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價值觀」從依圖科技看國產AI公司的造芯困境

2020-12-03 愛集微APP

集微網消息,人工智慧受到資本市場熱捧已久,國內人工智慧企業眾多,估值也節節攀高,從幾十億到百億不等。然而,理性回歸,人工智慧逐漸降溫,僅靠在一級市場融資續命,顯然並非長久之計。

近年來,包括依圖、商湯、曠視、雲從、雲知聲、思必馳等多家AI公司均傳出上市消息,曠視更是曾被業內人士寄望為「AI第一股」。不過,2019年10月,科大訊飛、曠視、商湯、依圖等數家AI公司被列入美國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由此曠視在香港的上市進程受阻,前景不明。

與此同時,A股市場推出瞄準硬科技的科創板,寒武紀作為「國內AI晶片」第一股成功上市,並一躍跨過千億市值大關。

兩相對比之下,在A股科創板上市似乎成了國內AI公司的最佳選擇。

近日,固有「國內AI獨角獸企業」美稱的依圖向上交所科創板提交了招股書,隨著公司的經營情況進一步對外公開,在三年半時間內累計虧損72億元的依圖,又有了一個新的別稱「吞金獸」。

如何定位

從招股書可以看出,作為「吞金獸」的依圖其支出的主力便是研發支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依圖研發投入分別為10097.62萬元、29143.02萬元、65724.02萬元及38100.38萬元,佔當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46.94%、95.77%、91.69%及100.1%。

依圖直言道,公司在人工智慧晶片及算法技術研發、產品市場拓展等方面仍保持較大投入規模,公司未來一定期間可能無法盈利。

眾所周知,在二級市場的價值排行中,晶片公司的估值往往高於算法公司,算法公司的估值高於軟體公司,而軟體公司也遠高於方案公司。

一夕之間,國內註冊了上萬家晶片企業,各種房地產、水泥、光伏、家居等領域的上市公司不約而同加碼晶片行業。國內上市企業,或是擬上市企業但凡與晶片產業鏈相關聯的業務均會被當成宣傳重點。

在AI領域同樣如此,最初國內AI公司一般是為客戶提供算法軟體,亦或是整體解決方案,至於晶片一般靠外購而來。

2017年,國內AI行業掀起了造芯的熱潮,原本專注算法的AI企業紛紛開始以自研或是合作、併購的方式布局晶片業務。

一方面,晶片+算法的組合有利於雙方深度融合,降低磨合成本和時間,發揮出更好的性能,以及更低的功耗。另一方面,高價算法的時代逐漸過去,隨著算法人才的外流,國內算法公司越來越多,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晶片廠商也紛紛組建自身的算法團隊,雖不至於能與頂尖的算法公司抗衡,但可以免費提供給客戶,在一定程度上對算法企業造成威脅。

截至目前,較多AI企業均能夠針對某些具體的應用場景或目標市場,提供包含晶片和算法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而晶片+算法也被認為是上述AI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更高估值的籌碼。

在招股書中,依圖給資本市場講述了一個關於自身的定位,即一家世界領先的人工智慧公司,以人工智慧晶片技術和算法技術為核心,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慧算力硬體和軟體在內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晶片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贏者通吃是科技圈的鐵律,「老大吃肉,老二喝湯,老三什麼都吃不到」也是晶片領域的常態。

依圖坦言道,目前,NVIDIA在人工智慧晶片領域仍佔有絕對優勢,華為海思、寒武紀等公司在該領域也有較強的競爭力。

通常來看,國內AI公司憑藉自身的估值高、資金足等優勢,在造芯方面的嘗試相對國內傳統晶片企業較為大膽,通常採用先進位程工藝技術以及國際一流的供應商,自身選擇的對標競品也為谷歌、英偉達、海思等國際領先的晶片企業的主力產品,且號稱在一定程度上領先或是持平。

據了解,AI晶片的衡量參數主要包括性能、功耗、晶片面積等。相同功耗下,性能越高,晶片越先進;相同性能下,功耗越低,晶片越先進;相同性能下,晶片面積越小,晶片越先進。其中,功耗和晶片面積和晶片的工藝相關,工藝越先進,晶片面積越小,功耗越小。

