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於今日正式發布了基於Sandy Bridge-EP核心的Xeon E5系列處理器。作為Gulftown/Westmere-EP核心Xeon 5600系列的繼任者,採用Socket 2011插糟的Xeon E5系列發揮了Sandy Bridge架構的全部威力,擁有8個物理核心,16個線程。面向中高端x86工作站/伺服器領域。
與此同時新加坡同行VR-Zone和若干外站一同拿到了Intel提供的Xeon E5樣品進行測試,下面就讓我們來領教一下新Xeon的實力到底怎樣。
Xeon E5系列參數指標回顧
新的Xeon E5系列擁有Intel近期以來最大的die size——416mm,由於集成20MB的緩存,電晶體數量也達到了極值22.63億。
Intel Xeon 5400,5500/5600與E5-2600對比,核心逐漸增大;下面的是AMD Opteron 2300/8300以及6100/6200
以下為Intel Xeon E5系列的官方PDF:
作為下一代數據中心的核心,Xeon E5-2600擁有2條QPI連結總線,支持四通道LRDIMM伺服器內存,集成40條PCIe 3.0通道,支持AVX指令集和Turbo Boost 2.0加速技術。
Xeon E5-2600系列的型號一覽,從最低功耗的四核心型號到最高端的150W TDP怪獸一應俱全:
Intel聲稱Xeon E5-2600是第一個真正整合I/O功能的CPU:
但不像早期的Xeon以及Sandy Bridge/Sandy Bridge-E,Xeon E5系列禁用了倍頻調整功能,基礎外頻CLK最大也只能上調至108MHz。不難理解的是Intel對於Xeon E5系列還是最看重穩定性,頻率提升目前只可通過Turbo Boost 2.0技術來實現,但對於購買了EVGA SR-X發燒級主板的玩家來說自然還是希望Intel改變這一想法。
Xeon E5集成的四通道內存控制器支持DDR3 LRDIMM,單條可達32GB。因此Intel原廠主板最大支持768GB的內存(24*32GB)
評測平臺介紹VR-Zone的評測採用一對Xeon E5-2690(2.9GHz,TDP 135W,C1步進)和E5-2660(2.2GHz,TDP 95W,C2步進)以及64GB三星DDR3 LRDIMM內存組成的Intel 2U準系統。
主板部分使用的型號為Intel S2600GZ,代號"Grizzly Pass",擁有26條內存插槽,支持SAS RAID並板載四塊千兆網卡。
代號為"Big Horn Peak"的R2000伺服器系統同樣給力,具備24個2.5英寸和12個3.5英寸SAS熱插拔硬碟位,搭載750W特製80Plus白金電源或460W 80Plus黃金電源。
Intel提供的評測平臺還包括710系列企業級SSD,採用25nm MLC快閃記憶體。
具體配置
此次評測的對比對象包括Intel上代Xeon X5690(Westmere-EP旗艦)以及AMD Opteron "Interlagos" 6274,所有平臺均運行Windows Server 2008 R2,打上最新補丁。作為對比還組建了Intel消費級產品最高端的Core i7-3960X平臺,運行於4.68GHz。
系統1:雙八核心Xeon E5-2690@2.9GHz,開啟Turbo Boost/超線程,32GB四通道三星LR-DIMM@11-11-11-28 1T
系統2:雙八核心Xeon E5-2660@2.2GHz,開啟Turbo Boost/超線程,32GB四通道三星LR-DIMM@11-11-11-28 1T
系統3:雙六核心Xeon X5690@3.46GHz,開啟Turbo Boost/超線程,EVGA SR-2主板,三通道24GB G.Skill Valve系列非ECC內存@9-9-9-24 1333MHz 1T
系統4:雙八核心Opteron "Interlagos" 6274@2.5GHz,安裝線程調度補丁,四通道32GB三星ECC DDR3-1333內存@9-9-9-24
系統5:六核心Core i7-3960X@4.68GHz(104MHz*46),四通道16GB G.Skill RipJawsZ DDR3@9-12-10-28 2220MHz 1T
測試成績CineBench R11.5
大家都很熟悉的CPU理論測試中頻率最高線程最多的E5-2690自然一馬當先。
Euler3D
Euler3D是計算流體/空氣動力學的軟體,對多核心/處理器頻率不太感冒,對浮點性能比較敏感。這裡E5-2690仍然取得領先。
UCBench 2011
這是一款RAR壓縮文件密碼破解程序,支持SSE4/XOP指令集,對線程數量和處理器頻率比較敏感。推土機架構也找到了用武之地。
wPrime 2.08 1024M
仍然比較看重浮點性能,同時和內存控制器延遲也有關係。
AIDA64 v2.20版全方位測試CPU Queens
主要考驗CPU整數性能。
CPU PhotoWorxx
考驗CPU在進行數碼圖片處理時的性能,看結果似乎對架構比較敏感。
CPU ZLib
主要反映CPU和內存子系統在進行ZLib壓縮時的性能
CPU AES
加密方面的性能同樣對架構比較敏感,伺服器產品遠超桌面版以及前任。
CPU Hash
牽扯到SHA1編碼標準的測試同樣如此。
FPU VP8
測試CPU進行Google VP8視頻編碼時的性能。
FPU Julia
測試CPU單精度(32bit)浮點性能。
FPU Mandel
測試CPU雙精度(64bit)浮點性能。
FPU SinJulia
測試CPU更高精度(80bit)的浮點運算性能。
Sandra 2012 SP2處理器全面測試處理器運算(Dhrystone)
主要反映整數運算及程序操作性能。
處理器運算(Whetstone)
主要反映浮點(FPU/協處理器部分)性能。
處理器多媒體性能
涵蓋了MMX,3DNow!以及SSE等多種指令的應用。
整數x16
浮點x16 AVX
處理器編碼性能
AES256
SHA2-256
總結
總體之下沒什麼可說的,完全發揮了Sandy Bridge-EP架構的Xeon E5系列完全擊敗了前任Westmere-EP架構的Xeon 5600系列。當然它的價格同樣高高在上,但對於有需求的企業來說這基本屬於必需投入也是物有所值。而且相比去年11月的Sandy Bridge-E,製程稍有改進的Sandy Bridge-EP在性能/功耗比上也有所改進。
至於下代的Ivy Bridge-E/EP,雖然已經有早期工程樣品流出,但預計離正式上市時間還有一年左右。新的Xeon E5系列此時仍將獨霸伺服器/工作站領域的性能王座。
最後出場的是VR-Zone一時興起搭建的Micro-ATX版Xeon E5平臺,主板能撐得住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