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隨著中國企業數位化轉型進程不斷推進,各行各業的數位化程度都在不斷增加。近日,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發布了報告《中國企業數位化轉型研究報告》,揭秘2020年中國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進展、趨勢以及目標。
01
2020中國企業數位化轉型十大趨勢
2020 年,企業數位化轉型呈現出如下演進趨勢:
趨勢一:企業數位化轉型整體成熟度進一步提升。
國內傳統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已經從部分行業頭部企業的「可選項」轉變為更多行業、更多企業的「必選項」。中國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整體成熟度,以及數位化轉型在企業的戰略高度均有提升。眾多企業在數位化轉型的資金、人才等資源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從管理者到員工都普遍參與到企業的數位化轉型中,且對數位化轉型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加深。
趨勢二:先行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步入良性循環,領先企業和滯後企業的差距不斷擴大。
國內眾多行業頭部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已經從最初的探索嘗試階段發展到數位化驅動運營階段,轉型效果顯著。部分代表性的先行企業藉助數位化轉型,挖掘企業的數據資產價值,發現新的業務價值點,助力產品和服務創新,衍生出全新的數位化業務和商業模式,使數位化持續為企業業績做出貢獻,實現良性循環。數位化轉型領先企業和滯後企業的業績差距進一步拉大。
趨勢三:數位化推動價值鏈的再造升級。
隨著更多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逐步深入,數位化從企業個體轉型上升到產業協同升級,加速產業生態的變革與重構。傳統線性價值鏈正擴展為多節點立體價值網,其中的競合與依存關係也在發生改變,而價值創造的產業邊界則不斷模糊。隨著頭部企業及協作者數位化轉型的深入與聯動,頭部企業基於自身的數位化轉型領先優勢,普遍謀求價值網中的主導者角色。
趨勢四:疫情加速推動企業數位化轉型進程。
對處於不同領域、不同程度的數位化轉型企業而言,今年突發的疫情對企業近年來的數位化轉型成果進行了檢驗。已經上線的數位化系統全力支持和保障了企業在疫情期間的生產和管理,凸顯出企業推動數位化轉型在應對危機中的價值。同時,疫情也向企業數位化轉型提出了挑戰,迫使企業強烈地意識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加快了各類數位化項目的建設和上線速度。
趨勢五: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成為企業推動數位化轉型中落地應用最多的新技術之一。
結合自身的數位化轉型目標,眾多走在數字轉型前列的企業積極應用AI、IoT、RPA、區塊鏈等新技術。這些企業的探索與實踐為後來者們提供了寶貴的數位化轉型經驗。其中,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在眾多行業中找到落地場景,成為幫助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重要工具。此外,IoT、RPA等新技術也在企業推動財務數位化轉型、生產製造和供應鏈管理數位化轉型等方面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趨勢六:業務部門與技術部門在數位化項目建設和落地中結合更為緊密。
數位化轉型對企業提出了業務和技術雙輪驅動的要求。眾多企業CIO的角色已經從單純的「交付型」向「與業務深度結合」的方向轉變,其他的CXO們也相應地完成了角色轉換和能力提升。在企業推進數位化轉型過程中,業務部門和技術部門的結合更為緊密。企業紛紛調整組織架構和工作流程,並通過各種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來推動技術部門和業務部門形成敏捷的「積木型」密切協同團隊。
趨勢七:跨國公司的在華企業開始向海外輸出數位化轉型先進經驗。
受益於中國更為龐大的生產數據、應用數據和用戶數據,眾多跨國公司在華企業或製造工廠成為企業全球範圍內數位化轉型的「先鋒」。這些外資企業或合資企業在總部數位化轉型的統一規劃及部署下,創新地開發了眾多本土定製化解決方案,並將製造生產、工廠運維等方面的數位化工具和卓有成效的轉型經驗輸出到了跨國公司在其他國家的子公司。
