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鏈條數位化定義下的便利蜂 引導行業發展的新軌道?

2020-12-19 中華網財經

中華網財經訊,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消費增長,成為全社會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尤其是線下零售,更是被當作消費恢復最重要的風向標和指數。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聯合畢馬威中國發布的《2020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國內便利店規模達到13.2萬家,實現銷售額2556億元,同比增長13%,但較上年同期的19%下降了6個百分點,增速為4年來最低。同時,剔除銷售、租金、人工、倉儲、物流、後臺、所得稅等成本後,二線城市典型便利店的淨利水平平均只有5%。便利店行業增速放緩、利潤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

作為行業黑馬,堪稱「零售新物種」的便利蜂怎麼應對後疫情時代,如何在行業整體下滑的情況下找到自己的破局之道,就成為這個行業頗具借鑑意義的典型案例。

疫情影響擴張節奏,發力系統改進

今年由於疫情影響,直到五月,便利店開門營業率才恢復到100%。1月至6月,全國範圍內,便利店關閉門店總量達到1634家。行業困局當前,作為新零售、新經濟的代表,便利蜂對消費環境恢復的感知更為明顯和敏銳。從便利蜂在疫情中的表現,我們發現它是如何修煉內功逆勢而上。

據內部人士透露,便利蜂北京地區超600家門店已實現整體盈利。自2017年2月,便利蜂在北京開出第一家門店,三年時間,便利蜂就實現北京市場的整體盈利,這種速度打破了便利店普遍7年盈利的傳統行業規律,至今很多老牌便利店企業也沒有宣布整體盈利。

受疫情衝擊,便利蜂多數門店不能正常營業,明顯放慢了擴張節奏。便利蜂內部人士向中華網財經透露,疫情期間便利蜂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搶險救災中過來的。我們發現便利蜂的門店主要集中在寫字樓和商圈,服務於白領用戶,由於疫情帶來的停工停產,只剩少數社區店維持正常運轉。

在這個期間內,雖然便利蜂停下擴張腳步,但將大量精力投入到了後端的系統改進。隨著最近經濟的復甦,便利蜂升級後的系統能力反而凸顯出來了。隨著疫情防控成果的顯現,便利蜂的系統演進速度大大加快,這一年幹了可能平時兩年才能幹完的活。傳統的日系便利店需要足足2年時間才能培養出一個合格的店長,便利蜂卻只需要6個月。經驗可以複製,人力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優化。

我們注意到部分便利蜂門店的工作人員並不少,這也引發了坪效比不高的擔憂。便利蜂表示,通過後端的系統改進,用算法驅動門店,同樣門店需要的員工數量,便利蜂比同行要少用30%,這也使得便利蜂在突發情況導致的人手短缺中有了更好的抗風險能力。

拓展自營SKU,提高復購率

有人把便利蜂的成功歸結於抓住了線下無人零售的風口,但便利蜂方面在接受中華網財經採訪時否認了這個說法。便利蜂表示,通過決策數據化和強大的中央大腦計算能力,讓便利店「一人管一店」成為可能。便利蜂嘗試讓普通人具備超強大的環境計算能力。它的後臺系統就像一個處理信息、作出決策的大腦,解決了很多決策性問題。

在便利蜂,人們會發現員工的工作主要包括友好服務和保持環境衛生兩項,比如,打熱餐時,顧客可以憑藉收銀小條結帳,店員可以為其他排隊的顧客服務。其他環節都實現自動化決策,包括商品選擇、每種商品的數量及商品的指標。降低了對個人經驗判斷補貨周期的依賴,而是利用系統根據每款商品的售出速度和庫存,以及天氣、時間等外部因素,計算出可能售罄的時間點和概率,然後自動提前補貨。

「蜂質選」是便利蜂旗下自有產品。經過近三年的發展,「蜂質選」已有超過400個SKU。

今年1月,「蜂質選」開通微信商城,上線肉食滷味、堅果果乾和糖果飲料等休閒零食,加之價格很有競爭力,目前蜂質選的產品是便利蜂門店復購率排名前列的商品。

拓展自營OEM商品,源於便利蜂對食品安全和衛生的極致注意。截至目前,便利蜂在北京已經擁有兩家鮮食基地,並將於天津武清建造面積30畝的第三個鮮食供應基地。這將極大地提升便利蜂的供應鏈的強壯程度,也能為消費者提供更有品質保障的產品和服務。這也是便利蜂向智慧製造邁出的重要一步。相比傳統商超的經營模式,這種以數據為導向,自己搭建閉環的生產方式,更能提升效率,也更能節約社會資源和成本。

全鏈條數位化升級,數據安全無法迴避

便利蜂還在持續做工廠的整體數位化改造,比如協同完成食品二維碼保質期追蹤系統的信息接入,建設生產過程檢查系統和通用檢查系統來確保各個工藝檢查點的合規。

在商品的庫內管理方面,建立了常溫、冷藏、冷凍的獨立溫層倉儲,實現了食品類商品的電子化批次管理,建設了自動化分揀系統來保證商品的先進先出。

在直接接觸消費者的門店環節,便利蜂最重要的是溫度和效期管理。對於商品效期,作業系統集成了鮮度管理系統、食品二維碼保質期追蹤系統和批次管理系統來進行管理。便利蜂門店售賣的熱餐、關東煮這些現制現售的食品,都需要在鮮度管理系統中生成生產計劃才能開始製作,製作完成後系統開始計時。

