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微信「親屬卡」成犯罪工具 這些網絡犯罪套路不得不防

2020-12-16 南方新聞網

南方網訊(記者/吳鳳思 通訊員/黃小明)你知道嗎?微信「親屬卡」也已成為網絡犯罪的一項新工具。近日,黃埔區檢察院辦理了一起網絡犯罪案件,被告人在網絡貸款群冒充貸款中介人和貸款審核員與被害人溝通,誘使被害人與其建立了微信「親屬卡」,從而成功盜取了被害人微信帳戶內的資金。

什麼是微信「親屬卡」?

微信「親屬卡」是微信自帶的代付功能,微信用戶可在微信裡贈送「親屬卡」給父母、子女作消費使用,代付方通過設置「親屬卡」的每月消費額度上限,將額度控制在0.01到3000元之間,每月自動延續,當父母、子女使用「親屬卡」消費時,消費資金將自動從代付方的支付帳戶扣除。

本來微信設置「親屬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父母付款更簡單,同時,家長還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給孩子零花錢,更直接地掌握孩子零花錢的去向。微信「親屬卡」跟綁定銀行卡的權限不一樣,它只能用於日常消費,不能用於紅包和轉帳。

微信「親屬卡」是如何成為犯罪工具?

在黃埔區檢察院辦理的該起案件中,被告人吳某是位步入職場不久,年輕氣盛的小夥子,他在網絡貸款群中將自己包裝成貸款中介人和貸款審核員與被害人溝通,謊稱曾經在網上成功申請小額貸款,以「親身經歷」與被害人交心,解鎖被害人的提防。

待時機成熟,吳某騙取了被害人的信任,再以核實微信是否為被害人本人使用,或者出於審核當日資金安全、需要互發紅包通過測試等等為由,瞞天過海將自己的微信與被害人微信中的「親屬卡」進行綁定。綁定過程很簡單,吳某贈送給被害人「親屬卡」,「親屬卡」雖標有額度但並不能完成支付,之後吳某會迅速向被害人發信息索要同等金額的「親屬卡」,被害人按照指令完成綁定。隨後,吳某又要求被害人下載聊天軟體進行「視頻審核」,當著被害人的面進入對方的微信帳戶中操作所謂的「資金流水審核」,「審核」完畢後沒有立刻退出帳戶,反而修改了被害人「親屬卡」中的支付額度,為盜取被害人的資金做好鋪墊。最後,吳某以需要證明被害人有還款能力為由,誘騙被害人往被害人自己的微信帳戶轉入現金,繼而用其一個手機微信號掃其另一個手機微信號的收款碼,將被害人帳戶內的現金轉入其本人的微信帳戶內。

吳某正是利用了被害人對軟體功能的不熟悉和急於借貸的心態完成一系列的忽悠,進而非法獲取了被害人的錢財。2020年6月5日,黃埔區檢察院就該案向黃埔區法院提起公訴,同月24日,黃埔區法院認定被告人犯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八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四千元。

檢察官提醒:網絡犯罪套路升級,警惕之心不能丟

微信推出「親屬卡」功能本來是出於便捷支付的目的,但被犯罪分子作為犯罪工具用於實施網絡犯罪。檢察官提醒,綁定「親屬卡」等同於默認對方從自己的微信中或綁定的銀行卡中自動扣費,為了避免踩坑中招,請廣大微信用戶給他人發送親屬卡時一定要謹慎,不要讓一些人成為「套路」自己的「親人」。

