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近日頻發輕微地震 或對民眾造成心理壓力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2月22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22日報導,近期,義大利境內頻繁發生輕微地震。有官員稱,頻繁傳出地震消息,給宅在家中防疫的民眾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

據報導,義大利國家地球物理和火山研究所(INGV)監測數據顯示,當地時間12月21日2時22分,義大利馬爾凱大區費爾莫省發生3.6級地震,震源深度29公裡,震中位於蒙特喬治市。當地政府官員表示,距離震中範圍20公裡左右的市鎮均有震感。

而據費爾莫省民防部門通報,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費爾莫省發生3.6級地震不久,當地再次發生了2.9級餘震。

當地時間21日5時33分,佛羅倫斯省發生了2.0級地震。INGV數據顯示,震中位於佛羅倫斯西南約6公裡處斯坎迪奇市,震源深度9公裡。當地民眾表示,有輕微震感。

當地時間19日22時16分至20日7時23分,義大利那不勒斯省連續發生了20次2.0級左右的微弱地震。那不勒斯省波佐利市長菲格裡奧裡亞表示,地震雖然未形成任何破壞力,但頻繁傳出地震消息,已經為宅在家中防疫的民眾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

當地時間19日11時57分,義大利南部墨西拿海峽沿岸雷焦卡拉布裡亞省也發生了3.9級地震,震源深度18公裡,震中位於羅卡福爾泰德爾格雷科市。12日6時37分,該地區曾發生過2.6級和2.8級兩次地震。

值得注意的是,當地時間12月17日16時59分,INGV曾記錄到米蘭發生3.9級地震,震中位於米蘭省納維廖河畔特雷扎諾1公裡處,震源深度7.9公裡。米蘭市各區和郊區均有震感。

INGV米蘭監測中心負責人盧茲表示,這是米蘭地區最近500年來最強烈的一次地震,米蘭是歷史上從未經歷過強烈地震的地區。米蘭上一次地震可能要追溯到1396年。(黃鑫)

