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零和博弈,阿里、京東殺不死拼多多

2020-12-17 投資界

2020年3月11日晚間,拼多多發布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該財報市場最關心的是,拼多多的補貼和補貼取得的效果。

2019年拼多多推出了百億補貼,據財報顯示2019年拼多多全年市場費用高達271.75億元,而營收只有301.42億元。

燒錢補貼帶來了漂亮的數據增長。2019年全年拼多多的年化GMV首次突破萬億人民幣,達10066億元,同比增長113%。

全年實現營收301.42億元,同比增長129.74%,但不及市場預期。

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69.68億元,去年虧損103億元,虧損有所收窄。

在非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42.7億元,去年虧損34.6億元,虧損收窄主要因為營收有所增長。

在用戶數方面,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達5.852億。相比其他電商京東是3.62億,阿里是7.11億,拼多多超越京東成為第二大電商平臺。

2019年,拼多多新增1.7億活躍買家,比阿里和京東新增活躍買家數加起來還多3500萬。

拼多多以「補貼換增長」的方式是否可以持續?背後有哪些憂慮、風險和短板?

1拼多多的低價,靠補貼

對於2019年 Q4財報,市場上談論最多的是拼多多的燒錢值不值得?這是一個的主觀問題,很難得出結論,在此不做深入探討。相比之下,拼多多的底層邏輯是否創造價值,能否留存用戶更值得投資者關心。

拼多多的「拼團」並沒有降低降低商品成本,本質上天貓、京東也在做用同樣的事,聚合用戶的零散訂單進行「拼團」。

並且從用戶數和訂單量來看,天貓比拼多多更具有優勢,天貓能拿到更低價格的商品。

其實電商是商品的流通渠道,電商想要降低商品成本只能通過壓縮中間商利潤的方式獲得。

壓縮中間商賺走的差價,最極致的做法是「去中間商」,直接籤約大量生產廠商和企業入駐平臺。

對此天貓早已有所布局,天貓上大量的直營店、旗艦店就是最好的例證。

對於後進入電商的拼多多來說,「去中間商」的過程幾乎完成。對於拼多多而言,已經沒「中間商」可去,自然也就很難再降低降商品成本。

之前拼多多曾想學習Costco的商業模式,依靠反向定製(C2M)降低商品成本,但目前還停留在概念層面。

首先,反向定製需要強大的供應鏈支撐,涉及到上遊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檢測等一系列環節,這是一個複雜和嚴謹的過程。不是一家電商平臺,就能完全掌控的事。

其次,Costco能降低商品價格,依靠的是精選少量SKU,保證規模優勢,減少經營成本獲得。而拼多多提供的是海量商品,要做C2M模式可能性極小。

顯而易見,拼多多最初設想的C2M模式並沒有跑通,更沒有向外界呈現,原因可能是C2M模式對商品的成本影響非常有限。

總之,拼多多最終的模式沒有提供新的商業價值,也沒有降低商品成本。

而拼多多商品比天貓便宜,拼多多的 「便宜」並不是「商品成本便宜」,只是依靠大量補貼換來的。

據了解,」去年6月拼多多開始「百億補貼」計劃,參與的國內外品牌超過2800家,補貼熱門商品超過23000款。

以iPhone11為例,拼多多對每部iPhone的補貼高達500元,僅僅去年雙十一一天,拼多多銷售出去40萬件蘋果手機,其補貼就超過兩億元人民幣。

除此之外,拼多多主要的補貼對象還包括能帶來大量用戶的爆款SKU,比如包括紙巾,日常百貨,堅果零食等商品。

據財報顯示2019年拼多多,全年市場費用高達271.75億元,主要用作商品補貼。

阿里有更加豐富的品類,京東有更好的物流體驗,而拼多多的優勢是「便宜」,便宜主要靠補貼,但補貼總是要停止的,停止後拼多多依靠什麼留住用戶?是拼多多最大的問題。

2物流是硬傷

在Q4財報電話會議中,黃崢談到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司的影響,他表示:「疫情引發的幹擾,將對公司2020年一季度的業績產生負面影響,但我們對長期的預期保持不變。目前,拼多多的商家運營和物流已經運轉了起來,並逐漸恢復正常。」

