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推動下,智慧型手機已經進入了「百瓦快充時代」。
7月15日,OPPO在發布會上,一口氣推出了四款全新的快充設備,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125W超級閃充充電頭」和「65W AirVOOC無線閃充」。這意味著智慧型手機正式步入百瓦時代,就連無線充電功率都到達了65W的最高水平。
如果你擔心125W快充正式上市可能遙遙無期,那就把時間再往前推兩天。在7月13日時,iQOO發布了120W超級閃充真機,並強調已經能夠實現量產。
各大安卓廠商都在全力研發更高效的快充技術,反觀蘋果卻絲毫不為所動。2019年的iPhone11系列,三款機型都只支持18W充電功率不說,iPhone11還只標配了5W的充電器。
而且,外媒Macrumors最新消息顯示,今年的iPhone12系列有望全系配備20W快充。可是作為交換,電池容量會集體降低,手機充電器也需另行購買。
如果說在前幾年,快充技術還只是智慧型手機的一個加分項;那麼發展至今,缺少快充無疑就是一大劣勢。那麼為什麼蘋果就是對這塊短板不管不顧呢?
首先,這肯定不是技術的鍋。無論對蘋果這家企業有多大偏見,或者多麼不看好蘋果產品,都需要承認蘋果在自研技術上很有一套。所以,要說蘋果無法攻克快充技術,是絕對不可能的。
綜合分析來看,蘋果不願意研發大功率快充技術,歸根究底還是利益使然。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今年2月時的一則熱議消息,即歐盟通過決議,強制要求蘋果放棄Lighting接口,改用與安卓設備相同的Type-C接口。
歐盟給出了兩個理由,其一是Lighting數據線因自身限制,最高只能支持36W快充,Type-C卻能輕輕鬆鬆支持100W。其二,統一使用充電口,對消費者的使用,以及電子垃圾的減少,都具有正面作用。
據了解,Lighting接口發布於2012年,當時蘋果將iPhone5和iPad、iPod等產品都換上了Lighting接口。因為使用不便,最初還引發了很多消費者的不滿。
可是對於蘋果公司而言,Lighting數據線就是一個斂財利器。一方面,蘋果原裝數據線售價較高,能獲取不少的收入;另一方面,Lighting數據線內設置有MFI認證晶片,蘋果單靠第三方廠商繳納的專利授權費用,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這樣一筆源源不斷的大額利潤,蘋果又怎麼會輕易放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