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洞人類頭骨化石躋身 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2021-01-10 中國經濟網

日前,中國古生物學會公布了「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東至華龍洞遺址發現的30萬年前人類頭骨化石躋身其中。這一具有現代人特徵的頭骨揭示了該時期東亞古人類已經出現向早期現代人演化過渡的趨勢,為論證東亞地區人類演化區域連續性提供了新證據。

華龍洞遺址於2004年被首次發現,2006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了第一次發掘。2014年以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進行了連續5年系統發掘,先後發現了16件古人類化石、100餘件古人類製作使用的石器、43種哺乳動物化石。此外,還發現了動物骨骼表面切割、砍砸痕跡等反映古人類生存行為的多種證據。通過同位素測年、動物群組成分析及地層對比等多種方法的綜合研究,人類化石的年代被確定為距今33.1萬至27.5萬年之間。

華龍洞是繼周口店之後,在中國發現的出土人類化石最為豐富,同時還包含石器及其他古人類生存活動證據的綜合性古人類遺址。2019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關於華龍洞中更新世人類化石的科研論文。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安徽日報

相關焦點

  • 古脊椎所等報導安徽華龍洞古人類股骨形態
    2021年1月11日,《美國體質人類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邢松等關於安徽華龍洞古人類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報導了華龍洞古人類的肢骨形態。
  • 南非發現200萬年前頭骨化石 提供人類進化新信息
    中新網11月13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稱,在南非發現的一個200萬年前的頭骨,為人類進化提供了更多信息。據報導,這塊頭骨來自羅百氏傍人,羅百氏傍人是直立人的近親,而直立人被認為是現代人類的直系祖先。
  • 山大青島校區考古團隊成果 入選今年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原標題:全世界都關注了這件距今1.35萬年的靈井鳥雕( 來源:青島晚報)近日,《考古》雜誌評選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山東大學青島校區文化遺產研究院李佔揚教授團隊在河南靈井發現的鳥雕像化石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 ...德明教授研究團隊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王德明教授研究團隊的科研成果「亞洲最古老、泥盆紀面積最大的化石森林及其最早的根座型根系」入選「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森林最早出現在泥盆紀,之後遍布陸地並極大地改變了地球環境。
  • 【風物誌】「涇川人」頭蓋骨化石 人類已經進化成現代人的證據
    一個人類頭蓋骨化石的發現,證明此地在數萬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這個人類頭蓋骨,就是「涇川人」頭骨化石。 「涇川人」頭骨化石的發現者是劉玉林。劉玉林是平涼地區著名文博專家、知名學者,原平涼市博物館館長。大學畢業後,劉玉林就對文物考古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先後發現了「涇川人」頭蓋骨化石、晚商族徽銅鬲等一批珍貴文物及牛角溝遺址、大嶺上遺址、合志溝遺址等眾多古文化遺存。
  • 農民發現恐龍頭骨化石 系北美最古老的暴龍物種
    據CNN2月10日報導,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南部發現了恐龍頭骨碎片的化石,屬於北美最古老的暴龍物種之一。加拿大的約翰·德格魯特(John De Groot)是一名農民,同時也是一名古生物學愛好者,他在艾伯塔省海斯市附近的一次徒步旅行中發現了這些化石。據艾伯塔省皇家泰瑞爾博物館的一份新聞稿說,化石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展出。
  • 現代人類最後共同祖先的虛擬頭骨
    本周《自然-通訊》發表的一篇論文介紹了可能為所有現代人類最後共同祖先的虛擬頭骨模型。這項研究或能為認識智人複雜的演化提供一定見解。按假設1合成的人類最後共同祖先頭骨用來建模的29個人類種群Aurélien Mounier和Marta Mirazón Lahr研究了263塊頭骨——代表21個當前人類種群和5個化石古人類種群,他們採用系統發生模型方法重建了所有現代人類最後共同祖先的虛擬頭骨
  • 中國昭通水塘壩研究成果入選 「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