在拼多多平臺上,生長著一大批中小商家,他們分布在全國各地,商家與商家之間,商家與用戶之間,彼此交易往來、合作生產、提供原材料等,都是建立在物流基礎上的,當物流受到影響時,整個電商都會受到影響,包括拼多多電商平臺。

在疫情期間,暴露出了拼多多在物流上的短板。一位拼多多店主曾表示,「想儘快發貨,但快遞遲遲未恢復,恢復了又面臨著全面漲價,「做拼多多本就是薄利多銷,這樣一來我們都是虧本在發貨。此外,快遞是慢慢在恢復,但不少地方的快遞都發不了,訂單一直顯示攬收中,很多客戶等得不耐煩了,直接申請退款,但快遞費還要給物流公司,我們真的是有苦說不出。」

在特殊時間點,物流優先選擇跟哪一家電商平臺合作,服務報價,配速速度取捨等方面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拼多多剛成立五年,並沒有來得及布局物流產業鏈,在物流上下遊領域拼多多涉足十分有限,這也對拼多多的商品流通價格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據國盛證券的報告,拼多多的商品流通全鏈路的成本為 23.8%,阿里為12.8%,京東為15.2%,拼多多要高出10%左右,甚至接近或略高於 20%-25%的線下零售。

當然,也不能排除拼多多主要以紙巾、塑料製品等大體積商品為主,這可能是物流成本偏高的一部分因素。

目前拼多多的包裹全部由第三方快遞公司寄送,主要合作對象是跟阿里有股權關係的三通一達。

物流對於電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京東甚至為此自建物流自建物流投入的資金規模是難以想像的,京東物流連虧12年才實現盈利;跟三通一達合作則涉及到股權以及競業限制等關係。

如果綜合考慮深度綁定和實力狀況的話,拼多多無論是自建物流,還是找一家物流公司合作,都不是上策。

留給拼多多的選擇只有跟順豐、EMS建立合作。但順豐、EMS主打高端,運輸成本較高,與拼多多的商品調性顯然不符。

拼多多要麼忍受競爭對手的限制和影響,要麼付出高額物流成本。

3拼多多的未來想像,阿里、京東殺不死拼多多。

如果說天貓是一個品類豐富的電商平臺,那麼京東更像是一個品質有保證的商超,而拼多多更像是一個批發市場。

具體來說,阿里則有很強的平臺屬性,平臺上幾乎涵蓋一切商品,能滿足用戶所有的需求。

但阿里的大而全帶來的問題是,其在特定品類運營上缺乏縱深。拼多多的策略正好與阿里相反,聚焦縱深,主打(補貼)特定品類。

據華盛證券研究顯示,在拼多多銷量排名前二十的三級類目中,日用百貨佔據13個SKU,其中抽紙類有4個SKU上榜;食品類佔據5個SKU。其中,拼多多銷售居前的抽紙、堅果炒貨、四件套,商品平均客單價不高於30元,其中約4成商品售價低於20元。

電商平臺的產品設計、主打品類和運營策略等最終都會影響用戶認知,而最後用戶對平臺的認知往往只有一個。如果天貓是超級平臺,天貓就不可能成為批發市場。

而京東銷售的是有品牌的標品,自建物流再加上自營電商,保證了商品品質,也提供了良好的物流體驗,但這些服務,都會增加商品成本,導致京東的商品價格高於拼多多,甚至天貓。

如果京東是有質量,有服務的商超,那麼它就不可能成為價格低廉的批發市場。

就目前而言,無論阿里京東怎麼遏制,拼多多的燎原之勢已成,阿里和京東殺不死拼多多。

對於拼多多「進城」與天貓展開競爭的說法並不恰當。準確的說應該是一二線的用戶在購買低價普通商品時,也會選擇拼多多這個平臺。

在電話會議裡,黃崢多次強調與用戶建立「信任」,但是商品價格與「用戶信任」之間存在天然的矛盾,低價的同時不可能高品質,二者不可兼得。

生意還是需要圍繞著人轉,拼多多的用戶群體決定著拼多多的商品還是以低價高頻的消費品為主。這也是拼多多假貨這麼多,而黃崢卻只能說「如果拼多多不能模仿阿里建立一個天貓,不然拼多多就死了」。

