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租公寓和共享單車,「看上去很美」的分享經濟故事怎麼講下去

2021-01-04 第一財經

很多原本簡單的事,現在都搞得很複雜,比如租房子。

今年七夕,樂伽公寓通過其官方微信平臺發布公告,確認停止運營,無力履行合同和償還欠款。樂伽公寓在南京、蘇州、杭州等8個城市均有布局,成立了300多家籤約中心,為超過40多萬客戶提供服務,管理的房源超過20萬套,目前大量租房者正在維權中。

房租中介還是金融中介?

樂伽和眾多租賃平臺一樣,採用的模式是「高收低租」。該杭州公司前員工曾表示,樂伽入杭後作風「生猛」、「攪亂了市場」。

長租公寓傳統盈利就是一個差價:一套房源月租5000元,平臺以4800元到4900元的價格籤下,一年只給11個月房租,權責託管籤3年。品牌方賺的是一個月房租和之後2年的差價。

樂伽公寓進來後,本來月租5000的房子,樂伽公寓直接給5500元,以求短時間快速搶奪房源。而在房屋租不掉的情況下,經常以低於市場價1000元/間的價格拋售。並且以優惠去遊說租客半年付或年付,而支付房東卻是季付。用更多現金,去拓展新的房源。

但天底下真有高買低賣的生意嗎?像樂伽這種平臺才不傻,只要有源源不斷的新房東進來,這個擊鼓傳花的遊戲就可以繼續玩下去。

類似的「配方」發生在去年8月,杭州長租公寓明星品牌「鼎寓」爆倉,資金鍊斷裂,停止運營。鼎寓的租客們曾通過銀行卡綁定一個網貸APP,通過「租金貸」一次性付了租金,再每月還給貸款APP相應的貸款金額。鼎寓破產後,租客不僅拿不到先行支付的押金,還依然要每月按時還貸款。另一方面,房東也未收到鼎家公司應給到的後續租金。雖然,經後續協調,租客無需再還貸款。但鼎家的破產導致了約4000戶租客受損,涉及的網貸平臺有6家。而就在半年前,鼎寓剛剛獲得1000萬元Pre-A輪融資。

長租的本質已經變味,你以為他們是房屋中介,其實很可能是金融中介。這裡涉及一項所謂「新生事物」——「租金貸」。雖然目前很多城市都已對此明令叫停,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是屢有身影。

租金貸的本質是一種小額消費貸款。中介平臺利用租賃合同申請貸款。消費貸的審批比較寬鬆,銀行也樂意放貸。但這個貸款實際上是給中介機構的。理論上,平臺正是利用租客的個人信用,給自己提供擴展的資金,直到房源都被它佔領。換句話說,平臺用大量租房人的個人信用做背書,進行資金套利。

這是一個中國版的「次貸」:

對租客而言,工作尚不穩定,利用消費貸款正好可以緩解經濟壓力;

對房東而言,有平臺託管,省時省力,按合同收錢,哪裡來的錢都一樣;

對平臺而言,賺房租差價太慢、太小、太辛苦,還是「租房子——擴張信貸——講故事——融資——上市」來得迅猛與偉大。

在三方看上去很美的「合謀」下,卻沒有成功者,只有多輸。背後的原因值得玩味與深思。

長租公寓,是下一個共享單車嗎?

