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科學家新研究:讓太陽能電池在水下發電

2020-12-03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在能源轉型持續深入的當下,新能源開發利用呼聲越來越高。太陽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電池已從軍事、航天領域進入工業、商業、農業、 通信、家用電器及公用設施等領域,且在邊遠地區、高山、沙漠、海島和農村得到了普遍應用。 隨著技術的進步,如今太陽能板的應用範圍愈來愈廣,裝設地點已經不再局限於地面、屋頂,已拓展到水面,甚至手錶等可穿戴設備方面。近年來,水面型太陽能備受關注,而隨著各式各樣的水面太陽能板的大規模應用,研究人員開始嘗試讓光電技術潛入水下,如將太陽能板進泡在5%濃度的鹽水中,進行長達7天的研究測試,發電效率仍可維持在99.56%以上。

太陽能朝水下發展確實進一步擴展了太陽能板的應用範圍。但問題是,能經受住風吹雨淋日曬的太陽能板長時間置於水下的話能防水嗎?會不會被水一泡就壞了,在水下會不會影響發電效率、甚至波及水質?

近日,印度坎普爾印度理工學院、印度皮拉尼海德拉巴德校區博拉理工學院及印度國防材料研發機構的研究人員,將非矽晶太陽能板浸泡在純淨水、湖水、海水等各種不同的水體進行研究。實驗證明:太陽能發電量確實會因為水質、深度而大不如前,但是發電量足以為水下監控傳感器、設備,以及各種商業與國防應用供電,為太陽能應用開闢了新途徑。

相對來說,浸在水中的太陽能電池處於一個較低的溫度,是理想的清潔環境,但由於水中受到的太陽能輻射明顯降低,因此發電效率也會大幅降低。有研究表明,單晶和多晶矽電池在水下1米深時,轉換效率會下降20%,但是非晶矽類電池在水下1.5米深時的轉換效率降低得較少。因此,此次試驗中採用了 松下的非晶矽太陽能電池,電池片的表面塗有聚二甲基矽氧烷。該化合物無毒也不易燃,具有出色的光學性能與疏水性。研究者聲稱該種塗層方式還可提高2.79%的電池發電效率。

據了解,非晶矽太陽能的矽原子堆積方式是紊亂的,沒有一定的規則性以及周期性排列。通常這類太陽能板的光吸收性更高,是一般矽晶太陽能的500倍以上。即使在低光照射條件下,如陽光照射不強烈的早晨、傍晚、陰天以及臨近建築物遮擋等條件下,非晶矽電池具有更高的吸收光線的光譜敏感性,因此非晶矽電池在室內和室外的應用早已屢見不鮮。

水能吸收並反射光線,波長越長的光越難穿透水。以海水為例,對於不同波長的光衰減有很大差別。其中藍綠波段的光衰減最少,有少許的深藍光譜可以穿透100米以下的海洋。光線的可見波長範圍基本介於380~780納米之間。印度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特性使得非晶矽電池成為水下環境的理想選擇,隨著深度的增加,水中光譜會變窄。

試驗中,印度研究人員將非晶矽太陽能板分別浸泡在純淨水(去離子水)、湖水、海水及含有3.5%鹽度的海鹽和其他水雜質製作的人造海水水深2米處,再用太陽光仿真器照射測試。根據該團隊發表在《Energy Research》的研究數據,發現放置在純水的非晶矽太陽能板表現最好,最佳功率輸出為0.0367W,海水和人工海水則分別是0.0337W和0.0320W,因為細菌、藻類與其他雜質的關係,松下太陽能板在湖水中表現不佳。

