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價值觀」三年半虧損72億元 依圖科技押注AI晶片能否扭轉虧損...

2020-12-03 愛集微APP

集微網消息 繼曠視科技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雲從科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之後,同為AI獨角獸的依圖科技也開啟了上市的徵程。不久前依圖科技於科創板上市申請已獲得受理,其有望搶在曠視科技前面成為 「AI四小龍」率先上市的公司。

近年來,人工智慧賽道愈加火熱,各類資本和機構紛紛重金入局。而依圖科技也乘上了行業騰飛東風,在諸多頭部資本加持下快速擴張,近三年營收複合增長率達到222.97%。不過,其仍存在長期經營虧損、現金流告負、應收帳款高企等諸多問題,若上述問題無法解決,其上市之後仍面臨著較大的風險。

三年半虧損72億元

招股書顯示,依圖科技創立於2013年,以人工智慧晶片技術和算法技術為核心,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慧算力硬體和軟體在內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自成立以來,依圖科技備受資本市場的青睞,先後獲得來自高瓴資本、紅杉資本、高榕資本、雲鋒基金等明星機構的投資。

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顯示,依圖科技估值為140億元,明顯低於計算機視覺「AI四小龍」中的其他三者——商湯科技(560億元)、曠視科技(300億元)和雲從科技(200億元)。

目前,依圖科技的主要業務可以分為智能公共服務和智能商業兩大類。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0.69億元、3.04億元、7.17億元以及3.81億元。其中,智能公共服務實現營收為0.43億元、2.43億元、6.42億元及2.23億元;智能商業實現營收為0.26億元、0.63億元、0.75億元及1.58億元。

從收入結構來看,依圖科技已經從軟體收入主導轉型為軟硬體組合驅動。2017年軟體收入為3841.3萬元,佔比55.9%,到2020上半年已經下降到14.82%。而軟硬體組合收入比例從2017年的709.30萬元,佔比10.32%,上升至2020年上半年的2.31億元,佔比60.78%。

不過,儘管依圖科技的營收在逐年增長,但其淨利潤卻處於持續虧損狀態,而且虧損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淨虧損分別為11.68億元、11.68億元、36.47億元和13.03億元,三年半累計虧損高達72億元。

對於淨利潤虧損,依圖科技解釋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優先股以公允價值計量導致的帳面虧損,以及公司正處於創業期,投入大量資源用於研究創新及市場開拓。簡單來說,主要是優先股、研發和營銷三方面導致虧損。

但據筆者觀察,報告期內,優先股導致的虧損分別為9.83億元、5.45億元、26.19億元、9.36億元,三年半累計50.83億元,優先股的影響在上市後轉換為普通股後便會消除。不過,剔除優先股帶來的虧損,依圖科技依舊虧損了22.03億元。

欠缺造血能力,流動資金不足。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經營活動現金流分別為-2.35億元、-6.77億元、-11.19億元、-5.81億元,共計-26億元。這也進一步說明依圖科技極度缺乏自我造血能力,近年來前進發展基本靠外部融資支撐。

依圖科技也坦承,公司累計未彌補虧損將持續為負,無法進行利潤分配,即使公司未來可能盈利,亦無法保持持續盈利。公司運營資金仍在較大程度上依賴外部融資,如未來經營發展所需資金超過外部融資,將對公司資金狀況造成壓力。

應收帳款高企

現金流嚴重赤字,經營狀況承壓背後,依圖科技近年來仍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技術研發。但與之對應的是應收帳款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研發投入分別為10097.62萬元、29143.02萬元、65724.02萬元及38100.38萬元,佔當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46.94%、95.77%、91.69%及100.1%。截至今年6月,依圖科技的研發人員837人,佔員工總數的55.54%。

據筆者觀察,依圖科技研發費用中職工薪酬佔比較大,報告期內,職工薪酬佔比分別為83.09%、73.34%、65.53%及65.52%。對此,依圖科技的解釋系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以及產品方案的落地有賴於對技術和應用場景有深刻理解的高端研發技術人員,研發技術人員是保證公司不斷增強創新力的基礎。

儘管在研發費用方面投入較大,但產品卻難以換回真金白銀,其應收帳款呈現逐漸增長的態勢。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應收帳款淨額分別為2,568.66萬元、24,948.84萬元、55,293.61萬元和68,659.08萬元,佔營收比分別為37.38%、81.99%、77.14%、180.38%。這意味著公司賣出去的軟硬體產品及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大多數都沒有收到現金,對下遊的議價能力較弱。

