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銀行首席劉利剛:人民幣進入升值通道 短期看到6.9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觀察網

原標題:花旗銀行首席劉利剛:國際化加速開啟 人民幣進入升值通道,短期看到6.9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鄭一真 「到2030年,人民幣也會逐漸取代英鎊,變成全球第三大支付貨幣,我們預期佔比在7.9%左右,比現在的1.76%有一個大幅的上升,但和現在其他兩大主要全球支付貨幣——美元(40%)和歐元(34%)的距離還是非常大。」花旗銀行在最新的研報中預期。

從幾個數據指標可以看到過去十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成績,比如人民幣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在美元、歐元、英鎊、日元後面,佔全球支付貨幣的1.76%。人民幣在中國貿易結算的份額於2015年一度達到29%,在2020年第二季度這個比例是14%左右。自從2015人民幣加入SDR以來,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的份額從2016年的大概1%左右增到現在的2%,但相比美元的60%依然有不小的差距。

時值「8·11」匯改五周年之際,在中國和美國脫鉤愈演愈烈的壓力之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再度加速。花旗銀行研究部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在近期的媒體交流會中表示,破除美元壟斷,加速人民幣國際化,一方面要積極推動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和支付的貨幣,同時要考慮到讓海外機構投資人配置更多的人民幣資產,這也要求中國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更加國際化,未來中國的金融機構是真正能夠助推人民幣國際化最主要的因素。

基於此,劉利剛看好人民幣和中國債券市場。其預期,短期人民幣會逐漸升到6.9。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海外機構資本大幅流入,同時中國資本帳戶的開放還是相對慎重,中長期比如在2025年,劉利剛認為人民幣匯率會在5左右。

經濟觀察網:過去十年,人民幣國際化經歷了兩個很不一樣的時期,2010年至2015年人民幣國際化加速推進,而2015年至2018年底人民幣國際化的速度顯著放慢。您的最新研報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將加速,背後的動因是什麼?

劉利剛:中國和美國金融脫鉤的風險和外部貨幣政策環境造成了人民幣在今後必須加速國際化的進程。首先,人民幣國際化加速的政策信號已經變得非常明確,在陸家嘴論壇上人民銀行易綱行長已經說了,在今後上海應該對人民幣的資本項下可兌換先行先試。這是中國政府在逐漸推動資本帳戶開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信號。信號明確的背景是現在中國和美國關係非常緊張,下一步中國和美國金融脫鉤的風險確實在加劇,也帶來以下風險,比如,現在美國推出的「香港自治法」,其中關於對個人的制裁和香港金融機構的制裁的規定,這可能會使一些香港金融機構在獲取美元的流動性方面帶來障礙,甚至會被剔除於美元為主的跨境支付系統SWIFT。最近美國財長努欽表示,如果中概股不能滿足美國的會計準則要求,2022年要從美國的證券交易所退市。中國和美國金融脫鉤的風險之下,中國需要考慮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對衝美元流動性的短缺,一個比較好的對衝方式是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外部貨幣政策環境又回到了2008-2009年的狀況。2008年金融危機,美聯儲很快把政策利率降到0,同時美聯儲也進行了量化寬鬆,這次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美聯儲也做了同樣的事。這次的政策的反映和力度是超過08、09年水平的,我們現在又回到一個流動性泛濫的國際貨幣環境。

今後一段時間,人民幣會有進一步升值的壓力,特別是中國的資本市場已經完全開放,外資在中國資本市場來配置資產變得更加便利,如果不做相應對衝的話,人民幣的升值將會非常快,同時大幅的資本流入也會造成進一步的資產泡沫的攀升。

經濟觀察網:人民幣國際化會在哪些方面加速?未來可能會有哪些制約因素?

