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廠商是公司,最終目的自然是為了要賺錢,然後再用更多的資本去拓展市場和研發新技術。所以智慧型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除了要比拼誰賣出更多產品的同時,也要看手機的營收。
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營收也相應有著一定的下降。但是,營收佔比也能體現出手機廠商的真正實力。手機營收不同於手機市場份額,賣出一億部1000元的手機營收=一千萬部10000元的手機營收。也就是說手機廠商除了需要擴大市場份額外,也需要想方設法地提升自己的產品競爭力,手機的平均售價足夠高,才能帶來更出色的營收數據。
2020年第二季度手機行業營收榜出爐
根據國外知名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在2020年第二季度的手機營收份額佔比中,蘋果以34%比例佔據營收榜的頭名;華為憑藉著在第二季度的銷量上漲,在銷量和營收上實現對三星的超越;vivo和OPPO則名列其後。
蘋果iPhone系列,在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有著非常大的市場份額,每部手機的售價都要比安卓陣營高出不少,雖然蘋果是目前世界銷量第三的手機廠商,但是毫不影響它在營收上的連冠表現。
華為在今年第二季度表現著實亮眼,在營收榜單上首次超越了三星,這也是國內市場的巨大成功,同時也標誌著華為手機在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佔穩了腳跟。在很多國人的眼裡,華為的確是目前國產最好的手機品牌。
小米此次未能入榜,在第二季度小米的財報顯示中,小米手機銷量下滑11.8%,淨利潤也比去年同期下滑了7.2%,而每部手機的平均售價卻有著一定的上升,達到了1116.3元,相比於第一季度增加了148元。
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批發均價同比增長了10%,這也是因為5G智慧型手機逐漸普及,成本上漲的原因。尤其是國內智慧型手機的平均售價,上漲了13%,達到310美元的智慧型手機批發均價。
智慧型手機利潤有多少呢?
全球前六大智慧型手機品牌,蘋果手機的利潤率能夠達到60%以上,甚至一度高達80%;而排名第二的三星,利潤率就降到25%,華為為12%左右,小米則更慘,在2%左右。也就意味著,蘋果賣出一部手機賺的利潤,就相當於3部三星手機、5部華為手機、30部小米手機。
雖然華為手機的營收和利潤都在上漲,但是因為一系列的限制措施,華為對於2021年手機銷量的估算也僅僅只有5000萬部,在2019年華為做到了2.3億多的銷量,可見影響確實很大。
從這個方面來說,小米雖然營收低,但是對於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來說,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蘋果、華為、三星雖然營收和利潤會更高,但是也就意味著他們有著足夠的品牌溢價和技術實力,讓眾多的消費者認可。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