目前來看,國內電商將處於阿里、拼多多、京東三足鼎立的局面,因為電商市場很大,三家電商並非替代的關係。

未來三家電商的爭並非是絕對的零和博弈遊戲,可能會出現的局面是京東主打電器家電等標準品、物流服務和品質有保證是最大的優勢,而天貓品主打高品質大品牌的商品,商品種類豐富選擇多,是最大的優勢;拼多多則主打常見的生活消費品,價格低是最大的優勢。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投資界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投資界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得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

相關焦點

  • 阿里、京東、拼多多C2M博弈
    今年3月底,阿里召開了一場C2M戰略發布會,會上公布了「超級工廠計劃」,將把淘寶特價版打造成以C2M定製商品為核心供給的新平臺。憑藉淘寶國民App級別的流量優勢,相信同在阿里體系內的淘寶特價版實現高速增長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阿里推進C2M反向定製,相比京東和拼多多,早已憑藉領先優勢構建起了深厚的競爭壁壘。京東和拼多多想要短期之內實現對阿里的趕超,並不容易。
  • 阿里 京東 拼多多C2M博弈
    電商巨頭們對創新的敏感程度和適應能力總是令人瞠目。從起初阿里、京東對零售模式、供應物流、金融支付進行數位化改造;到拼多多從下沉市場挖掘出移動網際網路的最後一波人口紅利;再到近期阿里掀起電商直播風潮,率先完成存量競爭準備。
  • 阿里、京東、拼多多...網際網路巨頭入局能否攪動四萬億市場?
    號稱「四萬億市場規模」的中國家居家裝市場,從來不缺乏攪局者和野心家。2020年在市場消費意願下降、海外市場受阻的情況下,家居行業陷入銷量低谷,然而在網際網路巨頭眼中「家居江湖看似迷離,實則商機無限」:前有阿里家裝生態戰略再升級,後有京東居家正式發布「省心裝」服務。硝煙四起的家居新零售賽道,網際網路巨頭角力新戰場,誰能打好「家居家裝」這手牌?
  • 拼多多「新品牌計劃」布局家居業,電商巨頭加速博弈增量市場
    電商巨頭的家居博弈事實上,看中家居行業的電商平臺的不止拼多多一家,阿里、京東在此領域亦動作頻頻。可以預見的是,家居行業將成為電商平臺爭奪的另一戰場。11月30日,家居巨頭居然之家發布新一期定增方案,其中認購方星光熠熠,除了華夏基金、興全基金、泰康資管等知名投資者之外。阿里也參與其中,認購金額為2億元。
  • 阿里、京東、拼多多相愛相殺,美團卻笑出聲來
    如期發布2020年Q2財報之後,國內三大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拼多多則是陷入了較為被動的局面。 很多網友直言,拼多多此前表現出的兇猛勢頭就要迎來終結了嗎,還是其中另有隱情?對比三家電商巨頭目前的形勢來看,未來它們的發力方向又在何方呢?
  • 從阿里和京東眼皮底下殺出的拼多多,靠的不僅僅是便宜
    拼多多大家都知道,在拼多多問世的時候,電商行業裡已經存在了阿里和京東,而且這兩位還是世界頂級的電商巨頭拼多多憑藉著便宜的商品定價,在下沉市場獲得了可觀的用戶量,還有與這個可觀用戶量一樣值得稱道的知名度和品牌效應。從最初的下沉市場到現在已經獲得了主流市場的關注,有人說拼多多是因為購物便宜,確實,拼多多足夠便宜。前幾天拼多多和特斯拉的口水戰,也是因為拼多多上更加便宜的特斯拉汽車價格。
  • 「灰色巨頭」拼多多
