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發現!亞洲金絲猴祖先可能是640萬年前的昭通中猴

2021-01-05 雲南網

亞洲金絲猴祖先可能是640萬年前的昭通中猴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吉學平 供圖

亞洲金絲猴祖先可能是640萬年前的昭通中猴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吉學平 供圖

雲南網訊(記者 蔡侯友) 9月2日,記者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 2020年8月7日和8月28日,國際人類學權威刊物《人類進化(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分別以《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的中新世猴科最東部的代表---奔德裡中猴在中國昭通的發現》和《東亞最古老的疣猴類跟骨》為題,同期在線發表了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共同主持的昭通新近紀古猿動物群研究的兩篇最新成果。該研究結果顯示:亞洲金絲猴祖先可能是640萬年前的昭通中猴。

中猴是最早被學術界記錄的靈長類動物化石之一,160多年前就發現於希臘雅典附近的佩克米(Pikermi)地區,後來在伊朗、阿富汗、俄羅斯、巴基斯坦等歐洲、西亞和南亞距今820-710萬年的地層中都有發現,是地理分布最廣泛的非人靈長類化石代表之一。

昭通中猴化石標本發現於2009年和2010年,是這一物種到達歐亞大陸最靠東部的化石記錄,也是該屬種在東亞的首次發現。新發現的中猴為一雌性個體,體重大約為7.26—-7.11千克,與昭通古猿大體處於同一時代。這是已知的歐亞大陸中猴和古猿共生的兩個地點之一,反映出這兩種靈長類可以分別利用森林和開闊的林地或與「補丁狀」草地鑲嵌的環境,避免了食物競爭而滅絕。

詳盡的解剖學特徵對比和定量分析表明,昭通發現的中猴與歐洲的發現為同一個種。700萬年以來,由於歐洲東南部持續乾旱,而東亞由於青藏高原的隆升和亞洲季風氣候的形成,對熱帶—亞熱帶森林環境影響較為緩慢,直到距今300—400萬年前環境才開始朝乾冷方向快速惡化,由此保存了適宜新近紀動植物古老物種倖存和新物種形成的環境。多學科綜合研究表明,昭通水塘壩650—600萬年前森林茂密,有開闊林地和補丁狀草地相間的湖沼邊緣靜水環境,夏季相對暖溼,冬季相對乾冷,但季節變化程度相對較弱。歐洲的中猴由於其運動功能的多變性,能適應各種緯度、溫度和降雨量的環境以及採食水果、樹葉及堅果、種子等顆粒狀的多樣性食物,使其得以沿著南邊的森林走廊長途遷徙,來到東亞南部森林廣布的「避難所」(昭通)生存下來,最終演化成部分或全部現生亞洲疣猴、更可能是現生金絲猴類的最原始的祖先。

亞洲金絲猴祖先可能是640萬年前的昭通中猴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吉學平 供圖

亞洲金絲猴祖先可能是640萬年前的昭通中猴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吉學平 供圖

上世紀末,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多項前人的形態學研究推測,亞洲金絲猴的祖先應是類似中猴的古靈長類,但古生物學者一直沒有找到化石證據支撐。2012年,分子生物學的一項研究推斷金絲猴最早的祖先應是在距今670—730萬年期間由中國雲南地區的一種猴科動物演化而來。昭通水塘壩發現的化石證實了上述推斷。未來研究團隊還將尋找更多的年代更晚的演化「缺環」,進一步追蹤亞洲環境變化與生物演化的耦合現象。

此項研究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聯合主持,吉學平研究員、Nina G. Jablongski教授、Dionisios Youlatos教授分別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希臘亞裡斯多德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美國哈佛大學、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亞利桑那大學、雲南大學、西北大學、西澳大利亞大學、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昭通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昭陽區博物館等單位的學者參與了研究。項目由中科院戰略性先導計劃(B類),美國自然科學基金、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美國貝爾瑪學院、昭通市和昭陽區人民政府等機構的聯合資助。

自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位於昭通市昭陽區太平辦事處水塘壩社區的水塘壩古生物化石地相繼發現古象骨架、古猿頭骨及其他哺乳動物、植物化石5000多件,被稱之為600萬年前的物種「避難所」,引發國內外轟動和關注。亞洲中新世古猿600萬年後為何神秘消失?為何在亞洲古猿缺失的時間裡非洲卻出現了最早的人類?為什麼水塘壩的很多古脊椎動物體型巨大?為什麼罕見地出現大量鳥類化石集中保存的情況……儘管水塘壩化石地古生物科研成果豐碩,但如今的水塘壩古生物化石群仍留下不少待解之謎。

