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代工決戰先進位程,臺積電2納米為何一馬當先?

2020-12-14 中國電子報

近日,有消息稱,臺積電在2納米先進位程研發上取得重大突破,已成功找到路徑,將切入環繞式柵極技術(gate-all-around,簡稱GAA)技術。

利用成熟的特色工藝追求更先進的製程,一直是臺積電和三星等晶片廠商致力的方向。此前,三星表示將在3納米率先導入GAA技術,表達了其取得全球晶片代工龍頭地位的野心。此次臺積電在2納米製程研發上取得重大突破,凸顯了其強大的研發實力,也讓兩大晶片代工巨頭的競爭加劇。

臺積電、三星角逐更先進位程

摩爾定律誕生之後,晶片的尺寸越來越小,企業不斷摸索新的工藝和材料發展半導體產品、改進性能。半導體行業專家莫大康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目前半導體行業的主要發展路線是尺寸的不斷縮小。尺寸的縮小能夠帶來集成度的提升,增強產品的性能,也能夠降低產品的成本。

臺積電和三星是晶片代工領域的佼佼者。據集邦諮詢數據,今年第二季度,臺積電拿下了51.5%的晶片代工份額,高居榜首,三星則以約19%的份額緊隨其後。中國電子專用設備協會秘書長金存忠指出,臺積電在7納米量產的時程上領先於三星。對此,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副院長周鵬給出了更具體的信息:臺積電早於2018年4月宣布實現7納米製程量產,獲得了蘋果、華為海思、AMD、高通等客戶的大量7納米訂單。而三星在2018年10月宣布其7納米工藝實現量產,時程的落後導致大量客戶訂單流失。

在先進位程領域,臺積電和三星不斷展開「角逐」。以5納米製程為例,臺積電拿下了今年下半年蘋果即將推出的四款iPhone新機處理器的全部訂單。金存忠告訴記者,預計臺積電今年5納米可實現量產,但三星卻無法做到這點。看到臺積電拿下大量5納米訂單的三星果然不甘落後,宣布將此前的7納米製程晶片基地改造為5納米製程生產基地,為第三方廠家提供晶片代工服務,試圖用「急衝」5納米的方式追趕臺積電。據悉,目前三星已獲得部分高通5G晶片代工訂單,將採用5納米製程生產晶片。

在更先進位程的競爭中,臺積電和三星依舊「你追我趕」。周鵬介紹,三星在更先進位程的研發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同時也對晶片工藝路線圖作出了調整,將跳過4納米工藝,由5納米直接上升至3納米,並在3納米工藝中率先宣布將使用GAA技術。三星還基於納米片製造出了MBCFET(多橋式-溝道場效應電晶體),可顯著增強電晶體性能,以取代FinFET電晶體技術。

莫大康告訴記者,儘管臺積電在GAA架構的開發時程上落後於三星,但臺積電計劃在3納米製程中仍採用FinFET技術,減少生產工具的變更能保持其成本結構的穩定,同時也能減少客戶的設計變更,降低其生產成本,或會產生更好的效果。周鵬表示,臺積電多年前已開始謀劃3納米工藝,計劃於2021年實現量產。在下一個節點2納米上,臺積電似乎領先一步,此次他們在2納米先進位程研發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已說明了這點。據悉,臺積電宣布在中國臺灣的南方科技園建廠,啟動2納米工藝的研發工作,預計最快在2024年投產。而三星在2納米製程的研發上鮮有消息對外披露。

臺積電因何能在更先進位程「一馬當先」?

在摩爾定律的「指揮棒」下,晶圓代工更先進位程的競爭激烈程度愈演愈烈。周鵬告訴記者,在先進位程方面,三大晶片代工巨頭臺積電、三星和英特爾處於第一陣營。英特爾有計劃在2021年推出7納米(相當於5納米),但目前仍主要堅守在10納米節點,希望將10納米做到「極致」,因此7納米及以下工藝節點的戰場就只剩下臺積電和三星,呈現絕對的寡頭競爭格局。本次臺積電在2納米先進位程研發上有了重大突破,意味著臺積電在更先進位程方面暫時處於領先地位。那麼,臺積電因何能在更先進位程上「一馬當先」呢?