據依圖招股書中披露的求索晶片具體參數來看,求索是採用16nm製程工藝,晶片面積110mm,峰值功耗為15W,INT8峰值算力可以達到15TOPS。

華為昇騰310採用12nmFFC工藝,在最大功耗8W的條件下,可以達到16TOPS(INT8),8TOPS(FP16)的性能。

寒武紀方面,思元220是基於臺積電16nm先進工藝製造,晶片面積94.8mm,INT8峰值算力為16TOPS,最大32TOPS(INT4)算力,功耗僅10W。

對比上述三顆AI晶片來看,相對華為、寒武紀而言,依圖的求索晶片在參數方面,並不佔優勢。

當然,晶片屬於技術密集型產業,國際領先的晶片廠商往往經過了幾十年的時間沉澱,建立了市場、技術等各個方面的護城河,往往並不容易打破,新進的晶片廠商想要在短時間內超越巨頭企業基本屬於「天方夜譚」。

市場反應

依圖曾在發布會時表明,沒有典型場景應用沒有意義,沒有超越NVIDIA的晶片沒有意義;沒有世界級的算法沒有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若針對某些典型場景應用定製的AI晶片,勢必會犧牲晶片的通用性,當然在通用晶片方面,AI公司往往難以與傳統晶片廠商展開競爭,但不具備通用性的晶片也意味著應用場景少,出貨量往往會受到局限,而衡量一顆晶片是否成功的重要原則便是出貨量,出貨量也決定了晶片廠商是否能收回研發成本。

從市場的反應來看,儘管大公司的晶片價格更高,但終端客戶更為信任傳統的晶片企業,包括AI公司在內的造芯新勢力只能從性價比方面競爭,在出貨量以及市佔率方面並不理想,想要打開市場局面尚需時間。

依圖也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尚未對求索晶片進行單獨銷售,而是基於求索晶片研發智能伺服器及智能邊緣計算設備並對外銷售。公司在人工智慧晶片創業企業中是少數已實現產品流片且規模化應用的公司之一,但市場份額相對於行業領先企業較小。

從產品的角度來看,一般而言,晶片公司會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和中立性,與伺服器和智能硬體廠商是合作夥伴關係,生態較為開放。

據依圖在招股書中表示,在國內的智能伺服器市場中,市場份額主要由基於NVIDIA Tesla GPU系列晶片的智能伺服器產品佔據;在國內的邊緣計算和終端算力產品市場中,市場份額主要由基於華為海思3559A系列晶片和NVIDIAJetson系列晶片的智能硬體產佔據。

NVIDIA、華為均為傳統晶片廠商,客戶眾多但保持獨立性,而依圖的產品覆蓋晶片、算法以及伺服器和智能硬體,覆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與晶片、算法、伺服器等廠商均形成了競爭關係,因此,其晶片產品是否會被同行使用等問題仍然被業內探討。

從招股書可以看出,依圖未來還將繼續押注AI晶片,但造芯之路的崎嶇不需多加贅述也可想而知。高研發投入下,依圖的巨額虧損能否收窄,是否具備持續經營能力,能否與同行抗衡,打開市場局面均需要時間給出答案。(校對/GY)

