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周邊大同、鄂爾多斯、延安等城市,城區內基本上很少看到棚戶區了。大同市為了建設古城和城市新區6年搬遷30萬戶,延安市為保護恢復紅色延安,搬遷10萬戶,開山造新區。
榆林中心城區棚戶區(平房片區)主要分布在榆陽區8個街辦、青雲鎮和橫山區懷仁、崇德街辦,共計約182個棚戶區、51679戶、162776人。非集中成片的城市棚戶區32個,改造居民約970戶,涉及人口2910人。
1、起步較晚
全國棚改啟動始於2008年,而榆林市大規模棚改起步較晚,相對滯後。「十二五」期間,省政府下達榆林市的棚戶區改造任務為31171套,但全市開工23646套,只完成任務的75.86%,被省上多次通報批評。2013—2015年,榆林市在全省棚改考核排名連續三年倒數第一。2012年底,榆林曾規劃了13個棚改項目,但由於拆遷資金不能落實,項目擱淺。2015年12月,濱水西岸、駝城家園和崇文雅苑3個項目被列入國家和陝西省2015年項目庫,標誌著榆林棚改工作的大規模啟動。
2015年以來,已實施濱水西岸、崇文雅苑、東城牆和梅花樓(普惠泉)、東城牆外、膚施南路、駝城家園、榆陽河、榆溪河西岸V1、新三路市道路建設項目等棚戶區改造項目。
按照中心城區2017年—2020年棚戶區改造規劃。2019年計劃有興中路南、桃園路南、蘇莊則、草海則和東海則5個棚戶區改造項目,其中興中路南項目位於興中路以南、翠華路以北、駝峰路以東、金沙路以西;桃園路南項目位於桃園路以南、興中路以北、駝峰路以東、金沙路以西;蘇莊則棚改項目東至神延鐵路、西至蘇盛路、南至神延鐵路與榆蘇路交界處、北至榆蘇路;草海則棚改項目東至神延鐵路、西至懷遠二街、南至學校路、北至榆橫五路;東海則棚改項目東至蘇盛路、西至懷遠二街、北至恆豐醫院街道、南至榆橫五路。
2020年有望湖路和常樂路東兩個棚改項目,其中望湖路棚改項目位於紅山路以南、望湖路以北、東嶽路以東、駝峰路以西;常樂路東棚改項目位於人民路以南、柳營路以北、常樂路以東、建安路以西。
2、為什麼要棚改?
棚改並不是單純的拆房子、建高樓,而是一項具有社會綜合效益的系統工程。棚改是作為提升榆林城市品位、造福榆林人民的大事業,是建成陝甘寧蒙晉最具影響力城市的重要抓手。對於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提升幸福指數有積極意義。在棚改中收回的土地,可以合理規劃布局公益設施,對剩餘土地可以進行儲備,收儲的土地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進一步升值。特別是彌補城市公園、綠地、停車場、社區用房等公共基礎設施不足的「短板」、解決「斷頭路」、交通擁堵等問題。經過棚改,路寬了、地綠了、天藍了,交通、排水、照明等基礎設施和供氣、供暖、供水、休閒等生活設施大幅度改善,城市功能指標大幅度提高,榆林城市形象顯著提升。
3、貨幣化安置為主
實物安置指在指定區域,提供已經建成的新住房來補償給拆遷居民,即以房換房。貨幣化安置則是以現金的形式作為補償,讓拆遷居民到市場上自行購房,不受地域限制。在樓市低迷的情況下,以貨幣安置為主的拆遷安置方式,對盤活存量住房,加快房地產去庫存步伐有積極作用。
榆林目前主要以貨幣化安置為主,不可否認的是,貨幣化安置對榆林樓市去化、火爆有很強的助推作用。
對於貨幣化安置,國務院要求,要因地制宜調整完善。商品房庫存不足、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市縣,要儘快取消貨幣化安置優惠政策。
4、為什麼列入計劃的,卻不改了?