趨勢八:企業對數位化人才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
隨著數位化轉型推進的深入,企業對數位化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長。在推動數位化轉型過程中,多數企業選擇「內部調動+外部引才」方式,組建「複合型」數位化轉型工作團隊,並同步推進複合型數位化人才的培養。同時,隨著企業轉型的推進,人才需求結構也發生顯著在變化。不僅是技術部門,企業的人力、財務等傳統職能部門的招聘目標也更多瞄準擁有數位化技術相關背景的複合型人才。
趨勢九:更多企業在推動數位化轉型 過程 中從自身需求和痛點出發,選擇「量體裁衣」。
數位化轉型是一個漫長且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同行業間以及不同類型企業間,數位化轉型重點和路徑差異非常大。相比於最初的困惑和盲目,更多的企業從自身需求和痛點出發,根據企業自身的行業特點和業務發展階段,尋找到適合企業自身成熟度及發展戰略的數位化轉型方案,並依照急用先行的原則,把握好自己的節奏,有針對性地分階段、分步驟地推進數位化轉型項目開發和落地。
趨勢十 :新興企業數位化建設更加兼容並蓄。
相對於傳統企業,對於如造車新勢力等眾多傳統行業內的新興企業而言,數位化已經不再是「創新」標籤。這些生而數位化的年輕企業致力於應用全新的技術手段和商業模式顛覆傳統行業的競爭對手。由於沒有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歷史包袱,這些新興企業在數位化建設方面更加兼容並蓄、海納百川,將全球優秀企業的數位化經驗快速複製,快速推動企業的數位化建設。
02
參評企業概況
1、行業分布情況
從所處行業門類看,參評企業共涉及14個行業門類。其中,排在首位的行業為製造業,佔比為42.3%,其次為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務,佔比為15.5%。批發和零售業位居第三位,佔比為11.3%。從產業層面看,各行業的數位化轉型已成為常態。在眾多行業中,製造業企業,尤其是傳統製造業企業成為數位化轉型的「先鋒」。
從製造業企業所處行業大類看,化學原料與化學製品製造業佔比最高,為20%,其次為汽車製造業,以及和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佔比均為16.7%。相比於面向企業用戶的製造業企業,面向個人消費者的製造業企業,例如手機、汽車、家電、家居等行業的企業,數位化轉型的緊迫性更強,轉型也更為迅速。
2、企業營收規模
從營收規模(2019年營收數據)看,參評企業中營收規模在100億至500 億區間佔比最高,為19.7%,其次為10億至50億,500至1000億,以及1000 億至2000億,各佔到9.8%。參評企業中既有年收入500萬以下的小企業,也有年收入過萬億的「巨無霸」企業。雖然大企業、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路徑、目標、模式等有所不同,但數位化轉型已經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3、企業性質
從企業性質看,參評企業中民營企業佔比為53.5%,國有企業(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佔比為21.1%,中外合資、外商獨資等其他企業佔25.4%。當前,數位化也推動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所形成的傳統產業生態的重構。國企和民企需要在全新的數位化產業生態中找到各自的定位。
4、企業成立年限
從成立年限看,參評企業創辦時間在20至25年間佔比最高,為23.9%,其次為5年至10年,16.9%。創辦時間在10年至15年,以及35至40年區間分別佔比11.3%。成立時間在10年以下的企業主要為數位化轉型技術服務企業,以及傳統大企業近幾年來新成立的科技子公司。
5、企業員工數
從員工人數看,參評企業員工規模在1000人至5000人區間最為集中,佔比為 22.5%,其次為1萬至5萬人,佔比為18.3%,以及5000至1萬人,佔比為11.3%。人數在500人以下的主要為數位化轉型技術服務企業,以及傳統大企業近年來成立的科技公司。
6、企業上市情況
參評企業中,上市公司佔比為45.1%,非上市公司佔比為54.9%。
7、企業數位化轉型進展
參評企業中,六成左右將數位化轉型工作視為重中之重,並制定了清晰的數位化轉型戰略規劃。不足四成的企業目前暫未提出明確的數位化轉型戰略。
數位化轉型為企業團隊成員結構帶來較為明顯的變化。
一方面,更多標準化工作由數位化系統代為處理,進而釋放出一定的勞動力;
