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勝利日」畢業 俄軍新增1.2萬名青年軍官

2020-12-24 和訊

參考消息網5月11日報導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5月10日報導,俄國防部發布消息稱,俄軍36所國防部高校的12000多名青年軍官(尉官)將分赴各地繼續服役。

俄羅斯總統普京祝賀俄各軍事高校和國防部學院的畢業生們勝利日快樂,並祝賀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報導表示,在偉大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之日(5月9日——本網注),俄國防部36所高校舉行了畢業典禮。

報導援引俄國防部消息稱:「總參謀部軍事學院、各軍種學院的畢業生,以及約12000名青年軍官(包括260名女性),將分赴各地,根據所學專業和訓練水平繼續服役。

消息指出,畢業軍官們完全掌握了教學內容,通過了國家畢業鑑定。

報導稱,每5名畢業生中就有1人以優異成績畢業,420名軍官獲得金牌。

資料圖片:俄軍畢業軍官臂章特寫照。(俄國防部官網)

【延伸閱讀】俄軍專家澄清蘇聯衛國戰爭10大傳言

參考消息網5月9日報導 據俄媒報導,《莫斯科共青團員報》記者與俄羅斯國防部軍事大學教授、歷史學博士尤裡·魯布佐夫討論了大眾對衛國戰爭最普遍的認識和誤解,並澄清了10個傳言。

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網站5月8日發表了伊戈爾(002922,股吧)·葉梅利亞諾夫的題為《我們為何戰勝了第三帝國:關於20世紀最可怕戰爭的10個傳言》的報導,具體內容編譯如下:

傳言1:「冬將軍」和泥濘道路對戰勝德國人有幫助嗎?

魯布佐夫:是的,1941和1942年11至12月莫斯科和史達林格勒的低氣溫幫助了紅軍。泥濘道路也是。但任何有頭腦的軍事將領都會利用自然氣候因素。希特勒原本打算用8至10周時間閃擊蘇聯——也就是在10月道路變得泥濘之前結束戰爭。嚴寒和無路可用是決定我們在莫斯科和史達林格勒獲勝的重要伴生因素。關鍵在於,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能夠囤積資源,軍隊的韌性令德國將軍都感到驚訝。這決定了兩場戰役的結果。1941年12月的莫斯科保衛戰和1942年11月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我們出其不意地發動了對敵人的反擊。至於嚴寒和泥濘道路,蘇軍之所以能從中獲益,是因為做的準備比德國人、義大利人和羅馬尼亞人更好。

傳言2:沒有盟友我們能戰勝希特勒嗎?

魯布佐夫:二戰美國「租借法案」的供給總額是501億美元(約合2010年的6100億美元),蘇聯分到20%多一點。也就是113億美元。的確,某些供給對蘇軍具有重要意義。在戰爭期間,蘇聯靠「租借法案」獲得22150架戰機、12700輛坦克、375883輛卡車、約450萬噸糧食和267萬噸石油產品。但盟友每年的供給並不平衡。情況從1943年下半年開始才正常化。盟友供給大約相當於蘇聯國內生產物資的7%。相比於蘇聯自己製造的137000架戰機,靠「租借法案」獲得的22000架戰機又算什麼呢?

傳言3:我們的勁敵只有德國人,德軍的盟友都是老弱病殘嗎?

魯布佐夫:義大利人、羅馬尼亞人、匈牙利人的戰鬥素養總體上不如「真正的雅利安人」。蘇聯司令部首先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利用了「豬隊友」因素:1942年11月19日從側翼向敵人發動進攻,那裡是希特勒的盟軍——義大利第8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和匈牙利第2集團軍。義大利僅半年就在史達林格勒損失超過10萬人。但指責紅軍對付老弱病殘是沒有道理的。在德國人的支持下,他們的盟軍給我們製造了很大麻煩。

傳言4:只有白俄羅斯的遊擊隊表現突出,其他地方的反蘇聯民族主義者都作壁上觀嗎?