莫大康介紹,其實臺積電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臺積電能夠「超前」在2納米技術上獲得突破,得益於其背後有著龐大的群體在支持。據悉,臺積電始終強調,在做代工的同時時刻保持中立態度,不會與客戶爭搶訂單,同時也能夠真正做到把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臺積電長期以來能夠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使得與臺積電無利益衝突的客戶群(蘋果、賽靈思、英偉達等)數量非常龐大。晶片在進入3納米製程後,現有的很多技術難以滿足需求,作為代工廠的臺積電也不例外,需要從器件的架構、工藝變異、熱效應、設備與材料等方面綜合解決。然而,由於臺積電背後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體在支持著它,能夠與臺積電共同改善製程良率、降低成本,來加快量產速度,而這也是臺積電能夠在2納米領域「先發制人」的關鍵。

周鵬指出,臺積電在FinFET技術上的優勢為臺積電在2納米先進位程的研發提供極大助力,使其佔得先機。「隨著工藝節點發展到3nm後,電晶體溝道進一步縮短,FinFET結構遭遇量子隧穿效應的限制。GAA-FET則相當於FinFET的改良版,FinFET的柵極包裹溝道3側,與FinFET控制柵極漏電流的機理類似,GAA技術則將溝道四側全部包裹,進一步提升柵極對溝道電流的控制能力。臺積電在FinFET技術領域具備深厚底蘊,這些科技積累為臺積電成功由3納米FinFET技術切換至2納米GAA技術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大大縮短了臺積電先進位程技術更新迭代周期。」周鵬對記者說。

同時,臺積電在設備支持上也做好了準備。周鵬表示,為實現2納米先進位程,臺積電已經大批量訂購了ASML極紫外光刻機(EUV)設備。然而,周鵬也指出,光刻技術的精度直接決定製程的精度,對於2納米的先進位程,高數值孔徑的EUV技術還亟待開發,光源、掩模工具的優化以及EUV的良率和精度都是實現更先進位程技術突破的重要因素。

臺積電突破或刺激其他廠商技術升級

更先進位程的重大技術突破會影響整個集成電路產業和市場格局。周鵬表示,雖然對製程技術的評估需要從實際電晶體的密度、性能以及功耗等多個維度進行考量,但先進位程重大技術的推出對於集成電路產業和市場格局有重大意義。「在先進位程的研發過程中,每條技術產線成本投資都超過百億美元。更高的研發和生產成本,對應的是更難的技術挑戰。每當製程工藝逼近物理極限,電晶體結構、光刻、沉積、刻蝕、集成、封裝等技術的創新與協同配合,能對晶片性能天花板的突破起到決定性作用。」周鵬對記者說。

周鵬還告訴記者,先進工藝節點的研究對於代工廠商以及整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都至關重要,研發的遲滯必將被其他廠商的先進位程所超越甚至替代。基於此,周鵬認為,此次臺積電在2納米製程的技術突破對三星、英特爾等龍頭企業在先進位程領域的產品開發與技術升級能起到一定刺激作用。

周鵬預測,由於臺積電3納米工藝預定在2021年量產,其2納米的推出可能位於2023到2024年之間。那麼,如果臺積電順利推出2納米製程,這是否會使未來代工市場的格局發生變化?周鵬表示,2納米製程的率先推出,定然會進一步擴大臺積電在先進位程市場份額的佔比,甚至可能會拉開與三星和英特爾的差距。當然,三星和英特爾也在積極推進研發。工藝技術的研發充滿變數,未來誰能最終領先還需進一步觀察。

對於代工市場上先進位程的競爭,周鵬表示,這種競爭可以為整個集成電路行業和用戶帶來益處。「市場的需求驅動著先進位程的進一步開發,無論未來先進位程的引領者是誰,最終受益的將是整個集成電路行業以及享用高性能電子產品的每一個人。」周鵬對記者說。

