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真正的主人是皇帝嗎?其實大家都錯了,住這的人說話才算數

2020-12-17 歷史賢談

"房新樹小畫不古,此人必是內務府。"紫禁城其實就是一個權力和地位博弈的地方。有些人窮極一生也沒能在這裡紮下根,而有些人卻能夠憑藉一時的運氣留在這座城市。說到紫禁城,相信大家最先想起的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但是事實上,紫禁城裡還生活著另外一些人。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或許這些人才是紫禁城真正的主人。那麼這群神秘的人物究竟有著怎樣的身份呢?他們又是怎樣掌握和把控這座城市的呢?

這群神秘的人物就是內務府的官員們。內務府的歷史其實非常悠久。1661年1月份的時候,康熙皇帝繼承大統。他將皇太極時期設置的內務府進行了精簡和重置。也是在1661年,康熙皇帝專門設置了鐘鼓司負責宮廷內部的禮樂之事和太監的評級考核。不過這些工作也只是內務府管理日常事務的一個分支罷了。內務府作為皇家的私人管家部門,它最主要的工作還是管理宮廷的開支與財政。農莊、畜牧、鹽政、分收榷關、收受貢品都是內務府負責的。

所以這也就意味著內務府內部的工作人員有非常多的油水可撈。每個官員都想進內務府這樣的部門。從1735年開始,雍正還特意調整了內務府總管的官職官階。但是內務府發展到了後期漸漸地已經脫離了傳統的官僚體系。從前內務府知事t皇帝,達利財政的機構,但是到了後期皇權旁落,內務府竟然也可以隻手遮天。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當年內務府為了慶祝慈禧太后的七十大壽,專門撥出了70萬兩銀子。但是到了民國四年的時候,內務府一年的開銷竟然達到了264萬兩。要知道當時的民國政府每年給皇室成員的優待金也不過才400萬兩。內務府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在貪汙。不僅如此,清朝還專門成立了管理宮女和太監的機構敬事房。敬事房的人也完全聽命於內務府。所以這樣就導致皇帝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中,幾乎沒有人願意站出來為他說話。

溥儀結婚的時候,內務府拿不出錢籌辦。曾經高高在上的天子竟然需要變賣自己身邊的寶貝,才能夠籌到錢舉行婚禮。而且就算是這樣,內務府的人還是抓住了機會趁機打劫。他們竟然把罪惡的手伸到了養心殿,盜取寶貝也就罷了,最後竟然還點了一把火燒了養心殿。不過即便如此,溥儀還是選擇了忍氣吞聲。因為1911年辛亥革命發生之後,中國的封建王朝也終於結束了。1912年2月12日,溥儀在重重壓力之下終於宣布自己正式退位。

但是由於溥儀的身份特殊,所以他還是被準許居住在紫禁城中,並且享有特殊的津貼。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內務府等機構才沒有被廢除。直到1924年,溥儀被趕出了皇宮之後內務府才徹底的消失。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圖書是《故宮六百年》故宮無與倫比的宮殿氣象,歷經六百年風霜,依舊熠熠生輝。故宮的建築、藏品、人物三者以及其他元素的互動、演繹,成為故宮六百年的歷史。翻開這本書帶你暢遊紫禁城,歡迎下單