相關焦點

  • 義大利近日頻繁發生3.9級以下地震,專家:這是米蘭近500年最大的地震
    ▲義大利費爾莫省發生3.6級地震。(圖片來自谷歌地圖) 據報導,根據費爾莫省民防部門通報,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費爾莫省發生3.6級地震不久,當地再次發生了2.9級餘震。 當地時間21日5時33分,佛羅倫斯省發生了2.0級地震震。義大利國家地球物理與火山研究所監測數據資料顯示,震中位於佛羅倫斯西南約6公裡處斯坎迪奇市(Scandicci),震源深度9公裡。當地民眾表示,有輕微震感。
  • 唐山又地震了!今年中國發生21次五級以上地震,為何地震頻發?
    △中新社發 張九玲 製圖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此次唐山5.1級地震是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級地震之後河北省內發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華北地區近些年最大的一次地震。44年前地震的餘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主任蔣海昆對媒體表示,此次地震依舊屬於1976年唐山地震的餘震。自1976年地震後,老震區一直在持續起伏活動。
  • 特寫:在地震頻發的臺灣體驗「防災日」
    新華社臺北9月21日電(記者齊湘輝何自力)21日9時21分,記者的手機響起了「嗡嗡嗡……」的緊急警報聲,打開一看,原來是一條防災的演練測試簡訊,提醒民眾「強震到來時,要記住『趴下、掩護、穩住』」。臺灣處於地震頻發地帶,1999年9月21日,臺灣發生7.3級大地震,造成2000多人死亡、失蹤和逾萬人受傷。此後,臺灣將每年的9月21日設為「防災日」,加強防災意識,演練逃生技能。在這一天,為反思「9·21」大地震,臺灣發動學校、社區舉辦實施地震避難掩護動作的預防演練。
  • 唐山又地震了!2020年中國發生21次五級以上地震,為何地震頻發?
    此次地震震級為5.1級,屬於中等地震。近期再發生5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也不會很大,民眾無需對此太過擔心。北京市地震局在官方微博上表示,今次唐山地震造成北京全市有感,其中東部的平谷、順義、通州等地區震感較為強烈。該機構表示,唐山地震餘震區的地震活動非常豐富,呈起伏衰減狀態,至今仍有4級-5級左右地震的發生。
  • 全球頻發海嘯地震,日本災難意識高漲,專家:現在撤離還來得及
    在所有的不平靜中,最挑動日本那根敏感神經的大概是全球頻發的海嘯和地震了。地震和海嘯觸發的是日本人由來已久的危機意識,從地理上講,日本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加上他是島國的特性,使得日本人更加的居安思危,日本每年大大小小的地震數不勝數,國民更是從幼稚園就開始接受地震教育,對於一般的地震基本也沒有太大的恐懼心理,但是如果遇到8、9級的毀滅性大地震,那帶來的災難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 新疆伽師6.4級地震造成1人死亡 危險地帶民眾已轉移
    中新社烏魯木齊1月20日電 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6.4級地震造成1人死亡、2人輕傷,4間自建商鋪倒塌、52間房屋中度開裂、955間房屋輕度裂縫等,國道314線伽師縣境內部分道路受損,4條10千伏輸電線路受損。震後共記錄到3.0級及以上餘震10次,最大餘震為5.2級。
  • 疫情輕微放緩 歐洲距離解禁有多遠?
    不過,帶給歐洲民眾一些盼頭的是,多數歐洲國家近日出現疫情放緩趨勢或積極跡象。迫於生活掣肘和經濟負擔,儘快按下「重啟鍵」的聲音開始出現,但不同群體對此訴求並不一致、心態也頗為複雜。疫情中的歐洲距離「復活」還有多遠?歐洲「重災區」傳來一些積極消息一方面,歐洲很多國家出現疫情輕微放緩趨勢或一些積極跡象。
  • 東京以南突發強地震,海嘯警報已經發出
    據中國地震臺網報導,日本東京以南突發強地震,震級達到了5.7級,震源深度達到了10千米,但日本氣象廳則測定地震震級達到了6.2級。日本不少地方的海平面發生了劇烈變動,當地政府發出警報,海嘯可能到達居民區,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
  • 全球十大地震國排行榜 尼泊爾位列榜首,中國排最後
    詳細介紹:尼泊爾作為一個發展很落後的國家,這裡發生地震之後造成的經濟損失是極其嚴重的,相信大家都還記得15年的8.1級低戰,在餘震還未結束時緊接著又發生了7.5級地震,對當地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壞
  • 亞裔聖誕節自家門口自殺 心理健康再引社區關注
    核桃市議員伍立倫在從警方處得知信息後,也非常惋惜,對往生者表達哀悼的同時,也呼籲社區居民疫情期間關愛家人的心理健康,「疫情已經給大家造成很大影響,感染、失業壓力都很大,也不能外出社交舒緩情緒。早先,大家或上班或上學,很少會像現在這樣一家人全部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希望家人之間加強體諒和溝通,彼此間都需要較往常更多一些謙讓。」
  •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最大規模地震演習(高清組圖)
    當地時間2015年7月30日,菲律賓馬尼拉,菲律賓首都大馬尼拉地區舉行迄今最大規模地震演習,當地數百萬民眾參與。菲律賓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震災害頻發,菲火山和地震研究所警告,橫穿大馬尼拉地區及周邊省份的西部谷地斷層運動可能會引發7.2級大地震。
  • 日本地震頻發 專家警惕「超級地震」來襲:東京或被海嘯吞沒
    2018年北海道地震(共同社)海外網6月8日電 「4月末日本茨城縣、千葉縣發生過幾次地震了,這可能是南海海溝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同時發生的『超級南海地震』前兆。」拉響警鐘的是專門研究災害史和災害危機管理的日本立命館大學特任教授高橋學,他認為,這兩種地震整個日本帶來的打擊是致命性的,一旦發生,至少造成47萬餘人的死亡。據日本網站「Smart FLASH」報導,4月26日,日本茨城縣南部發生震度4級地震,5月6日,千葉縣西部也發生了震度4級地震。在此期間,岐阜縣飛彈地區也發生了震度2-4級的群發地震。
  • 加州地震,為什麼加州地震頻發?
    2019年加州也發生過幾次,能感受到震感的地震,但都沒有造成大的影響,不過總體來說,加州地震很少會出現人員傷亡,主要是因為加州房屋主要是木質結構,抗震的效果比混凝土要好很多。加州相關部門提醒,本次地震有5%的可能性是前震,未來24小時內還有可能出現,所以請在加州的朋友們,一定要做好防護的準備,無論任何時候,保證安全是最重要的。
  • 愛琴海海域地震致土耳其受災嚴重 死亡人數已超40人
    11月1日電 綜合報導,近日,愛琴海海域發生強震,波及希臘與土耳其部分地區。薩摩斯島受災嚴重,大量建築物遭毀損。圖為救援人員在現場搜救。由於地震後餘震頻發,土耳其伊茲密爾省當局也警告民眾不要回到受損的建築中,稱這些建築可能在強烈餘震中倒塌。"
  • 「濱海之城」花蓮地震頻發 近5年有14次6級以上地震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劉桂萍曾說,臺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西部,是多個構造板塊交匯部位,菲律賓板塊受太平洋板塊向西推擠作用,在此俯衝到歐亞板塊之下,造成該地區地震多發。  花蓮氣象站主任陳世嵐表示,花蓮縣府西北方地區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相互擠壓的接觸地帶上,原本就屬於地震較容易發生的區域。
  • 日本專家預測,一場9.1級大地震即將來襲,或將造成32萬人死傷!
    面對自然災害時,人類會顯得非常渺小且無力,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進行災難預測,提前避免自然災害造成的傷亡。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由於日本位於大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所以地質一直以來都非常活躍,發生地震那是常有的事情。
  • 20年代關東大地震:成為壓垮和平的稻草,讓日本邁入對外擴張道路
    日本作為一個火山和地震頻發的島國,平均每年有震感的地震要超過1000起,全世界超過6級的地震每5起就有1個發生在日本。在2011年的時候,日本發生了芮氏9級的大地震,造成了2萬多人的傷亡。不過近代歷史上日本發生的破壞力最強的地震並非此次地震,而是80年前那場——將日本走向軍國和對外強勢擴張,間接發動二戰的關東大地震。
  •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 專家:多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日,校園欺凌事件頻發。校園欺凌事件在給遭受傷害的學生帶來生理或心理的創傷之外,更引發全社會的擔憂。 吳瓊 攝中新網太原6月25日電 (楊靜 吳瓊)近日,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從「太原師範學院一女生發微博稱長期遭受室友『校園暴力』」到「山西祁縣職中學生遭受宿舍同學毆打」等事件,一度登上新浪微博熱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相關話題引發社會關注。
  • 唐山5.1級地震 部分北京天津民眾提前30秒收到預警
    7月12日6時38分,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根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目錄,震中周邊200公裡內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17次,本次地震為17次中最大地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應急管理部門聯合建成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該地震,給唐山市提前3秒預警,給天津市提前33秒預警。
  • 日本民眾點亮紙燈紀念大地震四周年
    日本民眾點亮紙燈紀念大地震四周年 (1/3) "←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