去年,曾有兩位大咖對長租公寓發表犀利言論。

第一位是我愛我家前副總裁胡景暉,他曾發表評論:「長租公寓爆倉,一定比P2P爆雷更厲害。」

第二位是創業黑馬董事長牛文文,當時針對鼎家爆倉,他在微博發聲評論稱,「一個行當,如果過度金融化、過度放槓桿,必然會造成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最後毀滅整個行業。共享單車如此,P2P如此,區塊鏈如此,現在,連最古老、最傳統的房租租賃中介行當,也被快速金融化、過度金融化了,而且快要爆雷了。」

過度金融、過度槓桿,正是我們的時代特色。好像一個故事就能催生一個企業,甚至一個行業。像當年共享單車那樣「讓自行車回歸城市,用騎行去改變城市」的情懷故事,長租公寓裡講得也挺多,有政策的故事,也有情懷的故事。

2016年,國務院提出「租購併舉」,加快發展專業化租賃市場。同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加快機構化、規模化的租賃企業發展。一時間,萬科、龍湖、朗詩、碧桂園、遠洋、佳兆業等大型房產企業都跑步進場。

隨後兩年,「房住不炒」、租購併舉被一再強調。全國40多個城市發布相關政策,推進租賃市場發展。各大城市爭奪人才的計劃也陸續展開,三四線人口持續向一二線大城市湧入,也推動了租金的上漲。

政策背書、大城市人口淨流入,是資本湧向長租的最大原因。

其次,則是來自於「分享經濟」下的情懷故事。它們主要來自於YOU+、新派公寓等社群運營理念、服務,著重開發長租公寓的社交、文化等系列服務附加值。

在這兩個故事下,一時間資本蜂擁而入,品牌派系紛呈。大致可分為「五大派別」:

第一派,開發商系,以萬科泊寓、龍湖冠寓、旭輝領寓為代表,開發商利用、盤活手上閒置的商辦資源,打造集中式的長租公寓;

第二派,酒店系,如華住城家等,依託酒店品牌、管理能力,長短租結合,形成了並非主流的長租公寓;

第三派,創業系,如魔方公寓、YOU+、未來域等,強調社群運營、社區文化服務;

第四派,中介系,如鏈家——自如、我愛我家——相寓,房源大多較為分散;

第五派,地方國企系,如上海地產「城方」,首個國企租賃住房業務品牌,專注租賃用地、城市更新改造等租賃公寓業務。

這五大門派中,酒店派與國企派算不得主流。那麼,主流的其餘三派,現今日子如何?

中介系是近年來被曝光最多的。2018年全年,上海市消保委共受理了長租公寓類相關投訴3167件,同比增長2.2倍。投訴最為集中的就是資金問題,違反押金退還約定、誤導租客向第三方金融機構進行貸款,極易造成租客面臨個人資金或徵信風險。

最會講情懷故事的創業系,開始「避實就虛」,轉型為輕資產運營商,著重點放在租房客戶的社群文化、運營管理等附加值服務。對拿房、融資都沒有優勢的創業系來說,與開發商聯手,做好運營輸出,也是目前可見的最好出路。

看上去「背靠大樹好乘涼」的開發商系,日子也不好過。長租公寓主要依託母公司的支撐與發展,一旦銷售收縮,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就在上個月,接手不足一個半月的萬科長租公寓事業部總經理薛峰就辭職了,萬科「萬村計劃」也被曝觸礁。

曾經風光無限,如今經營慘澹。接下來,整合、合併是趨勢,像共享單車那樣紅海中隻身殺出兩三家寡頭,也不是不可能。

好的長租公寓模式本來是:

好的長租公寓=國企低價拿地+品牌開發商專業造房+創業系優質運營+中介平臺合理選擇

這甚至談不上是「好事」,而是「本來就是」。每一方,每個人,都幹著實事,不說故事。但就這麼「本來」的事,現在卻變得很難。

每個人都在說供應鏈,每個人都在說新經濟,每個人都在說故事。從一部自行車到一套房子,長租公寓和共享單車,恰恰都誕生、火爆於2015~2016年間。如今,ofo99元的押金還有人尚未退還,長租公寓的租金也打了水漂。很多「分享經濟」都是開頭很美好,結局很雞毛,令人唏噓。