相關焦點

  • 「IPO價值觀」三年半虧損72億元 依圖科技押注AI晶片能否扭轉虧損...
    集微網消息 繼曠視科技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雲從科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之後,同為AI獨角獸的依圖科技也開啟了上市的徵程。不久前依圖科技於科創板上市申請已獲得受理,其有望搶在曠視科技前面成為 「AI四小龍」率先上市的公司。近年來,人工智慧賽道愈加火熱,各類資本和機構紛紛重金入局。
  • 「IPO價值觀」造血能力羸弱疊加AI市場競趨激烈 靠燒錢的依圖科技...
    儘管沒有依賴於單個的單客戶,但依圖科技前五大客戶營收佔比卻呈現逐年增長趨勢。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戶對其營收佔比分別為35.12%、33.09%、51.12%及62.02%,這也意味著依圖科技對頭部客戶的依賴越來越強。同時,依圖科技近幾年前五大客戶更迭較為頻繁,且存在較多隱去公司真實名稱情況。
  • 重構依圖,「不合群」的 AI 獨角獸
    「剛剛看到的依圖,是你眼中的依圖,但,是不完全的依圖。」多年之後,依圖CEO朱瓏會否在某個場合如此介紹。AI算法四小龍,分道揚鑣如果一個人有『人設』,那麼一家公司也應該有『司設』。而依圖,便是第一個主動撕掉它「司設」的中國AI獨角獸。
  • 依圖三變,「退群」AI四小龍
    除了依圖,還有曠視、商湯和雲從。當年深度學習推動AI復興,率先在視覺CV領域大放異彩,這4家跑得最快的公司,被以「四小龍」、「四獸」歸類並稱。不過,其他幾家現在對這種並稱是否認同不得而知。依圖,顯然是不願意了——畢竟在最近央視《新聞聯播》報導中,他們的自我介紹裡,「視覺」定位不再出現。
  • 依圖帶芯上市,復刻亞馬遜特斯拉路線
    另一方面,造芯是依圖2019年開始區別於其他AI公司的重要差異化競爭力,但造芯究竟給依圖營收平衡帶來了多大影響?相比其他科創板AI晶片上市公司,晶片的投入產出比又是怎樣的水平?造芯對依圖究竟意味著什麼?都說招股書之於創業公司,就是「卸妝水」時刻。那麼這瓶「卸妝水」,反映了一個怎樣真實的依圖?
  • AI公司上市的底牌:扎堆造芯,幾多勝算幾多風險?
    在這股算法公司跨界造芯熱潮的背後,AI公司們究竟在下著怎樣的一盤棋? 01 定位更迭,造芯的AI公司不只是算法公司 從啟動晶片研發計劃開始,AI初創公司已經不能被簡單地稱之為AI算法公司。 依圖的第一代AI晶片求索是和AI晶片創企熠知電子聯合研發,截至2019年8月,通過與熠知電子籤署協議,依圖獲得第一代求索晶片及硬體系統100%智慧財產權及相關任何權益。從2020年4月起,依圖AI晶片全面轉為自研,可在公司內部完成完整的從設計到生產化後驗證的全部工作。 招股書顯示,熠知電子已成為依圖的19家境內控股子公司之一,由依圖網絡持有28.92%的股份。
  • 依圖科技混戰AI醫療
    而在大數據、深度學習算法不斷進步的情況下,以AI技術驅動在AI醫療領域展開布局的企業越發被看好,提早布局的依圖科技,更是受到了市場的一致認可。依圖科技搶先布局在國內入局AI醫療行業的AI企業中,依圖科技早在AI技術與醫療開始融合時,就展開了布局。
  • 依圖科技啟動A股上市輔導 AI創業公司的面紗終於要解開了
    來源:投中網又一家AI創業公司開始上市之路。近日,依圖科技在上海證監局備案,同國泰君安證券籤署輔導協議,擬以公開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的方式在A股上市。依圖表示,QuestCore 是全球首款深度學習雲端定製 SoC 晶片,採用 16nm 工藝製程,定位伺服器晶片/雲端 AI 芯,可獨立使用,專注於計算機視覺領域,適用於加速各類視覺推理任務,比如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智慧醫療和智慧零售等行業,尤其是對雲端智能視頻實時分析等應用具有強需求的企業環境。
  • 依圖「AI三劍」亮相WAIC2020,助力「芯」未來與新場景
    作為全球少數擁有全棧人工智慧核心自研技術的創新企業,依圖科技攜全球首款雲端視覺智能晶片、AI城市基礎設施及行業解決方案、智能醫療全棧式產品解決方案亮相本屆WAIC。  依圖科技創始人、CEO朱瓏博士受邀在產業發展全體論壇上以「AI新時代」為主題發表了演講。
  • 依圖「芯」動,十面埋伏
    這家公司一直專注於自身的算法、產品和場景的開拓,足夠的競爭力和先發優勢保持增長,是其秘密武器。依圖首席創新官呂昊對「藍洞商業」說,「時間能夠證明一切」。如今,三家公司身後已站滿了網際網路行業最頂尖的投資者,包括IDG、高瓴、鼎暉、紅杉、雲峰、紀源等,阿里、高通、富士康等產業資本也加速入局。
  • 依圖衝刺科創板,「算力」成為新標籤,造芯將是重頭戲
    又一家科技獨角獸即將登陸科創板,這次是被稱為 「AI 四小龍」 之一的依圖科技。依圖科技成立於 2012 年,是上海本土孕育的人工智慧公司。創始人朱瓏曾在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實驗室任博士後研究員,在紐約大學 Yann Lecun 的數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員。
  • 從實驗室走向落地診斷,「依未科技」發力AI眼底檢查