魯布佐夫:我們把在臨時被佔領土上與納粹佔領者作戰的蘇聯人稱為遊擊隊員。遊擊戰和地下工作遍布整個被佔領土——從白俄羅斯林間到羅斯託夫草原,但規模是不同的。波羅的海國家的遊擊戰規模就不大。

傳言5:內務人民委員部內衛軍只對自己人「背後放槍」嗎?

魯布佐夫:如果這指的是內務人民委員部特別行動局和地方機關組建的督戰隊,那麼從可靠來源找不到他們日常對我方軍隊背後開槍的記錄。特別行動局有權逮捕逃兵,「在必要時候」將他們就地正法。但這種事情即使在戰爭初期也不普遍——當時,我軍幾乎在所有戰線上節節敗退。督戰隊也沒有在後方與己方部隊交火,他們在前線殿後,防止軍隊遭到背後突襲。

資料圖片:1945年,蘇軍攻佔柏林後,蘇軍攝影師在布蘭登堡門前合影。(俄國防部官網)

傳言6:希特勒想把列寧格勒(即聖彼得堡)留作紀念,所以芬蘭人才沒有炸毀「革命搖籃」?

魯布佐夫:1941年9月29日,德國海軍司令部下達了《關於聖彼得堡未來的命令》:「元首決定將聖彼得堡從地球上抹去……必須嚴密包圍城市,用各種口徑的火炮和不間斷的空襲將其夷為平地。」至於芬蘭的曼納海姆將軍,他也下達了同樣的命令:「芬蘭不希望這座城市在自己的新國界附近繼續存在。」根據與希特勒的協議,這條新國界將經過涅瓦河,芬蘭希望得到河流以北的土地。

傳言7:保護歐洲各國首都的命令讓我們在攻擊中蒙受了巨大損失嗎?

魯布佐夫:公開消息源找不到這樣的密令。但蘇聯司令部確實要求軍隊在進攻各國首都時儘可能減少破壞,並號召當地人民阻止德國佔領者毀壞城市建築。我軍在歐洲的重大損失跟密令沒有關係,而是因為德國司令部事先把歐洲城市變成了強大據點和要塞。不靠持續的猛攻,沒有人能拿下它們。

傳言8:納粹德國軍隊在整個戰爭中吃的比蘇聯紅軍更好嗎?

魯布佐夫:現有資料顯示,我軍作戰部隊的一份飯熱量為3450卡。德國人略高於3600卡。但我想強調的是,蘇聯經濟為保障這一標準所付出的努力遠大於德國,因為歐洲大多數經濟發達國家的工廠都在為法西斯德國軍隊工作。

傳言9:史達林在攻佔柏林後打算向大西洋(600558,股吧)進軍?

魯布佐夫:沒聽說過這種計劃。他很清楚自己國家的狀況:在戰爭中損失了成千上萬人和四分之一的國家財富。如果經濟動蕩,還談什麼全面戰爭。

傳言10:羅斯福去世後,西方曾打算猛攻蘇聯?

魯布佐夫:美國總統羅斯福之死沒有改變我們在戰爭最後階段的立場。但我們的盟友卻準備反戈相向。邱吉爾在1945年春夏制訂了「不可思議行動」計劃,欲把蘇聯軍隊趕出波蘭。但他沒有深入考慮這一計劃。他的軍事專家當時建議不要進攻蘇聯,因為預計成功機會不大。1945年5月,蘇聯紅軍在歐洲的陸軍部隊無論在人數、戰鬥力還是實戰素養方面都無可匹敵。此外,在擊敗日本之前,美國不得不把蘇聯視為盟友。

(2020-05-09 10:22:38)

【延伸閱讀】外媒:俄軍工企業正研製新型裝甲車 可在北極作戰

參考消息網5月8日報導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月7日報導稱,俄羅斯軍事工業公司總裁亞歷山大·克拉索維茨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俄羅斯正研製能夠在北極條件下遂行戰鬥任務的新式履帶裝甲運輸車。

報導稱,此前,俄羅斯軍事工業公司專門從事輪式裝甲車輛的生產。該公司最著名的產品包括「虎」式系列裝甲車和「迴旋鏢」系列未來裝甲車輛平臺。目前,該公司正在開發一種新式履帶裝甲運輸車。

