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漫遊路(八):國際漫遊以及漫遊業務的終結

2021-01-03 手機鳳凰網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寧宇

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移動通信的演進主要是無線技術的不斷發展。

其實這是錯覺,至少是不完整的概念。

移動通信從1G演進到5G,每一次的升級都是核心網的大變革,只不過這種升級改造是內部的、封閉的,不像直接與用戶有關的終端和無線產業,所以核心網的變革往往被忽略。

但是對於電信運營商來說,網絡的變遷和運營的調整,主要緣於核心網。核心網的一次次全面升級,從結構上大幅降低了通信業務的實現成本,不僅讓移動通信走進了千家萬戶,還能讓運營商有利可圖。

要窮舉核心網創造的價值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個系列裡,我僅談一個行動電話的業務--漫遊,藉助這個業務的誕生、成長和演進,揭示移動通信網絡的演進軌跡。

第一篇回憶了第一代移動通信的人工漫遊;

第二篇回憶了第一代移動通信的發展歷程以及聯網漫遊工程;

第三篇回憶了第一代行動電話漫遊的計費結算歷史;

第四篇回憶了GSM的核心網如何體系化地解決漫遊問題;

第五篇回憶了GSM的國內漫遊結算以及結算槓桿的價值;

第六篇介紹國際漫遊的技術實現、結算規則,以及反欺詐的問題;

第七篇談談流量業務的漫遊原理和國內業務的實施情況。

今天這是最後一篇,聊一聊流量業務的國際漫遊以及漫遊業務的終結。

漫遊使用場景驅動解決方案的演化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以及中國經濟的發展,國際間的交往越來越便利;而出國旅遊也越來越普及,看起來國際漫遊業務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從2G到4G,從話音到數據,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用戶在海外的通信行為發生了變化。以前也就是打電話,而現在主要消耗的是流量,用的都是承載在移動數據通信業務之上的各種APP。

敲黑板,看重點:這些APP都是在用戶自己的手機上,只要接入網際網路就可以使用。那麼在境外如何拿著自己的手機使用移動數據通信呢?

第一種方式:使用移動數據通信的國際漫遊。在前一篇裡,我簡要介紹過流量業務國際漫遊的基本原理:用戶到海外後開機,海外的漫遊合作夥伴將通信鏈路接回國內,進行用戶的鑑權認證,然後從國內接入網際網路。

第二種方式:在海外接入當地的WiFi。不用回國進行用戶的身份認證,通過WiFi直接進入當地固定通信網絡,然後從當地接入網際網路。

第三種方式:成為當地的移動用戶。在手機裡插上當地的SIM卡,或者使用"天際通"等業務,直接接入到當地的移動通信網絡。

早年間出國,經常看到國內遊客都拿著手機去酒店和飯館要WiFi密碼。但這樣使用終究不太方便,不可能隨時隨地接入,所以漸漸的,本地卡成為出國用戶的首選。

最初買本地卡只能在市區裡,後來不少運營商把銷售點設在國際機場的出口位置,方便用戶下飛機就可以買到。而隨著客戶規模的擴大,出現了一些人員和組織,把這門生意做得非常專業。

我最早是在淘寶上買國外流量卡的,服務非常到位。下單前先確認好使用的手機,以便配備不同規格的SIM卡;然後確認使用的起止時間、可用的流量等;再就是填寫好地址,商家就會把SIM郵寄過來,甚至還附帶著卡套、插針等小工具。我習慣於在飛機上換卡,這樣下飛機的時候一開機,就可以直接使用了。因為是預付費的方式,所以用完之後把卡扔掉就完成了業務閉環,非常省事。

再後來出現了類似於"漫遊寶"這樣的產品,可以把當地運營商的網絡轉換為WiFi,還能同時為幾個終端提供服務;再後來出現了"天際通"這樣的產品,手機廠商和各家運營商直接籤約,不用更換SIM卡就可以在全球各地使用當地運營商網絡。

這些產品的不斷創新,表面看是這些業務開發者的技術創新,背後則體現出兩個現象:一是各國的移動通信競爭激烈,電信運營商為了擴大自身客戶規模寧肯犧牲一定的經濟效益,用低價的本地卡和第三方合作,來取代與運營商合作帶來高收益的漫遊業務。

二是運營的範疇擴展了,除了擁有牌照的電信運營商之外,這些第三方"漫遊"業務的提供者們也在做運營,憑藉低成本的優勢對傳統漫遊業務進行降維打擊。

運營商如何應對降維打擊?

