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之爭後,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的「戰火」燒到獨立音樂人、直播...

2021-01-05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異觀財經

北京時間3月17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NYSE: TME)發布了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2019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報告。

從財務數據來看,騰訊音樂2019年Q4的 營收和利潤表現都超出了預期。財報數據顯示,騰訊音樂2019年Q4總營收72.9億元,同比增幅為35.1%,超出華爾街分析師給出的70.8億元預期。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0.4億元,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每股美國存託股票攤薄收益為人民幣0.80元,超出分析師預期。

騰訊音樂移動月活增長停滯,環比下滑

根據招股書信息披露,騰訊音樂收入主要來源於在線音樂服務和社交娛樂服務兩部分。在線音樂服務收入(Online music services)包含了訂閱服務、單曲和數字專輯、廣告、版權轉授等。社交娛樂服務收入(Social entertainment services and others)則包含直播打賞、會員費和智能設備銷售等。

財報數據顯示,四季度,騰訊音樂總營收72.9億元,同比增長35.1%。其中在線音樂服務營收21.4,同比增長40.7%,佔總營收的29.3%。該項收入的增長,主要得益於用戶訂閱量的增長以及數位音樂專輯的銷售帶來的收入增長。

四季度,在線音樂付費用戶達到3990萬,同比增長47.8%,環比上一季度淨增加450萬。同時,其在線音樂ARPU值也同比增長8.1%。付費用戶數量增加以及每月ARPPU(平均每付費用戶收入)的持續提高,使得音樂訂閱收入增加至11.1億元。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執行長彭迦信先生表示:「集團向付費流媒體模式的戰略轉型初見成效,使得在線音樂服務付費率在2019年第四季度提高到6.2%,超越去年同期的4.2%。此外,2019年四季度,在線音樂ARPPU環比上升4.5%,用戶留存率持續提高,進一步證明了在線音樂付費用戶的高質量增長。」

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服務是依舊是騰訊音樂主要收入來源,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騰訊音樂的營收支柱。財報顯示,四季度該部分收入51.5億元,同比增長32.9%,佔總營收的70.7%,社交服務收入超在線音樂服務收入2.4倍。騰訊音樂表示,該項收入的增長,主要受在線卡拉OK業務(全民K歌)和直播服務增長所推動。

(數據來源:財報)

不過,從整體用戶數據來看,騰訊音樂移動月活增長停滯,甚至出現環比下滑的情況。財報顯示,騰訊音樂第四季度在線音樂服務的移動MAU為6.44億,同比與去年持平,較上一季度的6.61億,下降2.6%。社交娛樂服務的移動MAU為2.22億,同比下降2.6%,較上一季度的2.42億,下滑8.3%。

(數據來源:財報)

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戰火」擴延多個領域

在線音樂市場對版權的強烈需求,騰訊音樂在版權方面擁有絕對優勢。2019年四季度,騰訊音樂通過與更多國內外音樂唱片公司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內容上的領導地位。

2019年12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宣布參與收購環球音樂集團的少數股權。今年1月,騰訊入股環球音樂集團的交易落地,騰訊牽頭的財團以34億美元拿到了後者10%的股權,進一步強化了TME與頂級音樂公司的利益協同關係。

網易雲音樂在版權上的失利,讓其不得不另闢蹊徑。根據此前網易公布的最新財報數據顯示,四季度網易雲音樂所屬的創新及其他業務淨收入為37.2億元,同比增長18%;毛利率則由上季度的15.2%提升至20.6%。

網易雲音樂在2019年四季度,收入創下歷史新高,會員收入同比增長一倍以上。網易雲音樂都做了哪些呢?

一位著名音樂公司高管對數娛夢工廠分析認為:「網易雲音樂APP增加很多付費的環節,如廣告、開屏等,使其利潤率增大;此外,雲音樂體系裡孵化了一些業務也有助於增長,如直播捆綁公會、縱性宣傳業務、會員等。」

網易雲音樂為了彌補其音樂版權上的缺失,早在2016年便推出音樂人扶持計劃,通過對獨立音樂人進行支持,來培養自己的的音樂人,豐富平臺的音樂內容。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9年12月底,網易雲音樂平臺入駐原創音樂人總數超過10萬,音樂人上傳原創作品總數超150萬首,全年原創音樂人作品年播放量超過2700億次。