相關焦點

  • 【探索】最新發現!640萬年前的昭通中猴可能是亞洲金絲猴祖先
    640萬年前的昭通中猴可能是亞洲金絲猴祖先 2020-09-03 15:0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金絲猴是中國特有動物,祖先卻起源於歐洲,只因640萬年前變故!
    金絲猴是中國特有動物,祖先卻起源於歐洲,只因640萬年前的變故!提到金絲猴,想必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奶糖吧,或者是一身金色毛髮的毛茸茸形象。其實早在2009年的時候,科學家在我國雲南發現了一組距今大約640萬年的化石,經證實這是一種從地球上滅絕的中猴,我國並不是唯一一個發現中猴化石的地區,早在100多年前,歐洲就已經發現了,當時科學家們推測中猴化石之所以會出現在中國和歐洲,很有可能是因為它們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廣有分布。
  • 「2020年度世界十大人類起源研究新認知」揭曉,昭通水塘壩研究成果...
    現生亞洲的疣猴類都可能是這一物種的後代(特別是金絲猴最可能的祖先類型的代表),這一物種持續佔領非人靈長類居住的高度季節化和極端的生境。 這一發現直接與人類進化歷程相關聯,因此非常重要,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現在沒有滅絕的靈長類如何倖存、繁盛和全球遷徙。
  • 中國昭通水塘壩研究成果入選 「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
    《Bournemouth大學研究人員發現迄今最長(1.3公裡)的距今1.15-1.3萬年前的現代人腳印化石》2.《Chatham大學研究人員在坦尚尼亞發現距今6000-19000前最大的現代人腳印化石群》3.《沙烏地阿拉伯沙漠古湖泊表面發現12萬年前人類和動物腳印(此前人類穿越阿拉伯腹地的記錄是距今8.5萬年)》4.《(中國昭通)發現的中猴化石顯示古代靈長類也從事長距離遷徙旅行》5.
  • 今日科技話題:穀氨酸能神經元、試驗太空飛行器、中猴化石、乳齒象...
    研究發現,基底前腦區的穀氨酸能神經元對睡眠壓力積累起到重要的調控作用。——中國新聞網2我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我國9月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怒江金絲猴:金絲猴家族最新成員
    怒江金絲猴個體體重約20-30kg,體長55.5cm,尾長78cm,全身覆蓋茂密的黑毛,頭頂有一撮細長而向前捲曲的黑色頂毛,頗有些「放浪不羈」。耳部和頰部有小面積的白毛,面部皮膚呈淡粉色,下頜上有獨特的白色鬍鬚,這也讓怒江金絲猴看起來有些「顯老」。它們的鼻梁骨已經退化,鼻孔幾乎與面部平行,「朝天鼻」非常明顯,因此怒江金絲猴又被稱為黑仰鼻猴。
  • 人類起源不是非洲,科學家發現1200萬年前人類祖先已學會直立行走
    近日,科學家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在德國巴伐利亞州一個淤泥坑中發現的一具古猿遺骸表明,人類祖先開始直立行走的時間比之前所認為的早了數百萬年。分析了在一處考古遺址發現的超過1.5萬塊骨頭,該地位於德國慕尼黑以西約70公裡處。
  • 4.5萬年前,青藏高原洞穴中生活著神秘人,他們不是人類祖先!
    前不久,在西藏的一個洞穴中,也發現了丹尼索瓦人的DNA,發現他們曾經在這裡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根據介紹,最早在1980年的時候,一名僧侶路過這裡的時候,在洞穴中發現了一個丹尼索瓦人的下頜骨化石,從這個時候開始,當地的僧侶就將這個地方作為「神秘聖地」,認為這個洞穴是屬於他們的地方。
  • 亞洲首例!江西發現霸王龍足跡……化石尺寸驚人!
    它們生活在晚白堊世的最後300萬年,距今約6850至6550萬年前,隨後在白堊紀—古近紀大滅絕事件中銷聲匿跡。暴龍的化石被發現於北美洲各地;亞洲則有其親戚——特暴龍、分支龍等。這個標本最初是當地人在修路的時候發現,施工隊清理石頭時候發現一塊巨大的紅色砂巖上有一個奇形怪狀的印記。當地施工隊便派人聯繫並告訴了鈕科程,這個印記看起來像是由一隻恐龍或者是某種巨大的三趾動物留下的。
