年4月1日起開始執行,按照三類地區差別化收費。其中,一類地區包括三環路(含)以內區域及中央商務區(CBD)、燕莎地區、中關村西區、翠微商業區4個重點區域,在一類地區道路停車,首小時每15分鐘2.5元,首小時後每15分鐘3.75元。而無論在一類、二類、三類地區道路停車,夜間19時至次日7時停車,小型車均為每2小時1元。
對比之下可以發現,白天時段,麻線胡同上的自治車位首小時停車收費比標準價貴5元;夜間時段,每兩小時比標準價貴29元。這種高收費合規嗎?屬地街道停車管理負責人告訴記者,該胡同自治停車場由街道委託北京京能千方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管理,最初是按照該片區路外公共停車場審批的,與正常道路停車位性質不一樣,企業有自主定價權利。該負責人稱,街道也正在積極做工作,向普通道路三類地區收費標準轉變,「我們也希望未來能實現高點視頻電子收費,這樣對誰都公平。」
問題
停放時間收費價格沒有統一標準
記者採訪發現,在居民自治車位上,社會車輛何時可以停放、如何收費,目前全市並無統一標準。因此,不同路段「規矩」不同,市民難免產生疑惑。
也有一些居民自治車位向正規「電子車位」看齊。比如,在西城雙旗杆街兩側,白虛線車位旁立著多塊橘黃色停車收費說明牌,上面寫著「德勝街道停車自治管理路段」,對於居民認證車輛與未認證車輛,都有著清晰的說明。
其中,居民認證車輛全天均為每小時0.5元;未認證小型車輛,7時至19時,首小時每15分鐘2.5元,首小時後每15分鐘3.75元。未認證小型車輛19時至次日7時停放,每兩小時1元。
「如果都能像電子車位一樣統一標準,我們也容易分辨收費是否合理。」居民郭先生還有個建議,「停車收費牌能否也有個標準配色,讓市民一眼便知是哪類車位。」
記者探訪中也發現,目前自治路段停車收費牌「長相」不一,比如麻線胡同是藍色牌子,德勝街道停車自治路段是橘黃色牌子,宏廟胡同周邊自治停車收費牌是藍色、橘色相間,西單商圈周邊的收費牌又成了黑色、橘色搭配。
記者追問
1、自治車位可以人工現金收費嗎
「只要是在道路上車位停車,就不允許人工現金收費。」北京市交通委靜態交通管理處處長趙震介紹,無論是主幹路上已經實現電子收費的車位,還是居民區周邊次支路、胡同裡的自治車位,都不允許人工現金收費。如果管理員出示個人帳號收付款碼,市民可以拒絕支付。
目前,由於道路條件、施工成本等原因,不少次支路、胡同裡的車位仍然採取POS機管理,由停車管理員對車輛進出場進行拍照計費,因此還存在人為操作的空間。「我們正在研究驗證,在這些路段運用移動視頻計費設備,進一步減少人工操作。」趙震說。
2、白虛線、白實線車位有何區別
白實線車位,白虛線車位,到底有何區別?什麼時候可以停放?不少市民仍然沒弄清楚。
趙震介紹,白實線車位可以全天全時段停放;白虛線車位是限時停車位,要通過收費牌標明車輛停放時間段,市民停放時應先看清限停時間段。白虛線車位主要是為了解決居民夜間停車問題。
3、道路自治車位如何立規矩
「準確的說,小區內部停車管理可以叫『自治』,小區周邊道路停車管理應該叫『共治』,由區、街道、社區共同參與停車管理。」趙震解釋道,停車共治工作中,應該統籌路外、路內停車資源,優先挖潛小區內、周邊公建錯時停車資源,最後再考慮佔用道路資源停車。
而只要佔用了道路資源停車,按照《停車條例》規定,都應該實現電子收費,納入非稅收入管理。「明年年底,全市各等級道路都要全部實現電子收費,包括次支路、胡同。」趙震透露,停車改革全面覆蓋這些道路後,也就有了全市統一的收費管理標準,按照三類地區差別化收費。當然,居民還可以通過居住認證享受居住停車價格。
今年年內,本市還將針對「推動支路及其等級以下道路停車改革」出臺指導意見,從街道、社區職責,道路停車位規劃施劃與電子收費管理方案制定、審核及實施,到委託、監督企業管理,都將給出具有操作性的「說明書」。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