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對孩子吼叫的危害,家長知道嗎?別讓你的暴脾氣傷害到孩子

2020-12-05 萌寶媽媽育兒心得

不管男孩還是女孩,在成長到一定年紀的時候,總會有那麼一段時間讓家長「恨」的牙痒痒。因為孩子太調皮了,出去玩回來不換鞋直接進屋;或者脫了鞋不吸收接著用手去抓東西;更生氣的是,剛收拾完的屋子,孩子一玩起來,立馬變回收拾前的樣子,而且可能更糟。

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有時候家長忍無可忍,就對孩子大吼大叫。就比如我有一次就沒有控制住自己。因為當時我下班後很累,回到家後看到幾天沒有收拾的屋子,心情更加不好,只能拖著疲倦的身體收拾房間,剛收拾好準備休息一下,女兒和她爸就回來了。女兒回來之後就開始到處找東西,也不知道在找什麼,把剛收拾好的房間弄得亂七八糟。

我當時就很生氣,站起來跟指著女兒說:「找什麼呢你,媽媽剛收拾好的房間被你弄得亂七八糟,能不能別整天添亂!」女兒顯然被我嚇了一跳,愣了一會就嚇得哭了起來。我說完之後就開始後悔,我知道不該這麼跟女兒說話,但當時脾氣上來了,控制不住,就口無遮攔。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我立刻安慰女兒,跟女兒道歉,好歹把女兒哄好了。好在孩子還小,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否則我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其實向我這種情況,在每個家庭中可能都會發生,但是有的家長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認為反正孩子小不記事,過兩天就忘了,所以家長也沒在意。但其實這種行為多了之後,「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不敢多說多做。所以家長一定要知道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危害,不要因為你的暴脾氣,傷害到孩子。

經常吼叫孩子的家長,無非就是數落孩子這裡做得不對那裡做得不好,反正就是在一直貶低孩子的所作所為。有的家長可能以為,這樣的方式可以激勵孩子前進,但這種情況少之又少,孩子只有生活在一個好的環境氛圍中,才會健康成長。經常在父母吼叫下生活的孩子,他們會發自內心的否定自己的行為,認為自己做的事情真的像爸爸媽媽說的一樣不好,認為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就會變得越來越自卑,甚至喲肚餓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孩子,可能會走上極端的道路。

而且生活在吼叫下的孩子,他們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生怕因為自己的想法換來一場更嚴重的訓斥,這樣孩子就越來越不喜歡表達自己,有什麼事情也會自己藏在心裡,這樣一直把事情積壓在自己身上,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很可能稍微一受刺激,心理建設就崩塌,然後壓倒孩子。

所以家長不要用那些自以為好的方式教育孩子,對孩子要該鼓勵的時候鼓勵,該表揚的時候表揚,鼓勵和表揚要大於訓斥,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才會越來越優秀。