網易雲音樂人的變現模式比較豐富,除了加入會員項目、售賣數字專輯外,還可以開通讚賞、售賣周邊獲取額外收入。此外,網易雲音樂還為音樂人提供從線上的專屬主頁、原創榜單、歌曲推薦,到線下的Live巡演,專輯製作等多維度推廣扶持計劃。

因此,從產品來看,網易雲音樂的社交策略更側重音樂+社交。在商業化方面,付費音樂、廣告及音樂直播、演出票務、音樂周邊都是雲音樂商業化版圖眾多抓手。其中付費音樂和直播是雲音樂商業化重點。據悉,早在2017年3月,網易雲音樂就已上線短視頻功能,在2018年10月,LOOK直播正式上線。

騰訊音樂也在原創內容上也加大了力度。集團旗下「騰訊音樂人計劃」也持續升級。數據顯示,2019年參與該計劃的音樂人數量和原創作品數量均同比增長一倍以上。截至2020年1月,這些原創內容在騰訊音樂人平臺上的流量在總流量中的佔比也比一年前增長了近一倍。其中,QQ音樂開放平臺《橋邊姑娘》截至2020年2月,在集團旗下平臺獲得11億播放量。

此外,根據Tech星球報導,網易雲音樂近日推出了一款名為「音街」的產品,滿足用戶延長歌曲、表達自我、展示社交魅力等需求,這是對標騰訊音樂全民K歌。

雖然在音樂版權上網易失去了絕對優勢,但並不代表網易雲音樂放棄了版權之爭。今年網易雲音樂重金拿下《歌手·當打之年》的獨家音頻版權,給網易雲音樂帶來幫助。而且,騰訊和三大唱片公司的獨家協議面臨到期。在網易財報電話會議上,丁磊表示,此前三大唱片公司在中國採取的獨家授權模式「顯失公平」,目前無論政策還是行業層面都在推動改變這一模式。這意味著網易與騰訊在音樂版權方面又將站在同一個起點。

