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外骨骼、跟圖系統... 多種新裝備迎接嫦娥五號返回器平安回家

2021-01-09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改裝車燈、人工外骨骼、跟圖系統...... 多種新裝備迎接嫦娥五號返回器平安回家

  多種新裝備迎接嫦娥五號返回器平安回家

  針對這次搜索回收返回器的任務特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更新改造了十餘套設備。目前,著陸場系統已進行了多次針對性演練,考核驗證了改造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四子王旗著陸場氣候條件複雜,極端低溫、風雪天氣時有發生,進入冬季以來,著陸場已經迎來了十多場降雪,積雪最深處厚約30公分,最低氣溫也已下降至零下30,給人員和裝備提出了考驗。

  任務分隊在加大人員適應性訓練的同時,突出重要設備、易損器件的補充備份,更換了雪地輪胎,升級改造了機載、車載鍋爐、底盤加溫等多個系統,有效提升了低溫條件下搜索裝備的可靠性。

  地面搜索三分隊指揮孫亮:四子王旗這塊降雪量比較大,尤其是冬天,我們駕駛員缺少這方面的經驗,缺少在冰雪路面行駛的經驗,尤其是夜間。

  針對夜間搜尋,搜索回收分隊還對搜索車照明設備進行了加改裝。

  總臺央視記者常豔玲:一般情況下,普通車輛照明能看清前方30米的物體就已經很不錯了,但我現在所處的位置距離我們地面搜救車輛有100多米,從畫面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視線沒有任何問題,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針對嫦娥五號返回器夜間搜索特點,地面分隊升級改造了多項照明系統。

  此外,地面分隊還增加了夜視儀和可調式、可旋轉射燈,最遠照射距離達到200米,較好地緩解了夜間目視搜尋難的問題。

  在返回器搜索任務中,空中分隊往往是最先抵達處置現場的力量,他們要將攜帶的衛通設備第一時間展開,以最快速度與北京中心建立通信鏈路。此次任務首次應用了人工外骨骼,每人攜行裝備重量提升至原來的兩倍多。

  操作員:平時我們不穿這個,走上二三十米就已經累得不行了,現在穿這個走個100多米還是沒有問題。

  記者:像你手上現在抱的這個箱子大概有多重?

  操作員:有個100來斤吧。

  為了構建起更加完備的空地搜索體系,空中分隊在原有直升機的基礎上,配備了多架無人機,形成多層次空中搜尋力量;地面分隊首次應用跟圖系統,在以往車載電臺的基礎上,加裝了高增益電臺天線。

  嫦娥五號返回器搜索救援任務地面分隊指揮張銳:我們地面分隊分為三個小組,一共16輛搜索車以及吊裝轉運車輛,分別配備了大功率電臺,由原來的單臺30公裡提升到了60公裡,通過通信中繼我們可以實現回收區域2萬平方公裡之內三個小組通信通聯。

  目前,著陸場系統已經進行了多次針對性演練,考核驗證了改造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嫦娥五號返回器搜索救援任務空中分隊指揮馮超:我們立足最困難的條件,最複雜的情況,迎接極端考驗做了充分的準備,通過裝備檢修檢測、升級改造和專項低溫測試,目前搜索回收處置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探風觀雪為返回器著陸提供精準氣象保障

  為了保障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降落,氣象條件也是至關重要。那麼,氣象條件對返回器正常著陸有哪些影響,我們一起走近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著陸場氣象分隊去看一下。

請點此安裝最新flash

  12日,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又迎來了一次降雪,氣象分隊準確預報了這次降雪過程。

  嫦娥五號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氣象分隊指揮盛文杰:這場降雪我們四五天前就已經預報到了,這是入冬以來第十五場降雪,今年的降雪量,截至目前為止,已經達到了14.4毫米,比歷史平均的4毫米要偏多兩倍。

  著陸場區地勢廣闊,草原氣候變化莫測。如果返回器著陸當天遭遇降雪天氣,空中搜索分隊直升機很有可能無法起飛實施搜索救援。為了給上級指揮決策提供精準的氣象數據支持,氣象分隊結合近30年的歷史資料,重點對西伯利亞寒流影響、降水量等重要指標進行監測。

  嫦娥五號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氣象分隊地面觀測技師賈長牛:先把這個熱水或者溫水倒到這個量杯裡面,量出它的定量,然後把這個雪化成這個液態,再測出它的總的降水量,然後把差值算出來就是今天的降水量。