資料圖片:俄軍在北極地區測試新型裝備(俄羅斯國防部網站)

克拉索維茨基表示:「至於研製履帶式裝甲車,目前正進行該種型號的全地形裝甲車的設計工作。這將是能夠在北極條件下遂行戰鬥任務的裝甲運輸車。該車的期限和性能尚未公布,會水到渠成的。」

(2020-05-08 17:10:34)

【延伸閱讀】俄媒:俄軍偵察機在日本海上空執行「特殊任務」

參考消息網4月26日報導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月24日報導,俄軍東部軍區新聞處發布消息稱,1架隸屬於俄東部軍區的蘇-24MR偵察機,在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附近海域完成了特殊任務。

俄媒援引俄東部軍區發布的消息稱:「在訓練飛行過程中,蘇-24MR機組成員完成了在日本海海岸線和海域上空的飛行,研練了一系列搜索和發現假想敵目標的訓練戰鬥科目。本次飛行與軍區地面防空值班兵力和太平洋(601099,股吧)艦隊艦艇協同進行。」

資料圖片:俄空天軍裝備的蘇-24MR偵察機

據報導介紹,此次俄軍偵察機的飛行行動,是俄軍計劃性飛行訓練的一部分,並且被容納進俄軍冬訓期軍隊考核框架內。

(2020-04-26 10:20:56)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一名俄軍軍官17日在納卡地區舒沙定居點附近的道路上進行排雷...
    2020-12-19 08:43:42來源:FX168 【俄軍軍官在納卡地區身亡】俄羅斯國防部當地時間18日發表聲明稱,一名俄軍軍官17日在納卡地區舒沙定居點附近的道路上進行排雷工作時被爆炸物炸傷,雖然及時對該軍官進行了搶救,但仍因傷勢過重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不治身亡。
  • 二戰時日軍軍官軍服上那根黃色綬帶可不是裝飾,而是有特別意義
    圖1:日軍軍官軍服上的綬帶表示什麼? 相信,看過二戰歷史照片和二戰題材影視劇的朋友,肯定都會發現,日軍軍官的軍服上,從肩頭到胸前,總有一根黃色的綬帶,和其他國家軍服上的綬帶不同,這不是裝飾,而是有著特別的意思,那麼這根綬帶到底表示什麼? 日軍軍官軍服上的綬帶正式名稱是「飾緒」,綬帶只是俗稱。
  • 二戰日本宣布投降前後,那些切腹自盡的日本軍官
    切腹,是日本歷史上一種獨特的自殺方式,通常是信仰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為了洗刷因自己的失敗和過錯而導致的恥辱,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最光榮的自殺方式,尤其是日本信仰軍國主義的二戰時期,尤為突出,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二戰日本宣布投降前後,那些切腹自盡的日本軍官。
  • 二戰美國五虎上將
    1.德懷特·戴維·艾森豪 (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七十九歲)美國第34任總統(1953 年1月20日—— 1957年1月20日,1957年1月20日——1961年1月
  • 俄羅斯「勝利日」閱兵將拉開大幕:這些知識,能讓你看得更明白
    ▲彩排中,俄軍加油機與戰略轟炸機編隊飛行俄羅斯民族擁有獨特的閱兵文化,尤其過去25年一次不落的「勝利日」紅場大閱兵,既對外展示重振雄風,也對內開展了深入的愛國主義教育。在今年受新冠疫情衝擊的背景下,推遲到6月24日舉行的勝利日閱兵更具有特殊的意義。近幾個月以來,疫情對俄羅斯影響很大,特別是首都莫斯科的防疫形勢在4月底堪稱嚴峻,連新任總理米舒斯京也被感染。
