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險前三季度保費收入6666億元 增速遠超壽險與萬能險
這一增速不僅遠超行業保費平均增速(7.1%),還大幅超過壽險(4.9%)、萬能險(-17%)及意外險(-1.5%)增速。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拖累,行業保費增速一度放緩。但健康險增速為何能獨領風騷?慧擇副總裁宋號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3年-5年,健康險市場將迎來一波需求爆發,並繼續保持相對高速的增長,非標體重疾和更多細分重疾領域的需求也將進一步釋放。此外,新老重疾定義的切換也有望為健康險業務帶來一波市場熱度。
-
2020年五大險企規模版圖浮現:保費增速回落、健康險或單騎救主
12月20日,招商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鄭積沙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各公司2021年開門紅預售情況理想,同比實現較為明顯增長,扭轉此前銷售頹勢,且保費平臺均勻穩定,持續性較好。從長周期視角看,明年將是我國保費周期即將迎來向上拐點的重要時刻,「開門紅」只是一個開始。
-
健康險保費增速高於壽險
□記者 房文彬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保險業協會」)發布《2020年「後疫情」時期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情況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認為,從增長情況看,專業健康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增速高於壽險公司,中小公司高於大型公司。
-
健康險市場前景廣闊!平安、人保健康險公司2019年保費增速表現搶眼
其中,平安產險原保費收入2709.3億元,同比增9.49%;平安人壽原保費收入4939.13億元,同比增10.52%;平安養老原保費收入236.13億元,同比增11.85%;平安健康險原保費收入61.47億元,同比增66%。2019年,中國人保全年累計原保費收入5521.99億元,同比增加11.21%。
-
健康險發力 上市險企保費復甦
從增幅上看,新華保險上半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一騎絕塵,高達30.93%;其次是中國人壽,增速同樣突破兩位數,高達13.17%,相較去年同期增長率提升了8個百分點,剩餘3家險企增速均為個位數。具體而言,五大上市險企的壽險板塊原保險保費收入最高,合計1.01萬億元,同比增長5.29%。而從增速上看,上述5家險企增速分化明顯,呈現出「兩正三負」局勢。
-
上市險企前11月保費增速收窄
近日,A股五大上市保險公司披露了今年前11個月保費收入情況。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3270.46 億元,同比增長4.30%,較前10個月5.16%的增速有所收窄。11月單月,五大上市險企合計實現保費1334.70億元,環比下降3.45% ,同比下降8.07%。
-
89家財險公司首月成績掃描:Top10僅人保財險下滑 健康險保費攀升...
不過,從增速來看,不同於以往增速領跑財險業,開年首月人保財險「首戰」失利,同比小幅下跌3.3%。而其餘Top10陣營中的險企保費則均實現同比增長。從該公司1月保費情況來看,人保財險意外險和健康險保費收入分別為10.1億元、105.3億元,同比增長16.6%、0.9%。
-
安盛天平迎來新「掌門」 車險陷泥潭轉型健康險非坦途
2014至2019年,安盛天平車險保費收入分別為62.9億元、68.03億元、75.47億元、73.33億元、56.43億元、60.57億元。而車險業務分別虧損3.1億元、2.3億元、3.59億元和4.73億元、5.58億元、4.14億元,六年合計虧損22億元。安盛天平的車險保費收入於2016年達到峰值,隨後持續下滑。
-
中國平安一季度保費同比下降6% 壽險、健康險表現分化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4月14日,中國平安發布的保費數據顯示,其控股子公司平安財產保險、平安人壽保險、平安養老保險和平安健康保險於2020年1-3月期間的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合計為2578.28億元,同比下降5.99%。
-
五大上市險企前11個月成績單:車險增速「跳水」 健康險一路「開掛」
同時,由於近期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3.3%上方,經濟復甦持續下,長端利率保持穩中有升趨勢,保險資產端改善有望持續,開門紅保費增速有望超預期,開源證券方面繼續看好保險股投資機會。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受疫情衝擊,5大壽險公司增速在前3個月降至低點3.44%,而後兩個月穩步上升,從6月開始,累計保費增速又呈收窄趨勢,直至前11個月,降至近年來最低點。
-
五大上市險企2019保費出爐:狂攬2.4萬億,健康險非車險增速喜人