另一方面,由於數位化轉型需求,企業對數位化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為推動數位化轉型項目實施落地,企業紛紛打造由IT部門和業務部門組成的數位化轉型團隊,在轉型前後人員數量變化方面,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參評的國有背景企業中沒有出現轉型後人員增長超過2倍的情況,而有25%的非國有背景企業轉型後人員增長超過2倍。
超過40%的企業在數位化轉型之前,IT人員在全公司人員中佔比低於5%。數位化轉型之後,IT人員不足5%的企業佔比從42.86%下降至32.14%。與之相對應的,IT人員佔5%-80%的企業數量有所增加,佔比上升。
個別企業對IT人員數量佔比減少的解釋為:因引進了更多的業務專家和業務骨幹(非IT專業人員)參與流程再造或業務創新,導致IT人員佔比減少。
在薪酬方面,絕大部分企業表示與數位化轉型項目相關的業務和IT團隊薪酬成本總額增加5%-20%,也有少量企業表示薪酬成本總額有所下降。增加的原因是團隊人數增長,以及IT人員及數位化轉型高級人才成本較高;降低則是因為企業加大了對員工數位化技能培訓的投入,單位人效大大提升,人員數量有所減少。
在員工數位化技能培訓方面,與2019年相比,有超過85%的參評企業在 2020年對員工的數位化培訓預算有所增加。其中,預算增加40%-60%的企業佔比最多,達到30.43%。培訓支出持平或減少的企業佔比為13.04%。
隨著數位化轉型項目推進節奏的變化,企業對員工數位化技能的培訓時長也相應發生變化,超過85%的參評企業在2020年對員工數位化轉型相關培訓的時長有所增加。其中,29.17%的企業培訓時長增長50%-75%,25%的企業培訓時長增長25%-50%。少量企業培訓時長與2019年持平或減少。
建立並發展企業的數位化文化是企業推進數字轉型至關重要的一步。大部分企業已經意識到數位化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但目前只有約兩成的企業能夠制定數位化文化建設方案並推進落地。
在數位化工作環境方面,45%的參評企業通過OA辦公系統、企業微信、釘釘等辦公工具,建立了移動辦公能力,實現了無紙化辦公。
受疫情影響,企業對運營中員工隨時隨地連接辦公的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加速各類企業推進打造數位化工作環境,例如製造業企業對廠區內無線網絡進行全覆蓋;擴大5G網絡覆蓋率;實施推廣多種移動數位化終端,如智能平板,工業平板,PDA,智能掃碼槍,指環掃碼等終端,助力員工高效開展各項業務。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隨著生產相關數據的海量增加,製造業企業對IT伺服器的運行速度及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企業對核心硬體設備,包含應用伺服器、存儲、防火牆、網絡設備等進行評估,根據業務實際需要及未來發展趨勢,對設備擴容升級,確保提供高可用高穩定的 IT 基礎設施。
在2020年數位化設施投入金額同比變動方面,國有背景企業和非國有背景企業表現差異較大。國有背景企業中,投資金額增長區間為0%-25%的企業佔比最多,達到45.45%。而非國有背景企業中,投資金額增長區間為75%-100%的企業佔比最多,達到33.33%。
8、新技術應用
參評企業積極應用AI、IoT、區塊鏈等新技術。其中,應用比例最高的是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技術,佔比為25.4%。其次為物聯網技術,佔比為 19.7%,第三位為RPA技術,佔比為18.3%。AI在眾多行業都能找到落地場景,與企業具體應用場景相結合,成為幫助傳統行業數位化轉型的重要工具。應用物聯網技術的企業主要是製造業,其中佔比最高的為汽車製造業企業。RPA 技術主要應用於企業財務領域數位化轉型項目中。
從參評企業申報的各數位化轉型項目實施周期來看,近七成企業的數位化項目實施周期集中在0.5年至1.5年。其中,0.5年至1年佔比為37.2%,1年至1.5年佔比為31.9%。總體看,實施周期在半年以下的項目應用場景相對簡單,複雜性小。實施周期在2年以上的項目,涉及的企業普遍規模較大、下設分子公司較多、系統複雜性較高,實施難度較大。絕大多數參評企業按照預期完成了項目開發和上線。有效溝通和清晰的視野成為企業加快數位化轉型項目推進的關鍵。
9、商業模式創新
我們將數位化轉型中的商業模式創新歸納為四類:
平臺型商業模式。
大企業積極地搭建數位化平臺,讓各種信息跑到平臺上來,一方面考慮將集成的信息供企業自用挖掘新價值,另一方面也可以供其他組織使用,通過合作共享數據價值。平臺模式是各利益相關者通過共同建立一個價值平臺,實現價值的聚合、流轉和指數增幅。
生態圈模式。
通過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使所有生態圈的成員共同受益,從而形成生態圈的良性循環,使每一個企業都得以持續健康發展。也可以認為生態圈是平臺的更高級模式。
