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男孩還是女孩,在成長到一定年紀的時候,總會有那麼一段時間讓家長「恨」的牙痒痒。因為孩子太調皮了,出去玩回來不換鞋直接進屋;或者脫了鞋不吸收接著用手去抓東西;更生氣的是,剛收拾完的屋子,孩子一玩起來,立馬變回收拾前的樣子,而且可能更糟。
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有時候家長忍無可忍,就對孩子大吼大叫。就比如我有一次就沒有控制住自己。因為當時我下班後很累,回到家後看到幾天沒有收拾的屋子,心情更加不好,只能拖著疲倦的身體收拾房間,剛收拾好準備休息一下,女兒和她爸就回來了。女兒回來之後就開始到處找東西,也不知道在找什麼,把剛收拾好的房間弄得亂七八糟。
我當時就很生氣,站起來跟指著女兒說:「找什麼呢你,媽媽剛收拾好的房間被你弄得亂七八糟,能不能別整天添亂!」女兒顯然被我嚇了一跳,愣了一會就嚇得哭了起來。我說完之後就開始後悔,我知道不該這麼跟女兒說話,但當時脾氣上來了,控制不住,就口無遮攔。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我立刻安慰女兒,跟女兒道歉,好歹把女兒哄好了。好在孩子還小,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否則我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其實向我這種情況,在每個家庭中可能都會發生,但是有的家長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認為反正孩子小不記事,過兩天就忘了,所以家長也沒在意。但其實這種行為多了之後,「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不敢多說多做。所以家長一定要知道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危害,不要因為你的暴脾氣,傷害到孩子。
經常吼叫孩子的家長,無非就是數落孩子這裡做得不對那裡做得不好,反正就是在一直貶低孩子的所作所為。有的家長可能以為,這樣的方式可以激勵孩子前進,但這種情況少之又少,孩子只有生活在一個好的環境氛圍中,才會健康成長。經常在父母吼叫下生活的孩子,他們會發自內心的否定自己的行為,認為自己做的事情真的像爸爸媽媽說的一樣不好,認為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就會變得越來越自卑,甚至喲肚餓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孩子,可能會走上極端的道路。
而且生活在吼叫下的孩子,他們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生怕因為自己的想法換來一場更嚴重的訓斥,這樣孩子就越來越不喜歡表達自己,有什麼事情也會自己藏在心裡,這樣一直把事情積壓在自己身上,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很可能稍微一受刺激,心理建設就崩塌,然後壓倒孩子。
所以家長不要用那些自以為好的方式教育孩子,對孩子要該鼓勵的時候鼓勵,該表揚的時候表揚,鼓勵和表揚要大於訓斥,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才會越來越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