依圖科技的應收帳款周轉率也在不斷下降,從2017年的2.68下降到2018年的2.21,到2019年再次下降至1.69,今年上半年更是下降至0.57%。這說明了公司收帳速度慢,平均收帳期長,壞帳損失多,資產流動慢,償債能力弱。

押注AI晶片

為了扭轉虧損的局面,依圖科技自2017年起開啟謀求業務轉型。依圖科技於2017年投資了AI晶片初創團隊ThinkForce,後者運營主體為上海熠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依圖科技發布與Thinkforce(熠知電子)聯合研發的第一代求索晶片。

資料顯示,Think Force(熠知電子)是一家AI晶片研發商,提供人工智慧計算能力,致力於設計融合AI算法和製成工藝的智能晶片,並以此構建人工智慧硬體平臺,提供一站式行業應用解決方案。

2019年5月7日,依圖科技與熠知電子籤訂了《智慧財產權共有協議》,約定依圖科技向熠知電子支付5000萬元,購買第一代求索晶片51%的智慧財產權及相應的收益權,同日,依圖網絡與熠知電子籤訂了《聯合開發協議》,約定依圖科技承擔第二代求索晶片的研發費用為8000萬元,獲得第二代求索晶片51%的智慧財產權及相應收益權。

此後依據雙方籤署的《補充協議》,上述8000萬元研發費用轉為49%第一代求索晶片及硬體系統的智慧財產權及相關任何權益的對價,由此依圖科技獲得了第一代求索晶片及硬體系統的100%智慧財產權及相關任何權益。這意味著依圖科技花費了1.3億買下了第一代求索晶片100%的智慧財產權及相關收益權。

2020年4月,依圖宣布人工智慧晶片全面轉為自主研發。

招股書披露,2020年4月26日,依圖科技從雲鋒新呈、紅杉迦盛、高瓴智成、高瓴昱盈手中收購熠知電子22.38%股權。天眼查顯示,目前依圖科技持有熠知電子28.92%股權,是熠知電子第二大股東,僅次於其創始人徐如淏。

可見,依圖科技通過合作、併購等方式,快速切入晶片領域,但同時也讓其商譽激增。

2017-2019年末,依圖科技帳面無商譽。2020 年上半年,公司收購熠知電子構成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形成商譽149,628.10萬元。2020年6月末,依圖科技總資產47.98億元,其中商譽佔比31.19%。

在業內人士看來,併購對於依圖科技而言是一把雙刃劍,比如因收購產生的商譽。一旦熠知電子業績出現下滑,依圖科技將面臨商譽減值的風險,進而吞噬公司利潤。

另外,據筆者注意到,近年來,入局AI晶片領域的企業數量正不斷增長。包括Google、華為、NVIDIA、海康威視、寒武紀、科大訊飛,以及新興的AI公司如雲知聲、地平線、思必馳等都加入了「造芯」大軍。

相較於Google、NVIDIA 等國際巨頭及華為、海康威視等國內行業巨頭,依圖科技成立時間較短,截至目前,公司銷售網絡尚未完全展開。而上述公司均具有成熟的銷售網絡,產品銷售規模,市場知名度均優於公司。同時,人工智慧晶片及算法公司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創新及迭代速度快,公司需持續投入產品研發進行創新。近年來 Google、NVIDIA 等國際巨頭高度重視並紛紛布局人工智慧技術研發研發費用投入遠高於依圖科技投入。

整體來看,不管是研發投入,還是市場開拓,依圖科技均遠落後於上述公司,在淨利潤持續虧損的背景下,其只能依靠外部融資押注AI晶片,未來能否成功仍是個未知數。(校對/Lee)