  • 大批新兵被派到建築工地當苦力:工資全進軍官腰包 俄軍上將暴怒
    俄羅斯軍隊一直都被一個問題所困擾,那就是濫用士兵勞動力,俄軍第428號國防令曾嚴禁這種現象。俄羅斯士兵母親協會也曾經要求禁止讓義務兵從事繁重的「奴隸勞動」,並提高從事危險工作士兵的津貼。俄軍第428號要求:嚴厲禁止俄軍各級指揮官在部隊營房外非法使用士兵勞動力,更不能商業出租士兵勞動力,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最高可判處15年有期徒刑。現在俄軍軍官還有一些將軍濫用士兵的免費勞動力,甚至還發生過讓空降部隊去工地給大樓工程砌磚的事情。結果很多空降兵服役期間根本沒跳過傘,卻非常熟練的掌握了在蔬菜大棚供熱管鋪設技能。
  • 從慘勝到碾壓,蘇聯第二次打日本6天取勝,二戰6年蘇軍有何蛻變
    這場戰鬥裡蘇聯1個集團軍的戰力,就配備了近500輛坦克,和數量相當的火炮、飛機,346輛裝甲車,可謂武裝到牙齒。但是兵員的身體素質及戰鬥經驗卻不如對手,特別是由於換屆,被派往前線的指揮官,是一群缺乏作戰經驗的青年軍官。這一點讓坐擁強大武器的蘇聯軍隊戰鬥力低迷。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勿忘國恥,緬懷英烈
    文/局座召忠今天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結合當前形勢,我突然想起2019年11月《決戰中途島》電影在中國上映之際,我採訪好萊塢導演艾默裡奇先生的一段視頻,片中我們探討了中美攜手共同對日作戰的一些話題。
  • 二戰時期,日本的軍曹是軍官,還是士官?軍曹到底能指揮多少人?
    在這裡本人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軍曹不是軍官!二戰時期,日本對軍官的準入門檻是設置得相當高的,比現在世界各國有過之而無不及。日本想要成為軍官,首先必須考入士官學校學習,沒有士兵直接「提幹」之說,沒有士官學校的畢業證,永遠成不了軍官。
  • 二戰中最膽大包天的一次行動,德國軍官只帶10名士兵就巧取貝爾格勒
    在整個二戰期間,德軍縱橫歐陸,佔領了許多國家的首都:華沙、哥本哈根、奧斯陸、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巴黎……但沒有一座首都像南斯拉夫的貝爾格勒那樣,因為一名軍官膽大包天的行為而兵不血刃地被徵服。1941年4月,德軍閃電入侵巴爾幹,兵臨貝爾格勒城下。
  • 拳擊和二戰,七部拳擊題材的二戰電影
    1、拳擊手與死神(Boxer a smrt,1963,捷克斯洛伐克)本片改編自波蘭拳擊手德塔烏茲(Tadeusz)的真實經歷,他曾是1937年華沙地區的拳擊冠軍,戰爭爆發後被送入奧斯維辛,並一直呆到戰爭結束。在集中營中,德國人為了取樂,常讓德塔烏茲常與其他同為拳擊手的犯人格鬥。
  • 德國納粹最後的瘋狂:在得知希特勒自殺後,320名女軍官醉酒陪葬
    眾所周知,在二戰期間,德國納粹也曾犯下了太多罪行,而且在希特勒的領導下,德國軍隊可謂是十分的強大,可即使是如此,在正義之戰面前,德國納粹還是迎來的最後的悲慘結局。
  • 俄將二戰勝利日調整為9月3日,和中國一致!二戰結束日期有幾種?
    俄羅斯國家杜馬14日通過了關於調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紀念日的法案。根據該法案,俄羅斯的二戰結束紀念日從9月2日調整為9月3日,將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為同一天。《日本經濟新聞》15日就趕緊對外宣稱:蘇聯曾宣布9月3日為「戰勝日本法西斯勝利日」,在二戰勝利75周年之際,俄羅斯調整二戰結束紀念日,旨在向日本強調戰勝國姿態。那麼關於二戰結束日、勝利日、紀念日等眾多說法到底有多少版本呢?日本又為何如此緊張,事隔第二天就緊急發聲呢?