相關焦點

  • 總是大聲「吼」孩子,會影響孩子智力,嗓門高的家長別怪孩子笨了
    「吼叫」似乎已經變成了全世界父母教育孩子通用的方式。生氣是一種常見的情緒,人人都會有。當孩子某些事情超出了家長所能承受的底線,家長就會通過吼叫的方式,企圖掩蓋自己內心的「挫敗感」。但總是大聲的「吼」孩子,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大家知道嗎?
  • 低聲教育是種智慧,教育孩子時用低聲調,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碰到一些暴脾氣的家長根本忍不了,立馬大聲吼叫去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但其實大聲去對孩子吼叫根本沒什麼好處,其實低聲教育才是一種智慧。如果我們在教育孩子時能用低聲調,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我們的想法。張先生的兒子小智(化名)四歲了,某次張先生和張太太帶著他出去自助餐廳吃飯。小智很開心,對自助餐廳非常感興趣。
  • 逼迫孩子「聽話」,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傷害,家長別不自知
    01、你是否正在用聽話教育傷害孩子?1、要聽話教育逼迫孩子這幾乎是每一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曾經說過的話:如果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如果你不聽話我就不給你買玩具。這些話給孩子傳遞的信息就是只要你想要得到家長的愛,那麼你就必須聽話,你也想要玩具也必須要聽話。這些父母經常是用這種方式去逼迫孩子,這樣才能夠顯示出他們的權威。2、無限放大不聽話的後果孩子在小的時候他們是沒有分辨能力的,他們經常因為家長的一句小小的威脅就受到很大的驚嚇,就乖乖聽家長的話了。
  • @河北家長 盜版圖書危害多!別再貪便宜了!購買正版書的技巧你掌握嗎?
    現在很多家長都很注重對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因此從孩子出生就開始給孩子準備各種各樣的卡片、繪本、圖書……有的家長說買中小學教材教輔,不用買正版的,盜版的其實差不多,還便宜!可是家長們你們知道嗎——長時間用盜版圖書可能會對孩子身體造成不同情況的傷害。
  • 面對孩子的暴脾氣,家長做好「情緒容器」,也許比打罵更有意義
    雖然孩子們一出生好像都一樣是什麼都不知道的嬰兒,但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新生命,他也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氣,所以有時候脾氣不好的孩子不是因為學壞了或者教壞了,而是天生如此。儘管家長們可能會盡全力引導孩子的脾氣變好,但是並不容易做到,畢竟江山易改,稟性難移這句話是十分貼切的。
  • 孩子愛磨蹭,吼叫有用嗎?三個關鍵詞,化解孩子磨蹭的壞習慣
    你在幹什麼!」「別磨蹭了,要遲到了!」「趕緊寫啊,寫完睡覺去!」聽聽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呢?你有沒有經常對孩子說呢?我們在面對孩子磨蹭、不專心的時候,下意識就會用威脅、吼叫的方式,認為這樣才能「制服」熊孩子。
  • 別這麼給孩子吹空調,對孩子的身體傷害很大,很多家長還不知道
    到了炎熱的夏季,依靠自然風已經難以消除悶熱的酷暑,尤其是在南方,即便你一動不動,過不了多大一會,又是渾身黏糊糊的。所以,空調已經成為了家家戶戶必備的電器,但我這麼說你可能不太相信,你並不會正確地給孩子吹空調。
  • 批評孩子還用吼叫?鍾南山院士:我犯錯後,父親只對我說了一句話
    每個孩子都是在不斷犯錯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傳統認知中,孩子犯了錯,吼叫被認為是管教孩子最有效的方法,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無法解決根本問題,還會對孩子造成不小的傷害。
  • 大聲的吼孩子,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你知道嗎?看看這3點影響吧
    生活中,大多數的父母都很清楚,對孩子大吼的弊端,但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這樣的戲碼,因為孩子太頑皮,因為家長控制不住,每天總是在反省和後悔中度過,當下的時候稍微那麼忍一下,也許就過去了。因此,建議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選擇溫柔的方式,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時間最長的老師,大人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最大,遇事暴躁,不冷靜,開口大聲責罵的父母,肯定對孩子的性格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 再關心孩子也別侵犯孩子隱私,「邊界感」的破壞,是對孩子的傷害
    劉女士非常在乎自己的孩子,就算是現如今女兒已經上初中了,劉女士還是會經常管自己的女兒。因為害怕孩子早戀,劉女士經常偷窺孩子的隱私,尤其是女兒寫的日記,但凡是女兒不在家裡的時候,劉女士就會偷偷翻女兒的書包,把日記上寫的內容都看一遍。果不其然,劉女士真的發現了自己的女兒正在早戀。
  • 親媽失手打死12歲女兒:別讓你的暴脾氣,毀了孩子一生!
