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持續快半年的疫情,讓很多人不得不面對殘酷的現實。以往高大上的網際網路崗位,仿佛賺錢很容易,沒想到失業更容易。以往賺錢不多的體制內工作,反而越來越顯得有吸引力。
不管什麼時候,銀行的工作對咱老百姓來說,都是好工作。進了銀行,不僅意味著穩定,還意味著賺錢多,有地位。可是,一個銀行員工的決然跳樓自殺,仿佛讓這種看法有了些不同。
5月8日一大早,一個名為「宏毅太太」的網友,突然連續發布信息,稱自己的丈夫跳樓身亡。而跳樓的原因,則直指寧波銀行給他安排了超過承受能力的工作,導致其壓力太大。
「宏毅太太」稱,丈夫在自殺前一個月,就開始有些精神過度緊張的情形。他在家裡也總是自我抱怨,說「手上的項目太多了,做不成怎麼辦」?還說「領導提拔我就是做這個項目,我怎麼會不行,是我的能力問題。我智商太低了我情商太低了,是我的原因。」
隨後,寧波銀行證實了員工跳樓自殺的事情,但稱其是因為抑鬱自殺,與工作沒有太多關係。這個說法也被「宏毅太太」隨後否認。
據了解自殺員工的網友透露,宏毅跟太太是校友,在學校裡就相戀並最終修成正果,兩人都在銀行工作。宏毅本來在總行部門內工作,但為了事業發展主動申請當了客戶經理。
2019年年底,宏毅的孩子才誕生。就在事發前一天,「宏毅太太」還在網上曬娃,字裡行間都是滿滿的幸福。可誰能想到時隔一天就是這樣的結果?
有網友主動爆料稱,寧波銀行自來就壓力巨大聞名業內。但讓一個剛剛當上父親,且每天都跑步鍛鍊身體的年輕人選擇自殺,肯定不只是一般的工作壓力。
事實上,銀行員工壓力巨大,早就是不爭的事實。當這些名牌大學的學生,懷著對外來的美好憧憬進入銀行時,才發現現實的殘酷。
他們從基層的櫃員做起,沒有什麼人脈卻要背負著拉存款、拉開戶的重任,一幹就是好幾年。他們的專業知識完全用不上,實際上跟服務員沒有本質的區別。
而且,似乎從來沒有一個別的行業,會如此榨乾員工的工作外時間,還定出一堆的指標,來考核和約束員工們。仿佛他們不是員工,而是奴隸。
每天的上班時間不說,下班了要培訓,要考試。就算沒有事,有些領導也要求大家不要按點下班,就算在那裡閒坐著也不讓走,美其名曰維護良好的工作氛圍。
就算是周末,銀行基層員工們,也經常要進社區,去給老人發雞蛋等小禮物,刺激他們來開戶辦卡。就算這樣,他們的考核指標,也基本上永遠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相信很多人都碰到過,一些小姑娘怯生生走進公司,鼓起勇氣半蹲在旁邊,求你辦一張信用卡。而他們換來的,大多是不耐煩地拒絕。
有些銀行員工也會無奈哭訴:「我們今天有指標,每人需要完成十張的指標,可以幫幫忙嗎?」到了月底,他們又要求爺爺告奶奶讓朋友們把錢存到銀行幾天,以完成當月考核。
當然了,銀行的收入高於大多數職業,這是一個事實。可這個職業所承受的壓力,也超過了大多數職業。每年銀行員工的流失率很高,也說明了這一點。
員工因為工作壓力大跳樓自殺,銀行不僅不承認自身原因,反而歸責於員工自身抑鬱。甚至,開始在輿論上引導,試圖把焦點轉移到死者家屬索要天價賠償上。
試想,剩下的員工會怎麼想?這樣的銀行,能受到員工的愛戴嗎?從中行原油寶,到寧波銀行員工跳樓自殺,銀行表現出的冰冷態度,正在越來越冷透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