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芯國際同時擁有兩員猛將,意義深遠,中國卡脖子的時代即將終結
公告公布的名單中,中芯國際董事會構成為董事長周子學,副董事長蔣尚義,聯席CEO梁孟松和趙海軍,財務長高永崗,非執行董事陳山枝、周杰、任凱、路軍、童國華,還有獨立非執行董事趙遵義、範仁達等四人。梁孟松博士仍在董事會成員名單中,可能是高層十分重視中芯國際,出面挽留了他。中芯國際出現一山二虎,也可以說是兩員猛將,其對中芯國際的意義各不相同。
-
「三架馬車三條路」解決中芯國際困局
來源:觀察者網「三架馬車三條路」解決中芯國際困局原創 鐵流 科工力量日前,臺積電前COO蔣尚義又重新回到中芯國際任職,隨後,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在董事會上提出辭職,但暫時未獲批准。梁孟松表示,此次的蔣尚義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一職的人事變動,其是在12月9日才被董事長周子學告知,此前對此一無所知,「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於是提出辭職。在一些媒體的報導中,將該事件稱為中芯國際爆發內訌,但事實上,梁孟松和蔣尚義並沒有無可調和的矛盾,以內訌來形容該事件並不客觀。
-
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的差距有多大?
中芯國際年底達到量產14nm 6000片/月;臺積電現已量產5nm 5萬/月。世界半導體晶片市佔率:臺積電約53%;中芯國際約4%。臺積電之優勢是贏者利潤全拿,等於是拿世界先進科技巨頭們的利潤來發展自己的技術。年復一年,一輪又一輪,只要臺積電一直佔得先機,推出頂尖技術,這些技術紅利會全部被臺積電吃走。
-
晶片的故事(八)中芯國際能救華為嗎
中芯國際能救華為嗎?上期講到中芯與臺積電長達六年專利糾纏,在中芯崛起的關鍵時刻,創始人張汝京被迫出局,中芯群龍無首,內鬥不斷,無奈之下,中芯原董事長江上舟邀請王寧國加盟,臨時掌舵。以後他又加入中芯國際之後,在300天內實現了28納米向14納米技術的升級,良品率高達95%,中芯國際終於進入晶片高端玩家局,但中芯國際卻被euv光刻機卡了脖子,早在2018年中芯就向阿斯麥爾下了單
-
中芯國際和臺積電差距有多大?網友:臺積電約53%。 中芯國際約4%
而肩負這一行業重的,就是中芯國際。那麼這個中芯國際是否真的可以挑起擔子,在重重壓力的阻擋下,做出能讓我們中國人引以為豪的產品呢?在這種很逆勢的情況下,有一個人站了出來,帶領著中國去發展晶片行業,他就是中芯國際的創始人—江上舟。關於江上舟這個人,還是有很多東西可以講的,他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留學生博士,幹過市長,將三亞從小村莊變成旅遊勝地等等,他不僅是戰略人才,也是科技人才。
-
中芯國際7納米晶片新進展,國產晶片技術有突破?繞過EUV光刻機
近日中芯國際傳來消息,據去年14納米晶片成功量產之後,可以媲美7納米的N+1晶片已經開始試產了。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工藝最為先進的一個代工廠,可以說是全村的希望,一舉一動都受到市場的關注。在晶片代工領域,14納米工藝是一個分水嶺,全球掌握這一工藝的只有少數那麼幾家,包括臺積電、英特爾、三星等。
-
無需EUV光刻機,中芯國際官宣:IP全國產,對標7nm新突破
,根據數據顯示,光是在14nm的工藝生產線中,美國的技術佔比就達到15%左右,不過好在5nm進程已經把技術佔比縮小到了9%以內!但是好消息也傳來了,國內的一站式IP和定製晶片領軍企業——芯動科技聯合中芯國際官宣:該公司已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
-
進入美國實體名單 中芯國際困局待解
中芯國際在公告中稱:經公司初步評估,該事項對短期內運營及財務狀況無重大不利影響,對10nm及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及產能建設有重大不利影響。 作為大陸最有可能突破10nm及以下先進位程實現量產的晶圓廠,中芯國際被寄予頗多期望,本次被納入實體名單,意味著中芯國際將在較長一段時間裡難以實現10nm及以下量產,對公司未來發展戰略以及股價的影響較大。
-
華為派遣多名技術專家前往中芯國際,7nm的中國芯提前到來了?
