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現階段中國的樓市,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承認「房產過剩」這個事實。暫且不說統計的數據,單單是看每個小區每天晚上的亮燈率也能很明顯地感受到,很大一部分樓棟的房子都沒有住滿,甚至有的樓盤已經賣了幾年,無論其公布的銷售數據是怎樣的,一到晚上小區裡卻長期都是漆黑一片。這就是房產過剩帶給人們最直觀的感受。
要是拿出數據來看的話,房產過剩這個問題會更為明顯。此前有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現階段中國的人均住房面積達到了36平米,人均住房水平佔據世界第五名。
相比之下,很多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均住房面積都與中國不相上下,甚至還遠不及中國。像是美國為67平方米,英國35.4平方米,法國35.2平方米,德國39.4平方米,義大利43平方米,荷蘭40.82平方米,日本19.6平方米。要知道,中國的人均GDP排名在70位左右。
這樣算下來的話,中國人的住房倒是最寬敞的,畢竟人均收入沒有發達國家那麼多,而住房水平倒是趕上了。
但是反觀現實,我國還有很多人還沒有買房,包括很多家庭也是一家幾口人住在一間不到100平米的房子裡。這人均36平米的數據似乎逐漸與現實不符了。
當然,這個數據並不假,只不過是因為很多房子一直空置著,這些房子有的是在開發商的手裡,也有的在炒房客的手裡。所以很多房子長期沒有人住,以存量房的形勢存在著。這就是房產過剩在數據方面的表現。
顯然,這種房產長期空置無人居住的情況是一種典型的資源浪費,況且房價還長期居高不下,開發商和炒房客也不願意「鬆口」,這很難實現存量房的「去庫存」。因此,如何緩解房產過剩已經成為了中國樓市中的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至此,房產稅成為了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
這是一種針對房產持有而徵收的稅,樓市中流傳的普遍說法就是會對持有房產的人徵收房產稅,手裡的房子越多稅額就越大。
在很多人看來,這十分針對房產過剩問題。只不過有關房產稅的消息,官方的回應很少,包括什麼時候開始徵收?如何徵收?這些都沒有明確提出。
也就是在去年,有消息傳出,全國不動產登記系統已經完成聯網測試,這就是對房產稅徵收的一個重要鋪墊。在那之後,有關房產稅的消息就又斷了。
當然,既然樓市中傳出了這個說法,也不會是空穴來風,房產稅終究還是會出臺的,這只是時間問題,至於徵收的方式,很多權威專家也曾作出過猜想,大體的方向也是針對多套房的持有者,會注重人性化和差異化,這樣的話才能準備面向房產過剩這個「毒瘤」。
只不過,等到房產稅出臺了,對於房產過剩問題真的能有效嗎?
雖然現在沒有明確房產稅徵收的標準,但是根據現有的信息,可以做出一個推斷。
首先,房產稅針存量房的流通是肯定會有效果的,因為這些年樓市中很大一部分炒房客都不是直接拿錢炒的,而是用貸款。
而現在房地產市場整體上都在趨於冷淡,炒房客在賣房上的壓力已經越來越大,一旦房產稅出臺,他們持有多套房產的話就會面臨很大持房成本。要是房子在手裡長時間賣不出去,還得不斷向外掏錢,炒房客唯一會做的事情就是把房子給賣出去。
事實上,從去年「房住不炒」政策實施之後,我國很多城市的二手房市場掛售量就一直在增加,一方面是因為限購、限購、二套房貸款新政等政策抬高了炒房的門檻,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房產稅對於炒房客有「威懾」,所以他們才會急著把房子賣出去。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房地產市場中的二手房供給會不斷增加,很大一部分存量房將會流入市場。當然,伴隨著供給增加的,還有房價的持續降低,這會逐漸刺激購房者的需求釋放,接下來就是炒房客手裡的房子逐漸流向剛需了,這也是存量房最應該流通的方向。
只不過,對於富人而言,房產稅的效果可就要另行判斷了。
在這些年做房產投資的人中,貸款炒房的只是一部分,其實還有很多炒房的是有錢人,包括企業、甚至是上市公司。對於這些人而言,房產稅可能會變成所謂的「炒房成本」,而他們手裡往往會把控著很多地段好的房源,這些房子增值空間大,投資價值要高得多。
這也就意味著,在這些有錢人面對房產稅的時候,可能並不會急著把房子賣出去,而是會承擔下來繼續投資,甚至還有可能會把房產稅的成本轉移到接下來出手的價格中。
因此,房產稅對於有錢人來說可能就會是另一種情況了,尤其是對於那些炒房團,在控制成本和轉移投資價值方面一向都有自己的「戰略」,所以他們也很難輕易地放出投資多年的存量房。
當然,這也只是根據現有信息作出的設想,畢竟房產稅到底會以怎樣的形勢徵收還沒有明確,如果在徵收標準上有針對這些有錢人或者是炒房團的相關要求,自然也能起到制約效果。只要能把這些「難啃的骨頭」也解決了,那麼房產稅針對存量房的效用就會越來越大。
總而言之,從整體上來看,房產稅對於存量房終歸是有很大效果的,可能對有錢人和炒房團的效用相對較小,但依舊可以加速存量房在房地產市場中的流通,對於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