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下,語文怎麼學?閱讀和作文是關鍵

2020-12-14 騰訊網

得語文者得高考,語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考語文要拿高分,閱讀和作文是關鍵。

2019年,湖南正式發布《湖南省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明確從2021年開始,高考實行新的「3+1+2」模式,其中「3」仍為語文、數學、外語三科,每科150分;「1」是從物理、歷史兩科中任選一科,分值100分;「2」則是在餘下政治、化學、生物、地理四科中任選兩科,每科100分,仍保持總分750分不變。

這裡特別提到的是語文,在一浪高過一浪的國學熱潮助力下,重要性更與日俱增。

有人說,「得語文者得高考」。聽起來有些誇大其詞,但細究起來不無道理。雖然從分數上看,語文和數學、外語一樣,同為150分,但它在拉開分差方面,遠遠比數學、外力的威力要大。

清華大學教授、原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王文湛就說過,今後高考關鍵還是在語文,英語要考兩次,數學降低難度,所以區分度主要在語文,語文主要在作文。

一方面,數學和英語的答案相對固定,高手過招,分差在毫釐之間,在一分一檔的高考中是拉不開差距的;另一方面,英語可以考多次,取最高分計入總分,區分度大大降低,而數學難度有所下降,區分度自然也會有所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語文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再者,與數學、英語相比,語文知識面更廣、靈活性更大,再加上主觀因素等影響,是最有可能拉開分差的。2020年高考,浙江一考生的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廣泛爭議就是明證。

特別前兩年,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就曾放言,未來語文要成為中高考的殺器,高考要實現15%考生做不完卷子。此言一出,眾皆譁然。對語文考試,考生和家長不但有擔憂,甚至產生了一絲恐懼。

從湖南看,2020年理科裸分狀元,長沙長郡中學的遊宇寰語文132分,而文科裸分狀元,常德鼎城一中的何潤琪語文131分,都比全省語文平均分100.63分高出了30多分,光這一科就已將絕大部分人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真正要學好語文,甚至是愛上語文卻並不容易。

其實,在學校老師的一再強調下,在校外培訓機構的大肆渲染下,大家都清楚,要學好語文無非是抓住兩點,閱讀和作文,這是高考語文拿到高分的關鍵。

從閱讀看,難度將越來越大:

一方面量大,教育部明確表示,高考閱讀字數將由以前的7000字增至9000字,未來還有可能增至10000字。從2020年湖南高考語文試卷看,卷面字數已經達到了9000多字,其中題幹6000字以上,題目在3000字左右;

另一方面題多,從近5年湖南高考語文試卷看,四個大題中閱讀題就佔了兩個,即現代文閱讀和古代詩文閱讀,而在全部22個考題中(包括作文),閱讀題就有18個,佔比82%。相應的,閱讀題的分值也水漲船高,有70分,佔了將近一半,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同時,題型多樣。現代文閱讀分為論述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三類;古代詩文閱讀分為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名篇名句默寫三類,都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

從作文看,只要沒有重大失誤,拿個平均分應該問題不大,但想要得高分就不容易了。

一則在高中三年,甚至初中三年的大量反覆訓練中,大部分孩子頭腦中都形成了思維定式,議論文該怎麼寫,記敘文該怎麼寫,八九不離十,這也造成了千篇一律,審美疲勞,很難讓人眼前一亮;

二則在緊張的考試中,最忌標新立異,因為老師反覆強調,在沒有絕對把握的情況下,還是要用自己最擅長的,畢竟要保證該拿的分不丟。而高考中有的考生為了博高分,跑題的事屢見不鮮,結果適得其反。

說到底,語文是一門語言,從我們咿呀學語時就已開始學習了,而且這種學習是伴隨人的一生。因此,學好語文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考的是你語文知識的廣度、深度和厚度,沒有任何捷徑可循。

近年來,「大語文」概念屢屢被提起,旨在以課本內容為軸心,將語文向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去拓展,與其學校、家庭、社會生活有機結合,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和語文思維,實現「全人教育」「全人作文」等語文學習目標。

舉個例子,當我們在學習「曹衝稱象」的故事時,不但要清楚整個故事的經過和中間蘊含的道理,還要想到曹衝的父親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曹操。

通過曹操,我們可以聯想到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開創的建安文學、曹操所寫的《觀滄海》《龜雖壽》等名篇,甚至於蘇軾所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關乎文學。

通過曹操,我們可以聯想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甚至要拓展到同時代的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等人的故事,這關乎政治。