國際出訪和來訪的通信業務市場空間不斷上升,但越來越多的業務卻被第三方分流走,漫遊業務的收入未能同比增長。面對這種困局,運營商如何應對呢?

開始的時候,試圖通過調整價格來引導用戶使用國際漫遊業務。

對於電信運營商來說,國際漫遊業務首先是一項通信技術形成的業務,所以在技術能力不變的情況下,只能在業務的資費、流程等領域進行優化。

比如國際漫遊出訪時各個國家的資費不一樣,這是以前的定價模式(詳見第六篇裡的介紹),後來中國移動對資費進行了簡化,將境外區域劃分為幾個檔次,通話有"123元區",流量是"369元區",在降價的同時也能讓用戶更方便地記住。

除此之外,中國移動還藉助規模優勢和專業化特點,向境外合作夥伴施壓,通過降低漫遊結算價來降低漫遊資費。中國移動是全球客戶數最多的行動電話運營商,又成立了專門經營國際業務的國際公司,在漫遊結算價格談判的時候有一定的優勢地位,所以這些年漫遊結算標準一路下滑,成本的降低也為降價提供了空間。

降價可以提升客戶的使用量,總理談的"提速降費"就是這個邏輯,套用到國際漫遊業務會不會也管用?

後來運營商意識到,如果無法阻止第三方對國際漫遊業務的侵蝕,那就加入戰團。

從前面的技術分析可以看出,WiFi接入和本地卡接入都無須通過國際鏈路回國進行鑑權認證,更不需要進行跨國之間的結算,所以成本方面比運營商提供的國際漫遊低很多,無論運營商怎麼降價,都不可能達到本地卡的程度。

另一方面,由於各種移動網際網路應用都是獨立於電信運營商的,不一定非要用電話號碼來進行身份識別,所以運營商不再是入口了,不可能為用戶的訪問行為設置障礙。即便是通過政府等渠道向第三方的業務提供者施壓,堵住一個口子,也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國際漫遊在技術、成本、體驗等方面的劣勢,於是就可能會出現其他的通道。

所以到了最後,電信運營商也成為了國外本地卡業務的提供者,和那些第三方公司一樣,選擇成本低、體驗好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海外上網業務。即便這樣做對傳統國際漫遊業務有衝擊,也比顆粒無收要好吧。

【結語】

行動電話在中國的誕生到現在,不過三十年的時間。回顧過去這些年的發展,有些是必然,也有更多的是偶然;有些事情貌似有因果其實只是孤立事件,而有些看似毫無關聯的內容,背後卻有邏輯關聯。

移動通信從1G到4G,核心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技術演進越來越好地滿足客戶體驗,創造了越來越多的新事物;同時本質上也是業務實現成本不斷降低的過程。

以漫遊業務為例,從最初的模擬行動電話話音漫遊開始,走到4G時代的流量業務國際漫遊,技術的發展讓通信網絡和運營商不再需要為漫遊這個特性付出額外的代價的時候,這條漫漫漫遊路也就接近了終點。老舊的業務會慢慢淘汰,但是看看周圍,這些曾經發生過的故事不是正在另一個領域重現麼。

