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冰 | 北京報導
12月8日,京東健康(6618.HK)正式敲響了上市鑼聲,成功登陸香港聯交所主板。
由於疫情原因不能親臨港交所,京東健康選擇在北京亦莊京東集團總部舉行上市儀式。記者在現場看到,京東還專門定製了一面「港交所同款」大銅鑼。據說這面大鑼花了20多萬人民幣。不過,京東的員工們都打趣:反正可以用好幾次呢。
京東健康IPO(孫冰攝)
因為除了已經提交上市申請的京東數科,京東物流、京東工業品等多家京東系獨角獸正在排隊等待IPO。京東健康是繼京東物流和京東數科之後,京東孵化出的第三隻獨角獸。但是,這個「家裡的小兒子」卻率先完成了IPO。
據悉,京東健康IPO發行價為每股70.58港元,計劃淨籌集265億港元。此前,京東健康獲得了超80萬人認購,超額認購約422倍,成為今年港股市場認購人數最多的新股,也是僅次於京東集團的今年港股第二大IPO。
京東健康近日的收盤價是110港元,上漲55.85%,總市值為3439.79億港幣,超過阿里健康(00241.HK)的3215.36億港幣。
「香港上市標誌著京東健康將開啟新的發展篇章。」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健康CEO辛利軍表示,「站在新的起點,京東健康將秉承『成為國民首席健康管家』的使命,不懈努力,持續為用戶提供易得、便捷、優質和可負擔的醫療健康產品與服務。」
疫情推動網際網路醫療,京東健康一年估值翻六倍
與早在2014年就完成借殼上市的阿里健康和2018年在港股IPO的平安好醫生相比,京東健康顯然出發較晚。
2014年2月,醫療健康業務作為京東集團獨立的業務線開始運營;2016年,京東推出京東大藥房正式進軍藥品零售行業;2017年12月,京東推出在線問診服務;2018年,京東健康正式註冊成立公司;2019年5月,京東健康宣布獨立運營。
2019年11月,京東健康完成了A輪優先股融資,投後估值為70億美元。2020年8月,京東健康完成B輪融資,估值攀升至300億美元。而如今,京東健康IPO後的市值已經超過480億美元,這意味著一年時間,其估值(市值)增長了超過6倍。
不可否認,京東健康的快速成長與今年新冠疫情有密切關係。疫情之下,網際網路醫療和大健康成為了今年資本市場的熱門領域,相關公司的股價持續走強,這也推動了京東健康這個京東「老么」拔得頭籌,率先完成IPO。
實際上,京東健康不僅是網際網路醫療賽道,在全球創業公司中,也是估值飆升最快的獨角獸公司之一。在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中,京東健康獲評了「全球最年輕獨角獸」。
從賣藥到問診,能否進入網際網路醫療腹地?
京東健康的招股書顯示,從2017年到2019年,京東健康收入分別為55.5億、81.7億、和108.4億。而今年前三季度,京東健康的總收入為1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7.1%;截至2020年9月30日為止的十二個月,京東健康的年活躍用戶為8000萬,相比2017年的數字接近翻倍。
不過,以2019年為例,在京東健康108億的總營收中,來自醫藥和健康產品的銷售收入超過了94億元,也就是說,京東健康有九成的收入來自於「賣藥」。
醫藥零售的確是京東健康的重要優勢。依託於京東電商平臺,加上京東物流的支撐,這不僅為京東健康貢獻了良好營收和利潤,也是京東健康相對於阿里健康和平安好醫生,率先實現盈利的重要原因。
但是,醫藥零售無疑只是網際網路醫療的「初級階段」,「賣藥」也顯然無法承載京東健康的野心和夢想,當然也包括高市值。辛利軍曾對外表示:「如果我們僅僅聚焦於醫藥領域,格局就太小了。」京東健康想要實現的是「醫藥聯動」的生態閉環,即線上醫療服務+醫藥電商,創新式的「雙輪驅動」。
京東為什麼要做健康業務?怎麼做?做成什麼樣?關於這些問題,辛利軍和劉強東曾有過數次深聊,兩人形成了一個共識——要幹就要幹徹底,不能只跟著零售走,要完整地幹這件事。教師出身的辛利軍會成把醫療和教育作類比,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邏輯肯定是不對的。
「進入健康這件事,能做多大我們暫時沒把握。但這事兒做好了,相當於再造一個京東。」劉強東對京東健康寄予厚望。
網際網路+醫療並不是一個新鮮話題,這是個巨大市場也從無質疑,但即使是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過去5-10年,網際網路+醫療的進展也是比較緩慢的,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複雜且需要長期投入的領域。
但是,今年的新冠疫情似乎一下子催化了市場的演進,人們開始習慣一些小病、慢病沒有必要非得去醫院,這也使得從線上購藥到線上問診,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來自京東健康招股書的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上半年,京東健康已經和65000多名自有和外部醫生合作共建了心臟中心、耳鼻喉中心、中醫院、呼吸中心等在內16個專科中心,線上醫療服務的日均在線問診量達到了9萬次,是2019年的近6倍。特別是在1月26日至4月30日的疫情期間,京東健康在線問診累計服務用戶超過1100萬人次,日均問診量在達12萬左右。
目前,京東健康旗下主營業務有京東大藥房(醫藥零售)、藥京採(醫藥批發)、京東網際網路醫院、智慧醫院等。而在京東健康計劃中,希望未來5年內,為5000萬個京東用戶的家庭提供線上家庭醫生服務。
網際網路醫療三足鼎立,京東系獨角獸正排隊IPO
京東健康的上市,讓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的競爭格局更加明確,很多媒體用了京東、阿里、平安「三足鼎立」來形容。不過,就目前網際網路醫療滲透率而言,談競爭還是個「遙遠的話題」。因為即使線上化最好的藥品零售領域,中國純藥品銷售額超過兩萬億,但三家頭部企業加起來,也只不過才幾百億的規模。
所以,京東健康能不能再造出一個京東?這個話題可能要放置於大健康領域去討論。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制定的目標,到2020年,大健康全產業鏈產業規模將達到8萬億;到2030年將達到16萬億。
在辛利軍看來,在整個大健康行業會超過10萬億市場規模的背景下,中國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真正專業的健康管理公司。相對於歐美國家而言,中國整個健康管理行業才剛剛起步,這其中有足夠大的產業機會和想像空間。
尤其是隨著5G、大數據、雲計算及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的進步,包括在線零售藥房、在線問診、在線消費醫療健康及數字醫療健康基礎設施等在內的數字大健康市場及其價值鏈條,將會迎來全面的轉型升級。
此外,京東健康的IPO之所以受到如此大的關注,一個重要原因是京東可以稱得上是今年全球資本市場最忙碌的身影之一。今年6月5日,京東旗下達達集團登陸納斯達克;今年6月18日,京東集團又完成了赴港二次上市,之後股價一路上揚,漲幅近50%。
剛剛完成IPO的京東健康,無疑幫助「京東系」在資本市場的版圖擴張再下一城。加上已經提交招股書的京東數科,以及傳聞中的京東物流和京東工業品……劉強東雖然仍在「神隱」中,但其戰略布局的腳步並未放緩。
責編:姚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