相比傳統商超,便利蜂在全鏈條進行了數位化升級,但對於商品進駐門店是否需要交入場費,便利蜂方面並未透露。

數位化能力提升,提升了便利蜂的門店坪效,但數據安全是無法迴避的一個問題。進入店內,消費者會發現門店中存在大量的監控設備,對於監控設備的數據安全和是否侵犯隱私?便利蜂告訴中華網財經,這些數據,都是在法律法規允許的前提下,進行監控,且不會對外洩露。並且這些監控設備攝錄的數據,在傳輸至後臺後,用AI手段比對店內的監控視頻和結帳系統,能有效防止惡意不結帳或少結帳的行為發生。

便利蜂作為一家以數位化為核心的公司,如何提升數據安全?需長期保持警惕。

疫情的到來,讓便利店行業競爭更加激烈,便利蜂用數位化定義新一代便利店的門店和後臺生意,在疫情中通過更少的人力、資金維持維持同樣水準的運營水平和商品、服務供給能力。但這種方式未來是否會改變整個行業的遊戲規則,把行業引導到另一條發展軌道上?還需要一些時間來驗證。

相關焦點

  • 便利店提質升級 便利蜂加速全國布局
    便利蜂被視為便利店「最佳答案」在我國經濟增長的持續帶動下,近年來我國便利店行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快速發展。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統計顯示,我國便利店行業的銷售額從2016年的1543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2264億元,年均增速高達20%。
  • 便利蜂運營CEO王紫:整合覆蓋全業務鏈條的智能便利店作業系統
    8月19日,便利蜂高級副總裁、運營CEO王紫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20便利店大會上分享了便利蜂關於提升門店經營品質的實踐和思考,稱為了在擴張中依然做到把高水準管理系統和服務毫釐不差的複製到全國各地去,便利蜂落實了兩個事情:一是建立一套自動化系統,把人從瑣碎的門店管理中解放出來,專心做好顧客服務;二是把顧客服務的最佳實踐量化,由系統幫助人去達到這個標準。
  • 便利蜂「猜想」
    不過,如果碓井誠來到中國,看到便利蜂,可能也會有幾分驚訝。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便利蜂的做事風格大膽、激進、另類。一位便利店行業大佬最近公開表態說:便利蜂的數位化,讓他感動,但是他也很「同情」便利蜂。便利蜂靠數據選址、選品,指揮人幹活。即使是同樣崇尚數位化的同行,也認為便利蜂走的太遠了。
  • 便利蜂再摘食品界「奧斯卡」「數位化」提升便利店食品安全管控水平
    便利蜂食品安全委員會主席程緬表示,作為一家以24 小時便利店為主體的科技創新企業,便利蜂通過積極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全面提升便利店的食品安全管控水平。活動當天,七星聯盟召開了2020年度七星思享匯,圍繞後疫情時期新格局,邀請與會嘉賓和行業專家共同探尋食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之道。
  • 便利蜂:以數位化重塑零售格局
    3年開設超1600家門店,覆蓋全國重要城市,便利蜂的發展速度備受關注。今年以來,便利蜂逆勢擴張,門店加速擴張落地。與此同時,在中國經濟雙循環新格局下,不斷拓展便利店發展新思路,其自有品牌「蜂質選」更是突破傳統,推出超400款網紅產品,門店更成為人氣打卡點。
  • 便利蜂宣布盈利的真實目的
    用算法代替人2016年底,莊辰超賣掉了去哪兒網,開始尋找下一個十年的新商機。這個北大數學天才眼中的世界,是一個個建模推演構建起來的。他曾說過,自己切入一個行業並不是因為喜歡,而是因為機會。這次,他看到了便利店行業的機會。
  • 便利蜂:以數位化實現熱餐標準化
    在近日的便利蜂2021供應商大會上,影視演員佟大為受邀出席,並在活動現場點讚便利蜂的熱餐「很好吃」。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熱餐是便利蜂當前最具競爭力的產品。作為現代數位化便利店代表,便利蜂將系統驅動、大數據、AI算法等融入全鏈條,讓熱餐實現標準化。
  • 便利蜂盈利真相
    由於是數位化運營,在選址、裝修、店長的培養上,便利蜂有一定優勢,能有效壓縮時間。此前有媒體報導稱,便利蜂的店員的培訓時間減少至5天就可以上崗。便利蜂也曾在知乎上「自曝」:便利店行業培訓一個店長需要2-3年,便利蜂只需要45天-6個月。開始運營之後,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冷啟動,需要有一定的活躍周邊流量的能力。
  • 快消三巨頭謀局便利蜂,上演「爺青回」
    便利蜂「高速擴張模式」的秘密之一就是,運用現代數位化為便利店注入全新生長力。便利蜂執行董事薛恩遠表示:「與傳統便利店還在摸索中轉型不同,便利蜂從建立之初就是一家現代數位化便利店,這在行業中獨一無二。」 數位化體現在兩方面:對外部市場數據的長期監測和對內部門店的精細化數字運營。
