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採用鴨翼布局:提高了機動作戰能力,對隱形性能沒影響

2020-12-19 放眼看大地

殲20採用鴨翼布局:提高了機動作戰能力,對隱形性能沒影響

鴨翼布局和中距耦合布局不是對動力不足的妥協,而且對飛行控制系統技術的自信,其次AL31F和WS10系列發動機並不差,特別是WS10B以後的14噸級版本,這個技術已經基本上與同級別的小涵道,比F135持平先進於AL31F系列的所有版本,甚至在工藝,性能指標以及模塊化水平數位化水平上高於AL41(117S)以及F119。後兩者除了推力,我個人認為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值得中航發借鑑的了。

美不美是個人審美的問題,有些喜歡科技感的一般都喜歡J20,因為確實科技感爆棚,畢竟先入為主的美確實印象深刻。但如果親眼看到殲20的軍迷們,你問他們,他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殲20尾翼好看。不為別的,就是那個全動式尾翼,和鴨翼還有那龍吟一般的發動機轟鳴聲真的非常的震撼,作為有幸在珠海航展上200米左右看到殲20的我,毫無疑問,20尾翼真的像一件藝術品一樣,塗料工藝是我見過最漂亮的最細緻的

f22確立發展方向的時候,電腦操控全動鴨翼布局不成熟,之前最後一個電腦操控全動鴨翼布局的驗證機x29,不停點頭,不穩定操控並不理想,只能選擇空氣動力差,但是穩定性好的傳統布局。而中國殲二十齣現以前,殲十已經把全動鴨翼不穩定操控的問題差不多解決了。殲十,單發,發動機弱,飛行半徑1200,轉場3000公裡,猜想殲20至少1700公裡飛行半徑,4000公裡轉場。f22雙發,發動機強,飛行半徑700公裡,轉場2000公裡,這就是f22常規布局犧牲的東西。

鴨翼布局強調瞬間盤旋機動性,常規布局強調強調持續盤旋機動性,個人覺得殲二零氣動布局雖然初期考慮過發動機因素,但最終決定使用鴨翼並不是發動機決定的,因為渦扇十五換裝後殲二零也不會修改基本氣動布局,鴨翼需要比傳統布局更複雜的電傳飛控系統,中國敢用鴨翼說明飛控設計這塊中國是世界水平的,美國波音第六代戰機方案也用了鴨翼。鴨翼帶來的瞬間盤旋,從而獲得更好的躲避迎頭或者追尾的中距空空飛彈攻擊的成功率,因為鴨翼帶來了更好的瞬間小角度轉向能力。