    01中國網際網路世界從不缺神話,但是像拼多多這樣神速爆發的不多,短短4年時間,如果單從用戶體量和市值來看,如今除了「巨頭」二字,似乎也沒有什麼別的詞可以恰如其分地形容拼多多了。2015年的電商江湖,在阿里與京東倆巨頭的把持下,顯得相當平靜甚至有些固化,一些垂直類的電商平臺在媒體和風投的眼裡,根本不是貓狗的對手,掀不起什麼浪來。但兼具電商和遊戲背景的黃錚,卻洞悉了當年微商爆發的背後邏輯,即便他不認同將微信作為網絡管道這麼low的故事,但是他相信微信流量池的巨大作用,並從生鮮切入,創立了拼好貨。
  • 阿里、京東、拼多多……網際網路巨頭爭相入局,能否攪動四萬億家居...
    」的打法和價值鏈整合模式各不相同。2018年2月,阿里宣布與家居零售巨頭居然之家達成新零售戰略合作,阿里以及關聯投資方向居然之家投資54.53億元;11月13日阿里2500萬美元投資「神工007」; 次年1月11日,優點科技獲得阿里巴巴7億元投資;3月18日,阿里收購「匠多多」,主營燈飾安裝、清洗保養;5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以43.59億元人民幣收購紅星美凱龍。
  • 後618電商格局:平衡和默契被打破,阿里、京東和拼多多陷入亂戰
    疫情黑天鵝只是618大熱的外因,真正導致史上最激烈618產生的原因是:電商市場格局發生了劇烈變化,阿里、京東和拼多多都遇到新挑戰,急於通過618來證明自己。阿里:面臨京東和拼多多的雙重追趕今年以來,阿里在市值上面臨著京東和拼多多的連續追擊。從年初至今,京東股價增長了7成,拼多多更是高達127%。
  • 「嫌」拼多多沒檔次,阿里、京東圍攻拼多多,快手抖音也參與其中
    雖然截止目前為止,拼多多的年活躍用戶與電商巨頭阿里只剩五千萬的差距,在百億補貼的巨大力度下,拼多多計劃在年底有望超越阿里,但是拼多多的無下限爭搶用戶群,破壞了現在電商生態,讓阿里和京東等電商平臺巨頭開始對拼多多形成圍剿抵制,甚至快手和抖音等小視頻平臺也開始瓜分拼多多的版圖。
  • 拼多多的發展有多好,阿里、京東的失誤就有多糟糕
    之前,有在頭條圈子「未來商圈」提過「拼多多的發展有多好,阿里、京東的失誤就有多糟!」那麼,阿里的失誤在什麼地方呢?京東犯了戰略問題,它本可「捂死」拼多多的2.之於阿里:戰略高遠,淘寶但我們都看到了,因為一些原因(比如從淘寶轉天貓等等),聚划算在阿里內部的地位一降再降,2016年它被併入天貓,甚至一度處於被放棄的邊緣,而在拼多多崛起相逼的現在,阿里才打算將聚划算從淘寶天貓中獨立出來,建立大聚划算事業群;下沉的村淘,運作得如何,大家也已自有公斷,不多說。
  • 阿里跌倒,能餵飽京東拼多多嗎?|李成東
    很顯然資本市場正在把原本要投給阿里的錢,都分給了它的主要競爭對手。阿里跌倒,京東美團拼多多吃飽!而這種趨勢並非發生在2020年,其實在2019年就已經開始了。在2019年,京東、拼多多和美團的股價表現就遠好於阿里巴巴。
  • 拼多多進入美國納指100,京東、阿里睡不著了?
    其實早在去年的時候,拼多多就被納入MSCI,那麼像拼多多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取得這麼多的成績,京東和阿里會不會睡不著覺了呢?上面我們提到,拼多多起步於下沉市場,這讓京東和阿里也不得不重視這個市場的用戶群體。所以我們看到,京東推出了社交電商驚喜,而阿里方面也推出了特價版的淘寶,不僅如此,兩家也都跟進拼多多,全部推出百億補貼項目。
  • 阿里66億增持圓通,與京東、拼多多「三國殺」升級