    俗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事實真的如此嗎?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應該是越打越皮實,越打越聽話的,然而事實是——首先,打罵不會使孩子認識到錯誤,還會讓他在暴力的環境下長大。孩子在意識萌芽期的時候,相處最多的就是父母,所以孩子的性格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經常對孩子進行打罵,會讓孩子在潛意識認為暴力是一種很常見的手段,長大後可能也會更想用暴力解決問題。這樣的思想一旦形成,對他們未來的發展很不利。
  • 教育孩子這件事,打罵是無用的,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
    還有的孩子經常挨大人打罵之後變得自暴自棄,自覺低人一等,膽小怕事,遇事冷漠,缺乏信心,對任何事情都漠不關心。現在家長打孩子的事情越來越少,但是靠吼叫來管教孩子的家長卻大有人在。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認真寫作業、考試考不好、早上賴著不肯起床、吃飯磨磨蹭蹭、在學校淘氣,老師找到家長,大人心平氣和講道理,孩子聽不進去,只有高聲吼上幾句才奏效。
  • Time Out不等於「關禁閉」,偏離了計時隔離,傷害比吼叫更大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不知道大家還記得《爸爸回來了》節目中,體操冠軍李小鵬應對女兒奧莉發脾氣的妙招「Time Out」嗎?他會把憤怒的奧莉拉到家裡固定的某個角落,讓她面向牆冷靜下來,之後再耐心地講道理。《媽媽是超人》節目中,也有家長利用「愛的小屋」來「懲罰」發脾氣的孩子。
  • 「孩子別哄,玩兒累了就睡了」看似好方法,實則對孩子沒有好處
    導語:「孩子別哄,玩兒累了就睡了」看似好方法,實則對孩子沒有好處「孩子別哄,玩兒累了就睡了」這句話是不是很多人都聽過,我曾經也聽到過,有時候我抱怨孩子很難入睡的時候,孩子奶奶總這麼說,還會附贈一句:「她在我那裡睡得很好呀,白天玩累了,一到晚上就睡著了
  • 家庭教育「大忌」:父母情緒失控對孩子傷害可不小,別不當回事
    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都比較強,做事經常不考慮後果,而且還經常犯錯,少不了挨父母打。孩子犯錯是常有的事,脾氣再好的家長也難免會生氣。不過家長們知道嗎?有時我們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對孩子發火會給孩子帶來不小的影響。說到這裡我想問問各位家長,你還記得對孩子發火的時候,孩子是什麼反應嗎?我想家長們心裡都很清楚,在那一刻孩子是恐慌的,對父母只有害怕的感覺。
  • 越來越多孩子「染上」白血病,與3種玩具脫不了關係,家長別買了
    不過,除了以上說到的這些「危險品」外,白血病對孩子的危害,還容易出現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就比如孩子經常玩的玩具,有些就存在很多隱患。 如果父母沒有經過甄別就將這些玩具購買回家,孩子經常拿在手裡面玩耍,甚至有時候會送到嘴裡面咬,這樣的話對孩子的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所以說,如果給孩子買玩具的話,一定要避免劣質的塑料玩具,儘量選擇一些有品質保證的,大廠商的塑料玩具,這樣的話對孩子的健康也是有保證的。
  • 孩子有沒有教養,帶出去一趟就知道了,家長別再說是調皮不懂事了
    教養一詞很是嚴肅,如果有人說你沒教養,那麼就是在罵你,不僅是罵你,還連帶著罵你的家人,所以教養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孩子的教養是體現一個家庭教育的最好方式,如果你家孩子在外面的表現不盡如人意,那麼就說明你們這個家庭也不行。
  • 孩子被打罵後不哭不鬧?他們心裡在想什麼?當心創傷變成「詛咒」
    莉莉更加焦慮,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繼續對孩子吼叫,被罵了的孩子只會呆呆站在面前,一句話都不說。母親和孩子的關係,似乎陷入了一種死循環。還有些孩子沒這麼嚴重,就是單純想跟家長冷戰。「你不是吼我嗎?我用冷暴力回擊你。」可能一次兩次沒什麼影響,久而久之,習慣性冷戰的後果就顯現出來了。這種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習慣用沉默來迴避自己受到的傷害。即便不是自己的原因,他們也不敢爭辯。
  • 孩子看電視只是影響視力?別天真,這幾方面危害超乎家長想像
    後來醫生說是小時候看電視太多,導致孩子記憶力下降,令父母非常後悔。很多父母知道讓孩子看電視,可能會影響他們的視力,其實錯了,孩子看電視會有以下這些的危害,超乎家長想像。1、導致大腦發育遲緩。最近有研究證明,經常玩手機的人會變笨,智商可能下降。許多大人知道之後,都不敢太長時間玩手機了。但卻沒有同時想到:自己家的孩子看太長時間的電視也不行,其實也是類似的道理。 因為在看書時,孩子是主動在吸收知識,大腦會思考,但在看電視的時候,完全是一種被動接受的過程,不需要用腦,只需要動眼就行了。
  • 考前家長經常說的7句話,你以為是鼓勵孩子,其實給了孩子壓力
    期末考試前,家長們都會囑咐孩子要認真答題,看仔細,甚至有的家長還把注意事項寫在學生的胳膊上。作為老師監考的時候,每次看到有學生胳膊上寫著:沉著冷靜、認真答題的時候,我真的很想和家長說,別再這麼做啦,你以為是鼓勵孩子好好考試的話,卻有可能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影響考試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