  除了降雪天氣帶來的影響外,能否準確預測高空風向和風速,直接關係到搜索回收分隊能否順利找到目標,如果風速過大,返回艙極有可能飄出指定著陸區域,增加搜尋難度。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象室副主任康林:考慮到風對降落傘的影響的時候,它最大的偏差可能會達到二三十公裡,因此我們就需要對返回器開傘時刻的整層的風做一個精準預報,然後指揮所會根據這個風的預報對落點再做出一個修正。

  為了保障好此次任務,氣象分隊進駐著陸區已有3個月,每天24小時不間斷觀測地面至高空25千米的溫度、溼度、壓力、風向、風速等氣象數據,每日零點釋放高空探測氣球。返回器著陸當天,高空探測氣球釋放個數增加至8個左右。

  嫦娥五號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氣象分隊高空探測負責人侯軍望:氣球上升到25000米大概得一個多小時,所以咱們得等著看數據,實時監測這個數據好壞,如果數據出現錯誤的話,太多的話我們要補球,重新放球,如果數據正常的話,我們會最後做個數據處理,然後給氣象室發過去。

  臨近任務窗口,氣象室天氣會商頻率也由原來的一天一次增加至一天兩次,綜合分析可能出現的危險天氣, 圍繞任務窗口進行精準預測。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象室副主任康林:從目前的分析來看,返回當天是沒有大風和降雪,總體來說天氣狀況是比較好的,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提供準確和及時的天氣預報,儘可能地減少天氣對搜索回收的不利影響。

(文章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DF513)