劉利剛:央行和外管局對中國資本帳戶的管制逐步放鬆,2018年以來,央行、外管局已出臺一些新的政策來為人民幣國際化鋪路,比如QDLP和QDIE的試點方面在深圳和上海進行,在2018年4月份QDII重啟等。今年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以前海外的機構投資人要到中國來投資人民幣資產在匯出收益時,不應有貨幣的錯配。比如以前的規定是100萬美元到中國來投資,出去的時候90%還是以美元的方式出去,現在對幣種的要求不復存在。海外機構投資人想匯出收益,完全可以用人民幣一次性地支付到他的海外營運中心,比如中國香港、新加坡或者倫敦。這樣一些放鬆的政策可以便利資本流入,同時也使人民幣的流出變得更加便利。

在貿易方面,今年寶武鋼鐵公司已經可以和全球主要三大礦山用人民幣來做鐵礦石的進口,中國每年大概要進口1000億美元的鐵礦石,如果都用人民幣來做的話,等於每年中國可以支付出去的人民幣大概是7000億人民幣,這將是非常大的一個規模。這些錢到巴西和澳大利亞之後,這兩個國家也可已用收到的人民幣直接從中國進口他們所需要的製造業產品。另外一個主要進口商品是石油,現在中國和一些海灣國家已經用人民幣做交易,和俄國的石油交易也是大部分用人民幣。現在中俄的貿易只有46%用美元,其餘是人民幣交易。

今後,如果中國的大部分進口可以用人民幣來支付的話,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的領域將會變得更加重要,海外的人民幣資金池將會變得越來越大。中國香港、倫敦、新加坡可能會變成全球更加重要的人民幣交易的中心,這樣也會助推人民幣進一步的國際化。

另外,金融基建大幅的加強也為國際化鋪路,中國已經建立了跨境人民幣的支付系統(CIPS),160個國家都可以用這個交易系統來接收人民幣,今後在深度方面加強的話,確實可以逐漸的挑戰現在的SWIFT和CHIPS這兩個支付系統。 雖然,中國央行的數字貨幣方面非常領先,短期內還是比較難支持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但是中長期隨著各個主要央行都開始用中央銀行的數字貨幣,將來的互聯互通就會變得比較容易,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金融基建在不久的將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人民幣國際化有很長的道路才能走完,制約人民幣變成全球主要的支付貨幣的因素可能有這樣一些:第一,雖然中國在繼續開放資本帳戶,但是我們在資本帳戶開放的過程中還是非常謹慎。我們要避免其他國家在資本帳戶開放過程的危機,因為在監管能力跟不上的時候,資本大幅進入、大幅流出會造成金融市場的不穩定,甚至出現金融危機的狀況。第二,我們要看到,中國經濟還有一些結構上的脆弱點,我們的經濟結構還不是很平衡,同時我們的公司債務,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債務和地方政府的債務還是比較高,在監管方面,在透明度和政策變化方面也跟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這也會使海外的機構投資人不會把很多的資產配置到人民幣資產上。第三,中國的銀行系統在今後可能會出現新一輪的壞帳,這個過程中銀行系統還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為主,它的國際化程度肯定會受到一定製約。中國的四大銀行的國際化還缺乏一些國際化的人才和產品,所以這也是制約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原因之一。

經濟觀察網:現在美聯儲利率比較低,中國經濟率先復甦的情況下,外資會持續流入中國。現在哪類資產對外資來說更有吸引力,外資流入會受到中國和美國脫鉤的影響嗎?

劉利剛:我們確實看到海外機構投資人在積極地加大人民幣資產的配置。從資產類別上,股市、債市都是他們進入的首選,這要看海外機構投資人基金的投資模式,有一些基金是股票為主,肯定是進入中國的股市。另外是一些固收類基金,中國的銀行間債務市場應該是他們的首選。因為中國貨幣政策的放鬆,再加上中國經濟是第一個走出經濟衰退的主要國家,中國股市已經進入了新一輪的牛市,很多的海外機構投資人非常願意增加在人民幣資產上的配置。債市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現在中國的利息相對比較高,中國和美國、中歐、中日的利差比較大,如果用十年期國債作為一個標的,現在中國和美國的利差有220個基點,和日本、歐洲歐元區的10年期國債的利差可能在300個基點左右,再加上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配置中國的債市也是一個收益率相對比較高的投資。