看上去很美的「分享經濟」

共享單車和長租公寓經常被拿來類比,一是因為二者同樣的尷尬,在行政服務與市場服務的模糊邊界。

共享單車本來是行政公共服務,被市場化放開後,監管跟不上。同樣,長租公寓出生在「政策故事」的背景下,帶有濃重的行政色彩。又不像人才公寓、廉租公寓設置那麼多門檻,而是地方政府轉嫁給了開發商,成為市場化行為。在政策、市場、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多邊夾擊下,長租公寓日漸成為「縫隙」中的花朵。

共享單車和長租公寓,還有一點很像——二者都在講述近年來盛行的「分享經濟」的故事。有人說,2015年是中國「分享經濟」的元年。

它從優步、滴滴開始,滲透到個人生活的每個角落。出行的時候叫「快車」,或者地鐵站出來騎一輛「摩拜」單車,去「Wework」工作上班,所有疑問用「知乎」,晚上下班回到「泊寓」和鄰居聊天喝酒,周末旅行住宿不再用攜程而是「Airbnb」。這是最分享的經濟,也是「看上去很美」的生活。

那兩年,「分享經濟」成為資本天空中最閃亮的星。不談個分享,不足以論人生。大家紛紛盛讚這是一場社會運動,是數字世界中的人們可以兼顧工作和生活的新型商業模式。分享和網際網路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每個人可以更多地依賴彼此,而不是死板地受僱於某個企業,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副業,成為「微創業者」:司機、寫手、「民宿」老闆……

人們越來越離不開「分享經濟」,它似乎是一項可持續的模式,正逐漸取代主流商業。就像在計程車和滴滴之間,我們越發傾向於選擇後者——具有網際網路基因的平臺。

然而,看上去很美的故事,也有其暗淡的一面:在分享的同時,更需要強有力的保護和監管。共享單車各大城市「墳場」也正說明了監管的失敗。長租公寓也是如此,如何監管房屋租金押金動向,是不是能放任平臺大肆去搞租賃B2C?一系列的問題正考驗政府的監管能力。

共享單車當年的口號是「讓自行車回歸城市」。要回歸的不僅是自行車,更是每件事情的「本質」。租賃房子,就是幫客戶租房子,收取信息費或者差價,就是這麼簡單;賣菜,把控品質,低進高賣,討價還價,就是這麼簡單; 交通出行,計算多少時間,多少公裡,多少錢,就是這麼簡單。