    教授共同主持的項目和共同領銜的兩篇文章《(中國昭通)發現的中猴化石顯示古代靈長類也從事長距離遷徙旅行》入選。《沙烏地阿拉伯沙漠古湖泊表面發現12萬年前人類和動物腳印(此前人類穿越阿拉伯腹地的記錄是距今8.5萬年)》4.《(中國昭通)發現的中猴化石顯示古代靈長類也從事長距離遷徙旅行》5.《秘魯亞馬遜新發現非洲已滅絕靈長類化石顯示跨大西洋遷徙》6.《印度北部發現1300萬年前的長臂猿祖先化石將這一化石記錄向前推進了500萬年》7.
  • 動物頭骨遠比想像中複雜 有很多塊骨頭
    新華社北京6月18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人類的頭骨有多少塊骨頭?你或許認為動物的頭骨由兩塊骨頭組成:頭骨的上方區域和下頜部分。但實際上,頭骨遠比你想像的要複雜得多——而且有很多塊骨頭。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月16日報導,一些動物在幼時或成長階段,頭骨的數量更多,後來,有些骨頭就長在一起了。
  • 崩潰大陸巨大頭骨化石怎麼獲得
    崩潰大陸巨大頭骨化石怎麼獲得?在崩潰大陸遊戲中,不少小夥伴找不到巨大頭骨化石,接下讓小編來聊一聊,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 一頭骨化石被發現後給出了答案
    這個頭蓋骨化石為女性,經過專家的復原後,讓人目睹了30萬年前南京姑娘的相貌。——原來她還是個美女。根據專家介紹,「南京直立人」一號頭骨化石被發現時,已經擠壓變形了,並少了下頜和右顴骨。因此,復原團隊先是採用了電腦修補,使用鏡像功能對缺損的頭骨化石進行了虛擬修補。之後,在此基礎上,再從顱骨庫中挑選下頜匹配。
  • 380萬年前南方古猿頭骨亮相!或顛覆人類演化史(圖)
    中新網8月29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當地時間8月28日,美國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公布了在衣索比亞發現、距今已有380萬年的南方古猿頭骨。據信,這一發現再次挑戰了我們對人類演化的看法。當地時間8月28日,美國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公布了在衣索比亞發現的、距今380萬年的「非常完整的」南方古猿頭骨,這一發現再次挑戰了我們對人類進化的看法。據報導,該頭骨被命名為MRD,於2016年2月在衣索比亞Woranso-Mille區被發掘。MRD頭顱不大,但經判定是屬於成人。臉部重建顯示MRD顴骨前突,下顎突出,鼻子扁塌,前額窄小。
  • 中國百年十大恐龍——青島龍
    中國百年十大恐龍——青島龍2012年,在中國常州舉辦了首屆國際恐龍節。在這次恐龍節上,由著名古生物學家董枝明等12位專家學者組成的恐龍科普科研專家團公布了「中國百年十大最著名恐龍」。小盜龍就將為大家介紹這十種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恐龍,第一種介紹青島龍。
  •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古生物化石發現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古生物化石發現2019年剛剛過去,在這一年裡古生物學領域又有什麼重要的新發現呢?最近《Letters From Gondwana》(岡瓦納通訊)就評選出了過去一年中最重要的十大化石發現。
  • 早期人類的歷史:最早的人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時至今日,我們人類是唯一活下來的人猿物種。這很不尋常,因為直到兩三萬年前,在非洲和歐亞大陸的大草原上,還生活著好幾種不同的人猿物種。可後來,其他的人猿物種都消失了,而與此同時,人類卻搶佔了越來越多的土地和資源。僅這一點就足以說明:我們人類是何等危險的一個物種。
  • 動物森友會》恐龍化石考據到位 國內古生物學博士邢立達...
    動物森友會》中恐龍化石的問題, 國內古生物學博士@邢立達老師予以了相關解答。首先是遊戲中的恐龍腳印化石,邢立達老師表示這屬於實雷龍足跡,Eubrontes,U-布朗踢死,常見於侏羅紀-白堊紀。並且並非任天堂隨意製作,而是相當有考究。
  • 史前巨鼠重現人間,大小堪比一頭牛,頭骨化石跟臉盆那麼大
    人類發現「國父水豚」的時間並不早。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考古人員才在烏拉圭發現這種動物的化石,直到80年代,才發現「國父水豚」的完整頭骨化石。就是這個頭骨化石震驚了考古學界,它的長度竟然達到了0.53米。足足抵得上一隻臉盆。但非常奇怪,發現這隻頭骨化石後,考古學界對這一史前巨鼠的研究突然停止了。
  • 「恐龍獵人」邢立達,研究古生物學,曾直播吃12000年前的猛獁象肉
    對古生物學的執著邢立達1982年出生於廣東,祖父母皆為人師表,是名副其實的書香門第。他從小就對地球的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喜歡那些古生物。邢立達十分喜歡恐龍、化石等神秘的事物,此間他也認識了董枝明教授,在他的影響下,邢立達曾多次前往雲南挖掘恐龍化石,還創辦了一個被諸多專業人士認同的"恐龍網"。
  • 聽中國古動物館館長講化石的故事
    做古動物研究就得經常出野外採集化石,這種生活很苦。有一回王原在新疆,遇上颳大風下大雨,帳篷都給吹翻了,很是狼狽。王原卻覺得很有趣,「你在城市可體會不到」。2004年,當研究所領導找到這個「對科普表現出興趣」的博士,問他願不願意受聘出任中國古動物館館長時,王原知道,自己可能要「跨行」了。古生物學實際上是研究化石的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