相關焦點

  • 紫禁城住過多少位皇帝?
    我是小夕,一名故宮小導遊今天我們探討一下紫禁城中住過多少位皇帝?關注我,來故宮不用請導遊全是乾貨,歡迎收藏、關注、轉發!我們都知道,紫禁城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1406年開始修建,於1420年修建完成。也就是說,朱棣是居住在紫禁城中的第一位皇帝。
  • 閉店充值卡退錢 說話算數才是經商真功夫
    劉繼陽說,「信譽還是挺重要的,先把人做好,然後再去做事情。」90後小夥劉繼陽說話算數,真實誠!這塊「招牌」,傳遞了濃濃正能量,贊!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實中,有劉繼陽這樣說話算數的好小夥,也有人不講信用、謊話連篇。比如,劉繼陽掛出閉店充值卡退錢提示招牌當天,濟南也發生了「火鍋店關門,充值卡用戶求助無門」之事。
  • 大眾銳評|閉店充值卡退錢,說話算數才是經商「真功夫」
    劉繼陽說,「信譽還是挺重要的,先把人做好,然後再去做事情。」90後小夥劉繼陽說話算數,真實誠!這塊「招牌」,傳遞了濃濃正能量,贊!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實中,有劉繼陽這樣說話算數的好小夥,也有人不講信用、謊話連篇。比如,劉繼陽掛出閉店充值卡退錢提示招牌當天,濟南也發生了「火鍋店關門,充值卡用戶求助無門」之事。
  • 紫禁城中的妃嬪們,嫁給皇帝以後還能回家省親嗎?真相不一樣
    看到了《延禧攻略》的人應該會發現,皇室後宮的這些妃嬪,從來沒有出宮為自己省親。其中包括瓔珞,嫻妃,高貴妃,不管是誰,只要嫁進紫禁城就再也不回娘家了。這難道就是皇帝不允許自己的女人回家省親嗎?紅樓夢裡有一齣戲,是元春省的一位親戚。
  • 大眾銳評丨閉店充值卡退錢,說話算數才是經商「真功夫」
    一個人,對朋友說話不算數,失去的是友誼;對企業說話不算數,失去的是飯碗;對家人說話不算數,失去的是親情;對用戶說話不算數,失去的是商機,使自己變得一塌糊塗,「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說話算數,是一個人立足社會最寶貴的品質。90後小夥劉繼陽用一塊「招牌」述說了一個道理:講誠實、重信用、守承諾,才能挺直腰杆做人,活得有滋有味。
  • 你知道紫禁城建成後,住過多少位皇帝嗎
    紫禁城從明永樂建成,到辛亥革命的491年中住過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樂皇帝朱棣,最後一位皇帝是清宣統皇帝溥儀。 明朝14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聰,明穆宗朱載後,明神宗朱翊鈞,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檢。
  • 從他說話不算數說起
    剛才一個看房子的來了,我開的門,然後這個女人就打電話,買房子的人接通後,這個女人(中介)說上來吧,那個買房的人,聽聲音是個男人,他說在嗎?女人說她沒在,大哥在呢,上來吧,樓下的男人說不上去了,他說話不算數,下午再約吧。中介女人對我說,不好意思大哥,今天不看了,我們下午再來。
  • 紫禁城的最後「囚徒」溥儀:4歲小皇帝一個月吃200斤豬肉
    胖老頭很響地一邊抽著鼻子一邊說話。說了什麼,溥儀全然不懂。 後來溥儀才知道,這個胖老頭就是袁世凱。這是溥儀一生中唯一一次見到袁世凱。袁出宮之後,在東華門遇刺,從此再未進宮。 這一天,是1912年1月26日。正是在這次交談中,袁世凱向隆裕直接提出了退位問題。
  • 清朝皇帝為什麼不愛住在紫禁城?論居住,誰都喜歡有山有水的園林
    清朝皇帝不喜歡住在紫禁城,其實明朝皇帝也不喜歡在紫禁城內居住。明朝皇帝主要的辦公地點,是在紫禁城臨近的西苑,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中南海,那是明朝時期建立的皇家園林。到了清代,封建統治者們建立起了奢華的「三山五園」。
  • 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皇帝一天都做什麼,看以後你還想當皇帝嗎
    做皇帝聽起來是一件很美的事情,每天只要批奏摺,看看書,想吃什麼山珍海味都有。那麼在清朝當皇帝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一個字——累,兩個字——無聊,三個字——不自在。其實在清朝當皇帝是一件很沒有自由的事情。身為帝王,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被人注意著,一言一行都需要幾經斟酌之後再說出來。
  • 身為日本著名動畫導演的宮崎駿,卻總是說話不算數,這是為什麼呢