相關焦點

  • 漫漫漫遊路(七):流量業務的漫遊
    核心網的一次次全面升級,從結構上大幅降低了通信業務的實現成本,不僅讓移動通信走進了千家萬戶,還能讓運營商有利可圖。要窮舉核心網創造的價值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個系列裡,我僅談一個行動電話的業務——漫遊,藉助這個業務的誕生、成長和演進,揭示移動通信網絡的演進軌跡。
  • 漫漫漫遊路(六):國際漫遊的技術實現及反欺詐問題
    核心網的一次次全面升級,從結構上大幅降低了通信業務的實現成本,不僅讓移動通信走進了千家萬戶,還能讓運營商有利可圖。要窮舉核心網創造的價值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個系列裡,我僅談一個行動電話的業務--漫遊,藉助這個業務的誕生、成長和演進,揭示移動通信網絡的演進軌跡。
  • 聯通主推多項國際漫遊業務漫遊服務力求差異化
    近日,據記者了解,為進一步滿足商旅用戶的境外國際漫遊需求,以及聯通移動、固話用戶長途通話需要,自2012年以來,中國聯通主推「86元包天數據漫遊套餐」、「3G國際及香港長途優惠疊加套餐」、「國際及臺港澳長途特惠套餐」和「加撥優惠號碼10193」等多項國際漫遊業務。
  • 國內長途漫遊費正式取消 國際漫遊何時「終結」?
    中國移動表示,承諾降低國際長途資費,下調重點方向直撥國際長途資費,下調「一帶一路」國家語音和流量漫遊資費,將「一帶一路」沿線全部64個國家和方向的漫遊語音資費下調至0.99元/分鐘。中國電信表示,2017年推出六大新舉措,持續推進提速降費,於今年年內下調北美、歐洲、東南亞及「一帶一路」沿線等方向的國際長途資費。中國聯通也表示將進一步降低國際長途電話與國際漫遊資費水平。
  • 中移動國際漫遊上網資費降八成
    一位中移動高管向記者解釋,中移動在香港的業務是通過收購一家本土公司,進行獨立運營的,香港市場資費和內地有可能完全不一樣。4G   新京報訊 (記者林其玲)以內流量,將分別收費3元、6元或9元,每當3M流量使用完後,流量包將自動疊加。與過去相比,新資費覆蓋的80個國家和地區的流量資費平均降幅82%。
  • 聯通提醒國際漫遊資費:可關閉數據業務
    12月8日晚間消息,在單個用戶質疑引發的國際流量計費危機後,中國聯通再度提醒用戶,在申請開通國際漫遊服務時,應事先了解前往國家的國際漫遊資費和相關服務情況。
  • 聯通開通244國家和地區漫遊業務 數據漫遊166個
    【搜狐IT消息】7月26日消息,中國聯通相關部門表示,截至目前,中國聯通已與244個國家和地區的526個運營商開通了GSM/WCDMA話音漫遊業務,與其中166個國家和地區的373個運營商開通了GPRS/WCDMA數據漫遊業務。
  • 中國聯通下調國際漫遊資費 數據漫遊降幅達72%
    網易科技訊 5月30日消息,中國聯通宣布自6月1日起全面大幅下調國際漫遊資費
  • 中移動國際漫遊資費下調 漫遊進入「三元」時代
    深圳商報訊(記者 劉雙)移動國際漫遊資費再次下調。中移動昨日宣布,從7月1日起,中國移動用戶回撥國內的資費僅分0.99、1.99、2.99元/分鐘三檔,國際漫遊全面進入「三元」時代。同時,中移動還對美國、泰國、日本、中國港澳臺地區等63個熱門國家和地區開通18元/日的流量套餐,用戶在境外也能輕鬆刷微博。
  • 中國聯通開通244國家和地區漫遊業務 數據漫遊166個
    7月26日消息,中國聯通相關部門表示,截至目前,中國聯通已與244個國家和地區的526個運營商開通了GSM/WCDMA話音漫遊業務,與其中166個國家和地區的373個運營商開通了GPRS/WCDMA數據漫遊業務。今年4月,聯通大幅下調行動電話國際及臺港澳漫遊業務資費標準,平均降幅達45%。