網易雲音樂與騰訊音樂的「戰火」,從版權之爭,又燃燒到獨立音樂人、直播等領域,兩者間的競爭將在多個領域展開拉鋸。

相關焦點

  • 版權之爭下網易雲音樂能否自救
    作者 | 四三出品 | 財經新知在流媒體的音樂之爭中,騰訊音樂一家獨大,而網易雲音樂因為另闢蹊徑,對巨頭產生了局部威脅。但是在版權之爭中敗下陣的網易雲音樂,有沒有光明前景確實很難說。從前的網易雲音樂的海量的歌曲,是他可以吸引大批用戶的原因之一。後來在版權之爭中敗下陣的網易雲音樂,因灰色的歌單,也流失了很多的用戶,給予他們情懷的網易雲,也殺死了他們的情懷。當初丁磊做網易雲音樂的初衷,是為了更好的分享音樂,認為音樂代表人的情感,在情感爆發的時候,人們很願意去和他人分享。但前提是有歌可聽有歌可分享,哪怕是熱評也是建立在歌的基礎上。
  • 網易雲音樂高估了自己買的版權
    2018年上市的騰訊音樂,在版權方面的動作可以用「財大氣粗」來形容。不誇張的說,騰訊音樂把國內外的歌曲都買下來了。目前騰訊擁有3500萬首曲目的授權,佔到中國市場80%以上的音樂版權。而網易雲音樂公開的曲庫量僅為2000萬首。
  • 同一天與環球音樂達成合作!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再掀版權大戰?
    而在隨後的時間中,雙方圍繞版權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可惜,網易雲音樂不敵財大氣粗的騰訊音樂,每每都敗下陣來,弄得自己灰頭土臉——很多網友歌單中的歌曲都變成灰色,無法收聽了。不過,音樂平臺之間的版權之爭有望迎來新局面。就在8月11日,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相繼官宣與環球音樂集團達成合作。
  • 騰訊網易版權之爭背後:音樂平臺能否幫音樂人回到「黃金時代」?
    蝦米的落幕讓不少音樂人為之嘆息,第四季《中國好聲音》學員馬吟吟表示,「不會忘記這片音樂人的自留地,不會忘記尋光計劃給我的鼓舞,感恩蝦米這麼多年的引導與陪伴。」除了蝦米外,TME(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網易雲音樂等也都有針對音樂人的扶植計劃,如QQ音樂的「億元激勵計劃」、網易雲的「雲梯計劃」。在蝦米式微時,這些音樂平臺對原創音樂人的爭奪從未停歇。
  • 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雙雙與環球音樂達成合作,版權爭奪硝煙再起
    雙方將成立合資音樂廠牌,共同挖掘和培養新興音樂人。另外,授權範圍包括全民K歌與在線音樂直播平臺等場景。環球音樂此番與網易雲音樂、騰訊音樂分別展開合作,打破了環球過去在中國大陸僅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獨家合作的境況,也意味著網易雲音樂不用再向騰訊額外支付許可費用獲取環球音樂旗下的版權資源。
  • 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曲庫互授,後版權時代能爭什麼
    近年,騰訊音樂已經陸續與阿里音樂、百度音樂、唱吧、快手、Apple Music、Spotify、KKBOX等十餘家平臺達成了音樂版權轉授權合作,涉及國內外音樂平臺、K歌平臺、直播平臺等。此次在國家版權局的推動下,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達成了深度轉授權合作,騰訊音樂向網易雲音樂轉授權的歌曲數量比例由96%上升到99%,促進了音樂作品的廣泛傳播,對形成開放的版權生態具有積極意義。
  • 網易雲音樂之困:左有騰訊 右有版權
    如果因為不久前的阿里與騰訊達成版權互授的事情,便就此得出網易雲音樂的頹勢來臨,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結論,但那場版權事件不僅令網易雲音樂備顯尷尬,背後也切實反映出中國音樂版權管理的困局。網易雲音樂從誕生之初面臨的挑戰便是流媒體音樂的未知走向,即使中國的音樂版權管理機構走到臺前,扼住網易雲音樂咽喉的仍然是那幫唱片公司們。
  • 獨立音樂人「乘風」,網易雲音樂「破浪」
    文 | 符瓊尹編輯 | 江宇琦從今天起,喜歡獨立音樂的人也許會發現,他喜歡的平臺和音樂人開始開展了合作——6月19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獨立音樂廠牌聯盟——獨立音樂聯合體Indie Works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音樂版權、自製節目、音樂節、Livehouse
  • 網易雲音樂做好了一切,除了版權
    把酷我音樂、酷狗音樂、QQ音樂等都擠到後面去了。不得不說,雲音樂的這些「第一」,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百度對網易雲音樂的戰略投資。上個月,網易雲音樂宣布達成新一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百度、博裕資本等。即便已和百度合作,從網易雲音樂的入口點進去,周杰倫的大部分歌曲依然是黑白。這次融資完成後,網易雲音樂還是沒搞定周杰倫歌曲版權。
