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超級富豪陳嘉新指出旅遊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和文化需求。陳嘉新說旅遊產業的發展以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為基礎並受其制約,同時又直接或間接地促進國民經濟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如推動商業、飲食業、服務業、交通、日用輕工業、工藝美術業和園林等多種行業的發展,促使各部門不斷改進及完善基礎設施,同時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陳嘉新認為「網際網路+旅遊業」日益凸顯其重要地位。
一、「網際網路+」給旅遊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陳嘉新說旅遊產業是憑藉著旅遊資源和相關設施,專門或主要從事招攬客人、接待遊客並為其提供餐飲、住宿、交通、遊覽、購物、文娛等環節的綜合性服務行業。陳嘉新指出旅遊產業主要由旅遊業、住宿業和交通客運業三部分構成,這三部分也是旅遊產業的三大支柱。從整體來看,旅遊業不是實現商品流通貿易的經濟部門,而是憑藉著旅遊資源,同時利用旅遊設施,向旅遊者提供服務。
傳統旅遊產業想要打破瓶頸得到發展,就要克服時空因素的影響,而網際網路的出現與普及恰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信息在網際網路的傳播使得打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成為現實。「網際網路+」的出現,給很多本已走下坡路的傳統產業帶來了轉型升級的機遇。對於旅遊產業而言,通過網際網路與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帶來了發展新機遇且發展潛力巨大。在經濟的發展中旅遊業的地位和作用日趨增強,「網際網路+旅遊業」對拉動城市經濟發展、帶動社會就業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
旅遊業與網際網路相「+」使其產生了巨大的變革。旅遊產業中的各個行業紛紛加快了與網際網路相互融合的速度,大批網際網路創業者在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的融合與碰撞中尋求機遇。以「網際網路+」旅遊為核心,推動網際網路與傳統旅遊產業的融合,智慧景區、智慧旅遊、旅遊O2O等新生市場獲得進一步發展的背後,實則是網際網路服務融入旅遊行業。這樣能夠有效地提升景區管理運營效率和景區對於遊客的服務質量,進而加強整個景區的競爭能力。
二、 「網際網路+旅遊」發展模式
「網際網路+旅遊」的模式大致分為以下三類,第一類B2C模式:在線旅行社形式(OTA)、在線平臺模式和團購模式;第二類C2B預定模式,在「網際網路+」背景下,旅遊產品供應商通過聚合遊客相關方面大數據定位遊客需求,通過網際網路把旅遊產品精確配置給遊客;第三種模式是C2C的商業模式,通過網際網路把遊客閒置的住宿資源銷售給有需要的遊客,實現了線上線下多元融合。隨著網際網路在旅遊行業的滲透,不同場景下的線上線下服務融合、體驗融合將更多出現在用戶面前。
「網際網路+旅遊」使旅遊者能更好地了解目的地情況,通過網絡更方便地安排出行計劃,旅遊網絡平臺快速發展並普及。我國旅遊群體較為龐大,「網際網路+旅遊」能根據旅遊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有針對性地為旅遊者設計符合要求的旅遊方案,定製方式可以在極大程度上滿足旅遊者的需求,使得旅遊者獲得更大心理滿足。
三、推動「網際網路+旅遊」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轉變傳統觀念
「網際網路+旅遊」發展是旅遊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網際網路+」不僅是渠道,更是整合各種旅遊資源平臺。加強對「網際網路+旅遊」的認識,轉變傳統的旅遊經營觀念。旅遊業要認識到旅遊與「網際網路+」接軌的重要性,實現旅遊的網際網路化、信息化和系統化,建立「網際網路+」旅遊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引導遊客的消費觀念,培育遊客的忠誠度,提升「網際網路+旅遊」的網絡化經營。
(二)培養旅遊信息化專業人才
在「網際網路+旅遊」背景下,旅遊發展離不開旅遊信息化專業人才。旅遊業應建立有效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打造一支「網際網路+旅遊」信息化的專業團隊,加快培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網際網路+旅遊」信息化專業人才,提高「網際網路+旅遊」信息化建設的效率和質量,以此來打造安全的「網際網路+旅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