通過曹操,我們還可以聯想到他割發代首的故事等,這關乎經濟。甚至我們還要明白曹衝稱象所運用的物理知識是阿基米德原理。

只有這樣,通過一個知識點,將自己所學的其他相關知識全部串聯起來,並不斷往外擴展,最終在頭腦中形成知識樹,這才是閱讀要達到的目標。

作文和閱讀同理,因此才有了名噪一時的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正是作者廣博的知識結構、深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這篇文章。

打蛇打七寸,擒賊先擒王。學好語文的關鍵在於擴大閱讀面。在擁有了豐富的知識儲備後,你才能進一步談靈活運用,否則,一切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要多讀書。開卷有益,書讀得越多,獲得的知識自然也越多。

要善讀書。有的書可以通讀,如通俗小說等,瀏覽大概;有的書則要精讀,如經典名篇等,仔細推敲;有的書可以泛讀,如收集資料等,取其精華;有的可以選讀,如同類作品等,舉一反三。

要愛讀書。如果閱讀不再是你應付考試的手段,而成為了你的愛好,那麼語文也就不會是難事了。

相關焦點

  • 女孩高考語文148分,用文言文寫出滿分作文,她學語文注重三方面
    高考語文難不難?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家長和學子肯定有滿肚子的話要說。一般而言,高考語文想要考到120分以上,是比較容易實現的目標,要考到130分以上則必須具備較強的語文基礎。至於考到140分以上的學子絕對是鳳毛麟角,堪稱強手中的強手。不過,語文得高分雖然困難,卻攔不住那些超級學霸。
  • 她高考語文148分,用文言文寫出滿分作文,學語文注重這三方面
    高考語文難不難?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家長和學子肯定有滿肚子的話要說。 一般而言,高考語文想要考到120分以上,是比較容易實現的目標,要考到130分以上則必須具備較強的語文基礎。 至於考到140分以上的學子絕對是鳳毛麟角,堪稱強手中的強手。
  • 高考共16套作文題 大數據自媒體時代語文怎麼考
    原標題:高考共16套作文題 大數據自媒體時代語文怎麼考  6月7日早上9點,942萬名考生走進了高考考場,迎來了他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戰。語文考試剛結束,全國及一些省份高考試卷的16套作文題立刻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點。自去年9月《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發布起,我國的教育改革進入了深水區。
  • 2020年高考語文共10套試卷 試題評析來了|高考|語文試卷|考試|教育...
    通過精心設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以浸潤的方式在語文試題中得以體現。二、科學考查,突出語文關鍵能力科學考查語文學科關鍵能力,既是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語文命題的一貫追求。三、守正創新,確保改革穩步推進2020年新高考語文命題以高考評價體系為支撐,通過精心選擇材料、設計題型、完善試卷結構等,加強教考銜接,將高中課程標準要求和語文命題緊密結合,促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地。以素養、能力、水平為考查基點,促進教育公平,助推高考綜合改革行穩致遠。
  • 貴州名師羅勇華解析高考語文|碰撞大語文時代
    課堂表現的一種自由、和諧、寬鬆的育人環境,倡導課堂解放,主張個性張揚,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民主、尊重生命個體,是落實新改革背景下充滿智慧與挑戰的課堂。  生態課堂的核心理念是教師與學生重點在於合作。沒有合作的課堂是沒有生氣與活力的,是無效的。於此,課堂教學的立根之本在於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
  • 2020年高考語文共10套試卷,試題評析來了
    1.貼近現實生活,厚植家國情懷將重大的社會生活事件有機融入試題,是語文命題的應有之義,新高考Ⅰ卷作文題 「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選取中國抗疫行動中最具代表性的場景和特定的視角提出寫作任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參與全民抗疫的切身體驗,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臨重大威脅的關鍵時刻,中國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戰略成果,從中發現和闡述中國抗疫行動所顯示出來的制度優勢
  • 權威專家解讀2020年語文高考五大亮點
    據了解,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那麼,在疫情加改革雙重壓力下,今年的高考命題有哪些變化?難度如何?高考命題的變化對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教學將帶來哪些影響?
  • 高考語文141分學霸自述:學語文,從小培養這3種能力
    1、提高閱讀速度,快速提煉出觀點的能力在考場上時間就是分數,在高考語文試卷裡,現代文閱讀和文言文閱讀約佔到25分。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如果能夠提高這方面的能力,將會為後面的考試預留出更多時間可供答題。長期有意識進行訓練,將會大大提升一個人的閱讀速度和提煉觀點的能力,以致你看到文章就能總結出它的中心住址是哪些,甚至能猜出行文的思路等待,語文成績提升的關鍵在於快速能提煉出觀點的能力。