  • 網易雲音樂與阿里音樂牽手!後版權時代,在線音樂拼什麼?
    在與TME(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達成版權互相授權合作、拿下華研國際的全曲庫授權後,今天網易雲音樂在版權合作上再下一城。網易雲音樂與阿里音樂共同對外宣布,雙方達成音樂版權互相轉授權的合作。網易雲音樂將天娛、愛貝克思(avex)、豐華、華研國際等優質音樂版權轉授給阿里音樂;同時,阿里音樂將滾石、S.M.
  • 音樂版權「三國殺」告終,阿里、騰訊、網易的音樂未來在哪裡?
    數位音樂版權領域持續3年的「三國殺」局面終於被打破。3月6日,阿里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共同對外宣布,雙方達成音樂版權互相轉授權的合作。一方面,阿里音樂將代理的滾石、S.M、BMG等三家優質音樂版權資源轉授給網易雲音樂;另一方面,網易雲音樂則將代理的天娛、日本艾回(avex)、豐華、華研國際等四家音樂版權轉授給阿里音樂。
  • 在線音樂版權戰火漸熄 二線音樂網站的危機並未解除
    原標題:在線音樂版權戰火漸熄  拿到華研國際版權後5天,網易雲音樂火速進行版權互授。3月6日,網易雲音樂與阿里音樂達成音樂版權互相轉授權的合作,這是網易雲音樂在與騰訊音樂達成版權互授後又一次大規模的版權合作。
  • 音樂平臺主導在線音樂市場,騰訊與網易的「相愛相殺」
    數字之外,也有新消息披露——今年5月,騰訊音樂與環球音樂的獨家版權合作到期後,採取開放式授權,結束「獨家」局面;網易雲音樂則與環球音樂聯合宣布達成數年期全新戰略合作。其動作背後是整個版權市場規模的增長。
  • 狂補版權短板,或牽手環球音樂,網易雲音樂能撕掉「網抑雲」標籤嗎?
    根據時代財經梳理,今年以來網易雲音樂還陸續宣布與吉卜力工作室、滾石唱片、少城時代達成戰略合作,並將《歌手·當打之年》《我們的樂隊》《嗨唱轉起來》《聲臨其境》第三季等多部綜藝音樂版權收入囊中。然而面對在版權方面居於壟斷地位的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要想在這方面扳回一城,難度無疑相當大。「版權太少」、「格調變low」等網易音樂迷吐槽點,並不容易輕易改觀。
  • 在線音樂的中場戰事:網易雲音樂忙補版權,QQ音樂構建音娛壁壘
    但仔細對比了最近的財報就能看到,顯然包括雲音樂在內的「創新業務」2020年Q1收入環比上季度下降近20%,完全不符合當季其他線上娛樂產品的整體表現。財報溝通會上,網易習慣性地又抱怨音樂版權,「我們非常願意還花錢採購版權產品,但目前的問題在於國內個別廠商不願意賣。」不料,財報溝通會後不久即傳出網易雲音樂因侵權問題,被知名音樂人起訴,最終被判賠償經濟損失的消息。
  • 連籤華納、少城時代,網易雲音樂會在版權市場逆襲騰訊嗎?
    文|數娛夢工廠  楊 雪編輯|蟹老闆在接連拿下華納音樂、少城時代的版權後,人們發現,成立七年的網易對音樂的那份熱忱並沒有因時間而減退,七年之癢的寡淡和無味或許並不會發生在這家雲音樂平臺的身上。5月15日下午,網易雲音樂最新宣布與少城時代達成版權合作,旗下藝人包括梁博、張碧晨等知名華語歌手。
  • 網易雲音樂褪去青澀 能否挑戰騰訊音樂地位?
    今天,網易雲音樂宣布與太合音樂獨立音樂聯合體Indie Works 達成戰略合作,幾天前,網易雲音樂發布了獨立K歌APP「音街」。畢竟只有網易雲音樂一款產品,陣容上過於單薄,也不利於發展音樂生態更多的新業務。目前網易除了音街,還有「LOOK直播」等產品,至少已經有4款APP。只要這些產品能夠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那麼對於上市腳步臨近的網易雲音樂來說,無疑增添了更多籌碼。數據顯示,音街內測用戶中超九成為95後人群,其中00後佔比最高。音街是一款定位年輕人的K歌產品。
  • 版權大戰失利後 網易雲音樂「鎧甲」變「軟肋」
    然而,近幾年也出了不少「意外」,除了報告本身,網易雲變身「網抑雲」被群嘲、版權大戰流量之爭,社交變味雲村圈錢……都一再把網易雲音樂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七年前,網易雲音樂依靠自主創作的特色歌單、極具社交屬性的故事化評論和獨特的推薦機制,迅速從QQ音樂、千千靜聽等老牌音樂播放器中脫穎而出。用戶在這裡養成聽歌看評論的習慣,這是其他音樂平臺從未出現過的情景。
  • 大買版權的網易雲音樂,會成為下個騰訊音樂嗎
    網易雲音樂與世界三大唱片公司之一華納音樂旗下的版權公司達成合作,在外界看來是其在版權方面的「翻身」之戰,也意味著網易雲音樂終於握有了具備競爭力的獨佔資源,以穩固其在行業中的地位。而如此頻繁的「爆買」版權,無疑也是過去網易雲音樂想做,卻又並沒有做的事情。
  • 被低估的網易雲音樂
    2017年,音樂獨家版權模式推出後,網易雲音樂曲庫有一部分歌曲「變灰」——因版權問題下線,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一度被用戶吐槽詬病,也隨之傳來不被看好的聲音。儘管這一年,國家版權局曾對各大公司進行約談,意圖通過避免獨家採購、版權互授的方式,來結束音樂流媒體的版權之爭。但仍難避免對於1%頭部歌曲版權的搶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