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深遠的中國漢字,為何新馬都在用簡體,港澳臺卻在用繁體字?

2020-12-15 山河獵人

時間總在悄然流逝,一不小心就會過往而不見蹤跡,也就成為了我們口中常見的「歷史」。關於歷史它其實對於一個國家十分重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擁有更加豐富的人文特色,也擁有更加集中的民族凝聚力,所以學習本國歷史是特別重要的一件事。

而這時候文字就會特別重要,文字是記錄語言和史實的載體,是記錄歷史的重要工具,然而很多國家並不是沒有歷史,而是缺乏文字,所以他們的歷史雖然悠久,但被記錄的時間特別稀少。還有一些國家自古以來使用別人的文字,後來推行自己的文字,卻反而看不懂以前的史冊,這就告訴了我們文字的重要性,所幸的是我們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

01漢字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時至今日還發揮巨大作用

中國漢字根據考古記錄的研究,最少也有6000多年的歷史,它起源於象形文字,也就是古人通過事物的形體創造出來的,這讓我們的漢字成為了表意文字,和主流的拼音文字區別開來,我們有表音也有表意的成分,因此漢字特別成熟,歷經多年雖然字體改變許多,但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成功記載了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讓我們的歷史保存得比較完整。

不過流傳到今朝,漢字在歷經廢除漢字運動的困難後,也曾被認為是「落後的文字」,並且一些學者也打算試行「拉丁化文字」,所以後面漢字也進行了改變,在形體上經過簡化後成為了簡體字,但也有一些地區沒有完全這麼做,就比如港澳臺著三個地區。

02為何港澳臺依舊還在使用繁體漢字?

從繁入簡是漢字三大改革之一,是為了讓當時文盲率特別高的民眾,能夠真真切切地學習好漢字而採取的行動,成果也十分卓越,中國如今的文盲率有了明顯的下降。但為何港澳臺如今還堅持用繁體字呢?其實就是因為錯過了漢字簡化運動。三個地方在近代都曾被殖民,剛好沒有趕上中國漢字簡化的運動,所以最終沒有試行,不過這三個地區雖然沒有漢字簡化,但這三個地區的經濟比較發達,所以文盲率並不高,也就沒有那麼必要實行了。

03為何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卻在使用簡體漢字?

不過有趣的是雖然國內這三個地方沒有漢字簡化,但國外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反而跟緊了漢字簡化的過程,如今在這些國家的漢字多數都是簡體字,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些的緣故主要有兩點,一點就是為了和中國構建更加密切的交流,因為這兩個國家的華人多,所以和中國的經濟交流也多,如果有一個共同的語言,也就會讓合作更加密切。

其次的話,也是為了維護他們國內華人的權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多數來自福建和廣東,這兩個地方的方言眾多,所以早期文盲率也不低,因此連帶著到新馬的華人文盲率在早期也很高,對此新加坡立馬進行了漢字簡化,因為當地的華人數量佔據70%,更好地學習漢字對他們十分有益。

