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討論小米和華為的論戰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麼多手機廠商,為什麼就小米和華為之間的矛盾大一點呢?像其他的三星蘋果藍綠廠魅族,很少聽到這些品牌之間的矛盾吧?
小米,華為,這兩個品牌在網絡上夠活躍,藍綠廠我就基本上沒在頭條看到過相關消息。
兩個品牌夠活躍,這就給了自媒體足夠的素材,自媒體幹什麼?為了流量啊,我好好給大家分析一下。
小米如火如荼的時候,你在頭條上發一篇文章說小米性價比怎麼樣怎麼樣,會有人鳥你嗎?不會,因為大家認可,但是,如果你發一篇文章抨擊小米的時候,用過小米的覺得小米還不錯的(算不上什麼粉絲,一個手機品牌而已),他們就會站出來反駁你,這個時候流量就起來了啊,而且除了這部分反駁你的,還有一部分,哪怕是極少部分,會覺得你說得對,就成了你的粉絲,這樣一來,流量和粉絲不就都有了嗎?
同樣的道理,華為手機做起來之後,遭到美國封殺的時候,網絡上的聲音肯定大多都是支持華為的,這個時候還沒有人把華為和國外的矛盾引入到華為和其他手機的矛盾。
你如果發一篇文章說支持華為,會有人鳥你嗎?不會,因為大多數人都覺得國產企業遭到國外封殺我們理應支持,但是如果你發一篇文章抨擊華為愛國綁架,高價低配,這個時候流量又來了,會出現一大批反駁你的,同時也會有那少部分人覺得你說得對,然後成了你的粉絲。
1000個人裡面,900個人意見一致,100個人持相反意見,同樣的,10個自媒體,又10個人有9個意見一致,發表文章的觀點都和這900人一致,見怪不怪了,這900個人看都不會看一眼。如果你發表意見不一致的,這900人不僅會反駁你,另外的100人還會支持你。
這樣的手法比比皆是。就像當初的非主流破洞褲,他針對的不是所有群體,是那少部分群體,整個市場大,但是做商品的也多,分下來自己也沒多大市場,但是如果自己只針對那少部分喜歡穿破洞褲的,哪怕市場很小,但都是自己的。
久而久之,自媒體帶動的輿論風向,爸最初毫不相關的兩個手機使用群體拉在了一起。畢竟,為了方便數據的保存和遷移,很多人都只使用一款手機吧,如果用著不錯肯定會繼續失蹤對吧。
對另一個手機都沒什麼了解,又怎麼會主動去抨擊另一款手機呢?就是因為這些自媒體帶的節奏,他說一款手機不好,使用過這款手機的人就會覺得這是在黑這款手機,久而久之,雙方粉絲就都覺得對方在抹黑自己,這矛盾也就越來越深了。
換言之,如果我寫一篇文章,大罵小米手機,肯定會有很多人在評論區罵我,流量就起來了啊,同樣的又大罵華為手機,也會有很多人罵我啊,同樣會有流量。
所以,各位,理性一點,不要被帶偏了哈,樂呵樂呵就得了,不要兩個公司之間都沒什麼矛盾激化,粉絲群體之間但是鬧得不可開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