  • 中國聯通再次下調國際漫遊費 數據漫遊最高降99%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13日電 中國聯通(600050,股吧)官方微博13日消息,中國聯通已從5月31日開始大幅下調國際漫遊資費,這是中國聯通今年第二次下調國際漫遊資費。調整後,數據漫遊資費平均降幅84.57%,最高降幅99%。  資料圖:市民正在體驗行動網路。
  • 中國聯通再下調國際漫遊費 推百兆漫遊數據日套餐
    自5月31日開始大幅下調國際漫遊資費後,中國聯通今日宣布再次下調該資費。
  • 國際漫遊WIFI市場維權第一戰:漫遊寶起訴漫遊超人專利侵權
    封面新聞記者 易弋力近日,在國際漫遊WIFI市場掀起維權第一戰。漫遊寶起訴漫遊超人專利侵權。漫遊寶聯合專利權人–深圳市思博威爾斯科技公司,將漫遊超人及其連帶銷售分店–深圳市順電連鎖公司廣州太古匯分店告上法庭。
  • 運營商國際漫遊降費措施陸續出臺 聯通大幅下調國際漫遊資費
    上證報訊(陳芳 記者 李雁爭)近日,聯通正式執行下調後的語音及數據業務國際漫遊資費方案。  聯通此次實施降費方案後,215個國家和地區的語音資費在每分鐘3元以內。加拿大、摩洛哥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語音漫遊資費平均降幅達到44%,最大降幅達到79%。
  • 國慶歐美漫遊12.5元1GB 北京電信國際漫遊 「膽大包天」
    9月26日至10月10日期間,去美國、歐洲,使用中國電信國際漫遊「包天流量包」,只要12.5元1GB/天,幾乎和當地價格一致!  為消解用戶國際漫遊資費束縛之憂,中國電信自2016年4月1日起推出了面向後付費手機用戶的「國際漫遊包天流量包」。
  • 山東移動推出「短期國際漫遊」業務
    大眾網德州12月22日訊(通訊員 單紅傑)為滿足短期出國及漫遊至港澳臺地區客戶的通信需求,山東移動推出了「短期國際漫遊業務」,客戶出境前只需發送一條簡訊到10086,即可開通有效期
  • 谷歌來踢館,運營商們的國際漫遊業務該如何接招?
    一方面出國的用戶越來越多,通信需求很旺盛,另一方面種種業務對國際漫遊的替代和衝擊,運營商的國際漫遊業務到底有沒有發展空間?國際漫遊業務資費下調空間有限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客戶都認為電信運營商提供的漫遊服務太貴,高資費抑制了漫遊的需求。運營商的漫遊服務資費高根源是什麼?
  • 聯通將大幅下調國際漫遊資費 數據漫遊5元起
    記者獲悉,中國聯通將於5月1日全面下調國際漫遊數據資費,標準資費降至5元起,涵蓋了港澳臺、新馬泰、日韓澳、英法德、俄美加和巴西等亞、歐、美洲超過80多個熱門國家和地區。除此之外,對原有的66元日套餐和166元月套餐也將進行全面升級。
  • 不「肉疼」了,國際漫遊
    民眾欣喜之餘,又盯緊了國際漫遊。這項曾經談之色變、價高和寡的資費項目,還像以前那樣讓人「肉疼」嗎?  讓我們以中國電信國際及港澳臺漫遊為例,看看近幾年國際漫遊資費的變遷。  3年前,你在臺灣旅遊,一不小心刷個微信朋友圈,可能十幾甚至幾十塊錢人民幣就沒有了。那時候中國電信在臺灣等50個方向的數據漫遊資費為3元/MB,而且,沒有任何可選套餐。
  • 出境必讀 三大運營商國際漫遊咋收費?
    1中國移動國際漫遊如何開通    優美的景色、乾淨的空氣以及便宜的奢侈品,出境遊已經成為國人最熱衷的旅遊方式。與境內旅遊不同,出境遊我們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細節問題,比如在當下所有人都會告訴你無論是國外還是港澳臺,一定要開啟國際漫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