而馬來西亞早期是強烈推行馬來語的,但後來經濟發展後欠缺人才,華人人才又語言不通,因此也就推行了漢字簡化,以此帶動華人參與生產。

所以這樣的條件下,簡體字流行在了新馬,而港澳臺則是還有繁體字的流行。不知道你如何評價簡繁體呢?你認為漢字是一個怎麼樣的文字呢?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為何大陸用簡體字多年,港澳臺仍用繁體字?
    中國的漢字文化源遠流長,我們從小就學習寫字,認字。其實到成年之後,能夠熟練書寫和掌握的漢子,和漢字的總量比起來,也是差距很遠的,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正常的閱讀和寫作。我們都知道現在中國大陸常使用的漢子,都是已經經過了簡化後的漢字,早前的漢字筆畫更為繁多。
  • 港澳臺為何至今仍用繁體字,而新加坡等地卻使用簡體字?
    即便是從小就學習漢字的很多中國人也不會寫繁體字,畢竟我國大陸幾乎都以簡體字為主,就連新加坡和馬蘭西亞也都是用簡體字,只有港澳臺依然堅持在使用著繁體字,但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們都知道,漢字文化擁有數千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開始,漢字經過了歷朝歷代的變化,才最終呈現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 為何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一直使用簡體字,而港澳臺卻仍在用繁體字?
    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甚至還有國家開始漢語納入他們的課程當中,這對於漢語的傳播來說,無疑是一件喜事。其實漢字對於中華民族來說,不僅僅是一種記錄的符號,更是一種中華民族身份的象徵以及一種民族認同感的凝聚。可以說,漢字是華夏文明的根基,是我們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的載體,每一個中華兒女,炎黃子孫都應該為之驕傲。
  • 為何臺灣港澳用繁體字,中國大陸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用簡體字
    我們大家都知道呢,在我國的港澳臺地區啊,依然使用繁體字,在大陸地區呢,那麼為什麼在港澳臺地區,而在大陸地區使用簡體字呢,歷史哥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簡化漢字的小歷史,很多人呢都以為簡體字呀,是在新中國之後才開始發明的,其實不是這樣的,在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過程當中呢,簡體字啊經常出現
  • 我們現在用簡體字,為什麼港澳臺用繁體字?是這些原因
    現在大家在工作生活中,都用到的是手機電腦,寫字也是用到的很少,最多就是寫自己的名字,現在的簡體字大家已經很習慣了,一看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有的時候,我們也看見有的電視節目用的是繁體字,雖然繁體字和簡體字都是漢字的字體,但是為什麼港澳臺用的卻是繁體字,我們一起去了解原因吧。
  • 為什麼港澳臺堅持用繁體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反而用簡體字?
    而新加坡、馬來西亞作為海外華人的主要聚居國家,當地華人在同樣沒有受到中國簡體字運動直接影響的情況下,卻主動放棄繁體字改用簡體字。香港街頭的繁體字店招這種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特殊現象,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下面我們就一起說道說道,為什麼港澳臺堅持用繁體字,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卻主動選擇用簡體字。
  • 大陸早已用簡體字,為何港澳臺卻仍在用繁體字?看完漲見識了
    大陸早已用簡體字,為何港澳臺卻仍在用繁體字?看完漲見識了我們都知道,如今是網際網路的天下,這是個數字代碼的時代,書寫於人而言和從前不同了,然而漢字在真實世界裡還是很重要。平常漢字有兩部分,一是經常用的簡單的字體,二是不經常用的複雜的字體。是否有人了解它們的不同呢?
  • 大陸的「簡體字」早已普及,為何港澳臺還在使用「繁體字」呢?
    大陸的「簡體字」早已普及,為何港澳臺還在使用「繁體字」呢?因為中國民族比較多,地域也比較廣,人口也多,排在世界第二位,為了各民族更好的交流,我們將漢字作為通用的文字。雖然現在我們把使用的文字定為了漢字,但是大陸的「簡體字」早已普及,為何港澳臺還在使用「繁體字」呢?有人曾經提出過這樣的一個問題。
  • 繁體字復活有意義嗎?漢字簡化並非割裂傳統文化
    在以往的兩會上,甚至還有代表和委員提出要用十年時間系統復活繁體字。看來,繁體字該不該復活已經成了中國文化發展繞不過去的一道考題,很有全民討論的必要。   馮小剛委員用「親不見,愛無心」的舉例贏得了不少人的贊同。他還再三強調說,此舉旨在「讓小學生感受傳統文化」。而我看,傳統文化是不是能夠很好地傳承,根本不在於要不要復活繁體字,繁體字復活沒有意義。
  • 港澳臺堅持使用繁體字,隔壁新馬反而使用簡體字,這是為何?