  • 15歲登基,18歲徵戰,曾以八千士兵擊潰四萬俄軍,瑞典最後的榮耀
    在這場戰役中,瑞典的艦隊擊敗丹麥的船隻,五千名士兵在卡爾的親自率領下衝擊丹麥的防禦工事。丹麥人沒有想到會遭受瑞典軍隊的突襲,迅速潰敗。哥本哈根被瑞典軍隊成功包圍。卡爾首戰告捷,派遣大使會見丹麥國王,要求他退出北方同盟,否則瑞典艦隊將炮擊哥本哈根。8月5日,丹麥國王同意卡爾的條件,退出戰爭。卡爾用六周時間擊敗丹麥王國,展現出他的指揮天賦。
  • 俄軍2小時集結7萬人奪回失地,5天後讓敵人認輸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關於俄羅斯-喬治亞戰爭的背景,它是由於當時兩國為了爭奪南奧塞梯的掌控權發生的軍事衝突,在2008年8月8日,喬治亞由於過於自大,以及過於相信美國,所以其軍隊在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居然向俄軍維和部隊開火,導致多名俄羅斯士兵傷亡。隨後俄軍2小時集結了7萬大軍與喬治亞軍隊爆發激烈衝突,最後攻克了茨欣瓦利。
  • 二戰勝利日,美國卻說蘇聯是二戰「始作俑者」,德國都看不下去了
    近日美國國防部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勝利日75周年,發表了一篇題為"歐洲勝利日:慶祝和思考的時刻"的文章。文中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始於 "德國和蘇聯入侵了波蘭。" 換句話說,美國將蘇聯與納粹德國相提並論,認為蘇聯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始作俑者"之一。
  • 經典二戰即時戰略遊戲另一佳作:《登陸日:勝利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20世紀給全人類造成危害最大的戰爭,歷史的車輪早已駛過,給後世留下的印記永遠不會抹去,以二戰為背景的文學,影視作品屢見不鮮,遊戲領域也不例外。二戰背景的遊戲眾多,遊戲類型多樣,如:《盟軍敢死隊》系列,《近距離作戰》系列,《突襲》和《閃電戰》和後來的《戰爭之人》,《兄弟連》等不勝枚舉,今天介紹的這款遊戲叫做《登陸日:勝利之路》,是一款典型的即時戰略類二戰遊戲。登陸日:史達林格勒?
  • 俄軍大批精銳狙擊手參戰,這次明目張胆開槍殺人
    ,在頓巴斯戰區狙殺至少150烏克蘭軍官和士兵,是俄羅斯精銳FSB特種部隊的狙擊手。俄軍不再忌諱參加了烏克蘭內戰烏克蘭方面報導稱,這些先進武器湊一起就得20多萬美元,顯然這是俄軍精銳中的精銳,但是這些精銳卻被俄羅斯大軍秘密派往了東烏克蘭頓巴斯戰區,對烏克蘭軍官、士兵展開了無情的遠程狙殺
  • 二戰期間的日軍部隊,什麼級別的軍官才能佩戴軍刀?
    在影視劇中這樣的鏡頭肯定不陌生:日本軍官指揮著士兵們衝鋒,而軍官們的手裡都有一把軍刀。在二戰期間,只有兩個國家的軍隊一直戴著軍刀,一個是波蘭,另一個就是日本。在很多人看來,只要是佩戴軍刀的人都是軍官,其實情況並不是這樣。那麼當時什麼級別的人才能佩戴軍刀呢?
  • 從美國大兵到五星上將,屬於奧馬爾·布萊德利的二戰傳奇
    1908年1月,布萊德利的父親因病去世。由於家庭窮困,連喪事就是鄉鄰們「眾籌」辦的。布萊德利一度十分悲痛,但悲傷並沒有擊倒這個繼承了父親優良品質的少年。很快,布萊德利就「化悲痛為力量」,繼續用功讀書。中學畢業後,布萊德利又開始發了愁——由於家裡貧困,他沒有錢來上大學。於是,布萊德利找了一份鍋爐工的工作,積攢著每月40美元的工資,準備攢夠錢後到密蘇裡大學來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