相關焦點

  • 我軍殲十和殲20都有鴨翼布局,為什麼殲16卻沒有採用?
    殲16目前已經生產超過百架,攻防兼備的殲16是當前人民空軍綜合性能僅次於殲20的骨幹裝備。而殲10、殲20都有鴨翼,某種程度上是因為流派不同。這兩款戰機出自航空工業成飛之手,成飛在殲9項目預研工作中對鴨式布局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鴨式布局和常規布局是成飛、沈飛根據自身技術路線以及對戰機性能綜合權衡的結果,兩者並無高下之別。
  • 隱身不如F22,殲20鴨翼背鍋,安裝渦扇15後,殲20能取消鴨翼嗎?
    實際上鴨翼的存在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low,它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了傳統的氣動布局,所帶來的優勢也是無鴨翼戰鬥機無可比擬的,沒有深厚科研能力的國家完全不可能搞定鴨翼布局。▲殲9鴨翼實際上可以看做是主翼的副翼,它不僅能夠帶來超高的升阻比,減少飛機對於發動機推力的性能要求,還可以提高飛機的機動性。升阻比是衡量飛機氣動效率的最重要參數,升阻比越高說明飛機效率越好。殲20因為鴨翼的加持,升阻比高達10以上,而F22的升阻比平均值只有8,所以採用推力更大的發動機實際上也算是無奈之舉。
  • 南航變形隱身戰機專利,殲20外掛式鴨翼垂尾為過渡
    若要追求超隱身能力,則可自動收攏鴨翼或垂尾,或人工收攏,形成「無尾邊條三角翼」布局;若要追求高隱身能力,則可自動或人工收攏垂尾或鴨翼,形成「鴨翼+邊條三角翼」或「V形邊條+邊條三角翼」布局;若要平衡隱身能力和機動能力,則飛機可自動或人工收攏鴨翼、垂尾,從而形成「鴨翼+邊條三角翼+ V形垂尾」布局。
  • 依舊採用鴨翼布局,性能趕超殲20
    就算目前具有隱身性能的五代機只有少數國家擁有,但是絲毫不影響世界各國研製六代機。 五代戰機具備隱身性能和超音速飛行能力,六代機的飛行能力應該實現高超音速飛行。其中美國公布了很多關於六代機的方案,幾乎都是三角翼設計,沒有垂尾和平尾。
  • 殲20鴨翼三,成飛如何突破鴨翼天生缺陷,讓殲20飛行品質完美?
    殲20基本繼承了殲10的鴨翼布局,有人說是殲10的魔改,殲20鴨翼也是採用中距耦合,但距離比殲10遠,配平能力強,超音速好,但難免造成亞音速性不足。作為開四代機鴨翼之先河的殲20,採用鴨翼的一大難度還在於必須考慮隱身性,三代機的鴨翼都比主翼高,便於下洗渦流抵達主翼合適位置,從而穩定主翼氣流場,增大升力同時延緩大迎角下主翼失速時間。
  • 鴨翼影響隱身?美國多家航空公司推翻結論,六代機紛紛參考殲20
    F-15S/MTD上世紀80年代,美國相繼在F15、F16戰機上安裝鴨翼,造出了 F-15S/MTD、F16AFTI技術驗證機。不過後來美國造成的新一代戰機,無一例外地都採用了常規氣動布局,鴨翼被貼上看「影響隱身」、「華而不實」的標籤。
  • 美國六代機竟是殲-20的抄襲者?殲-20氣動布局雖晚卻引領全球
    細心的人發現,鴨翼布局氣動外形設計是殲-20最出眾的地方,竟然一不留神就被美國給偷學了去。美國某公司已經在網上曝光了六代機的作戰視頻,看上去很熟悉啊,顯然是翻版殲-20,不知這抄襲有沒有付版權費呢。比起F-22,殲-20的氣動設計方案足足晚了20年,在F-22量產型設計被凍結以後才最終敲定。
  • 作為中國首款第五代戰鬥機,殲-20融合了全球多種戰鬥機的優點
    ,它是中國國防能力高速發展的一個象徵,而且殲-20還集結了全世界眾多國家戰鬥機的優點,性能,以及作戰能力都是可以排得上世界名次的。殲-20有一個響亮的代號,叫威龍,這款戰鬥機與其他戰鬥機的不同之處就是這款戰鬥機在動力系統的選配上,採取了「兩步走」的發展策略,首先採用渦扇10「太行」系列作為早期動力,最終將裝配渦扇15「峨眉」發動機,也是首次採用兩步走的的方法,這將推進我國的動力發展,也讓戰鬥機在一定程度上有更大的突破,另外殲-20採用單座、雙發、全動差動雙垂尾、DSI進氣道,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的鴨式氣動布局,殲-
  • 殲20設計果然夠超前,中國首款六代機方案曝光,裝備鴨翼沒有垂尾
    圖為國產六代機概念圖 近日,中國首款六代機方案曝光,這款全新戰機飛行速度可能超過4馬赫,並且一項設計殲20戰機也在使用,看來殲20的設計果然夠超前,原來在新亮相的六代機方案上,這款新戰機裝備鴨翼並且沒有垂尾
  • 成飛新飛機申請專利,飛翼布局好像轟20,還是離不開鴨翼?
    大家都知道,殲10和殲20都是成飛(統稱)研製的先進戰鬥機,它們最為明顯的外形特徵,就是採用了鴨翼,形成了獨特的鴨式布局。而就在最近,成飛又在國家專利局申請了一種新型飛機設計的技術專利,該設計同樣也採用了鴨翼布局。
  • 殲20不符合五代機標準?總師給出這樣結論