    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甚至還有國家開始漢語納入他們的課程當中,這對於漢語的傳播來說,無疑是一件喜事。其實漢字對於中華民族來說,不僅僅是一種記錄的符號,更是一種中華民族身份的象徵以及一種民族認同感的凝聚。可以說,漢字是華夏文明的根基,是我們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的載體,每一個中華兒女,炎黃子孫都應該為之驕傲。
  • 為什麼港澳臺使用繁體字,堅決抵制簡體字?
    漢字在很多地區都有使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推行中文的主要原因還是華人群體太大,為了便於管理,不得不推廣漢字,而它們都使用簡體字的原因,也是出於使用方便而考慮的。香港和澳門這兩個地區,在回歸之前都是外國的殖民地,他們沒有權利去簡化漢字,回歸後,由於實行的是「一國兩制」制度,所以他們認為漢字沒有必要和大陸一致。
  • 內地明星卻偏愛用繁體字發微博,羅晉的話讓人無言以對
    繁簡兩種字體,繁體字的使用範圍是「各地華人」,確實,目前仍然在使用繁體字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港澳臺地區。細分下來,香港的繁體字和臺灣的繁體字其實也有不同,臺灣現在使用的繁體中文被稱為「正體字」,香港則為「繁體字」。香港地區使用的繁體字還包括一些廣東方言等,而臺灣地區也有包括自己的方言等。從漢字簡化開始之初,繁體字和簡體字哪個更好的爭論就未停止過。
  • 中國還有哪些地區用繁體字,繁體字是否高大上,應該被恢復嗎?
    而簡化字通過迅速的推廣和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徹底的挽救了漢字,避免了它的滅亡。魯迅先生就曾經致力於,消滅漢字,因為他認為漢字不好學習,勞苦大眾文盲率太高,想要把漢字拉丁化,因為拉丁就26個字母,學習起來更好學,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勞苦大眾飯都吃不飽,你就算把漢字拉丁化,老百姓照樣不識字。魯迅先生的願望沒有得以實現,所以漢字保留了下來。
  • 為什麼我們捨棄用了上千年的繁體字,改用簡體了呢?答案很新鮮
    漢字是全世界使用最多的文字,是當今世界唯一在用的自源性文字。中國的漢字發展是從甲骨文到金文大小篆、漢魏隸書體、楷體再到宋體演變而,慢慢由繁入簡。在長久以來,中國創造的輝煌歷史和長久累積的知識保存至今。今天小編就來討論為什麼我國要捨棄繁體字而改用簡體字呢?
  • 簡體和繁體哪個好?網友:臺灣香港用的都是繁體字
    近日,一則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的報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教育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淺析為什麼日漫漢化組都喜歡用繁體字?其實都是為了最初的報恩
    觀看之餘卻也發現了一個比較「老生常談」的話題,那就是為什麼現如今都2020年了,很多漢化組還在用繁體字進行漢化呢? 現如今我們都已經習慣了簡體字,為何漢化組還在推崇繁體字呢?這一期就和土豆君來一起學習下小知識吧。 01漢化組的歷史發展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我們國內漢化組的一些發展歷史,早在2000初左右,國內漫畫組才漸漸開始發展。一些漢化組開始湧現,但都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圖源去哪裡找呢?
  • 中國使用簡體字已60多年,現在卻有專家呼籲恢復繁體字,為什麼?
    如今我們用的漢字都是簡化過的,全中國只有港澳臺地區還保留了繁體字。1956年我們中國大陸地區開始推行漢字簡化。為什麼要推行漢字簡化呢?在新中國的建國初期,我們國家的文盲率達到了80%,大多數城市只有少量的識字文化人,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讀過書。
  • 規範漢字是國家法定文字 繁體字傳承不必回歸課堂
    原標題:識繁用簡,不必棄簡從繁規範漢字是國家法定文字 繁體字傳承不必回歸課堂12月6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做了公開答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
  • 評論:繁體字復活有意義嗎?
    在以往的兩會上,甚至還有代表和委員提出要用十年時間系統復活繁體字。看來,繁體字該不該復活已經成了中國文化發展繞不過去的一道考題,很有全民討論的必要。  馮小剛委員用「親不見,愛無心」的舉例贏得了不少人的贊同。他還再三強調說,此舉旨在「讓小學生感受傳統文化」。而我看,傳統文化是不是能夠很好地傳承,根本不在於要不要復活繁體字,繁體字復活沒有意義。
  •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中國人天生能看懂繁體字,各種字體千變萬化!
    繁體字在國外被稱為傳統的中文,繁體字已經有三千年的歷史了,直到1956年華人們都在使用的文字。簡化字一開始出現在太平國,主要是來自各個朝代的字體而轉變。在教育部第一次頒布出一批簡體字表的時候,被一院長反對而擱下了。後來在國家發布的公告對於漢字的簡化決定,從此中國開始推行了簡化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