具體來看,2019年,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人保壽險合計實現保費收入1.51萬億元,同比增長7.89%。其中,2019年新華保險增速領跑,實現保費收入1381.31億元,同比增長12.96%。對此,中銀國際分析稱,原因在於該公司2019年下半年調整銷售渠道及產品結構,利用銀保渠道銷售年金險成果顯著,全年保費收入同比增速領先同業。
-
上市險企前11月保費增速收窄「開門紅」戰略調整及車險綜改為主因
近日,A股五大上市保險公司披露了今年前11個月保費收入情況。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3270.46 億元,同比增長4.30%,較前10個月5.16%的增速有所收窄。11月單月,五大上市險企合計實現保費1334.70億元,環比下降3.45% ,同比下降8.07%。
-
健康險保費增長提速 個性化產品日益豐富
新華社上海11月19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黃蕾)受疫情影響及政策的持續刺激,今年以來商業健康險逆勢爆發。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健康險原保費收入為6666億元,同比增速17.42%。這一增速不僅位居所有大類險種保費增速之首,而且比整個保險行業前三季度保費增速高出10個百分點。健康險業務保費增長提速,結構也在優化。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獲悉,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近期開展的一次行業內部調研顯示,今年以來,健康險業務在市場集中度、險種及渠道增長結構方面均有所改善。
-
前10月保險行業保費收入接近4萬億元 車險保費單月同比縮減42億元
其中,健康險作為增速較快的險種,依舊保持了較高的增速,同比增加16.63%;而車險作為財險的主要險種,雖然同比增加了3.8%,但是受9月份車險綜改影響,單就10月單月來看,車險保費收入為618.77億元,卻同比下降了6.43%。
-
2019 年網際網路人身險保費規模創新高 健康險持續領跑
其中,健康險累計實現規模保費236億元,同比增長92%,在網際網路人身保險中的比重繼續提升。 健康險保費同比增長92% 隨著保險行業加速回歸保險保障本源,各人身險公司積極調整產品業務結構,加大力度推進發展長期儲蓄型和保障型保險。
-
商業健康險市場逐漸步入快速發展期
策劃人語 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惠民保」將面臨規範發展的監管要求,重疾險產品步入新老換擋期,10年、20年長期醫療險陸續問世……近期健康險行業新變化不斷湧現,利好政策接連出臺都成為其保費一騎絕塵背後的原因。
-
停售健康險疊加疫情影響 中國人壽、中國平安3月保費負增長
財聯社(上海, 實習記者 鮑仔權)訊,4月14日,中國平安、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三家上市險企相繼發布1至3月份保費收入公告。從3月單月數據來看,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平安壽險、平安財險保費收入分別為798億、187億元、435億元、250億元,環比增速分別為131.3%、111%、28.56%、96.3%,同比增速分別為-4.09%、18.73%、-1.85%、9.2%。
-
王劍:2020年註定是健康險變化的大年
預計未來競爭將從責任範圍和費率過渡到健康管理服務的競爭,發展方向包括:特定人群和非標準體的承保、重症慢病化管理等。未來健康險將逐步進入客戶健康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以提升客戶認可度。雖然近年來健康險競爭加劇,保險公司更多地追逐渠道方面的競爭,但隨著新規的引領,健康險行業未來大有可為,長期醫療險與健康管理迎來發展契機。長期醫療險具備「獲客」效應,或成為綜合健康管理服務的入口。
-
給自己保個險 疫情後健康險將爆發式增長?
由銀保監會牽頭研究制定的《關於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健康險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而2019年健康險市場規模為7066億元,這意味著,未來5年,健康險市場將增長2倍。客戶數快速擴容,打開了健康險增長的想像空間。2019年,包括重疾險、其他醫療險保費的快速增長,催生健康險市場規模超過7000億元,這與保險業第二大險種——車險的保費規模快速拉近。數據顯示,2010~2016年,國內健康險原保費收入從677億元迅速增長至4042.5億元,增長5倍,佔人身險保費收入比重從6.37%增至18.2%,佔全行業保費收入比重從4.66%增至13%。
-
2020年商業健康險發展趨勢預測,這4個方向有大機會
當社會的人均GDP在2000至10000美元之間,保費的增長率可以達到15%至20%;當人均GDP水平超過10000美元時,將迎來第一波保險行業的繁榮,保險深度(總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會翻倍增長並且持續時間超過5年以上。 近5年來,我國的人均GDP水平從6214美元增長到9195美元,正好處於第一波快速發展階段的臨界點上,預示著我國的保險行業將進入一個持續高速增長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