不是什麼事都需要金融化、槓桿化,更不用一味去迷信信貸、融資、槓桿。相反,如何用緩慢、細碎的小錢積累成大錢,如何做好每件簡單的小事讓它成為大事——這才是我們要去相信的故事,回歸經濟的本質,回歸生活的本質。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群雄逐鹿難盈利長租公寓:又一個共享單車?
    群雄逐鹿難盈利長租公寓:又一個共享單車?  羊城晚報記者 趙燕華  當網際網路企業在資本的簇擁下開打網約車、外賣大戰後,戰火又從食、行燒到了和住有關的剛需市場:租房。有別於傳統租房模式的「網際網路派」長租公寓運營商們,能否成為住房租賃市場一條新的鯰魚?
  • 當代年輕人的花式虧錢:P2P,共享單車,長租公寓……
    當代年輕人攢錢的方式只有一種——開源節流; 虧錢的方式卻花樣百出:P2P,共享單車,長租公寓,炒股買基金追漲殺跌……
  • 上海消保委公布2018消費投訴數據:共享單車、長租公寓等成「重災區」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智慧型手機、行動網路和支付應用的結合,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一些新的問題。日前,上海市消保委 盤點了2018年的消費投訴熱點。其中,除了旅遊、家電等「傳統」投訴熱點,長租公寓、共享單車 等與網際網路相關的行業,也都成為了去年消費投訴的關鍵詞。
  • 暴雷,周期長,利潤低……長租公寓開啟上市渡劫模式
    投稿來源:科技唆麻2019 年不只是共享經濟的交卷年。美東時間 10 月 7 日,長租公寓服務商青客公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招股書,其中顯示其計劃於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交易代碼為「QK」,預計融資 1 億多美元,承銷商為摩根史坦利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 長租公寓、共享出行投訴多!網際網路及通信行​業服務讓人最鬧心
    報告顯示,去年全年共登記消費者投訴129878宗,同比增加15%,處理成功率50%,幫助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83億元,其中單個投訴挽回損失最高金額為996萬元。網際網路及通信行業服務類、通訊電腦數碼類、公共設施服務類投訴量位居前三,成為消費者最鬧心的三大消費領域。共享出行投訴量激增,長租公寓存在租金貸風險。
  • 長租公寓生存危機,長租公寓到底怎麼了?
    [導讀]上半年經過疫情的打擊,很多企業們都是紛紛的落入了經濟危機,這也是大家有史以來最沉痛的打擊,這段時間關於長租公寓的生存危機吸引了很多朋友們的關注,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上半年經過疫情的打擊,很多企業們都是紛紛的落入了經濟危機
  • 中國益公司丨長租公寓暴雷背後「看上去很美」的青年租房故事如何...
    本期「中國益公司」分享空·白研究院創始人、中國益公司特約評論員楊現領的觀點,他認為長租公寓在增加有效供給、穩定租賃關係、減少供求錯配等方面有非常積極正向的影響,然而價值創造和商業模式之間須有運營效率作為橋梁,長租公寓的運營需回歸現金流管理和利潤增長、回歸最小顆粒度的精細化運營,才能實現可持續化的發展。
  • 深圳消委會調查長租公寓:存在四大風險
    共享汽車企業拖延退還押金;長租公寓甲醛含量超標,公司同意退租卻要收取其他費用……3月14日,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發布2018年度廣東消費投訴分析報告(下文簡稱「報告」),並公布了2018年「廣東十大消費維權典型案例」。2018年廣東全省消委會系統處理消費者投訴273728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約4.78億元,均位列全國首位。
  • 租金218元/月 長租電單車「租比買貴」市民買帳嗎?
    租金218元/月,不用擔心損壞或失竊長租電單車「租比買貴」,市民買帳嗎?以共享單車為市民熟知的哈囉單車,近日在寧推出電動自行車租賃、銷售服務。這種以「長租」為賣點的模式與共享單車有何不同?較高的租賃價格能夠被市民接受嗎?
  • 長租公寓進入強監管時代
    兩年前,長租公寓還是一片高光態勢,各路資本爭相加碼,頭部企業相繼赴美上市。但也正因資本力量的加持,一些分散式長租公寓陷入「網際網路式」燒錢補貼、越擴張越虧損的普遍困境。  為規範住房租賃市場秩序,成都、西安、重慶等城市先後發文,要求建立唯一的住房租賃資金監管帳戶。此前,杭州、深圳等地也已陸續發布住房租賃資金監管通知。長租公寓已進入強監管時代。