其實早在聯發科和臺積電之前,華為就已經有了一個備胎,也就是我們國內的中芯國際。但是目前的中芯國際體量還是太小,這也就是華為為什麼要購買聯發科晶片的原因。畢竟作為世界上第一的通訊設備製造商,世界第二大的手機廠商,中芯國際想滿足華為的需求是遠遠不夠的。
-
尹志堯博士道出「中國芯」真相,華為困局暫時無解
不過,晶片的發展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芯的整體水平還是要落後於國際主流的,暫時處於較為初級的階段。而作為國內半導體行業的真正大佬,尹志堯博士道出的必然是中國芯發展路上最核心的真相。華為困局暫時無解?閉門造成行不通?從尹志堯博士道出中國芯真相來看,華為困局暫時應該是無解了。
-
中芯也學華為大量囤貨已有一年?晶片困局怎麼破,曹德旺一語中的
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中芯大量囤貨華為大量囤貨已有一年,根據半導體產業傳來的消息,中芯正在加大關鍵設備和關鍵零部件的儲備量,向美、歐等國家採購的設備規模已經超過了今年全年所需。中芯大量囤貨並非沒有道理的,要知道之前外媒有傳來消息,說是要將其也當成目標,雖然沒有實施,但也是一個預告。
-
18天,中芯國際科創板「閃電過會」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即使中芯國際能夠迅速登陸科創板,也不能馬上就解決華為晶片被卡脖子問題。因為美國的禁令不僅對臺積電有效,同樣也對中芯國際有效,一旦中芯國際與華為進行全面合作,美國可能會轉而對中芯國際進行制裁。中芯國際「閃電過會」意味著什麼?回顧中芯國際的科創板上市之路,可以用「沒有最快,只有更快」來形容。
-
中芯國際成績喜人,國芯再次加速,華為迎來「芯」希望
中芯國際加速崛起臺積電的表態基本上掐斷了華為高端晶片之路,加上美新規定的四條細則,不僅海思晶片面臨停擺,即便外購第三方晶片的方式也行不通了,如果美新規定一直存在,要想打破困局,與國產半導體一起,自建無美化的晶片生產線成為唯一出路,如今國產晶片代工巨頭中芯國際,雖然晶片工藝還停留在
-
梁孟松繼續擔任CEO,中芯國際又獲得部分設備供應許可
最新消息,梁孟松仍繼續擔任中芯國際聯席CEO,這對中芯國際來說是個好消息,但是目前尚不明確為什麼梁辭職了沒走掉,或許是苦於短期沒有更好的下家,這個下個東家的規模一定不能比中芯國際小太多,業界屈指可數,也就華虹能滿足,可能是對中芯國際還是有點感情,也或者是緩兵之計。
-
快訊:中芯國際概念股開盤走強 至純科技封漲停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訊 7月6日消息,中芯國際概念股開盤走強,截至發稿,至純科技直線拉升漲停,上海新陽,安集科技,江豐電子等紛紛走高。消息面:被不少網友視為國產晶片突破美國封鎖希望,中芯國際申請科創板上市也神速推進,剛剛定價出來,27.46元/股,若啟動超額配售募資將超500億元,為國產晶片加油助威!發行後中芯國際的市值達到2000億元左右。半導體國家隊基金鼎力支持。
-
消息稱中芯國際將針對 EUV 光刻機與 ASML 談判
據報導,業內觀察人士稱,在新任副董事長蔣尚義的幫助下,中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將尋求與荷蘭半導體設備公司阿斯麥(ASML)就 EUV 光刻設備進行談判。報導稱,中芯國際一直難以從阿斯麥獲得 EUV 光刻設備,儘管阿斯麥在法律上不受某些約束條件的影響,但仍存顧慮。
-
再次看到希望,中芯國際或再次尋求購買EUV光刻機
目前我們在生產製造晶片技術方面的確落後發達國家,這是現狀也是不爭的事實,我國半導體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推動中國芯的研發已經成為眾多中國科技企業共同的目標。作為中國晶片業的巨頭,中芯國際也在美國的限制名單當中,在國際市場上,中芯國際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但是相對於三星、蘋果等一眾廠商還存在一定差距。
-
中芯國際8nm晶片年底試產,7nm已經在路上
大家都知道中芯國際已經取得了14nm晶片的量產,按照工藝下一步應該是7nm、5nm,但是荷蘭的高端光刻機遲遲不肯交貨,導致中芯國際無法進入7nm的研製中。如今好消息傳來,中芯國際方面表示,最新N+1工藝已經進入客戶導入階段,年底前就可以實現小規模試產。結合之前中芯國際給出N+1工藝技術標準可知,中芯國際的N+1工藝技術等效於臺積電8nm技術,而N+2工藝,應該就是7nm。
-
無須EUV光刻機,中芯國際N+1代工藝年底試產
作為中國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半導體代工廠家,中芯國際被寄予厚望。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在大規模量產14nm工藝後,中芯國際的N+1代工藝已經進入客戶導入階段,可望於2021年進入量產。對此,中芯國際回應稱,該公司的第一代FinFET 14nm工藝已於2019年第四季度量產,第二代FinFET N+1工藝已經進入客戶導入階段,可望於2020年底小批量試產。
-
中芯國際有望進口EUV光刻機 傳蔣尚義牽頭與ASML談判
中芯國際正處在多事之秋,蔣尚義回歸致梁孟松出走,隨後昨晚美國商務部又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名單,真可謂禍不單行。不過根據最新的消息傳出,在剛剛上任副董事長的蔣尚義的牽頭下,中芯國際與荷蘭ASML就進口EUV光刻機進行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