    36氪近期接觸到的「依未科技」就是一家通過人工智慧技術進行眼底檢查的公司。依未科技通過大量病例的醫學積累,進行長期的機器學習構建AI資料庫以及檢測標準模型,推出了AI影像專家,可以根據眼底照片直接給出具體的不正常現象以及病灶信息,輔助醫生進行判斷。
  • 依圖科技CTO顏水成被曝離職,或轉戰東南亞獨角獸Shopee
    去年11月,上交所官網顯示依圖科技首次公開發行存託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招股書顯示,本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2.91億份CDR,擬募資金額75億元。 若一切順利,依圖科技有望領先其他三家,成為A股 「人工智慧第一股」。
  • 衝刺「AI第一股」,依圖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
    11月4日晚間,上交所官網顯示,依圖科技首次公開發行存託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已獲受理。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顯示,依圖科技本次計劃募資75.05億元。依圖募集資金將投向新一代人工智慧IP及高性能SoC晶片項目、基於視覺推理的邊緣計算系統項目、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系統項目、高階視覺智能計算平臺項目、新一代語音語義能力平臺項目等。根據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信息,依圖科技是一家世界領先的人工智慧公司,以人工智慧晶片技術和算法技術為核心,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慧算力硬體和軟體在內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 「新基建」元年,誰在夯實技術基礎設施?丨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
    作為全行業最先專注AI賽道的科技媒體,雷鋒網重磅啟動「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評選,尋找AI+汽車、IoT、晶片、金融、安防、醫療等10多個行業的新基建領航企業,為政、產、學、研、投五界的決策者,提供權威參考。在這之中,技術基礎設施作為支撐「新基建」的底座,對「新基建」的建設方向和成果有著重要的奠基作用。
  • 大聯大創新設計大賽「智能AI芯生活」即日起正式開賽
    2020年3月23日,致力於亞太市場的領先半導體元器件分銷商——大聯大控股宣布,第四屆「大聯大創新設計大賽」正式啟動。本屆大賽以「智能AI芯生活」為主題,獎金總額高達14萬人民幣。本次大賽旨在鼓勵參賽團隊創造以AI技術為基底且具有前瞻性的作品,發掘更多AI晶片在社會生活智能化方面的潛在應用,助力人工智慧技術在社會生活中的快速落地。
  • 360 之後再別依圖,AI 大牛顏水成被曝轉戰東南亞電商圈
    雷鋒網AI掘金志消息,原依圖科技CTO顏水成已於10月上旬從依圖離職。援引36氪消息,目前顏水成已經加入東南亞電商公司Shopee。顏水成教授經歷過一段「學術漂流之旅」。大學就讀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的顏水成,在導師程乾生教授的引領下,除了學習計算數學(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和應用數學,還「不務正業」地研究模式識別和機器學習相關的課題,這段經歷為他未來從事人工智慧研究打下了基礎。
  • 清華背景「圖靈人工智慧」成立新公司「南京圖寧」,或在人工智慧...
    頭圖來源 | pexels 36氪一直關注清華大學技術轉移成果轉移項目,最近發現,一家名為南京圖寧人工智慧技術研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圖寧」)與清華系團隊有關。該公司成立於2018年7月,法定代表人為常予瑩,註冊資本為50萬人民幣。
  • 美國制裁下,缺「芯」困境蔓延至汽車業!
    受到美國制裁,缺「芯」困境蔓延至汽車業,前不久官方帶頭髮起「中國汽車晶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以應對未來可能遭制裁被「卡脖子」困境;該聯盟創始成員為紫光集團。受到美國制裁華為、中芯國際等科技業的衝擊,缺「芯(晶片)」困境從智慧型手機、個人計算機(PC)業蔓延至汽車業;根據中國科技網站「中關村在線」3日報導,中國企業晶片自主率不到10%,車用關鍵系統晶片全部依靠外企,包括先進傳感器、車載網絡、三電系統、底盤電控、ADAS、自動駕駛等。
  • 依圖CTO顏水成離職,據消息稱將加入東南亞電商公司
    據機器之心消息,依圖科技首席技術官(CTO)顏水成博士已經離職。 顏水成是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在 2019 年 7 月,他剛剛從 360 加入依圖。 此外,知情人士告訴機器之心接下來他將加入東南亞一家規模不小的電商公司,目前已經低調回到新加坡組建新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