2017年,榆林市中心城區曾計劃實施口則隊收費站東城中村、尤家峁水源保護區、榆溪河西岸和芹河南岸4個棚改項目。口則隊收費站東城中村改造項目因該項目為集體土地上的違法建築,倒賣炒賣土地現象嚴重,問題突出,矛盾集中,易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不具備棚戶區改造條件,後口則隊棚改項目停止。
直到2019年11月12日,榆林市榆陽區人民政府發布《關於文化北路兩側棚戶區改造項目A1地塊房屋徵收的啟動公告》。於2019年11月13日啟動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徵收範圍:東起文化北路,西至榆林大道,南起榆林學院北圍牆,北至芹河河畔。經初步調查統計,該地塊共涉及住戶1221戶。芹河南岸棚戶區才實質性啟動。
尤家峁水源保護區、榆溪河西岸兩個棚改項目仍未實質性啟動,主要原因是因棚改資金未落實,暫不能啟動房屋徵收工作。
棚改是先立項,後審批辦手續,再在省上住房保障處審批,再到國開行貸款,任何一個環節有問題,都會使棚改項目難以實施。
5、棚改範圍是怎麼劃定的?
榆林中心城區的棚改項目策劃主要依據以下幾個標準:明確為年久失修的危房片區;規劃為中心城區道路管網範圍內的棚戶區;規劃為城市廣場綠地公園範圍內的棚戶區;確定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修復地質災害隱患點範圍內的棚戶區;屬於城市主要河道整治和水源地保護範圍內的棚戶區。
6、棚改拆遷補償款,錢從何來?
2018年,榆林南六縣財政總收入為7.45億元。棚戶區改造,動輒高達數億的拆遷補償款,地方政府從哪裡弄這麼多錢?棚戶區改造的補償資金來源主要有:政策性銀行信貸資金、專項債券以及政府財政專項資金,目前主要以銀行信貸資金為主。
濱水西岸、崇文雅苑和駝城家園三個棚改項目屬於2015年中心城區重點棚戶區改造項目。濱水西岸棚戶區改造房屋1846套,總投資13.8億元,向國開行貸款11.3億元。崇文雅苑棚改項目位於榆林學院東家屬區,改造房屋856套,總投資9.7億元,向農發行貸款7.7億元。駝城家園棚改項目位於興中路原行署家屬院,改造房屋465套,總投資3.95億元,向農發行貸款3.1億元。
舉個例子,濱水西岸棚戶區僅拆遷費就花去13.8億,每畝土地成本價達517萬,高於市場價90多萬元,現在公開拍賣收回成本很難。很多棚戶區改造,拆遷安置成本已經遠大於土地的實際成交價,政府「虧損」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以至於棚戶區改造又成為了政府變相負債的一種手段,隱性負債快速上升。違背了「以收定支」的原則,會造成財政負擔。
7、棚改後的地塊都幹什麼 ?
一種是修建文體公共設施。如榆林東沙文體館,就在建在原棚改地塊上的。位於榆林市東沙興中路以北,駝峰路以東棚改地塊。
當然,把拆出來的地塊都改公園、廣場,顯然不可能。那樣的話,「棚改」投入就全部打了水漂。更多的是在拆出來的地塊上再建新房,在新的價格標準上順利地將房賣出去。
8、棚改,必須拆嗎?原地改造是否可行?
「棚戶區」,顧名思義,房子結構為棚的房子。然而,榆林的棚戶區,基本都是樓板房、甚至現澆房,許多房齡並不長,且實際居住條件較好。李市長在全市城市工作會議上曾強調:棚戶區改造不能總想著財政那點錢,榆林的財政是全體榆林人的財政,不是唐僧肉,必須要綜合考慮成本,必須用好、花在刀刃上。以後如果成本太高,我們寧可不拆,就在原有的基礎上改造升級,同步完善功能服務,改善人居環境。
一位聚財巷的居民告訴界面榆林(ID:yulincsckxx),面對拆遷,他們既想拆又不想拆。想拆的原因是,這裡巷道狹窄擁擠,停車難,出入難,長期以來水壓不足。不想拆的原因是按照現行補償標準與榆林城區房價,拆下來一套房並不能換來一套房,很不划算;這裡離火車站、二院、榆林學院都很近,走哪都方便,住了多年習慣了……並談了在原有的基礎上改造升級的設想:
拆一部分小房,拓寬聚財巷道;四至建圍牆,組建物業公司,重新改造上下水管、電力,集中供暖;屋面房頂統一規劃;西巷口榆林大道一帶商鋪拆除,修建立體停車場向居民出售;巷內空閒地綠化建小廣場。比起上千戶的拆遷,這樣的原地改造政府花的錢也少,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