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半虧損23億的雲從科技IPO 關鍵癥結在管理

2021-01-05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三年半虧損23億的雲從科技IPO,關鍵癥結在管理

  12月3日,「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之前的曠視已經提交了港股IPO,但是被擱置,市場都在等待人工智慧獨角獸登陸資本市場的信息,這是趨勢,希望藉此帶動整個行業的更快速發展。

  AI獨角獸們落地幾載,「四小龍」,從同一個起點出發至今,已經走入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商湯的盤子鋪得最大,安防、金融、零售、醫療、教育、自動駕駛,包括個人業務在內,在幾乎所有市場前景已經較為明朗的行業裡,商湯都有布局。曠視則在最初的安防、個人業務之外,開始押注智能製造這樣一塊相對「又重又大」的領域。依圖也在安防、醫療、金融、零售四個大的領域進行布局。在金融領域,四者當中雲從一直處於優勢地位,現在也開始將布局的領域延伸至交通、零售和安防。和其他三家相比,雲從看起來似乎有些「落後」了,IPO也好像慢了一拍。

  連年虧損燒錢不斷,紅海市場競爭激烈

  在雲從科技在招股書中顯示三年半虧損23億,並且短期內可能還要準備持續虧損下去,投資機構佔比眾多,經過三年,大量投資機構有強烈的退出需求,所以此次IPO非常重要,要解決長期資本來源問題,才能「熬到」有望收入正增長的那一天。

  招股書上說:此次IPO準備募資37.5億元,將用於AI技術的研發。業績連年虧損,賽道競爭異常激烈令人堪憂。「四小龍」的賽道都是基於「機器視覺」,行業內市場佔有率較高,比較成熟的有海康威視與大華股份等。市場空間還有,但是競爭非常激烈,如何能夠在原有賽道走穩,進而開發新的盈利賽道,考驗公司的管理能力與戰略目光。

  自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間,雲從獲得的收入分別為0.64億元、4.84億元、8.07億元以及2.2億元,過去三年半累計營收超過15.7億元,但歸屬於母公司淨虧損22.72億元,其中2019年一年就虧損了17億(招股書解釋稱,一部分原因是公司實施股權激勵),並且還會繼續虧損下去。招股書中寫道:「由於公司業務仍處於快速擴張期,研發費用將會持續增加,公司未來一定期間內存在無法盈利的風險。」

  據其招股書顯示,雲從在成本控制方面,綜合毛利率遜色於對手。依圖2020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70.99%,曠視2019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64.6%,而雲從近幾年中表現最好的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僅為52.87%。

  科技企業最大擔憂是人才穩定性

  科技創新企業最大的風險就在於核心科研團隊的穩定性,如果長期不能盈利,外來無法吸引強有力的研發團隊或者自己組織內部出現核心人物離職,將會給企業帶來嚴重傷害。雲從科技的兩位創始人是當之無愧的科研牛人,擁有核心競爭力。【創始人】周曦,中科院百人計劃研究員,曾在IBM、TJ Watson研究院、微軟西雅圖總部研究院、NEC美國加州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從事研究工作,在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等人工智慧相關領域擁有全球頂尖的技術背景和產業經驗。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美國伊利諾伊大學(UIUC)博士學位。【聯合創始人】姚志強,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博士在讀期間,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從事模式識別學習研究,發表ICASSP論文兩篇,其他核心期刊論文三篇;參加實驗室NIST國際說話人識別競賽,獲得3個單項第一;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說話人識別、高斯混合模型以及支持向量機模型研究。

  那麼雲從科技的人才管理是否穩定呢?據相關媒體訪談雲從管理層:這幾年,雲從的招人計劃是什麼?在人才的儲備上,是怎麼做的?姚志強回答:人才計劃取決於,我們用什麼戰略思維,如果我們的想法是說穩紮穩打,那麼人才是可以慢慢培養的,但是目前這個勢非常難得,對我們非常有利,我們想用超常規的打法去發展,這個時候就得去搶奪人才。一方面我們要自己努力去學,另外一方面我們要去包容,兩者結合,迅速把產品做出來。因此我們的策略是,可能招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

  但是實際情況,由於今年的疫情影響,雲從科技的人才隊伍出現了不穩定現象,據三言財經5月12日消息,網上出現一個熱門帖子,有位雲從科技員工在網上發帖爆料,公司最新的6大調整動向:

  有以上雲從的員工發帖吐槽可以看出,受疫情的影響,員工福利受到了嚴重影響,其他同行的處境肯定也不容樂觀。

  從招股書上來看:雲從科技的員工人數在逐年增加,平均工資較為穩定2019年年平均工資(支付員工現金/員工數)約為23萬左右,也就是月均為1.9萬。而2018年平均年薪為16萬左右。