    一提起日本著名的傳奇動畫導演,第一時間大家都會想到一個人——宮崎駿,相信大家也都對他不會感到不陌生,前一陣《龍貓》也在國內上映,引起了不少的熱議。而對於小編來說,宮崎駿算是個頑固的、「說話不算數」的人,為什麼呢?
  • 鄔君梅「重回」故宮 《上新了•故宮》解密「紫禁城的零零後」
    12月14日電 1987年,迄今為止唯一一部被允許進入到故宮太和殿內部進行拍攝的電影《末代皇帝》,讓紫禁城的壯美景觀在世界上大放異彩。在電影上映31年後,才有第二個攝製組帶演員在故宮實景深度拍攝,那就是正在熱播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
  • 十全十美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真正的死因是什麼?
    但是也就在這一年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那麼怎麼總結雍正皇帝一生? 提起雍正皇帝很多人覺得他很勤政,苛刻,嚴謹,這麼一些印象,其實雍正皇帝的苛刻不止是對大臣,他對物,對事,也一樣。雍正皇帝比較喜好珍寶玩物。好像沒有皇帝不喜歡的……。
  • 國慶第一天,我才知道紫禁城沒有廁所
    估計大家都沒有小編苦逼,出去玩還不忘發推文。我都可憐在這個份上了,你們還不關注並點讚,太欺負人了如今,大家都知道北京是首都、直轄市、國際大都市,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當然也是霧霾之都;北京有天安門、長城、故宮天壇,是歷史悠久的古都。那北京有什麼鮮有人知的冷知識呢?其中的奧秘可能在北京生活了好幾十年的人也不知道。
  • 我們該如何看待古老的紫禁城
    面對越來越受到關注的故宮,李文儒笑著說這是好事,說明大家都在關注傳統文化,發揚傳統文化,但是,遊客看故宮,該怎麼看,卻是一個需要大家思考的問題。李文儒說:「故宮由皇宮變成博物院,是社會革命的結果,600年來紫禁城的空間沒變,但遊客的視覺意識應該轉換。建造紫禁城的明朝永樂皇帝當初是希望朱家的帝業能夠承傳萬世,但他想不到幾百年後他的宮殿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 真正的高情商,就是說話讓人舒服
    所以工作中大家都繞著他,甚至能避開的都避開他,最後大家都是工作不開心,業績幹不好,環境一團糟。工作中,上級對下級,下級對上級都需要會說話,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說話,是一門藝術,一輩子都需要學習的藝術。2人活一輩子,用三年時間學會了說話,卻用往後時間學習如何閉嘴。生活中,有的人總是拿心直口快來標榜自己,其實這未必是個優點。心直口快的說話,自己倒是挺舒服了,卻沒有考慮到聽的人,他們能否接受,是否受得了。
  • 在紫禁城工作的人,為什麼每天早上開門前要喊三聲?為了誰?
    紫禁城是中國的標誌性建築,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上,他是最大和最完整的古建築。故宮博物院是明清時期兩朝皇室所在地,皇帝在此居住和工作。成立新中國後,改為故宮博物院,主要存放一些文物,許多文物工作者似乎在這裡進入了天堂。
  • 《末代皇帝》中溥儀重返紫禁城,眼前卻是故宮,感嘆山河歲月已變
    貝託魯奇在《末代皇帝》中安排暮年的溥儀以遊客的身份故地重遊紫禁城,再登太和殿,這自然是虛構的電影情節。我不知道,假如真的有這種際遇的話,重返紫禁城,溥儀會是怎樣的心境呢?電影《末代皇帝》中,溥儀推著自行車走在街上,一群狂熱的革命小將高呼著「XXX萬歲」迎面走來。我始終不能忘記這個場景,不知此情此景,在垂垂老矣的溥儀聽來、看來,是何種滋味。也許,他會想起1908年12月2日那個寒冷的早上舉行的登基大典。
  • 為何吾皇性格那麼霸道大家卻都喜歡它,其實是因為這些原因,淚目
    且,說話相當毒舌,做事也經常以自我為中心,頗有皇帝範兒。這種設定,如果放在人類身上,必然是個活該被打死的角色,但放在它身上,為什麼反而有大把的人喜歡它呢?畢竟,人的本質就是貓奴呀!第二,畢竟只是漫畫《吾皇巴扎黑》的題材就是搞笑,只要搞笑那就完了。因為大家都知道這不是真的。白茶養的一群貓貓狗狗也不可能真的跟人對話。都是作者自己編出來逗大家開心的。故事肯定大部分都是假的,而觀眾自己心裡也清楚,估計吾皇的許多行為語言多半兒都是白茶自己YY出來的。
  • 紫禁城第一個登基的皇帝,在位不足300天,至今仍被奉為聖人
    紫禁城完工於明朝永樂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開放於馮玉祥驅逐溥儀第二年,也就是1925年。我們常說的故宮,是指1925年10月10日對外開放的故宮博物館,人人都可參觀故宮的歷史已有95年了。但在1925年故宮博物館誕生之前,紫禁城做了明、清兩代500年的政權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