我們也已經看到美國政府的一些政策對美國機構投資人的影響,比如要求美國社保基金不要投中概股,或者是投中國A股。但是,對歐洲、日本投資人來說,我們並沒有感到有這樣的政治影響。其實中長期的養老基金還是要給退休人員提供相對比較高的投資回報,如果政治因素太強的話,退休基金也會失去很好的投資資產,退休人員利益會受到損失。政治幹預是有,但是不會成功的。這些政策也會轉變。美國到11月份大選,不同的大選結果也會影響現在美國政府的政策,將金融資本的武器化這樣一些極端的政策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轉向。

經濟觀察網:2015年的時候,跨境資本的大幅流動造成了人民幣的快速貶值,現在再進一步加大資本帳戶開放的情況下,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風險,您是怎麼評估這個風險?

劉利剛:確實這個風險存在。現在中國和美國、中歐的利差非常大,同時再加上中國現在資本市場基本向海外機構投資人開放,他們進入中國資本市場來配置人民幣資產的能力在大幅上升,我們在今後一段時間可以看到更多資本的流入。資本流入會造成兩方面的結果,一方面是人民幣升值,另一方面是資本資金大規模進入股市、債市,也會造成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資產泡沫的攀升。

在這種情況下有兩種政策可以對衝這樣的風險,一是要鼓勵資本流出,使淨流入不會變得很大。我們應該鼓勵人民幣支付出去,這樣一來會減弱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另外,今後是不是央行應該進一步把比較高的利息調下來,這樣一來,加上風險的因素來看投資回報率的話,如果說人民幣資產的投資回報率不比美元、歐元、日元高很多的話,也會抑制大規模的資本流向中國。

雖然說央行比較擔心把利率降下來,一部分資金可能又回到房地產市場上去,催生房地產市場的泡沫。但是從歷史上來看,利息的高低並不是影響中國房地產市場價格的主要因素。現在中國居民資產配置的選擇比較少,同時中國的儲蓄率又非常高,在前近二十年,至少配置房地產投資沒有錯,國內居民有比較強的購房欲望。但是這樣的購房欲望,不可能通過利率政策抑制住,必須通過一些宏觀審慎的政策來才行,包括稅收、限購等等。我們不應該因為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又重新回暖就認為現在利息已經很低了,從實體經濟來看,經濟復甦還是不均衡,特別是在需求端也是比較疲弱,我們認為央行在今後還是要有降息的必要。

降息可以抑制下一步金融風險的產生,同時對支持實體經濟有很大的幫助,我認為貨幣政策放鬆現在還是難言退出。

經濟觀察網:市場上現在傳聞紛紛說香港可能會被美國踢出SWIFT系統,這個可能性會有多少?

劉利剛:總的來看,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小的但是市場震蕩很大的尾部風險(tail risk)。這是一個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政策,美國財政部要做這樣制裁的話,必須考慮美國金融機構在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的利益,其實中國和美國之間在商品貿易上有很大的不平等,但是在服務貿易方面,美國對中國有很大的貿易順差,特別是金融服務業方面。其實在這方面,美國金融服務業在中國內地、在中國香港的利益遠遠超過中國金融業在美國和中國香港的利益,所以說這是一個要慎重考慮的政策。

這樣一個政策其實對美元在全球的霸權也是非常不利的,香港市場是一個非常大的美元市場,大概有非美本土交易的30%, 因為香港的匯率制度是以美元掛鈎的聯繫匯率制度,所以香港的整個金融系統是以美元為主的體系,如若美國的制裁措施在今後會造成聯匯制度的改變,比如像新加坡那樣的一個以一攬子匯率為主的匯率制度,香港不用以美元為主的聯匯制度的話,對美元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同時這樣一個政策如果說在大選之前出臺的話,一定會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大規模的振蕩,這樣的振蕩對美國金融系統也是一個衝擊,其實這對川普總統連任是完全不利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基準(baseline)風險。雖然金融機構應該考慮使用對衝工具來規避一部分尾部風險,但是這並不是我們基準的風險。

