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你跟在一輛公交車後面行駛或者離得太近,那麼在它進站上下客的時候,怎麼處理最妥當呢?
大部分車主肯定不會選擇在後方等待,肯定會想著加速變道超過公交車,這種情況下很容易發生那種「鬼探頭」的情形。
那麼,正確做法應該是什麼呢?首先要注意左右、前後的路況,然後把腳放在剎車上低速通過公交車站,碰上因為其他車輛或者路障等造成視野盲區的路段,都建議運用這個辦法。
一次「防禦性」的操作就能避免一次潛在事故
以「預防為先」為核心的駕駛理念和技巧
就是我們所說的防禦性駕駛
那麼駕駛人要做好「防禦性駕駛」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一、提前預估風險
怎麼樣做到提前預估風險呢?我們開車肯定會考慮一下天氣狀況、途徑路段的路況等等,比如雨天會遇到深積水;十字路口會有行人、車輛闖紅燈;高速出口會遇到車輛減速、變道;超車時右側車輛會擋住視線等。
二、學會放眼遠方
15秒視距法:距離=速度×4。如速度為100公裡/小時,則需要看到至少400米遠的地方。保持15秒的視線距離,也就是讓車主眼觀六路,提高自己開車時的視野,從而提防突發風險。
三、懂得左顧右盼
眼睛要不斷掃描「前方—左車窗—左視鏡—儀錶盤—後視鏡—右車窗—右視鏡—前方」。對於老司機而言,他們會有自己的頻率,基本能夠做到經常左顧右盼,不僅觀察前方環境,還能顧及左右以及後方,而對於其他大部分車主,尤其新手司機,這樣的循環10-15秒一次,避免目光只看前方不看其他方向,尤其碰上超車時,一定要多注意周圍。
四、合理保持車距
我們在開車時常常遇到前車突然停止、左右車道車輛突然變道的情況,所以要與前車保持至少4秒(不同路段車速不同,所以不按長度來判斷,按時間來估算距離更安全)的安全距離。同時避免車輛並排行駛,使自己的車在前方或左、右至少一側留出空間,作為應急逃生區域。
五、做到引人注意
可能看到這一點大家有疑問了,我自己開車我悶不做聲還不行了嗎,為什麼還得引人注意?
因為,在行駛中要儘量讓別人注意到自己,如在低能見度條件下、在其他車的盲區內、在變更車道轉彎前,就應當正確使用燈光(切勿亂用遠光燈)、喇叭讓他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