  • 看了唐楚玥在《帥作文》上發表的作文,難怪高考語文能考146分
    隨著2020年高考分數下來,湖北省省狀元唐楚玥可謂是一夜爆火。她是一名理科生以總分725分拿下了湖北省省狀元,其中數學149,語文146,理綜287,外語143,這麼好的成績讓很多學生和家長都很羨慕。細心的網友們發現,理科學霸的唐楚玥同時也是一個超級語文學霸。要知道高考語文146分是很難的,她僅在一道選擇題上扣了4分,也就是說她的高考語文作文是滿分。這麼高的分數讓人們好奇她是如何做到的?
  • 師兄師姐|高考語文130+,原來語文要這樣學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語文」怎麼學,下方有答案 軟硬兼備,用心制勝 ——高中語文學習經驗分享 我是長沙市一中19屆的畢業生胡雍竹,在今年高考中語文取得了
  • 高考語文:滿分作文開頭、結尾素材精選,衝刺作文滿分一定要看!
    高考語文:滿分作文開頭、結尾素材精選,衝刺作文滿分一定要看!現在隨著語文學科的改革,高考語文考試對於作文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了,想要一篇作文能夠的高分,不是字數達標,立意準確就可以了,現在高考作文對於一篇優秀作文的評判標準是多方面的。
  • 高考語文有多重要?10位狀元的高考成績,只有語文拉開差距
    閱讀能力是語文考察重點 人教版語文主編輯溫儒敏先生曾言:近幾年高考語文正在改革,命題的一個變化是注意靠閱讀量和閱讀速度,讀得太少太慢,就做不完卷子
  • 今年的高考語文如何來考?6月19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這樣說
    孫海波表示,今年的高考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高考,同時是高考改革深入推進形勢下的高考,因此,命題的總體思路將從三個方面重點展開。這三個重點是:鑄魂育人、落實改革、確保穩定。3.在能力的考查上,加強對關鍵能力的考查。
  • 不說「假話」寫不了作文 語文教育哪裡出了問題?
    在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下,語文考什麼、怎麼考、如何評分,不可避免地影響著中學生寫作教育。從高校學生實際情況來看,陳躍紅認為,中學語文教育還是在以文學性為導向,無法滿足多數理工科專業的實際寫作需求。大學寫作通識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給中學作文教育糾偏。千文一面「學生寫作文給人一種什麼感覺呢?就是不說假話都不能活。」
  • 高考研究|張秋達:把脈高考作文趨勢 提高訓練精準度
    因為命題者並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觀意志來命題,其命題要遵循當年的《考試大綱》,要符合教育改革潮流,要更好地體現國家意志。這樣的遵循,給我們備考者提供了把脈作文備考方向的契機。一是進一步解讀2017年版《語文課程標準》與2019年的《考試大綱》,從而把握語文發展與改革的趨勢,明確作文考試的目標語文學科的培養目標是什麼?是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 2018年高考語文作文題匯總出爐 你會怎麼寫?
    2018年高考語文是首門應試科目,其中,受人關注的作文題已經出爐。快來看看,你會怎麼寫?各地高考語文作文題匯總>>全國卷1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2000年,農曆庚辰龍年,人類邁進新千年,中國千萬「世紀寶寶」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2013年,「天宮一號」首次太空授課。
  • 顧之川:為什麼要學語文、學語文有什麼用、怎樣學好語文?
    母語對學習和掌握一門外語有關嗎?一個母語很差的人他學外語能夠精通嗎?學語文也就是學做人,對於個人來說,語文學習關係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作為一個國家來說,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關係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 我曾經看到過民國時期的小學語文課本,叫《新國文》。有這麼一課挺有意思:學生入校,先生問:「汝來何事?」
  • 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題刷新歷史!語文命題呈現三大特點|權威評析
    7月7日(今天)上午9點,北京高考正式拉開序幕,49225名高三考生走進132個考點,開啟他們的人生「大考」!目前,高考語文和高考數學已順利結束,來自精華學校的資深高考語文專家表示,2020年北京高考材料作文題材的時效性是北京高考作文歷史上沒有過的,超出不少人的想像。
  • 智慧筆大語文:全國語文高考作文——發言稿,你會寫嗎?
    隨著高考的落幕,高考作文的話題還在繼續被提起。2020年的高考作文一被公開的時候,朋友圈裡的小夥伴都紛紛表示看不懂或者是發言稿不會寫。小編也認認真真地讀了幾次材料,讀懂了它的三個人物的立意,那麼問題來了——發言稿到底怎麼寫?
  • 2020年高考作文題有哪些新特點?體現出怎樣的教改風向?
    「今年北京的作文題,時效性很強」「怎麼把自己代入生活,寫自己與疫情之間的聯繫」「上海卷作文題給考生提供的空間很大」……和往年一樣,高考第一天,備受關注的高考語文作文題成了社會各界廣泛談論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