  根據職場大師兄APP透露商湯科技工資待遇50%的工資收入位於區間24000-28000元/月,50%的工資收入位於區間8000-12000元/月,據分析數據統計,商湯科技年終獎平均37333元。

  據大師兄APP數據顯示,依圖科技公司員工的平均月薪達到28225元。相比行業均值,高出144個百分點。

  8月25日,曠視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據招股書透露,在研發投入方面,曠視科技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別投入7820萬元、2.05億元、6.13億元,佔總收入比重為115.3%、65.6%及43.0%。2019年上半年曠視研發投入為4.68億元,佔該期間總收入的49.4%。截至2019年上半年,曠視研發方面員工為1432名,佔整體員工的61%,相應福利開支為3.09億,佔整體研發支出的66%。由此推算,研發人員的平均年薪為43萬元。

  通過以上對比我們可以看出,雲從科技的科研員工待遇水平在「四小龍」裡處於下遊水平,相對來說是稍顯遜色。公司人才隊伍管理的穩定性,不得不令人堪憂。

  小結

  高科技企業IPO,業績並不是主要的參考方向,核心還是要看市場的佔有率多少,市銷率能否穩定增長,人才隊伍是否穩定,只有優秀的管理團隊,才能夠不斷的吸引人才,創造出難於複製的科技護城河,從而實現良性發展。只要滿足以上條件,盈利只是時間問題。希望AI企業在大力投入研發的同時,更要注重公司的科學管理,成為真正的「獨角獸」。

(文章來源:中華網財經)

(責任編輯:DF515)

