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採用鴨翼布局:提高了機動作戰能力,對隱形性能沒影響
鴨翼布局和中距耦合布局不是對動力不足的妥協,而且對飛行控制系統技術的自信,其次AL31F和WS10系列發動機並不差,特別是WS10B以後的14噸級版本,這個技術已經基本上與同級別的小涵道,比F135持平先進於AL31F系列的所有版本,甚至在工藝,性能指標以及模塊化水平數位化水平上高於AL41(117S)以及F119。後兩者除了推力,我個人認為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值得中航發借鑑的了。
美不美是個人審美的問題,有些喜歡科技感的一般都喜歡J20,因為確實科技感爆棚,畢竟先入為主的美確實印象深刻。但如果親眼看到殲20的軍迷們,你問他們,他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殲20尾翼好看。不為別的,就是那個全動式尾翼,和鴨翼還有那龍吟一般的發動機轟鳴聲真的非常的震撼,作為有幸在珠海航展上200米左右看到殲20的我,毫無疑問,20尾翼真的像一件藝術品一樣,塗料工藝是我見過最漂亮的最細緻的
f22確立發展方向的時候,電腦操控全動鴨翼布局不成熟,之前最後一個電腦操控全動鴨翼布局的驗證機x29,不停點頭,不穩定操控並不理想,只能選擇空氣動力差,但是穩定性好的傳統布局。而中國殲二十齣現以前,殲十已經把全動鴨翼不穩定操控的問題差不多解決了。殲十,單發,發動機弱,飛行半徑1200,轉場3000公裡,猜想殲20至少1700公裡飛行半徑,4000公裡轉場。f22雙發,發動機強,飛行半徑700公裡,轉場2000公裡,這就是f22常規布局犧牲的東西。
鴨翼布局強調瞬間盤旋機動性,常規布局強調強調持續盤旋機動性,個人覺得殲二零氣動布局雖然初期考慮過發動機因素,但最終決定使用鴨翼並不是發動機決定的,因為渦扇十五換裝後殲二零也不會修改基本氣動布局,鴨翼需要比傳統布局更複雜的電傳飛控系統,中國敢用鴨翼說明飛控設計這塊中國是世界水平的,美國波音第六代戰機方案也用了鴨翼。鴨翼帶來的瞬間盤旋,從而獲得更好的躲避迎頭或者追尾的中距空空飛彈攻擊的成功率,因為鴨翼帶來了更好的瞬間小角度轉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