相關焦點

  • 花旗銀行首席劉利剛:國際化加速開啟 人民幣進入升值通道,短期看到...
    花旗銀行在最新的研報中預期。從幾個數據指標可以看到過去十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成績,比如人民幣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在美元、歐元、英鎊、日元後面,佔全球支付貨幣的1.76%。人民幣在中國貿易結算的份額於2015年一度達到29%,在2020年第二季度這個比例是14%左右。
  • 花旗銀行劉利剛:明年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或升值至6
    花旗銀行劉利剛:明年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或升值至6 澎湃新聞記者 蔣夢瑩 2020-12-24 17:03 來源:澎湃新聞
  • 花旗銀行劉利剛:明年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或升至6
    來源:澎湃新聞疫情之下,中國出口屢創新高,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離岸和在岸市場延續升值勢頭。2021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勢頭如何?接下來人民幣的匯率將如何走?花旗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近日在2021年宏觀經濟展望線上交流會上指出,花旗銀行預計明年中國經濟有望達到8.2%的增速。明年一二季度經濟增速將非常強勁,預測明年一季度同比增速將達16%。到明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又將回到潛在增長率水平。關於財政政策,劉利剛表示,花旗銀行認為中國的財政政策在明年將逐漸走向財政政策正常化和可持續的過程。
  • 花旗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明年中國GDP增速將達8.2% 寬鬆...
    原標題:花旗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明年中國GDP增速將達8.2%,寬鬆貨幣政策退出需謹慎   12月22日,花旗
  • 花旗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明年中國GDP增速將達8.2%,寬鬆...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花旗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明年中國GDP增速將達8.2%,寬鬆貨幣政策退出需謹慎12月22日,花旗銀行研究部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
  • 花旗銀行劉利剛:明年中國GDP增速將達8.2%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花旗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明年中國GDP增速將達8.2%,寬鬆貨幣政策退出需謹慎12月22日,花旗銀行研究部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預計明年中國GDP增速大幅反彈,全年整體增速預測將達
  • 花旗銀行劉利剛:弱美元將持續至2022年,人民幣國際化將會加速,2030...
    「多因素助推之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會加快,到2025年,人民幣在國際主要支付貨幣中會取代日元,變成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到2030年,人民幣會逐漸取代英鎊,變成全球第三大支付貨幣。」 近日,花旗銀行研究部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接受券商中國記者採訪,分享了對人民幣國際化及匯率市場的看法。
  • 花旗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央行今年仍有必要降低政策利率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專訪花旗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央行今年仍有必要降低政策利率隨著美元指數走弱,人民幣漲勢如虹。二者強弱何以發生「逆轉」?與此同時,利差的加大以及開放的中國資本市場吸引大幅資本流入,外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來配置人民幣資產在顯著上升。據花旗數據,截至8月底,中國的實際FDI淨額同比增長仍超過20%,而債券連接計劃的投資組合流入達到5850億元人民幣,幾乎是股票市場流出3000億元人民幣的兩倍。
  • 摩根史坦利預計到2021年底人民幣可能會升值至6.6
    年初以來,人民幣匯率上演「過山車」行情。前5個月,人民幣匯率幾乎單邊下行,一度跌近7.20關口。6月之後人民幣匯率走勢止跌回升,升值預期日益增強。在剛剛過去的8月,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累計漲幅已達1.8%,為去年1月以來最大單月漲幅。進入9月,人民幣升值也沒有停。
  • 專訪花旗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央行今年仍有必要降低政策利率
    與此同時,利差的加大以及開放的中國資本市場吸引大幅資本流入,外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來配置人民幣資產在顯著上升。據花旗數據,截至8月底,中國的實際FDI淨額同比增長仍超過20%,而債券連接計劃的投資組合流入達到5850億元人民幣,幾乎是股票市場流出3000億元人民幣的兩倍。
  • 海外資金快速流入引發人民幣升值擔憂
