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禮儀之邦,禮節不僅是我國的瑰寶,也成為世界很多國家的禮節,尤其是亞洲大多數國家的禮節,無一不是受到我國禮節的影響很薰陶。早在幾千年前,我國就已經有專門關於禮節的典籍,比如眾人熟知的《禮記》、《周禮》等等,直到現在,我們依然按照這些典籍中的禮節待人接物。
禮節的範圍很廣,在農村人們對禮節格外的重視,尤其是在禮節中的葬禮,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處處都顯示著對逝者的尊敬。我國幅員遼闊,每個地區對葬禮都有不同的習俗,但是不管是在什麼地方,人們都根據《周禮》中所記載的「眾生必死,死必歸土」這個規定。當家中的老人去世後,人們會用最傳統的土葬習俗,以表對逝者的尊敬。
但是這些年很多地區先後出臺了「火葬」的規定,因為和火葬相比,土葬要更浪費耕地資源,在一些城市中,已經開始徹底執行火葬,只有在少數地區的農村,依然在施行土葬,火葬還未完全實現。近期農村殯葬開始改革,又開始提出了火葬,為了促進火葬改革的順利實施,部分農村要求村幹部、黨員及家屬必須百分之百是火葬,雖然對農民並沒有強行規定,但是要以火葬為主,如果村民自願實行火葬,還將享受到3000塊錢的補貼。
自火葬開始實施後,人們對火葬的看法不一樣。近期北大哲學系教授吳飛多次表示,火葬是對逝者不尊重的表現,將逝者像「垃圾」一樣燒掉,對於火葬的好處,吳飛教授也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之所以要實施火葬摒棄土葬,是覺得土葬太浪費耕地,而火葬並不會。其實並不是,我國土葬文化已經延續了幾千年,耕地面積真的因為土葬而變少嗎?當然沒有,因為土葬後形成的墳頭,在經過四五輩人後,墳頭將會慢慢被遺棄,重新恢復到原來的模樣,並不影響農民耕作。而火葬之後的公墓全是由水泥等建築而成,即便是幾百年後這些水泥建築照樣存在,和土葬相比,更浪費耕地。
此外還有人覺得土葬更浪費,火葬要節約很多,其實在農村,不管是火葬,還是土葬,人們都會舉行第二次下葬,還有一些地區將殯葬看作攀比的工具,所以這樣對比,火葬和土葬所走的流程和花費幾乎差不多,和土葬相比,火葬還要多吃一份火化的費用。
你們支持火葬還是土葬?說出你自己的看法吧!歡迎朋友們回復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