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交通發展研究中心 民生智庫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一直呈上升趨勢,市民停車壓力愈發增大,違法停車現象呈上升趨勢。為更好清除道路停車服務存在的諸多「堵點」,更好解決交通出行「痛點」, 2019年,北京市分三個時間節點啟動道路停車改革,在緩解停車壓力、維護停車秩序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基於此,本文簡析北京市道路停車電子收費現存問題,並針對性地給出改進建議,以供參考。
一、北京市道路停車電子收費改革特點
一是收費性質發生轉變。道路停車電子收費改革後,收費性質由經營性收費轉向政府非稅收性收入,並由各區停車主管部門僱傭的停車管理員進行秩序管理。
二是收費模式發生轉變。道路停車電子收費由人工現場現金收費轉向非現場電子收費,市民在電子收費路段發生停車行為後,可通過北京交通APP、支付寶與微信等實現線上繳費,或銀行網點線下繳費。市民不需要將停車費支付給任何個人。
三是部分停車基礎設施發生轉變。收費公示牌由藍色轉變為橙色;收費設備高位視頻佔數量優勢,輔助地磁和視頻樁;道路停車位分為白實線停車位和白虛線停車位,白實線停車位主要用於出行停車,白虛線停車位用於周邊居民經認證車輛的居住停車,實行自治管理。
四是促進停車觀念轉變。通過停車電子收費改革,逐步樹立「停車入位、停車付費、違停受罰」觀念,提高機動車停放秩序,改善城市交通環境。
二、北京市道路停車電子收費現存問題
截止2019年年底,全市共有498條道路規劃了5萬餘個道路電子收費停車位,在推進過程中仍存在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部分電子收費道路基礎設施有待進步一步完善
1.收費公示牌設置到位率有待提升。道路停車電子收費改革後,電子收費路段需更換成橙色收費公示牌,並需要在停車電子收費道路兩側的車位線起終點分別規劃明碼標價牌,且每超過200米,需增設一個收費公示牌。但實際發現,各區收費公示牌設置到位率均有待提升,個別道路到位率不足50%,增加了市民在使用道路電子收費停車位的不確定性及難度。
2.停車位標線設置有待完善。部分電子收費道路存在停車位標線不清晰、新舊線重疊難以分辨、標線佔壓工作井或雨水篦子、車位不完整等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車主的停車難度,也使違法停車行為有所增加。
3.電子收費前端設備巡檢和定期維護檢測機制有待完善。個別道路高位視頻、視頻樁等電子收費前端設備存在損壞、故障、遮擋且維護不及時等情況,缺少巡檢和定期維護檢測機制,部分設備不能正常使用,可能會導致道路停車電子收費出現訂單採集信息不完整、不準確等情況。
(二)停車管理員服務和收費有待加強
自道路停車電子收費改革後,不再由人工收費,設置數量不等的停車管理員,工作內容涵蓋引導車主按規範停車入位、宣傳電子收費相關政策、pos機道路收費訂單創建和結算、提示車主繳費等。但現階段各區對停車管理員的管理力度參差不齊,缺少對停車管理員統一的管理和考核機制,部分管理員對車主停車行為管理不到位,造成一定程度的跨位停車、違法停車;同時,部分pos機道路存在部分停車管理員現金收費、二維碼收費等不規範收費,損壞車主利益。
(三)居住停車管理有待進一步完善
1.各區政府負責指導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建立居住停車機制,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開展居住停車的相關管理工作。這使得居住停車認證存在車位認證條件與周期、計費方式、管理模式、認證車輛數等存在差異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難度。
2.居住認證需求與認證車輛實際停放情況不符的情況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部分道路認證車輛數量較高,但認證車輛停放率相對較低,部分道路認證車輛停放率未超過30%。繳費方式也會影響認證車輛停放情況,如躉交收費道路認證效果明顯好於計時收費道路。
(四)停車秩序有待加強
道路停車電子收費實施後,總體來說道路停車秩序有所改善。但不同城區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違法停車現象。分析其原因包括:一是道路停車收費的意識有待加強,道路停車位是對公共資源的佔用,不是為每個公民評價提供的準公共產品,必須繳納佔用費才符合現代經濟社會的原則,但部分車主為逃避繳費行為,將車停放在未施劃電子收費停車位的空間;二是執法力度不足,不同城區、不同道路的執法人員分布不均,部分道路的執法人員不足,導致現場執法力度不足,大量車主選擇違法停放在免費停放區域。
三、推進北京市道路停車電子收費改革意見建議
(一)建立北京市道路停車電子收費服務管理考核辦法
一是建立北京市道路停車電子收費服務管理辦法,對各區停車管理工作進行督促考核:1.細化評價考核指標,對各區在道路電子停車服務管理制度、規劃施劃、收費設施、車輛停放情況、執法情況、宣傳與輿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2.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道路停車服務管理中,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聘請專業的第三方機構開展實地督查,以此來加強道路停車電子收費服務管理,鞏固和提升道路停車電子收費改革效果。