相關焦點

  • 警惕!微信的這個功能可能被網絡犯罪利用
    近日,黃埔區檢察院辦理的一起網絡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在網絡貸款群冒充貸款中介人和貸款審核員與被害人溝通,誘使被害人與其建立了微信「親屬卡」,從而成功盜取了被害人微信帳戶內的資金。什麼是微信「親屬卡」?微信「親屬卡」設置的主要目的就是讓父母付款更簡單,享受網絡支付帶來的極大便利,同時,家長通過這樣的方式給孩子零花錢,更直接地掌握孩子零花錢的去向。微信「親屬卡」跟綁定銀行卡的權限不一樣,它只能用於日常消費,不能用於紅包和轉帳。微信「親屬卡」如何成為犯罪工具?
  • 【關注】當你收到「親屬」添加微信好友,請一定警惕!
    【關注】當你收到「親屬」添加微信好友,請一定警惕!微信「親屬卡」設置的主要目的就是讓父母付款更簡單,享受網絡支付帶來的極大便利;另一方面,家長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給孩子零花錢,更直接地掌握孩子零花錢的去向。騙子套路大揭秘那麼,微信「親屬卡」是如何成為犯罪工具的呢?
  • 微信「親屬卡」詐騙頻發 警方:謹慎發卡
    警方提示,微信推出「親屬卡」功能初衷是方便支付,但有可能被犯罪分子作為犯罪工具用於實施網絡犯罪,請廣大微信用戶給他人發送親屬卡時一定要謹慎。   套路1   冒充貸款中介誘導綁卡後盜取   據《廣州日報》報導,近日,廣州市黃埔區檢察院辦理的一起網絡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在網絡貸款群冒充貸款中介人和貸款審核員與被害人溝通,誘使被害人與其建立了微信「親屬卡」,從而成功盜取了被害人微信帳戶內的資金。
  • 親密付or親屬卡,你中招了嗎?
    微信「親屬卡」是微信自帶的代付功能,微信用戶可在微信裡贈送「親屬卡」給父母、子女作消費使用,代付方通過設置「親屬卡」的每月消費額度上限,將額度控制在0.01到3000元之間,每月自動延續,當父母、子女使用「親屬卡」消費時,消費資金將自動從代付方的支付帳戶扣除。
  • 防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丨防詐騙宣傳標語
    一、防詐騙宣傳標語(一)宏觀類:■時刻繃緊防範之弦,謹防電信網絡詐騙。■建立健全打擊、防範和控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長效工作機制。■嚴厲打擊詐騙犯罪,維護社會誠信體系。■號碼陌生勿輕接,虛擬電話設陷阱。■ 一不貪二不佔,詐騙再詭玩不轉。■拒絕陌生來電,避免上當受騙。■全力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維護人民群眾經濟利益和正常經濟秩序。■心不貪、利不佔,詐騙再詭也玩完。■捂緊口袋多留神,資金安全有保障。■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構建平安和諧社會。■難分電話真與假,請您撥打96110。
  • 你用過微信「親屬卡」嗎?警惕此類「親情支付」方式,有人受騙了!
    ,誘使被害人與其建立微信「親屬卡」,從而成功盜取了被害人微信帳戶內的資金,警方認為主要是利用了被害人對軟體功能的不熟悉和急於借貸的心態,完成了一系列的忽悠。但跟綁定銀行卡不一樣,「親屬卡」只能用於日常消費,不能用於紅包和轉帳。 記者親測:贈送過程簡單,只需支付密碼就可以 今天,記者也親身測試了微信「親屬卡」贈送過程,整個過程操作非常簡單,只需要支付密碼就輕鬆完成。
  • 侯檢說法丨我沒有騙人也是犯罪?警惕,別一不小心成了網絡犯罪的...
    如今,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給生活帶來了很多便捷,但也催生出電信詐騙等諸多網絡犯罪,且這些網絡犯罪呈逐漸上升趨勢。犯罪嫌疑人張某在明知自己的銀行卡會被他人用於網絡違法犯罪活動的情況下,仍向對方出售。該卡最終被用於實施網絡詐騙,流水達100多萬元。 在嘗到甜頭後,張某又從身邊朋友處收購了十幾張個人實名銀行卡倒賣,獲利1萬餘元,其中的一部分卡被犯罪集團用於網絡犯罪洗錢,涉案金額達幾百萬元。
  • 微信這個功能,成最新詐騙利器!
    微信「親屬卡」設置的主要目的就是讓父母付款更簡單,享受網絡支付帶來的極大便利,同時,家長通過這樣的方式給孩子零花錢,更直接地掌握孩子零花錢的去向。微信「親屬卡」跟綁定銀行卡的權限不一樣,它只能用於日常消費,不能用於紅包和轉帳。微信「親屬卡」如何成為犯罪工具?
  • 微信這個功能,成最新詐騙利器!
    微信「親屬卡」設置的主要目的就是讓父母付款更簡單,享受網絡支付帶來的極大便利,同時,家長通過這樣的方式給孩子零花錢,更直接地掌握孩子零花錢的去向。微信「親屬卡」跟綁定銀行卡的權限不一樣,它只能用於日常消費,不能用於紅包和轉帳。微信「親屬卡」如何成為犯罪工具?
  • 手機社交軟體竟成網絡色情犯罪工具