    如果是藉此向美國展示自己的決心的話,那為何沒有將中國的最強戰機五代機——殲20派上來呢?美國專家認為中國這張王牌其實差強人意,根本不符合五代機標準。美國的以F22主要性能指標為準繩,制定了一個所謂五代機「4S」標準,即隱身、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和超視距打擊。
  • 殲20為什麼有鴨翼存在?
    鴨翼不是最好的,但是是目前中國最實用的,我就佩服我們的軍工人員,很實用,不搞那種所謂的一步到位,有了先用,用著再改,修修補補就追上來了 我國列裝部隊首先考慮成本 和實用性 先進的也有太貴了 比如造不出航母嗎?
  • 世界上只有殲20採取鴨翼布局?鴨翼到底有什麼用?這裡告訴你答案
    殲20作為我國家喻戶曉的一款戰機,其獨特的造型也早已被大家所熟知,但在最初,經歷了我國隱身戰機問世的激動後,有些對此一知半解的軍迷又開始了質疑:為什麼要採用鴨翼布局;世界上除了我國都沒有看到誰家的戰機採用這一設計;既不好看又影響隱身性能等等。然而世界上是只有殲20才有鴨翼嗎?
  • 美國開始試飛第六代戰機,殲20無意間成為標杆,鴨翼或變成主流
    根據此前美國公開的第六代戰機概念圖,美國空軍的第六代戰機採用了鴨翼設計,外形與第五代戰機殲20有些相似。 目前看來殲20在第五代戰機中擁有最大的超音速潛力,並且航電系統也要比F22、蘇57先進,某些性能上最接近第六代戰機,讓殲20在無意間成為美國研發第六代戰機的標杆,甚至連鴨翼也要在第六代戰機上成為主流。
  • 裝矢量發動機的殲-20B量產,獲得超機動能力,卻換回俄制發動機?
    眾所周知,殲-20戰機目前共生產了兩種型號,第一種配備有俄制AL-31F發動機,第二種配備渦扇-10G發動機。兩者不同之處是國產發動機的推力更大、壽命更長,相同之處是都無法讓殲-20獲得超音速巡航能力和超機動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需要配備渦扇-15這樣的小涵道比發動機,而獲得超機動能力的標誌是裝備矢量推力發動機。
  • 鴨翼偉大!中國殲15多個鴨翼,飛機攻角可以從24度提升到80度
    蘇27戰鬥機的普加喬夫眼鏡蛇眼鏡蛇機動,最大攻角可以達到110度,這意味著飛機屁股在前,機頭在後向前飛,這種機動動作雖然在空戰中不太實用,但是卻展示了巨大的大攻角性能,航空界的常識:飛機依靠升力吃飯,攻角越大生意越大,升力越大,性能越高,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戰鬥機的發展,也是攻角的發展,經過60年的發展,飛機最大攻角從過去的不到20度升級到現在的60度,這就是殲20,F22,F35戰鬥機的水平
  • 被譽為中國版蘇57,曾是沈飛集大成之作,殲14雪鴞為何惜敗殲20?
    殲14最大的缺陷就是隱身能力太差,沈飛採用的是與蘇27類似的中央升力氣動設計,這種設計雖然有助於提高機動性,但是卻造成了機體過於龐大,隱身性大打折扣。由於搭配的渦扇10發動機推力比不上俄羅斯的117S,為了達到五代機的超機動性能,只好又安裝了一副看起來十分多餘的鴨翼,而這對鴨翼沒有採用翼身融合技術,因此又增加了不少的雷達反射信號,經過了這一番折騰之後,殲14隱身性能徹底宣告失敗。
  • 第三代鴨翼戰機有多強?兩張圖形成鮮明對比,殲20優勢太明顯了!
    第二代鴨翼戰機的典型代表是殲10、陣風戰機、颱風戰機、鷹獅戰機,這些戰機都擁有較好的機動性能,部分性能要超過採用常規布局的戰機。 殲10的鴨翼活動範圍較小 不過第二代鴨翼布局戰機採用的早期電傳操控系統或者數位化飛控,依然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陣風與颱風戰機的鴨翼無法差動、殲10的鴨翼上仰角較小。
  • 殲20升力係數世界第一,氣動布局的先進程度超乎想像
    殲20採用了基於渦流控制技術的升力體機身、鴨翼、邊條、機翼、後機身邊條、外傾雙腹鰭和外傾全動雙垂尾。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兵工科技」(ID:binggongkeji),原文首發於8月20日,原標題為《殲20升力係數世界第一是怎麼煉成的,氣動布局的先進程度超乎你的想像》,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 疑似成飛單發隱形機機身框架設計圖曝光,殲-10D是隱形戰機?
    單發隱形戰機最大的優勢就是隱身,但是會因為氣動布局變化導致機動性能變差,此因必須要配備更先進的發動機。美國的X-32和F-35被稱為聯合打擊機,並不具備優秀的超音速飛行能力和機動能力,殲-10D也可能面臨著這樣的選擇。殲-10C現在配備的渦扇-10發動機推力只有14.5噸左右,顯然無法滿足變身隱形戰機的需要,因此必須配備渦扇-15,意味著殲-10D並不會很快出現。就算換上了渦扇-15,殲-10D也會因為外形變化在機動能力上出現退步,在近距離格鬥時優勢並不明顯,主要空戰方式會轉變為超視距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