相關焦點

  • 臺積電加速投資擴產:明年試產3納米製程晶片,已規劃2納米製程產線
    8月25日,晶片晶圓代工巨頭臺積電在一場技術論壇上展示了其技術路線、未來遠景以及投資規劃。在先進位程進度方面,臺積電均取得重要進展。魏哲家表示,自2018年4月開始量產7納米製程晶片兩年時間裡,臺積電已達到出貨10億顆7納米製程晶片的裡程碑。
  • 臺積電加速投資擴產:明年試產3納米製程晶片,已規劃2納米製程產線
    臺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7納米近期已達出貨10億顆晶粒的裡程碑,5納米正加速量產,強化版5納米製程預計明年進入量產,4納米則預計2022年量產,兩大先進位程進度均較今年6月股東會公布的量產日程提前。在先進位程進度方面,臺積電均取得重要進展。
  • 英特爾委外臺積電代工處理器將自3納米製程開始
    根據之前海外媒體報導,因為7納米製程延後退出,因而考慮加大委外代工,由其他晶片代工廠來生產處理器的英特爾(intel) 已經將2021年為數18萬片GPU晶片的代工訂單交給了臺積電,將採用臺積電的6納米製程來生產。
  • 先進位程與先進封裝雙管齊下,臺積電讓對手難以望其項背
    衝刺先進位程,7 納米兌現業績,2納米投入研發在舉行的技術論壇中,臺積電總裁魏哲家針對臺積電7 納米、5 納米、3 納米及2 納米製程、封裝技術發展及未來布局關鍵,進行專題演講。魏哲家從目前具備量產能力的7 納米(N7)產品談起。
  • 2納米晶片獲重大突破,臺積電一騎絕塵!晶片製程的極限究竟在哪
    而對於3納米的晶片,臺積電計劃在2021年上半年進行試產。在2022年上半年預計能夠做到量產。觀如今的三星,依舊3納米遙遙無期,不得不說,臺積電作為第一家官宣2nm工藝的公司,研發進度十分超前,臺積電再次狠狠的甩開了其他公司。
  • 臺積電與三星的競爭,由先進位程擴展到先進封裝領域
    在蘋果秋季發布會上,由臺積電最先進5nm納米製程所代工打造的蘋果A14 Bionic處理器已先亮相,預計將搭載在蘋果的新款iPhone手機與新一代iPad Air平板電腦上。而臺積電的競爭對手三星在先進位程上的發展也不遑多讓,日前傳出拿下處理器龍頭高通最新旗艦處理器──驍龍875的代工訂單,顯示了臺積電與三星在先進位程上的你來我往的激烈競爭。而根據媒體的報導,目前這兩家全球最頂尖技術的晶圓代工廠商,當前除了在先進位程上的競賽之外,還將戰場擴展到先進封裝的範圍中,藉此以掌握未來的商機。
  • 臺積電公布先進位程工藝技術路線:3納米量產時間曝光
    >關注集邦諮詢微信公眾號:TRENDFORCE,獲取更多科技產業資訊與研究媒體報導,8月25日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召開線上技術論壇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在論壇上透露,2018年4月開始量產的7納米製程晶片已於近期達到出貨10億顆的裡程碑,5納米製程已經進入量產階段,正計劃努力擴產,強化版5納米製程則預計明年進入量產。
  • 臺積電公布先進位程工藝技術路線:3納米量產時間曝光
    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在論壇上透露,2018年4月開始量產的7納米製程晶片已於近期達到出貨10億顆的裡程碑,5納米製程已經進入量產階段,正計劃努力擴產,強化版5納米製程則預計明年進入量產。  另外,臺積電也在發力更先進的N4與N3製程工藝。
  • 臺積電晶片代工獨大,三星開始破局
    市場預估這將給晶片代工市場帶來重大的變數,而且也可能改變當前晶片代工市場臺積電一家獨大的態勢。相較臺積電的領先優勢,格羅方德在 2015 年透過三星的獲取授權投產 14 納米 FinFET 製程後,可發現在製程研發方面已落後三星和臺積電。
  • 3納米爭霸戰開打!臺積電先進位程+封裝雙引擎,不怕三星彎道超車
    同在今年,為維持世界領先,臺積電持續投資創新先進技術及卓越製造,資本支出創史上新高,增至約170億美元,其中約有8成用於3納米製程及更先進位程的研發。也因為長期專注創新,其5納米製程已搶先全球於今年第二季量產,成為蘋果A14仿生晶片、M1處理器的重要產能。
  • 臺積電5納米以下投資無底洞 三星製程推進更顯難度