該研究團隊指出,這項研究工作由印度國防實驗室提供資金支持,主要是為了探索利用太陽能來操作各種水下傳感器和監視設備。雖然還面臨著諸多挑戰及局限性,但是從目前獲得的結果來看,光伏發電技術在水下監測傳感器或設備中,存在著巨大的潛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能源界,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印度學者的新研究:讓太陽能電池在水下發電
    近年來,水面型太陽能備受關注,而隨著各式各樣的水面太陽能板的大規模應用,研究人員開始嘗試讓光電技術潛入水下,如將太陽能板進泡在5%濃度的鹽水中,進行長達7天的研究測試,發電效率仍可維持在99.56%以上。太陽能朝水下發展確實進一步擴展了太陽能板的應用範圍。但問題是,能經受住風吹雨淋日曬的太陽能板長時間置於水下的話能防水嗎?
  • 光伏電池水下如何發電?
    光伏電池水下如何發電?為了滿足好奇,科學家們真的做了這樣的實驗。近日,印度科學家們將電池放入水中,測試了水下非晶矽太陽能電池的性能。科學家們表示,電池浸入水下確實會損失很多能量,但並不意味著這毫無用處,水下太陽能系統具有用於監視傳感器等商業和國防應用的潛力。由於在水下,因此太陽輻射很低。但得益於較低的溫度,水下太陽能電池都處於較為理想的環境中。
  • 非晶體矽太陽能的新市場在何方,研究:可朝水下應用發展
    最近印度科學家為了拓展太陽能板的應用範圍,決定讓光電技術潛入水中,嘗試將非晶體矽太陽能板浸泡在純淨水、湖水、海水等各種不同的水體進行研究,希望能幫太陽能開闢新的道路。太陽能板防水嗎?會不會泡一泡水就壞了,影響發電效率、甚至波及水質?
  • 外媒:科學家發明「反太陽能電池板」 可在黑暗中發電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據外媒BGR報導稱,《ACS Photonics》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顯示,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解釋了其如何構建所謂的「反太陽能電池板」。周所周知,太陽能技術目前已經用於各種各樣的應用,從為民用住宅供電到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太陽能電池板等。然而太陽能電池板有一個很大的局限性:它們無法在黑暗中發電。然而,近日科學家發明的「反太陽能電池板」則帶來了另一種可能性。
  • 印度科學家採用袋層壓器來封裝多晶太陽能電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印度科學家使用了一種袋層壓器來封裝多晶太陽能電池。研究人員聲稱,這樣的設備比表面塗有聚合物塗層的太陽能電池具有更好的紫外線光子吸收能力。印度馬杜賴·卡馬拉吉大學的研究人員聲稱,小袋層壓可以用於封裝太陽能電池,這種小袋層壓通常用於通過將文件密封在堅固的塑料蓋中來加強文件強度。科學家們說,他們用這種方式製作的太陽能電池比用聚合物表面塗層處理的設備能更好地吸收紫外線(UV)光子。
  • Lazard:太陽能和風電發電成本分別降低了9%和2%
    「我們預計,到2025年,用於新太陽能和陸上風電(包括電池存儲)的LCOE將類似於新燃煤發電的LCOE,如果前者的LCOE從2020年上半年到2025年以CAGR8%-16%下降,或者LCOE範圍在2020上半年至2030...
  •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在黑暗中發電的「反太陽能電池板」
    據外媒BGR報導,太陽能技術在幫助人類擺脫對地球更具破壞性的能源方面顯示出了希望。它已經用於各種各樣的應用,從為民用住宅供電到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太陽能電池板等。然而太陽能電池板有一個很大的局限性:它們無法在黑暗中發電。
  • 科學家研發出轉化效率接近50%的太陽能電池
    【來源:快科技】4月14日,據外媒報導,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發表在《自然能源》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科學家們已經製造出了一種效率接近50%的太陽能電池。為了構建這個裝置,NREL的研究人員依賴於具有廣泛的光吸收特性的II-V族化合物材料。電池的六個連接點(光敏層)中的每一個都是專門設計來捕捉太陽光譜中特定部分的光。該裝置包含140層不同的III-V材料,以提高這些連接點的性能。
  • 太陽能電池行業兩大新突破:新材料可利用「不可見光」發電
    太陽能技術行業剛剛見證了兩項突破,它們有望改變我們從太陽獲取電力的方式。專家們描述了如何提高能源效率,同時降低太陽能電池的成本。 第一個突破是將肉眼看不見的低能量光轉換成足夠高的能量光來發電。以前,在沒有新技術的情況下,這種少量的太陽能不能點亮燈泡,但現在不一樣了。 來自RMIT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和美國肯塔基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可以利用氧氣將低能量的光轉化為分子,然後將其轉化為能量。
  • 比太陽能更厲害!科學家解決夜間發電難題,新技術既高效又便宜