    阿里佔到便宜,有阿里背景的通達系快遞自然不受待見。不難看出,三者的目標都是通達系主導的電商快遞市場。電商快遞「三國殺」升級電商平臺對其產業鏈上的快遞公司,擁有強大話語權。現在的拼多多,完全有能力催生出一個新的快遞網絡。眾郵也是如此,京東正在著力發展京喜與第三方商城業務。
  • 阿里、京東與社交電商拼多多火力全開
    社交電商拼多多如此強勢進入一二線市場,阿里、京東也見招拆招,三方都在互攻城池。阿里早有動作。4月25日,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在給股東的一封信中挑明了這場暗戰。信中稱,阿里在品牌和物流上誇張地要求品牌商家「二選一」,「二」就是阿里和拼多多。
  • 拼多多殺入社區團購
    現在,這個萬億市場規模的競技場內,已經匯集了阿里、騰訊、美團、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巨頭,還有興盛優選、同程生活、十薈團等一眾受資本追捧的頭部玩家。一場生死肉搏戰就要在社區團購賽場上開演。殺入社區團購,上線多多買菜拼多多狠砸10億搶團長千呼萬喚,多多買菜終於上線。根據官方介紹,多多買菜定位於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平臺,採取預訂+自提模式,賦能社區門店,創造線上收益,服務社區消費者。目前,多多買菜支持武漢和南昌兩座城市,以小程序的形式進行用戶拉新。
  • 阿里、京東的「回馬槍」拼多多還能守住「五環外」基本盤嗎?
    美麗說、唯品會等新進選手,都未曾動搖過阿里和京東江湖地位。定位四五六線城市的拼多多,憑藉低價格、社群營銷快速成長。為此,阿里和京東在2019年調整布局,阿里推出聚划算,並將流量向爆款賣家傾斜,而京東則乾脆另起爐灶,仿照拼多多推出「京喜」APP。面對巨頭的反擊,拼多多則直接推出「百億補貼計劃」,為蘋果、戴森這樣的大品牌補貼,試圖打進一二線城市的白領市場。
  • 財報相繼出爐:阿里、京東、拼多多走向了三岔口
    市場反應的不同,自然和公司在本季度的表現不無關係,那麼對比來看,三家在這個季度之中的表現如何呢?新財報各有千秋雖然市場的反映差別極大,但是電商三大巨頭交出來的財報,卻各有各的亮點。先來看看營收方面,京東在二季度的營收拔得頭籌,季度營收首次突破兩千億大關,達到2011億;而阿里以1538億的成績位居第二,也即將達到疫情之前的頂峰時刻;而拼多多只有122億的營收,和兩位對手的差距依舊很大。當然,成立才五年的拼多多,在業務規模方面和阿里京東有著比較明顯的差距,靠如今這種體量取得如此成績已然不錯。
  • 貓狗拼」成績單:拼多多有點野,京東還很穩,阿里該急了
    在用戶增長上,拼多多繼續保持高速,與阿里的年活用戶數量差距縮小至2570萬人,阿里用戶增長遭遇瓶頸,月活用戶數據不及市場預期。京東則保持原來的速度繼續增長。資本市場直接進行了「打分」。財報發布後,阿里和京東的股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拼多多大漲20%。隨著股價變動,三巨頭的市值也發生變化。目前阿里依然是中國市值最高的電商平臺,但拼多多和京東正加速趕來,在市值上縮小差距。
  • 「貓狗拼」成績單:拼多多有點野,京東還很穩,阿里該急了
    財報發布後,阿里和京東的股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拼多多大漲20%。目前阿里依然是中國市值最高的電商平臺,但拼多多和京東正加速趕來,在市值上縮小差距京東目前跟阿里和拼多多的用戶之爭不在一個量級,所以即便拼多多的營收和淨利潤跟阿里京東不在一個量級,但市值仍然高於京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