    半導體業者表示,除臺積電外,目前手上資金雄厚可持續投入先進位程的只有三星電子、英特爾。然而,先進位程的投資是無底洞,必須要有龐大的訂單規模支撐,以三星除自家晶片外,並未有穩定客戶與大單。臺積電揭露2020年第3季業績與第4季、全年展望,在全球驚濤駭浪局勢中,表現令市場驚豔,然臺積電也保守預期,新製程開始導入後,至少6~8季的毛利率會低於其他製程平均值。
  • 晶片代工不止臺積電,但目前它是最先進的
    目前市場佔有率54.1%,晶圓代工,最先進12英寸,晶片代工,最先進工藝5納米。目前市場佔有率7.7%,晶圓代工,最先進12英寸,晶片代工,最先進工藝7納米。目前市場佔有率7.7%,晶圓代工,最先進12英寸,晶片代工,最先進工藝12納米。
  • 為了先進位程,三星與臺積電進行肉搏戰了
    前言:由於在過去5年裡,英特爾在工藝技術進度方面的不給力,一再延誤,使得臺積電和三星已經奠定了業內兩強的地位。近兩年來,三星與臺積電在更先進晶片製程上,你追我趕,競爭十分激烈。作者 | 方文圖片來源 |  網 絡
  • 臺積電為AMD代工7nm晶片,意味著什麼?
    我們應該看到,作為AMD的緊密合作者,格芯一直是其先進晶片的代工供應商。AMD第一代EPYC霄龍、第一代Ryzen銳龍處理器都來自GF 14nm工藝,而第二代銳龍則出自GF 12nm,而臺積電的16nm只負責少數半定製APU這個時候引入臺積電的7nm代工,除了引入第二供應商,降低供貨風險外,另外還有哪些可能性呢?
  • 臺積電3納米製程確認量產,2納米正在研發中,蘋果為其最大客戶
    3納米製程預計2022量產在臺積電採用5納米製程獨家代工蘋果iPad Air 4、iPhone12所搭載A14晶片之際,外界又聚焦臺積電下一個重大節點3納米。Digitimes引述半導體業者消息指出,臺積電5納米在今年第2季量產後,訂單已看到明(2021)年底,近期3納米量產出貨目標也曝光,2022下半年單月產能跳升至5.5萬片,超越5納米初期量產規模,2023年單月更上看10萬片,樂觀看待出貨片數再往上調。
  • 臺積電穩居晶片代工龍頭
    晶片代工龍頭臺積電ADR周一再創新高,成為全球市值第十大企業,緊追排名第九的特斯拉;在先進位程技術續居晶片代工龍頭下,臺積電先進位程產能供不應求,蘋果、英特爾等代工大單有望持續注資,並傳與Google共同開發先進封裝技術,運營動能強勁且獲利穩健,法人指出,臺積電全球市值排名有望持續向前、超越特斯拉指日可待。
  • Digitimes:三星14納米以上製程湧入大陸晶片客戶
    (圖源:網絡)Digitimes指出,這是否會對臺積電、聯電大陸業務有所衝擊仍有待觀察,但可預期的是,三星14納米以上製程有龐大的大陸客戶訂單支撐,彌補了7納米以下先進位程獲利低落的頹勢。另外據了解,由於大陸晶片客戶擴大下單三星14納米以上製程,也使得與三星合作關係良好的智原和M31等意外受惠,2021年中國大陸客戶比重也將明顯提升。
  • 5納米晶片開始就即將淘汰!蘋果包下3納米製程,臺積電代工生產
    此外還有一種5nm加強版,應該是基於5nm工藝製程的4nm晶片,在2021年能夠進行量產。3nm量產計劃,將在2022年實行。也就是說,明年的旗艦晶片,多半還是5nm工藝製造。但是22年的時候,就可以使用上3nm製程的晶片。
  • 臺積電將稱霸晶片代工5年,3D封裝是未來新挑戰
    臺積電5納米下半年將強勁增長,3納米預計2022年量產,並已研發2納米,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認為,臺積電製程5年內將稱霸晶片代工業,3D封裝是新挑戰。全球晶片巨頭英特爾(Intel)7納米製程進度延遲,並可能發布委外代工訂單;同時,手機晶片廠高通(Qualcomm)也傳出5納米處理器可能自三星(Samsung)轉由臺積電代工生產,讓臺積電製程領先地位成為市場近期關注焦點。
  • 中信建投:臺積電21年先進位程產能幾乎搶空,12寸晶圓代工產能持續...
    臺積電21年先進位程的產能幾乎已被預訂一空。其中Apple獨佔5nm超過八成產能,此外,高通、聯發科、博通等公司均獲得臺積電5nm產能。Apple空出的7nm產能亦被超微半導體接手。臺積電Fab18廠第三期將在明年一季度開始進入量產,5nm生產線每月產能超過9萬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