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網財經訊,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消費增長,成為全社會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尤其是線下零售,更是被當作消費恢復最重要的風向標和指數。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聯合畢馬威中國發布的《2020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國內便利店規模達到13.2萬家,實現銷售額2556億元,同比增長13%,但較上年同期的19%下降了6個百分點,增速為4年來最低。同時,剔除銷售、租金、人工、倉儲、物流、後臺、所得稅等成本後,二線城市典型便利店的淨利水平平均只有5%。便利店行業增速放緩、利潤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
作為行業黑馬,堪稱「零售新物種」的便利蜂怎麼應對後疫情時代,如何在行業整體下滑的情況下找到自己的破局之道,就成為這個行業頗具借鑑意義的典型案例。
疫情影響擴張節奏,發力系統改進
今年由於疫情影響,直到五月,便利店開門營業率才恢復到100%。1月至6月,全國範圍內,便利店關閉門店總量達到1634家。行業困局當前,作為新零售、新經濟的代表,便利蜂對消費環境恢復的感知更為明顯和敏銳。從便利蜂在疫情中的表現,我們發現它是如何修煉內功逆勢而上。
據內部人士透露,便利蜂北京地區超600家門店已實現整體盈利。自2017年2月,便利蜂在北京開出第一家門店,三年時間,便利蜂就實現北京市場的整體盈利,這種速度打破了便利店普遍7年盈利的傳統行業規律,至今很多老牌便利店企業也沒有宣布整體盈利。
受疫情衝擊,便利蜂多數門店不能正常營業,明顯放慢了擴張節奏。便利蜂內部人士向中華網財經透露,疫情期間便利蜂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搶險救災中過來的。我們發現便利蜂的門店主要集中在寫字樓和商圈,服務於白領用戶,由於疫情帶來的停工停產,只剩少數社區店維持正常運轉。
在這個期間內,雖然便利蜂停下擴張腳步,但將大量精力投入到了後端的系統改進。隨著最近經濟的復甦,便利蜂升級後的系統能力反而凸顯出來了。隨著疫情防控成果的顯現,便利蜂的系統演進速度大大加快,這一年幹了可能平時兩年才能幹完的活。傳統的日系便利店需要足足2年時間才能培養出一個合格的店長,便利蜂卻只需要6個月。經驗可以複製,人力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優化。
我們注意到部分便利蜂門店的工作人員並不少,這也引發了坪效比不高的擔憂。便利蜂表示,通過後端的系統改進,用算法驅動門店,同樣門店需要的員工數量,便利蜂比同行要少用30%,這也使得便利蜂在突發情況導致的人手短缺中有了更好的抗風險能力。
拓展自營SKU,提高復購率
有人把便利蜂的成功歸結於抓住了線下無人零售的風口,但便利蜂方面在接受中華網財經採訪時否認了這個說法。便利蜂表示,通過決策數據化和強大的中央大腦計算能力,讓便利店「一人管一店」成為可能。便利蜂嘗試讓普通人具備超強大的環境計算能力。它的後臺系統就像一個處理信息、作出決策的大腦,解決了很多決策性問題。
在便利蜂,人們會發現員工的工作主要包括友好服務和保持環境衛生兩項,比如,打熱餐時,顧客可以憑藉收銀小條結帳,店員可以為其他排隊的顧客服務。其他環節都實現自動化決策,包括商品選擇、每種商品的數量及商品的指標。降低了對個人經驗判斷補貨周期的依賴,而是利用系統根據每款商品的售出速度和庫存,以及天氣、時間等外部因素,計算出可能售罄的時間點和概率,然後自動提前補貨。
「蜂質選」是便利蜂旗下自有產品。經過近三年的發展,「蜂質選」已有超過400個SKU。
今年1月,「蜂質選」開通微信商城,上線肉食滷味、堅果果乾和糖果飲料等休閒零食,加之價格很有競爭力,目前蜂質選的產品是便利蜂門店復購率排名前列的商品。
拓展自營OEM商品,源於便利蜂對食品安全和衛生的極致注意。截至目前,便利蜂在北京已經擁有兩家鮮食基地,並將於天津武清建造面積30畝的第三個鮮食供應基地。這將極大地提升便利蜂的供應鏈的強壯程度,也能為消費者提供更有品質保障的產品和服務。這也是便利蜂向智慧製造邁出的重要一步。相比傳統商超的經營模式,這種以數據為導向,自己搭建閉環的生產方式,更能提升效率,也更能節約社會資源和成本。
全鏈條數位化升級,數據安全無法迴避
便利蜂還在持續做工廠的整體數位化改造,比如協同完成食品二維碼保質期追蹤系統的信息接入,建設生產過程檢查系統和通用檢查系統來確保各個工藝檢查點的合規。
在商品的庫內管理方面,建立了常溫、冷藏、冷凍的獨立溫層倉儲,實現了食品類商品的電子化批次管理,建設了自動化分揀系統來保證商品的先進先出。
在直接接觸消費者的門店環節,便利蜂最重要的是溫度和效期管理。對於商品效期,作業系統集成了鮮度管理系統、食品二維碼保質期追蹤系統和批次管理系統來進行管理。便利蜂門店售賣的熱餐、關東煮這些現制現售的食品,都需要在鮮度管理系統中生成生產計劃才能開始製作,製作完成後系統開始計時。
相比傳統商超,便利蜂在全鏈條進行了數位化升級,但對於商品進駐門店是否需要交入場費,便利蜂方面並未透露。
數位化能力提升,提升了便利蜂的門店坪效,但數據安全是無法迴避的一個問題。進入店內,消費者會發現門店中存在大量的監控設備,對於監控設備的數據安全和是否侵犯隱私?便利蜂告訴中華網財經,這些數據,都是在法律法規允許的前提下,進行監控,且不會對外洩露。並且這些監控設備攝錄的數據,在傳輸至後臺後,用AI手段比對店內的監控視頻和結帳系統,能有效防止惡意不結帳或少結帳的行為發生。
便利蜂作為一家以數位化為核心的公司,如何提升數據安全?需長期保持警惕。
疫情的到來,讓便利店行業競爭更加激烈,便利蜂用數位化定義新一代便利店的門店和後臺生意,在疫情中通過更少的人力、資金維持維持同樣水準的運營水平和商品、服務供給能力。但這種方式未來是否會改變整個行業的遊戲規則,把行業引導到另一條發展軌道上?還需要一些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