  • 十大考古發現之疥疙洞遺址|中國人的祖先從哪裡來?
    那就很可能,這是一個連續演化的結論。」這一發現為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早期現代人可能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假說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學依據。人類的起源與演化是目前學術界的熱點課題。目前學術界主要有走出非洲學說和多地區進化學說兩種觀點。
  • 現代人類祖先有變?四種人類已經滅絕
    在地球上,現在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和熟悉傳統的「走出非洲」模式,現代人類最先是在非洲進行進化,然後通過分散到其他大洲去,大約在6萬年前,人類第一次走到了澳大利亞。科學通過DNA分析和其他化石鑑定技術,給出了一個驚人的答案,將會改寫現代人類的起源,人類「走出非洲」模式將被否定。
  • 十年內人類進化史重大發現:智人出現時間提前10萬年
    目前科學家知道這些納勒迪人骨骼化石的歷史可追溯至33.5萬至23.6萬年前,納勒迪人具有遠古人類和現代人類的混合特徵,該物種在人類進化史上與其他幾支物種重疊出現。在2019年宣布該發現之前,研究人員僅在衣索比亞和肯亞幾處地點發現該物種的骨骼碎片。超過350萬年的遠古人類化石極為罕見,而該發現獨特之處在於它挑戰了之前的科學假設——南方古猿是南方古猿阿法種的直系祖先,之前發現的著名「露西」古猿化石就屬於南方古猿阿法種,目前基於這項最新發現,科學家證實這兩支物種在人類進化史上出現在相同時期。
  • 5000萬年來,人類在不斷進化,為何眼睛卻毫無進化痕跡?
    為了解答這個謎團,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科學家團隊,近日和德國、法國的科學家們一起,通過大數據分析研究,發現我們的眼睛,竟然和5000萬年前相同,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往下看。
  • 1300萬年化石報告 屬於某種海豚的原始祖先
    哥倫比亞古生物學家日前發表了一篇關於1300萬年前化石的報告。該化石最初是在2018年發現的,他們認為這可能屬於某種海豚的原始祖先。該化石為塔塔科沙漠可能曾經是海豚、海龜、海牛等祖先的家園這一假設提供了證據。如今,哥倫比亞波哥大的塔塔科沙漠是哥倫比亞第二大沙漠,也是該國最具吸引力的自然美景之一。
  • 蝙蝠祖先是誰?科學家在內蒙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謎團終被揭開
    那麼蝙蝠的祖先是誰?2006年時,科學家在內蒙寧城發現了一種帶有翼膜的哺乳動物的化石,該化石距今有1.25億年,而翼膜便是翼龍的飛行結構,這是一個新的發現,古生物學家將其命名為「遠古翔獸」,並且創建了「翔獸目」這一新的類別。
  • 新發現:擁有30萬年歷史的頭骨可能來自非洲的「幽靈」種群
    而在最近,一項新的研究發現,近一個世紀前發現的一個神秘但保存完好的原始人類頭骨,來自於大約30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個族群,而當時最早的智人正在進化。但對於他的疑問還有許多,例如,他究竟是否屬於人類的祖先,又或者是與另一物種進行雜交後產生了人類的祖先,這依然是個謎。
  • 最晚滅絕的史前人種距今一萬年,曾經和智人一起生活
    早在220萬年前,在廣袤的東非草原就已出現了類似人屬的動物,200萬年前,人類開始了離開非洲的計劃。從溫暖如春的伊比利亞半島,再到白雪覆蓋的北歐森林,經過阿拉伯半島進入亞洲溼熱的雨林。整個亞歐大陸都有人類的腳印,棲息環境的多樣,使得人類展現了不同的類型。
  • 方舟:移動速度和似雞龍差不多快的中猴,這還是我們認識的中猴嗎
    中猴的體型非常小,我們可以把它放在肩上,它會幫我們一起攻擊敵人(丟糞便攻擊),雖然幾乎沒什麼傷害,但是可以減慢敵人的移動速度,為我們爭取時間。起源mod裡的中猴們比原始中猴厲害多了。火、冰、毒、土屬性中猴起源裡的中猴有火、冰、毒、土四種屬性,和其他生物不一樣的是,它們的頭頂上會有一個小球在漂浮著,感覺它們要得道成仙了。小編觀察了一會,發現它們的糞便竟然是人類糞便(一臉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