  • 消委會化身「神秘顧客」 發現長租公寓四大隱患
    南都資料圖    共享汽車企業拖延退還押金;長租公寓甲醛含量超標,公司同意退租卻要收取其他費用……3月14日,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發布2018年度廣東消費投訴分析報告(下文簡稱「報告」),並公布了2018年「廣東十大消費維權典型案例」。2018年廣東全省消委會系統處理消費者投訴273728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約4 .78億元,均位列全國首位。
  • 潘石屹化身「潘大炮」炮轟:做長租公寓的是騙子和「沙雕」
    在線上會上潘石屹在回答媒體提問的時候直接表示:做長租公寓有兩類人:騙子和傻子。潘石屹說:五年前,研究長租公寓模式,前後研究一兩個月,他發現中國現在金融環境和稅收背景下,做長租公寓有兩類人:騙子和傻子。騙子沒想到長遠發展,傻子是帳沒算明白就進去了。他認為長租公寓就是龐氏騙局在房地產的變種。
  • 揭秘長租公寓頻頻跑路背後的真相
    長租公寓最近為何紛紛資金鍊斷裂,接連暴雷,就讓小飛來幫你揭秘一下。 長租公寓這玩意本質就是套了個業務的資金盤,為什麼非法集資是違法犯罪行為。因為這玩意實在是太賺錢了,而且一搞不好就暴雷跑路,但你只要套個業務就合法了,更何況長租公寓還有資產證券化。
  • 長租公寓是怎麼完蛋的?背著租房貸的年輕人能否自救?
    這個時候你是很難拒絕長租公寓的魅力的。因為單從租房體驗來講,長租公寓絕對屬於性價比高的那種。為什麼呢?介紹長租公寓坑在哪裡的文章和視頻都很多,租金貸想必大家都聽過了。這其中主要是因為,2019 年,以蛋殼為主的長租公寓平臺,給資本市場講了一個新故事,叫做單位經濟模型盈利。也就是說企業拋開管理、營銷等公攤費用,就單個房間盈虧平衡來看,如果單位經濟模型盈利,就可以通過擴大規模來攤薄固定成本,實現盈利。
  • 商業模式存在缺陷長租公寓「提前解約」
    近期,長租公寓機構出現了「提前解約」等問題,長租領域大型頭部企業也不能倖免,機構同房東和租客大量提前解約。在大規模與房東解約的同時,租客也有很多被平臺強制解約的情況,有租客反映,在房子內住的好好的,最近卻被平臺通知解約,但沒有提違約金賠付。
  • 長租公寓進入強監管時代,回歸「住」的本質
    兩年前,長租公寓還是一片高光態勢,各路資本爭相加碼,頭部企業相繼赴美上市。但也正因資本力量的加持,一些分散式長租公寓陷入「網際網路式」燒錢補貼、越擴張越虧損的普遍困境。為規範住房租賃市場秩序,成都、西安、重慶等城市先後發文,要求建立唯一的住房租賃資金監管帳戶。此前,杭州、深圳等地也已陸續發布住房租賃資金監管通知。長租公寓已進入強監管時代。
  • 長租公寓還有未來嗎?
    擴張與聚焦規模,儘管不再是評判長租公寓企業的唯一度量衡,但它之於長租公寓企業的效益意義依然不可忽視。深耕杭州,計劃五年內完成100個項目的目標,樂乎此舉被業內視作行業逆境中的「抄底」。樂乎的真正思考是什麼?經濟觀察報: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樂乎在特殊時間點選擇了「抄底」擴張,是這樣嗎?
  • 長租公寓海外第一股花落誰家?蛋殼公寓和自如爭相赴美上市
    就在前一天,蛋殼公寓據稱計劃最快於今年赴美上市,募資金額為6至7億美元。一前一後,前有消息稱蛋殼公寓在今年將赴美上市,隨後一天關於自如的消息就出街,頗有一種反擊的意味,能感覺到這背後濃濃的火藥味。長租公寓曾一度被認為是下一個投資風口,背後潛藏著下一個萬億級的市場,由此也引發各路資本紛紛入局、跑馬圈地。
  • 短路三分鐘 | 共享單車還沒死 但共享經濟已經藥丸
    在網際網路和物流網絡建立起來之前,問別人借或者租東西,都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我們都希望最好有個中間人,有確定的價格,有保險以防意外,而這些成本,在網際網路時代,則成為了後來共享經濟平臺最重要的功能。於是,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共享經濟,Uber、Airbnb都運應而生。
  • 「E-HOME共享家」精品長租公寓建成開業
    10月26日,位於蘇州工業園區星湖街東、蘇虹中路南的「E-HOME共享家」精品長租公寓正式開業。該公寓定位為都市精英社區,突出「生活、社交、創業」三大主題,融入「住、商、社交、服務」生態化聯動的共享概念。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林小明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