相關焦點

  • 虧損72億、計劃23億造芯,依圖科技加速逃離「AI四小龍」
    三年半虧損72億 爭搶四小龍第一股依圖科技的主要業務分為智能公共服務和智能商業兩大類,其中智能公共服務業務覆蓋城市管理、醫療健康等場景,智能商業業務覆蓋園區管理、網點服務、安全生產、交通出行和網際網路服務等場景,目前已為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餘家政府及企業提供產品及解決方案。
  • 虧損72 億,AI 獨角獸企業依圖能否率先上市突圍
    11 月 4 日晚間,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依圖科技向科創板遞交招股書,準備募資 75 億元。在 「AI 四小龍」企業中,估值最低的依圖科技在努力摘下人工智慧企業上市難的這個標籤,有望最先上市。依圖科技成立於 2011 年,由朱瓏、林晨曦共同創立。
  • 依圖科技申請科創板上市 「押注」AI晶片
    本報記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報導近日,依圖科技正式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科創板上市,擬通過發行CDR(中國存託憑證)的方式募集75.05億元資金。長達584頁的招股書,將依圖科技這家人工智慧(AI)企業的業務模式及財務狀態,首次公開展示在大眾面前。
  • 三年半虧損超70億,依圖科技的錢還要燒到什麼時候?
    11月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顯示,依圖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擬募資75.05億元。根據其招股書數據,2017年-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營收分別為6871.89萬元、3.04億元、7.17億元及3.81億元,同期,淨虧損分別為11.68億元、11.68億元、36.47億元和13.03億元,三年半累積虧損高達72億。
  • 3年半虧損72億,應收帳款高企的依圖科技「上市後有退市風險」
    即將登陸科創板,「AI創業第一股」的聲音見諸報端,而依圖科技卻站到了半山腰:向下看是公司無法掩蓋的長期虧損和經營現金流嚴重赤字的事實;向上是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不僅有曠視科技、商湯科技等「AI四小龍」中其他三家AI獨角獸分食蛋糕,更有BAT等網際網路科技巨頭入局搶攤,還有來自海康威視、科大訊飛等細分領域的巨頭布局。內憂外患之下,公司上市後能否順利堅守市場周期?
  • 三年半虧損23億的雲從科技IPO 關鍵癥結在管理
    原標題:三年半虧損23億的雲從科技IPO,關鍵癥結在管理   12月3日,「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
  • 「IPO價值觀」從依圖科技看國產AI公司的造芯困境
    與此同時,A股市場推出瞄準硬科技的科創板,寒武紀作為「國內AI晶片」第一股成功上市,並一躍跨過千億市值大關。兩相對比之下,在A股科創板上市似乎成了國內AI公司的最佳選擇。近日,固有「國內AI獨角獸企業」美稱的依圖向上交所科創板提交了招股書,隨著公司的經營情況進一步對外公開,在三年半時間內累計虧損72億元的依圖,又有了一個新的別稱「吞金獸」。如何定位從招股書可以看出,作為「吞金獸」的依圖其支出的主力便是研發支出。
  • 依圖科技超百億估值,3年半虧損73億
    按估值排序,四小龍裡商湯科技第一、曠視科技和雲從科技分列二三、依圖科技最末。不過,這個排名可能會因為「小弟」依圖搶先上市發生改變。2019年8月,曠視科技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如今招股書已「失效」;2020年8月,雲從科技啟動A股上市輔導;2020年11月,依圖科技搶先一步提交招股書,在上市進程上,「小弟」開始領跑。招股書顯示,依圖三年半虧損72.86億。
  • 依圖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三年半虧損超70億元
    藍鯨TMT頻道11月4日訊,上交所官網信息顯示,依圖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已獲受理。據了解,依圖科技註冊地為開曼群島,此次將通過CDR方式發行上市,此次發行預計募資75.05億元,主要用於新一代人工智慧IP及高性能SoC晶片項目、基於視覺推理的邊緣計算系統項目等5個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公開資料顯示,依圖科技成立於2013年,以人工智慧晶片技術和算法技術為核心,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慧算力硬體和軟體在內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業務涉及智能城市、智能醫療、智能商業等。
  • 依圖科技IPO:四年淨利潤虧損72.68億,主要客戶不穩定或難盈利