二是健全全市聯動機制,強化各區停車問題響應時效,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按市級要求進行問題整改,並將響應整改情況納入市級對各區道路停車電子收費服務考核,督促各區整改落實。
三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前端設備日常巡檢和維護管理工作機制。建議各區根據道路實際情況與規範要求,針對收費公示牌設置率不足的道路,增加收費公示牌數量;對標線不規範的停車位及時整改,並在新增道路停車位時規避此類問題的發生;將設施落實到個人負責,由停車管理員定期對相關設備進行現場督查,建立維護臺帳,避免出現設備故障和遮擋等不可用情況。
(二)構建停車管理員考核指標體系
針對停車管理員存在的服務不規範、非正規收費等行為,建議建立全市停車管理員服務考核機制,構建考核指標體系,明確停車管理員服務規範,加大監管力度,嚴懲不規範收費行為;同時,加強停車管理員隊伍建設,統一服裝、裝備與加大培訓,依託市級停車資源管理與綜合服務應用平臺,建立停車管理員服務電子檔案,統一編號,針對停車管理員現金收費、黑收費、不按規定創建訂單等違規行為,建立居民舉報制度,一經查明,納入黑名單管理,限制其在停車行業的從業資格。
(三)進一步完善道路居住認證機制
一是進一步優化居住認證辦理流程,讓真正有需求的市民能夠在較短時間完成居住認證;二是相關部門開展居住認證需求調研,了解本地區居住認證的實際需求,同時,做好本地居住認證道路車位使用情況數據分析,提高認證車輛的車位使用率,若持續存在認證車輛違法停放行為,取消其認證資格;三是建立道路停車居住認證動態調整機制,從認證條件、價格、收費方式、認證車輛數、認證周期等方面進行調整優化,合理利用道路停車資源;四是動員本社區居民,參與到認證車輛實際停放在路外停車空間,形成改善停車環境人人有責的氛圍。
(四)建立違法停車綜合治理體系
一是通過宣傳引導,進一步提高市民停車入位、停車繳費的意識;
二是加強停車協管員隊伍建設、培訓,並將其納入公安交通管理執法體系統一管理;加大巡查管理力度,提高巡查頻次,實現道路停車網格化巡查管理;
三是充分發揮現代科技手段,整合利用道路停車管理實時監控系統、高位視頻等採集視頻資源,提高違法停車非現場執法的比例,提高執法效率;
四是逐步推動將違法停車納入社會徵信體系,與徵信企業聯合建立完善交通違法行為的徵信制度。讓交通違法數據成為重要徵信數據,為企業提供信用查詢,從經濟生活方面制約公民的違法停車行為;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對於違法停車的駕駛人或車主實行媒體曝光制度;建立嚴重交通違法車輛系統,對於多次違法停車的車輛,在現行法律規範下,實行較為嚴格的安全技術檢驗手段。
(五)推進停車綜合治理平臺建設
一是逐步建立市級靜態交通數據平臺,協調交管部門、公安部門等,建設交通大數據資源共享平臺,為進行交通綜合決策支持、監測提供數據支持;二是建立停車資源管理與綜合服務平臺,建立車主、車輛、路內及路外停車位的停車資料庫,做好覆蓋不同時段、不同區域的車位使用情況、車位周轉情況等數據分析工作。
參考文獻:
[1].人工智慧探頭服務北京停車電子收費[J].智能城市,2019,5(23):77.
[2]肖強,段明磊,陳靖,李潤華,王立軍,尹存源.公路聯網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路側單元物理層自動測試軟體研發[J].中國交通信息化,2019(10):94-97+101.
[3]容軍.北京路側停車收費政策完善及對「政策失靈」的思考[J].交通工程,2018,18(04):1-5.
[4]毛力增,穆屹,李澤鈞,李圓圓,耿松麟,趙箐,王儉.網際網路+停車服務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交通工程,2017,17(05):5-9.
[5]秦煥美,劉聰,楊修涵.基於浮動式停車收費的尋泊與出行意向分析[J].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17,15(01):40-46.
封面圖來自:北京通州發布。
——END——
往期精選
★ 民生智庫 | 中外垃圾源頭分類比較研究
關於我們
民生智庫是中國最早專注於公共事務領域的社會研究智庫,也是國內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政府合作智庫之一,連續兩年成為國務院扶貧辦全國扶貧退出評估唯一社會智庫,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委託單位,擁有國內唯一專注於民生領域的大數據研究院。
智庫秉持「真實社情民意、權威評估諮詢」宗旨,以「為社會思考、為國家獻策」為己任,關注民生,體察民情,聚焦民意,深入研究中國社會發展實際,破解社會發展中面臨的難點問題,為我國政府提供政策決策依據和諮詢建議,為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貢獻力量,在公共事務研究領域獨樹一幟。
原標題:《民生智庫 | 淺談北京市道路停車電子收費改革》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