傳統企業轉型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商業模式。
基於自身數位化轉型實踐經驗探索新的業務模式,並為其他企業提供解決方案。
自身微創新。
主要是指通過改變與利益相關方的交互方式,或者通過重新定位用戶價值,對已有的商業模式進行微創新。
目前,大部分企業仍處於解決企業自身痛點的階段,已經實現商業模式創新的企業佔比不高,僅為27%。而四類商業模式創新的佔比差異不大,開拓業務模式,成為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傳統企業佔比略高。
10、應對新冠疫情的措施
受疫情影響,遠程辦公成為大部分企業的「剛需」。絕大多數企業都能夠高效應對不同規模的員工遠程辦公需求。疫情衝擊下,眾多企業加速了數位化項目的建設和上線,並提升了數位化轉型在企業的戰略高度。一部分企業在疫情期間藉助數位化工具積極拓展與生態圈其他企業的合作,嘗試拓展新業務,並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小部分行業領軍企業基於自身的數位化轉型,積極推動數位化生態圈建設,帶動其所在行業產業生態變革。
03
企業數位化轉型動因與目標
財務數位化轉型動因與目標
申報財務數位化轉型單項獎的企業中,大多數為大型企業。企業集團化發展要求、財務核算標準不統一、財務系統集成性差成為推動企業財務數位化轉型的前三位的因素。這些原因也是大型企業尤其是業務多元、分子公司眾多的集團型企業財務管理的普遍痛點。
基於上述分析的企業財務數位化轉型驅動因素,參評企業財務數位化轉型的目標也相應集中於統一財務數據核算標準、實現集團統一管控、實現信息共享和數據價值管理等幾個方面。在著眼於財務領域提質增效的同時,近半數的企業也同時將財務數位化轉型目標定位在對整個企業的支撐和賦能,包括對財務數據價值的挖掘,對管理及決策的支撐等。
人力數位化轉型動因與目標
申報人力資源數位化轉型單項獎的企業中,大多數為大型企業。人力管理系統數據不完整、人力系統數據框架不統一、企業集中化人力資源管理要求成為推動企業人力數位化轉型前三位的因素。大型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一直有考勤、薪資計算複雜,分、子公司集中管控難度大等痛點,同時也面臨下屬企業業務管控模式差異大、業務發展變化快等帶來的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挑戰。
超過半數的企業將人力數位化轉型的目標集中在統一人力資源數據口徑、建立集中化人力資源管理平臺、提升人才數據分析能力三個方面。總體看,絕大多數企業人力資源數位化轉型目前仍處在打造數位化人力資源運營模式階段,包括打造運營管理平臺、為員工提供智能化服務,並在此基礎上嘗試基於數據和分析提高對人力管理的洞察,等等。少數領先企業已開始探索打造符合數位化人才體驗的數位化人力資源產品,將企業打造成數位化人才的理想僱主。
供應鏈數位化轉型動因與目標
行業發展要求是推動企業供應鏈轉型的首要因素,其次為企業發展及業務拓展需要,以及競爭對手供應鏈管理方面的創新。可以看到,供應鏈的數位化已不再局限於企業內部,而是向供應鏈上下遊的產業鏈延伸。數位化促進全產業鏈的供應鏈協同。很多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主動變革、積極創新,制定符合行業發展的標準化供應鏈流程,致力於成為連接上、下遊生產企業的最佳合作夥伴。
和痛點相對應,企業推動供應鏈數位化轉型的首要目標為滿足行業發展要求和監管要求,其次為實現供應鏈降本增效,提高利潤率,以及實現產品和信息追蹤追溯。供應鏈數位化轉型特殊性在於企業無法單獨通過自身供應鏈的變革來實現,需要主導企業帶動上下遊合作夥伴,打通數據信息,通過協作實現優化和共贏。部分企業也將實現產業鏈和生態鏈的協同創新,成為數位化供應鏈標杆引領業界等作為供應鏈轉型的目標之一。
營銷數位化轉型動因與目標
業務快速增長及全球化發展需求,缺乏協同營銷的整體規劃,市場競爭更激烈成為企業推動營銷數位化首要考慮的三大因素。可以看到,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企業其營銷數位化轉型的驅動因素和目標差異較大。集團化發展的大型企業更偏重於營銷協同方面;面向個人消費者的製造業企業更偏重於與消費者建立連接等。
企業營銷數位化的目標主要集中在提升銷售率和利潤率、打通客戶數據,加強營銷協同管理,構建全景用戶畫像,助力精準營銷幾大方面。數位化時代,更多企業,尤其是面向個人消費者的製造業企業將營銷的中心轉移到如何與消費者建立更高頻的互動,讓消費者作為主體更多地參與到營銷價值的創造中來。同時,部分企業也更加重視通過營銷數位化為業務洞察和銷售策略調整提供支撐。
本文資料均來源於: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