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北京城市副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北京日報記者在現場發來第一手消息。
人大通州校區2023年8月一期竣工發布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賀耀敏介紹了人大通州校區建設情況。
人大通州新校區俯瞰效果圖人民大學通州校區地處通州區潞城鎮,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創新發展軸和生態文明帶「一軸一帶」相交形成的東北區域,用地規模110公頃,建築規模105萬平方米,約為西校區的1.5倍,東至春明西路,南至運河東大街,西至前北營路,北至兆善大街。2023年8月校區能夠獨立運行。
01將建開放式校園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崔愷介紹了人民大學通州校區的建築設計理念和方案。他介紹,人民大學通州校區與副中心整體建設和未來城市風貌相融合,遵循副中心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導則,將建設小街區、密路網,圍合式的開放校園。
該項目延續原有規劃方案並與城市上位規劃對接,將校內路網與城市道路銜接,形成統一的路網體系。
人大通州校區設計概念圖校園公共中央綠地和未來建設的體育、文化等設施具備與城市共享的便利條件。新聞、藝術學院組團,一、二期學生宿舍組團,造出環境幽靜,形態優雅的建築組群,形成和而不同的積極對話關係。
人大通州校區設計概念圖02宿舍區將引入食堂、活動室、自習室等崔愷重點介紹了新聞、藝術學院組團。新聞學院和媒體創新中心是處於校園西入口的第一組建築,其建築設計特點是創造一系列有場景感的新聞採集和傳播空間。「強調人與人和人與物之間的互動,利用有識別性的三稜空間,玻璃反射界面,各種類型的會議空間,豐富的室外和屋頂平臺,營造出各具特色的互動交流和教學空間。」
藝術學院由四個專業構成,建築設計上採用一邊一專業的基本空間布局方式,將各學科的特色教學空間放在中庭中共享,構成豎向的藝術聚落,展示出藝術各學科交叉互動的教學氛圍。
一、二期學生宿舍組團的設計,打破過去宿舍只用來睡覺的單一功能,採用各層次院落的組合方式,在單調重複性的宿舍單元之中增加了變化的服務要素,食堂、商業、活動室、自習室等公共空間在龐大的建築群中穿插滲透,既滿足學生的使用需求又豐富了院落場所。
03交通配套設施完善 出行無障礙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建管局局長陽波介紹了人民大學通州校區周邊配套設施建設情況。
陽波介紹,在市政道路方面,將緊密結合校園規劃布局,慎用護欄等物理隔離,實行一體化設計,增加街道綠化空間,降低城市交通對大學教學科研和學生學習生活秩序的影響。
在市政管線方面,以穿越校園的春明西路、暢和東路、暢和西路為縱線,以明德街為橫線,規劃新建「一橫三縱」市政配套體系,統籌預留市政分支、過路管涵、人行通道、人防通道以及水電氣熱等各專業大市政接口,為通州新校區提供一流市政基礎設施保障。
在交通出行方面,已建成項目有地鐵6號線、八通線、市郊鐵路副中心線,臨近東夏園站和潞城站,可滿足學校與中心城區交通需求。在建項目有廣渠路東延,該項目西起怡樂西路,東至東六環路,全長7.6公裡,設置地上地下雙系統,均為雙向六車道,其中地面設計速度60公裡每小時,地下80公裡每小時,是中心城區與城市副中心的快速聯結通道,計劃今年建成。
另外東六環加寬入地項目正在進行。校園周邊還規劃有東小營公交場站、東夏園樞紐等。
環球影城項目已實現結構封頂明年上半年試運行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城市綠心、「三大建築」等副中心重大項目建設正按節點加快推進。
城市綠心項目園林建設已完工,遊客服務中心等新建設施及配套市政道路9月將全部完工,園區正加快各項運營籌備,確保9月底有序開園。
綠心「三大建築」等工程於6月底開始主體結構施工,地下共享配套設施同步建設。環球影城項目目前已實現結構封頂,進入騎乘與表演設備安裝調試階段,力爭年底完工,2021年上半年將投入試運行,擇時正式開園。
上半年副中心重大工程新開工49項竣工驗收11項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胡九龍介紹北京城市副中心上半年工作任務完成情況。
胡九龍介紹,今年以來,儘管面對疫情造成的多種不利影響,副中心經濟社會運行穩步有序,主要經濟指標回升態勢明顯。一季度,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3.2億元、同比增長0.3%,完成建安投資76.3億元、同比增長3.7%,實現「雙增長」、「開門紅」。二季度提出「雙轉正」工作目標,有望上半年實現逆勢正增長,為鞏固疫情防控成果,為全市穩投資、保增長發揮積極作用。
重大項目新開工、竣工數量穩步恢復。上半年副中心重大工程新開工49項,其中佔全年投資比重較大的項目均已開工。完成竣工驗收11項,基本完工等待驗收7項,完成上半年竣工計劃任務100%。
已建立起「1+12+N」規劃編制體系胡九龍介紹,副中心已建立起「1+12+N」規劃編制體系。「1」為城市副中心控規,「N」為規劃設計導則,「12」為12個組團深化方案,以36個家園為基礎,進一步劃定470餘個細分單元和5800餘個地塊,建立「街區-細分單元-地塊-建築」逐級傳導的規劃管控體系,加強公共空間、地下空間精細化設計,規劃深度全市領先。
文化旅遊區、張家灣古鎮、張家灣設計小鎮、南大街規劃綜合實施方案編制完成。《通州區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通州區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2022年)》6月21日正式發布。
50家企業進駐運河商務區副中心產業集聚效應不斷增強,重點產業功能區和特色小鎮項目集聚不斷加快,創意設計類龍頭企業北建院、洛可可等80多家設計類和城市科技類企業註冊落戶張家灣設計小鎮。中美綠色基金等50家企業進駐運河商務區,網絡安全產業園新增11家企業註冊。
人力資源產業園籤約入駐企業達到47家,32家正式辦公,全國前10名人力資源企業中有5家落戶通州。
新技術在副中心規建管三維智慧平臺、城市大腦、海綿城市建設、智能交通系統、BIM應用等領域應用力度進一步加大。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