    調查發現:手機社交軟體用戶門檻低,不法分子可隨意申請帳號作案並銷毀記錄,給日常監管、案件偵破帶來困難;手機軟體行業規範缺失、相關法律規制不完善,導致手機社交軟體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深夜裡,不法分子利用微信「查找附近的人」功能將不特定的男性用戶添加為好友,明目張胆地發送招嫖信息。
  • 最高法:微信超過QQ成為網絡詐騙犯罪使用最頻繁的犯罪工具
    2018年,微信超過QQ成為網絡詐騙犯罪中使用最為頻繁的犯罪工具。1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新一期「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聚焦網絡犯罪特點和趨勢。其中,各地網絡犯罪佔全部刑事案件比例為0.72%至2.42%不等,福建、浙江、山西等十地佔比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報告透露,大部分案件分布於東南沿海,自東南向北部、中部、西部地區逐步減少,京、滬、津、渝地區法院審結網絡犯罪案件總量僅佔6.81%。在被告人方面,超四成網絡犯罪案件為兩人及以上共同犯罪,三人及以上團夥犯罪的案件佔比逐年提高 。
  • 微信這個功能成詐騙利器,已有多人中招!
    微信「親屬卡」設置的主要目的就是讓父母付款更簡單,享受網絡支付帶來的極大便利,同時,家長通過這樣的方式給孩子零花錢,更直接地掌握孩子零花錢的去向。微信「親屬卡」跟綁定銀行卡的權限不一樣,它只能用於日常消費,不能用於紅包和轉帳。
  • 警惕「微信親屬卡」騙局,不要被騙了!
    可是在使用的時候您得加點小心啦因為騙子的套路正在路上!1詐騙步驟一 你不認識我?我可認識你!此時便會贈送給你一張親屬卡看到這樣的類似微信紅包的「微信親屬卡」是不是很想領取?3000額度!騙子會告訴你 隨便花!
  • 微信已成為網絡詐騙中最頻繁的犯罪工具!
    最近,據最高法表示:最高法發布的《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之網絡犯罪特點和趨勢》顯示,2018年,微信超過QQ成為網絡詐騙犯罪中使用最為頻繁的犯罪工具,超半數網絡詐騙案件中均有涉及應用微信實施詐騙的犯罪情節。
  • 淨網2020 網際網路犯罪那點事兒:三大與錢有關的網絡犯罪
    從事網絡案件偵查工作9年以來,偵破難度係數大、社會影響惡劣的案件100餘起,多起案件的偵破難度與社會影響創下「全國第一」。在網際網路全面普及的今天,網絡犯罪者利用網際網路方便快捷的特點,產出層出不窮的犯罪新型手法,每個普通群眾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遭到了網絡犯罪的侵害。最常見的網絡犯罪就是——網絡詐騙、網絡盜竊和網絡勒索。
  • 警惕!虛擬貨幣投資,來賓一男子被套路幫助犯罪
    警惕!虛擬貨幣投資,來賓一男子被套路幫助犯罪 2020-12-23 18: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警惕!行動支付「親屬卡」成最新詐騙手段
    最近有人利用行動支付軟體上的「親屬卡」功能進行電信詐騙。目前,郴州已有多位市民「中招」。 江女士(化名)在市內開了一家小旅館。前段時間,一名「老客戶」找到了江女士,並提出了包房的要求。 與對方加了支付寶好友後。江女士沒有立馬收到錢,卻收到了一條綁定親屬卡的提示。
  • 「淨網2020」網際網路犯罪那點事兒:三大與錢有關的網絡犯罪
    在網際網路全面普及的今天,網絡犯罪者利用網際網路方便快捷的特點,產出層出不窮的犯罪新型手法,每個普通群眾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遭到了網絡犯罪的侵害。最常見的網絡犯罪就是——網絡詐騙、網絡盜竊和網絡勒索。網絡詐騙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通過電話、網絡和簡訊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詐騙,誘使受害人打款或轉帳的犯罪行為。(一)直接聯繫詐騙式。犯罪分子通過電話、QQ、微信、電子郵件等與受害人聯繫,虛構事實使受害人上當進行詐騙。
  • 涼山一女子利用微信「親屬卡」盜錢……
    近日,鹽源縣一女子買水果時無意間看見了水果老闆微信餘額,心思不純的她以加好友為由將受害人手機拿過來後在微信綁上了親屬卡,後盜取受害人6260元錢,這波操作真是讓人防不勝防。
  • 電信詐騙等網絡犯罪發案率居高不下,需加大監管力度
    手法二:「作案工具」買賣有「成熟市場」文某強組建團夥後,從其他團夥購買了數十部安裝有微信、流量卡的手機。民警介紹,微信對新開帳戶的管控力度逐漸加大,新註冊的微信號發布敏感信息等容易被封號,於是專門的「養號」團夥就針對性地出現了,即提供活躍了一段時間的老微信號供詐騙團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