  • 累計募資15億美元、三年開店萬家,便利蜂借「算法」逆勢擴張
    此前,全時因資本引發的崩盤讓整個行業反思:依靠資本輸血的新零售便利店模式還能挺多久?而再獲融資的便利蜂前路幾何?三年擴店至萬,還要燒掉多少錢?與其他便利店相比,從創立起就強調「算法驅動」的便利蜂稍顯「非主流」。2017年,處於初創期的便利蜂因同時布局共享單車、無人貨架和新零售三個燒錢風口一炮而紅。
  • 「中國版711」便利蜂啟示錄
    自2017年2月在北京開出第一家門店後,僅三年多的時間,這家「中國版711」便利蜂就已經在全國20多個城市開了1500多家店。然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近期發布的《2020中國便利店景氣指數報告》顯示,今年便利店行業景氣指數創下近三年來最低點,多數企業降低了門店拓展的預期。疫情衝擊下,收縮成了零售業的主流選擇。便利蜂卻不走尋常路,激流勇進。
  • 盈利的便利蜂真的足夠便利嗎?
    經過兩個多月被按下「暫停鍵」的「修整」,很多城市漸漸復甦過來,地鐵上有了匆匆的身影,商業街上霓虹開始閃爍,各種商業體也紛紛開門納客,城市的夜晚又慢慢喧囂起來。雖然人們漸漸回到生活的軌道中去,卻不難發現,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各種經濟體正陷入困頓裡無法自拔。
  • 便利蜂的「便利經」
    按照便利店行業新秀便利蜂披露的開店規劃,未來3年,便利蜂將用系統決策和數字驅動實現高速發展:2021年門店總數突破4000家,「掘金」下沉市場,超一半門店將坐落於二三線城市;2023年門店達到1萬家,躋身中國便利店行業前五。
  • 便利蜂累計完成15億美元融資,年內全國範圍實現門店季度盈利
    來源:一財網5月25日,有消息稱便利蜂近日完成新一輪融資,累計募集資金達15億美元,投資方包括全球私募股權基金、國家主權財富基金、高校投資基金以及網際網路公司。對此第一財經向便利蜂方面求證,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完成新一輪融資屬實,資金將全部用於投資中國便利店市場,目前北京地區已實現盈利。便利蜂是以24小時新型便利店為主體,自2017年2月在北京開出第一家店,目前在全國有1500多家門店。
  • 施耐德電氣助力軟體定義自動化,引導行業數位化轉型
    施耐德電氣助力軟體定義自動化,引導行業數位化轉型 2020年12月09日 17:13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在製造業面臨轉型升級的背景下,智能化、自動化開始變成全球製造業變革轉型的另一大方向
  • 便利蜂:以數位化實現熱餐標準化 佟大為現場點評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便利蜂:以數位化實現熱餐標準化影視演員佟大為現場點讚便利蜂熱餐,「有著老鄰居一樣的熟悉和溫暖」在近日的便利蜂2021供應商大會上,影視演員佟大為受邀出席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熱餐是便利蜂當前最具競爭力的產品。作為現代數位化便利店代表,便利蜂將系統驅動、大數據、AI算法等融入全鏈條,讓熱餐實現標準化。同時,便利蜂對熱餐品類不斷創新,適時推出川菜樟茶鴨腿、河南胡辣湯等「家鄉菜」,滿足消費者的胃。
  • 便利蜂「猜想」:在這裡你不需要知道太多
    不過,如果碓井誠來到中國,看到便利蜂,可能也會有幾分驚訝。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便利蜂的做事風格大膽、激進、另類。一位便利店行業大佬最近公開表態說:便利蜂的數位化,讓他感動,但是他也很「同情」便利蜂。便利蜂靠數據選址、選品,指揮人幹活。即使是同樣崇尚數位化的同行,也認為便利蜂走的太遠了。
  • 互聯互通,徐工用「數位化」、「智能化」引導挖機行業發展
    互聯互通,徐工用「數位化」、「智能化」引導挖機行業發展 「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推進智能製造。」5月22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明確了中國製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方向。
  • 快消三巨頭謀局便利蜂 上演「爺青回」
    便利蜂應該是什麼樣子?黃黑搭配的logo、明亮的玻璃、自助收銀+32個攝像頭?  都不是,便利蜂可以是航海王、或者是哪吒,還可以是皮卡丘……過去的兩年裡,備受z時代熱愛的網紅、動漫元素已經在便利蜂門店輪番上演。  作為最接近年輕人群體的實體門店,便利店正在成為潮流快消品的聚集地。
  • 做零售業的抗疫「逆行者」 便利蜂熱餐堅持如常供應
    原標題:做零售業的抗疫「逆行者」 便利蜂熱餐堅持如常供應   新肺疫情嚴峻,各大城市居民的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