    2020年11月,被業內稱為「AI四小龍」之一的依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依圖科技」)向上交所科創板遞交了招股申請書。依圖科技是國內人工智慧領域備受關注的獨角獸企業,主要以人工智慧晶片技術和算法技術為核心,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慧算力硬體和軟體在內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 「AI國家隊」雲從科技加入IPO競賽:三年半虧損23億 毛利率遠低依圖...
    繼依圖科技之後,有著「AI國家隊」之稱的雲從科技近日也加入爭搶科創板AI第一股的隊伍中來。  依靠自研的計算機視覺等技術,雲從科技推出了人機協同系統,並形成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四大應用場景。但高投入、高虧損依然是雲從科技逃不脫的魔咒,最近三年半虧損近23億元,13億元的員工激勵成為一大主因,公司盈利能力也遠不及依圖科技等同行。
  • 依圖科技三年虧損超70億 資不抵債要靠上市補血?
    五六年前的高歌猛進,到如今的因不斷燒錢虧損褪下的光環,都不過是在講述資本市場殘酷的真諦,決定企業生死權限的最終不過其商業變現能力。日前,依圖科技向上交所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擬通過發行CDR的方式募集75.05億元資金。
  • 依圖科技三年巨虧超70億 朱瓏的燒錢故事是不是資本泡沫?
    但此次上市背後仍存在著諸多隱憂,營收三年半虧損73億元導致長期資不抵債、過度燒錢難尋「盈利時間表」等問題正懸在依圖科技頭上,面對越發依賴大客戶、產品化進程存不確定性等亟待解決的問題,依圖科技CEO朱瓏又將何去何從?  營收虧損長期資不抵債 持續燒錢依賴外界輸血  天眼查資料顯示,依圖科技成立於2012年,八年內共計獲九輪融資,累積金額高達數十億元。
  • 雲從科技加入IPO競賽:三年半虧損23億,毛利率遠低同行
    依靠自研的計算機視覺等技術,雲從科技推出了人機協同系統,並形成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四大應用場景。但高投入、高虧損依然是雲從科技逃不脫的魔咒,最近三年半虧損近23億元,13億元的員工激勵成為一大主因,公司盈利能力也遠不及依圖科技等同行。
  • 依圖科技擬科創板上市:高研發投入拖累 三年累計扣非虧損逾18億元
    但受研發、銷售費用增加等因素影響,公司虧損金額逐年擴大。2017年至2019年累計虧損59.68億元,累計扣非虧損18.49億元。雙層股權結構下 實控人擁有近七成表決權2013年,依圖科技成立。自2014年以來,公司相繼完成A輪至E輪融資。依圖科技採用特別表決權結構,即公司的股份分為A類普通股和B類普通股兩類,前者擁有1份投票權,後者擁有10份投票權。
  • 依圖科技募資75億繼續搞研發,重金砸出求索晶片扭虧遙遙無期?
    同時,曠世科技自去年8月向港交所遞交申請後便再無動靜,依圖科技或將在「AI四小龍」中能否實現反超率先登陸上市,這樣看來還不確定。軟體轉硬體 商譽突增14億依圖科技作為人工智慧公司,以人工智慧晶片技術和算法技術為核心,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慧算力硬體和軟體在內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 「吞金獸」依圖科技募資75億繼續燒錢搞研發,重金砸出「求索」晶片...
    繼曠視科技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雲從科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之後,依圖科技也進入上市進程。目前,依圖科技已搶跑雲從科技,率先獲科創板申請受理。 12月3日最新消息顯示,雲從科技科創板IPO也獲得受理,擬募資37.5億元。同時,曠世科技自去年8月向港交所遞交申請後便再無動靜,依圖科技或將在「AI四小龍」中能否實現反超率先登陸上市,這樣看來還不確定。
  • 中國第4大AI獨角獸,業務遍及全球10餘個國家
    自成立以來,依圖科技以人工智慧晶片技術和算法技術為核心,長期深耕智能公共服務和智能商業領域,致力於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的研發及銷售。 根據依圖官方的信息,目前依圖科技的業務範圍已經遍布全國3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境外10多個國家。
  • 依圖科技募資23億加碼「AI晶片」,突破「業務同質化」是關鍵
    對於研發AI晶片的原因,依圖科技創始人朱瓏談道,現有的AI晶片電晶體密度難以滿足智能計算,自主研發AI晶片將有助於針對應用場景進行產品優化、加速AI產品的推廣速度。在目前絕大部分計算機視覺企業的算法支撐依賴於英偉達的GPU系列晶片的背景下,依圖科技自主研發晶片還能極大程度上降低成本。
  • 雲知聲衝刺科創板AI語音第一股:業務遭擠壓,三年半虧損9億
    相較同樣在2012年成立的曠視科技、依圖科技等「AI四小龍」,雲知聲商業化成效較為遜色,其最近三年半累計營收不足6億元,和同在智能語音賽道的科大訊飛的百億營收更是相差甚遠。同期,雲知聲合計虧損近9億元,研發投入則超過6億元,超過營收,成為虧損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