    最近幾年,環境保護與新能源話題逐漸火了起,各種太陽能設備,風能設備在市場上迅速走紅。不過,無論是太陽能還是風能,使用情況其實都會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而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發布一項新技術,這項技術比太陽能還要厲害,發電既高效又便宜。
  • 利用陰影發電的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陰影遮擋對光伏組件發電量的影響高達90%?能利用陰影發電的光伏電池問世了。4月15日,科學雜誌《能源與環境科學》報導了一款能夠利用「陰影效應」發電的光伏電池。一個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系的團隊創造了一種叫做陰影效應能量發生器(SEG)的裝置,它利用照明和陰影區域之間的照明對比來發電。
  • 太陽能光伏發電在新能源城軌軌道車輛上應用現狀研究
    (來源:微信公眾號「新材料產業」 作者:韓國鵬 李明 張秋敏)城市軌道交通採用的新能源混合動力系統一般以燃料電池為主能源,輔以動力電池或超級電容。此外,太陽能電池和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動力電池一起構成的車載新能源混合動力微電網,從微網的角度對系統能量管理控制策略進行研究,能進一步優化系統結構,促進系統配置,使得能量管理達到最優狀態。一、太陽能電池研究現狀1.
  • 太陽能在陰天不能發電?這種細菌表示不服
    現在,一種利用染料將光轉化為能量的基因工程菌(genetically engineered bacterium)可能會改變陰天不能用太陽能發電的狀況。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的科學家從大腸桿菌中建造了一個廉價的、可持續的太陽能電池,從而創造了一個生物成因的太陽能電池,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因為這種電池是由生物體構成的。
  • 中國女科學家郝曉靜獲澳年度物理科學獎 為太陽能研究做出貢獻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副教授郝曉靜,最近最近憑藉在太陽能科技的先進研究成果拿下下2020年度澳洲總理科學獎——馬爾科姆-麥金託什年度物理科學家獎(Malcolm McIntosh Prize)。她是獲得此獎項的首位華裔女性。
  • 科學家剛剛創造了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新世界紀錄
    目前,研究人員在佩羅夫斯基特/矽串聯太陽能電池類別中的效率達到29.15%,而白細胞只是幾種不同類型的電池之一。目前,有各種不同的技術用於將太陽能轉化為電力。 對於這種類型的面板,超過30%的長期目標現在觸手可及。最新的實驗室測試領先於佩羅夫斯基特/矽電池目前管理的最大 28% 的效率。
  • 研究人員探討有機太陽能電池板的發展前景
    蓋世汽車訊 目前的太陽能發電設備主要使用矽基太陽能電池板,但這些電池板堅硬笨重,可能會被塑料太陽能電池板替代,後者輕巧靈活,可印刷粘貼在建築物上,或置於窗戶或汽車上,將光轉化為電能。
  • 雙面太陽能與追日系統強強聯手,研究指出可提高案場35%發電效益
    根據過去研究,雙面太陽能可以增加20%發電效益,加速太陽能案場或屋頂太陽能回本,那麼若再加上追日系統的話,性能可以增加多少?最近新加坡科學家研究,雙面太陽能與追日系統的組合,能增加35%發電效益,平均電價可降16%。
  • 利用明暗的對比來發電 新型太陽能電池有多厲害?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太陽能電池,該電池利用明暗的對比來發電。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徽它通過在典型的太陽能電池材料矽上放置一層超薄的金塗層來工作。就像太陽能電池一樣,照在矽上的光會激發其電子。但是,通過添加金層,當設備的一部分處於陰影中時,陰影效應能量生成器會產生電流。
  • 能直能彎的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一種新型材料鈦鈣礦的出現,讓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這種新材料到底是什麼?它做成的新型太陽能電池相比傳統的,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什麼是太陽能電池 用矽來製造太陽能電池,需要上千度的溫度,以及真空的環境,同時原材料的成本也不低。科學家一直希望把原材料的成本,以及製造的成本進一步降低,這也是人們想要更進一步發展新型太陽能電池的動力。
  • 工業之美|裝上這塊透明太陽能電池,你家窗戶也能發電
    記者 | 徐寧半透明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了突破,未來你家的窗戶也能發電了。目前,該研究團隊正在探索如何將這項新技術與澳大利亞最大的玻璃製造商Viridian Glass的商用產品結合起來。若把這一太陽能電池板嵌入窗戶,窗戶即可改造成為一個自主發電機。這將給電力、建築、城市規劃等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據外媒工程網(The Engineer)報導,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窗戶的顏色與市場上的玻璃窗一樣,每平方米一天約能產生140瓦左右的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