相關焦點

  • 改裝車燈、人工外骨骼、跟圖系統... 多種新裝備迎接嫦娥五號返回...
    多種新裝備迎接嫦娥五號返回器平安回家針對這次搜索回收返回器的任務特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更新改造了十餘套設備。目前,著陸場系統已進行了多次針對性演練,考核驗證了改造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總臺央視記者 常豔玲:一般情況下,普通車輛照明能看清前方30米的物體就已經很不錯了,但我現在所處的位置距離我們地面搜救車輛有100多米,從畫面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視線沒有任何問題,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針對嫦娥五號返回器夜間搜索特點,地面分隊升級改造了多項照明系統。
  • 嫦娥五號返回器即將回家 著陸場系統準備就緒
    原標題:嫦娥五號返回器即將回家 著陸場系統準備就緒   按計劃,嫦娥五號返回器將攜帶月壤
  • 嫦五返回器搜索首用外骨骼,無人機、天線都來助陣
    嫦五返回器搜索首用外骨骼,無人機、天線都來助陣為迎接長途跋涉的嫦娥五號回家,地面人員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不過,預備著陸的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氣候條件複雜,極端低溫、風雪天氣時有發生。由於冬天降雪量較大,搜索回收分隊對搜索車照明設備進行了加改裝。
  • 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嫦娥五號返回器回收任務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著陸。該公司二院206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任務中,兩名搜索回收隊員身穿外骨骼、攜帶多套搜索設備從直升機降落點快速機動至返回器著陸點。
  • 準備就緒 靜待「嫦娥」回家
    ,只待「嫦娥」回家。 【新聞深一度】 著陸場迎接「嫦娥」歸來 回收:空地搜索 氣象:探風觀雪 針對這次搜索回收返回器的任務特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更新改造了十餘套設備。目前,著陸場系統已進行了多次針對性演練,考核驗證了改造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 引領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回家
    精準捕獲 引領返回器安全回家此次嫦娥五號返回器將採用半彈道跳躍式,也就是俗稱的「打水漂」方式返回,再入大氣層速度快,捕獲難度大,測控系統能否精準跟蹤直接關係到搜索分隊能否找到返回器,我們一起走進其中的一個雷達站點去看一下。
  • 嫦娥五號「繞、落、回」背後的科技力量
    聲表面波濾波器讓「嫦娥」更「耳聰」  在此次任務中,該院23所還提供了另外一個「神器」——自主研發的聲表面波濾波器,它們同時安裝在嫦娥五號及長徵五號火箭中,主要應用在測控、應答機等分系統,全力保障嫦娥五號信號接收、過濾雜波,以及各分系統信號接收、處理。
  • 搬運外骨骼驚豔現身嫦娥五號搜索回收任務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預定地點著陸。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從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獲悉,該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搬運外骨骼圖片(航天科工二院提供)隨後,搜索回收人員身穿外骨骼在嫦娥五號返回器旁插上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為整個「嫦娥五號」探月回收任務收官劃上圓滿句號。此外,搬運外骨骼還協助搜索回收分隊在返回器周邊快速搭建應急通訊、照明及電力保障體系,確保搜索回收任務快速、安全、高效完成。
  • 航天二院助力嫦娥五號成功奔月:「繞、落、回」全程保障
    嫦娥五號中它再次成為多面手,從充當「千裡眼和順風耳」的通訊設備、控制嫦娥精準著陸的控制系統,到拍攝「廣寒宮」的光學電子設備、控制嫦娥採樣返回的控制系統,處處都有它忙碌的身影,全力保障嫦娥五號在遙遠的太空中「控得住」、「採好樣」、「返得回」。203所為嫦娥系列研製的抗衝擊溫補晶體振蕩器,具有頻率準確、耐受衝擊的特點。
  • 嫦娥五號背後的五大黑科技,讓電影暢想變為現實
    12 月 17 日凌晨,嫦娥五號帶著一份「月球土壤外賣」,用半彈道跳躍的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歷經 23 天,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一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揭秘:返回器為何用「打水漂」的形式回家
    新華社記者 連振攝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凌晨1時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
  • 嫦娥五號返回器旁邊出現兔子,在古代有特殊寓意,與嫦娥故事有關
    12月17日的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所有的科研人員都在做著迎接它回家的準備,在地面搜索隊抵達返回器著陸點前,發現自己並不是第一個迎接嫦娥五號回家的人。大家在直播中,清楚的可以看到一個可愛的畫面,有一隻小動物從返回器前跑過,率先到達現場,快於任何一個科研團隊。
  • 嫦娥五號回家了!多視角看嫦五返回器成功著陸
    IT商業新聞網12月17日訊 繼嫦娥五號著陸月球取得月壤,完成一系列任務後,現已成功著陸回家了!今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紅外影像顯示,一隻小動物從返回器前面跑過。網友們紛紛表示,嫦娥把玉兔帶回家了。
  • 搬運外骨骼亮相嫦娥五號搜索現場 一人能搬50公斤
    原標題:搬運外骨骼亮相嫦娥五號搜索現場,一人能搬50公斤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著陸。
  • 揭秘嫦娥五號「繞落回」背後五大黑科技
    測量雷達先後圓滿完成長徵七號、長徵五號首飛等數十次飛行任務,為嫦娥五號飛行保駕工作奠定紮實基礎。直徑僅為頭髮絲1/200的關鍵部件在此次任務中,二院23所自主研發的聲表面波濾波器,同時安裝在嫦娥五號及搭載飛行的長徵五號火箭中,主要應用在測控、應答機等分系統,全力保障嫦娥五號信號接收、過濾雜波,以及各分系統信號接收、處理的有效進行。
  • 嫦娥五號回家時速度有多快?接近第二宇宙速度
    嫦娥五號即將結束 「太空之旅」,那麼你知道嫦娥五號回家時速度有多快嗎?12月16日消息,據媒體報導,嫦娥五號返回器在接近大氣層時,飛行的速度將接近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11.2公裡。
  • 空地聯合迎接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
    目前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攜帶此前採集的月壤樣品正在從月球返回地球的途中。等飛行到距離地球5000公裡的高度時,承擔地月往返運輸任務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將與返回器分離,未來,返回器將獨自攜帶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今天(16日)早上,參與此次搜索回收任務的直升機分隊將按照計劃飛抵著陸場區。據我們了解,直升機正在陸續降落。
  • 搬運外骨骼亮相嫦娥五號搜索現場,一人能搬50公斤
    中新網北京12月17日電 (郭超凱)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著陸。
  • 空地聯合迎接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
    空地聯合迎接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目前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攜帶此前採集的月壤樣品正在從月球返回地球的途中。等飛行到距離地球5000公裡的高度時,承擔地月往返運輸任務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將與返回器分離,未來,返回器將獨自攜帶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16日早上,參與此次搜索回收任務的直升機分隊將按照計劃飛抵著陸場區。據了解,直升機正在陸續降落。
  • XC-25——嫦娥五號返回搜尋新裝備
    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點擊視頻看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全過程↓ ↓ ↓著陸場搜索回收的多路空地力量已經完成多次模擬聯合行動,靜候攜帶著滿滿「土特產」的嫦娥五號返回艙。這是在近2萬平方公裡的搜索區域內,首次在隆冬時節使用無人機進行航天返回器的搜尋。和載人飛船返回艙相比,嫦娥五號返回器體積僅為其1/7,著陸面積卻是其1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