相關焦點

  • 雲從科技加入IPO競賽:三年半虧損23億,毛利率遠低同行
    依靠自研的計算機視覺等技術,雲從科技推出了人機協同系統,並形成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四大應用場景。但高投入、高虧損依然是雲從科技逃不脫的魔咒,最近三年半虧損近23億元,13億元的員工激勵成為一大主因,公司盈利能力也遠不及依圖科技等同行。
  • 「AI國家隊」雲從科技加入IPO競賽:三年半虧損23億 毛利率遠低依圖...
    繼依圖科技之後,有著「AI國家隊」之稱的雲從科技近日也加入爭搶科創板AI第一股的隊伍中來。  依靠自研的計算機視覺等技術,雲從科技推出了人機協同系統,並形成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四大應用場景。但高投入、高虧損依然是雲從科技逃不脫的魔咒,最近三年半虧損近23億元,13億元的員工激勵成為一大主因,公司盈利能力也遠不及依圖科技等同行。
  • 拆解雲從IPO文件:三年半淨虧23億
    一、三年半營收逾15億元,去年淨虧損17億元根據招股書,雲從科技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收入分別為6453.37萬元、4.84億元和8.07億元,2020年上半年收入約為2.21億元,過去三年半累計營收逾15.7億元。
  • 最年輕的「AI四小龍」雲從科技流血上市
    日前,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在AI產業中,曠視科技、依圖均披露上市文件,曠視科技的港股IPO已經被擱置,商湯科技的上市計劃還未見雛形。招股書顯示,由於高額的研發投入,雲從科技三年半虧損23億,本次IPO預計募資37.5億元,繼續投入到AI研發中。
  • 「IPO價值觀」三年半虧損72億元 依圖科技押注AI晶片能否扭轉虧損...
    集微網消息 繼曠視科技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雲從科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之後,同為AI獨角獸的依圖科技也開啟了上市的徵程。不久前依圖科技於科創板上市申請已獲得受理,其有望搶在曠視科技前面成為 「AI四小龍」率先上市的公司。近年來,人工智慧賽道愈加火熱,各類資本和機構紛紛重金入局。
  • 雲從科技科創板IPO,為何其虧損額遠低曠世、依圖?
    從招股書可以看到,雲從科技依然繼續曠視和依圖的虧損老路:2017年至2020上半年公司虧損分別為1.06億元、1.81億元、17.1億元和2.9億元,三年半累計虧損了23億元。 「虧損是AI企業的主旋律,如果反過來說某家盈利了,這才是不正常的。
  • 招股書披露 雲從科技墜入凡間|招股書|雲從|依圖科技|雲從科技
    前段時間,同為AI四小龍的依圖科技衝擊IPO,在招股書中依圖科技表示「公司無法保持持續盈利」。同樣的話語也出現在了雲從科技的招股書中,「由於公司業務仍處於快速擴張期,研發費用將會持續增加,公司未來一定期間內存在無法盈利的風險。」實際上,三年半的時間裡雲從科技已經虧損了23億元。
  • 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 擬募資37.5...
    原標題: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擬募資37.5億元   12月3日晚,證監會官網披露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
  • 依圖科技超百億估值,3年半虧損73億
    按估值排序,四小龍裡商湯科技第一、曠視科技和雲從科技分列二三、依圖科技最末。不過,這個排名可能會因為「小弟」依圖搶先上市發生改變。3年半虧損73億的吞金獸闖關IPO《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顯示,商湯、曠視、雲從、依圖估值分別為500億、300億、200億、140億,依圖在「四小龍」中估值墊底。
  • 最年輕AI四小龍衝刺科創板:拆解雲從IPO文件
    此外,中國國新、廣州產業投資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佳都科技均是該公司股東。三年半營收逾15億元,去年淨虧損17億元根據招股書,雲從科技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收入分別為6453.37萬元、4.84億元和8.07億元,2020年上半年收入約為2.21億元,過去三年半累計營收逾15.7億元。
  • 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3年虧損20億 預計未來二三年觸及盈虧平衡點
    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的收入分別為6453.37萬元、4.84億元、8.07億元和2.2億元。和其他AI公司一樣,雲從科技也未實現盈利,虧損仍然巨大。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淨虧損分別達1.24億元、2.0億元、17.63億元和2.98億元。
  • 虧損72億、計劃23億造芯,依圖科技加速逃離「AI四小龍」
    三年半虧損72億 爭搶四小龍第一股依圖科技的主要業務分為智能公共服務和智能商業兩大類,其中智能公共服務業務覆蓋城市管理、醫療健康等場景,智能商業業務覆蓋園區管理、網點服務、安全生產、交通出行和網際網路服務等場景,目前已為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餘家政府及企業提供產品及解決方案。
  • 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擬募資37.5...
    尚未實現盈利雲從科技招股書申報稿披露,公司目前尚未實現盈利,2017年-2019年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分別為-1.06億元、-1.08億元、-17億元,2019年虧損明顯擴大是因為在2019年9月,雲從科技實施股份激勵,確認股份支付費用13.02億元。
  • 青雲科技科創板,三年虧損4.37億,混合雲市場領導權落誰家?
    在2015年以後青雲又在雲服務的基礎上開拓雲產品,客戶通過採購或者供應商,形成私有化部署,也可以採用青雲混合雲相關軟體部署,尤為重要的便是能夠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管理,而不是「 分而治之」 ,也將可以所有的團隊整合起來,相當於企業的軟體硬體一體機,達到提升效率的作用。
  • 柔宇科技衝刺科創板 三年半累計虧損32億元 預計募資144億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 近日,深圳明星科技企業柔宇科技向上交所遞交上市招股說明書,計劃在科創板上市。招股書顯示,公司此次發行計劃不超過1.2億股,計劃募資144.34億元。
  • 招股書披露 雲從科技墜入凡間
    前段時間,同為AI四小龍的依圖科技衝擊IPO,在招股書中依圖科技表示「公司無法保持持續盈利」。同樣的話語也出現在了雲從科技的招股書中,「由於公司業務仍處於快速擴張期,研發費用將會持續增加,公司未來一定期間內存在無法盈利的風險。」實際上,三年半的時間裡雲從科技已經虧損了23億元。
  • 三年半虧損超70億,依圖科技的錢還要燒到什麼時候?
    11月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顯示,依圖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擬募資75.05億元。根據其招股書數據,2017年-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營收分別為6871.89萬元、3.04億元、7.17億元及3.81億元,同期,淨虧損分別為11.68億元、11.68億元、36.47億元和13.03億元,三年半累積虧損高達72億。
  • 三年半虧損7.9億元,虧損持續擴大,AI獨角獸雲知聲如何撐起12億美元...
    即使在市場激烈競爭下,不斷轉換方向,但面對人工智慧行業的不確定性,持續虧損之下,仍在面臨巨大考驗。 11月3日,雲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雲知聲」)向科創板正式遞交了招股書,擬科創板上市。  雲知聲最早成立於2012年,創辦至今已完成8輪融資,估值12億美元,提早戴上獨角獸光環。
  • 「AI國家隊」雲從科技的「IPO焦慮症」
    比如國內的頭部AI公司雲從科技,據招股書顯示,在2020 年 1-6 月,雲從科技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28,620.22 萬元,疫情期間該虧損的照樣虧損,甚至還有擴大的趨勢。 第二,「糖衣」之下更像是「苦果」。 如今本就處於資本寒冬,而疫情的蔓延讓本就缺錢的AI公司融資難度「難上加難」,而這個是最要命的。
  • 「AI國家隊」雲從科技衝刺IPO,招股書透露出怎樣的「秘密」
    12月3日,AI頭部企業雲從科技發布了上市招股書,引發業內熱議圍觀。如果深入招股書內部,可以發現其中幾項關鍵數據明顯有矛盾之處。比如雲從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6月末累計虧損將近23.82億元。一石激起千層浪,廣大投資者紛紛表示疑惑:AI雖然需要大量研發投入,但這個數據總有一些不真實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