    花旗集團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表示,2021年將有「大量」外國資金追捧人民幣計價資產,因為在岸資產的收益率遠高於世界其他地區。他預計,到明年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會上漲10%,達到1美元兌6元人民幣,甚至更高。自今年5月底以來,因中國經濟持續從疫情中反彈,人民幣一直在升值,已達到兩年多來的高點。
  • 花旗:因海外資金追逐中國資產,人民幣匯率明年或升至6
    來源:財聯社APP隨著中國領先全球經濟復甦,國際資金正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債市和股市,花旗(Citigroup Inc.)預測,這可能將推動人民幣匯率在明年升至6。花旗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認為,2021年將有大量海外資金追捧人民幣計價資產,因為這些資產的收益率遠高於世界其他地區。他預計,到明年年底,美元兌人民幣可能會下跌10%至6,甚至更低。
  • 花旗:因海外資金追逐中國資產 人民幣匯率明年或升至6
    財聯社(上海,編輯 周玲)訊,隨著中國領先全球經濟復甦,國際資金正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債市和股市,花旗(Citigroup Inc.)預測,這可能將推動人民幣匯率在明年升至6。花旗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認為,2021年將有大量海外資金追捧人民幣計價資產,因為這些資產的收益率遠高於世界其他地區。他預計,到明年年底,美元兌人民幣可能會下跌10%至6,甚至更低。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海外基金已將在岸債券和股票的持有量增加了逾30%,達到創紀錄水平,部分原因是中國國債和股票被納入更多的國際指數,還有部分原因是中國相對於其他市場的利率溢價較大。
  • 【首席視野】花旗劉利剛:中國股市能持續為外資帶來超額收益
    在談及中美之間每一次的風吹草動都劇烈地撩撥市場的神經、大洋彼岸的金融機構如何抉擇之時,劉利剛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華爾街和全球500強企業都對美國政府現在的對外政策比較擔心。近日經濟觀察報記者專訪花旗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這位在外資及國際機構工作了二十餘載的資深業內人士,對國際局勢有清醒的認識。他認為,逆全球化的趨勢已經在發生,「我不同意中美之間脫不了鉤」。
  • 花旗:央行貨幣政策正在發揮作用 二季度降準可期
    花旗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在日前的媒體見面會上表示。  同時,一些向好跡象已經出現,海外機構投資人對人民幣、中國境內股市和債券市場的配置熱情正在提高。  「預計2019年GDP增速為6.2%,上半年經濟還將保持疲弱,下半年會有所改善。四個季度的GDP增速預計分別為6.1%、6.2%、6.2%和6.3%。」劉利剛說。
  • 花旗銀行:中國下半年GDP將同比增長5.9%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李文7月24日,花旗銀行研究部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就今年下半年宏觀經濟展望發表觀點。花旗預計,中國下半年GDP將同比增長5.9%;預計第三季度GDP增長將逐步攀升至5.5%,第四季度將同比增長6.3%,但經濟復甦的步伐可能不均衡。生產和基礎設施投資的恢復可能比消費和資本支出的恢復要快得多。劉利剛表示,由於全國人大五月下旬召開,財政刺激措施的實施也推遲了。
  • 花旗銀行劉利剛:預計明年海外機構投資者會首選中國債市投資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李文12月22日,花旗銀行研究部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就2021宏觀經濟展望發表觀點。劉利剛表示:「我們認為明年中國經濟有8.2%的增速。對於明年的季度增長走勢,我覺得是一個周期逐漸收斂的狀況,明年第一季度中國一定會有非常強的同比經濟增速,因為基數的原因。我們預測明年一季度有16%的同比增速,但是這樣的同比增速在二季度會降到8%,三季度為6%,四季度為5%。在明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又回到潛在增長率水平,明年下半年是平均5.5%的增速。」
  • 美元指數創逾兩年新低 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破6.91
    8月21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開盤跳漲逾100點,升破6.91關口,與此同時,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逾50點,升破6.90關口。截至10點05分,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分別報6.9060、6.8997。
  • 人民幣升破6.8 不到四個月漲4000點 是否進入升值通道?
    這是否意味著人民幣匯率進入了長期升值通道?專家認為,下階段美元走勢仍存不確定性,對於現在是否形成人民幣長期升值趨勢應謹慎看待。不過,基於目前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態勢等因素來看,人民幣至少將在年底前繼續維持強勢。
  • 2020年美元走勢解讀:為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漲?
    9月2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報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8376,較上一個交易日調升122個基點,至此人民幣中間價已經連續七個交易走高,創下自2019年5月14日以來的最高值。匯率大漲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