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無力償還高額借貸自殺 校園貸莫要變成校園害

2021-01-14 中國新聞網

  不久前,廣西南寧某高校的一名大二學生小陸突然自殺,所有認識他的人都感到十分震驚,因為在大家眼中,小陸為人活潑、交際廣泛、還會做小生意,這樣一個陽光男孩怎麼會走上不歸路的呢?隨著記者調查的深入,大學生借貸賭博亂象逐漸曝光。

  小陸留下的遺書

  大學生借巨款賭博 無力償還自殺身亡

  10月9日,小陸突然在自己的QQ空間上宣稱,因為賭博把從同學那裡借來的巨款以及家裡的積蓄全部輸光,只好以命抵債,「這次真的是要自殺離開了!」

  起初,大家以為,這不過是小陸為了躲債而上演的一出苦肉計,但警方出具的死亡證明讓他們很快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小陸在大家眼中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同學們告訴記者:「從來沒有想過他會做這種事,平時那麼開朗、活潑。」「做網絡生意,賣班服之類的,做生意的,他一個月自己能賺錢的話也有幾千塊錢。」

  在小陸生前住過的寢室,他的死給這個房間留下了許多揮之不去的陰影。同寢室的同學說,對於小陸的離去,挺難過的。

  兩位室友也曾經借錢給小陸,他們回憶了當時的情形。室友小齊(化名)說:「我的學費都借給了他,9000塊錢左右。他說這錢用來投資。」另一位室友小趙(化名)說,小陸向他借過三、四次錢,每次3000到6000元左右,共有20000多元,自己並不知道他賭博的事情。

  關於賭博,小陸守口如瓶。他總是對借錢給他的人說,錢不多,也就向一兩個人借錢。但他死後,大家通過建QQ群才發現,借錢給他的至少有86人,金額將近160萬元,其中借10000元以上的就有45人,既有校內也有校外的。記者找到了3位校外借款人,其中一位小黃(化名)是目前發現借錢最多的,他和小陸交往了10年,也是這個QQ群的群主,小陸前前後後一共向他借了30萬元。這些錢,有的是從優分期、名校貸、大學貸、分期樂等這些網上平臺上借的,有的是他從朋友那裡借的。

  小陸承諾一個月後還錢,利息10%,這對很多人來說頗有吸引力。借錢給小陸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在校生,手裡沒什麼錢,於是小陸說服他們可以用學生身份從校園貸公司貸款,並承諾由自己來還,還有的則是主動從校園貸公司貸款。

  小陸生前的教務老師告訴記者:「經過排查,我們總共有49名同學借給他錢,涉及的金額有60餘萬。有38名同學是通過網絡借貸的,有32萬。」

  據這個QQ群的群主說,有借款憑證的金額就將近160萬元,還有些人出於對小陸的信任,根本沒有打欠條,只有轉帳記錄,因此實際債務可能遠遠超過160萬元。大家說,小陸借錢的理由都幾乎一樣:投資、做生意等,但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真正目的其實是賭博。

  小陸平時花錢大手大腳,600元的襯衫,5000多元的手機,請全班男生吃飯一頓就2000多元,還經常出境旅遊。這些錢有多少來自做生意,又有多少錢來自借款,沒人知道。如今小陸走了,卻把巨額債務留給了借錢給他的人。大家都很焦急,雖然已經報警,但當地警方表示無法立案。與此同時,借貸公司已經開始不停催債了。

  大學生借貸賭博 校園貸成幫兇

  小陸死了,帶走了他的秘密,但同時也曝光了一個更大的秘密,這就是大學生借貸賭博。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藉助網絡,記者嘗試走進這些人的世界。「戒賭吧」是百度上一個人氣很旺的貼吧,在這裡你會發現還有更多的「小陸」。3月初,當記者關注時只有190多萬用戶,如今已超過500萬,而且人數還在迅猛增加。他們中許多人都和小陸一樣是大學生,其中負債十萬甚至幾十萬元的人比比皆是。

  據了解,大學生賭博的種類有很多,包括時時彩、百家樂、輪盤賭、體育賽事、電子競技等,既有線上也有線下賭博,其中又以網絡賭博為主。由於這些賭博網站的伺服器大多設在國外,因此很多大學生都是秘密賭博。雖然絕大多數大學生賭徒都不願意面對鏡頭,但記者仍然找到了一位,他是小王(化名),山東某高校大三的學生,希望用自己的經歷喚醒其他執迷不悟的人。小王如今已經戒賭了,用行話講叫做「上岸」了。

  小王告訴記者,他第一次投了10元,中了8元。這樣慢慢從10元錢投中8元,一直中了50元錢,覺得這是一個挺不錯的掙錢方式。

  小王認為,想要掙更多的錢,就必須加大賭注。可錢從哪來?這時校園貸進入他的視野,僅用3天,他很容易地就貸出了7000元現金。錢一到手,小王就立刻把它投進了賭博,手氣也好得出奇:「最多的一次是,投入了一筆300元的,一個非常小的概率掙了9000元。」

  就這樣,校園貸成了小王賭資的最重要來源。他一邊借貸,一邊不斷賭博。不過手氣卻越來越糟糕。

  贏了還想贏,輸了想翻本,這是絕大多數賭徒的心理,小王也不例外。可是越賭越輸,越輸越賭。玩了七、八個月之後,小王終於意識到,靠賭博根本無法致富,只有徹底戒賭才能真正上岸。這時,他共欠四、五個貸款平臺4萬多元錢,每月還貸2000多元。每月生活費只有1500元的小王,不得己只能靠打點零工還債。

  除了小王以外,記者還通過網絡採訪了其他一些不願面對鏡頭的大學生賭徒。一位同學告訴記者,自己在賭博中輸了兩、三萬元,加上其他的大概有四、五萬元,這在大學生賭徒中算少了,輸10萬元以上的比比皆是。賭徒裡面至少有一半是學生,有的還是碩士,他見過的學歷最高的一個是準備進國家科研機構的博士後,欠了幾十萬元。他賭博的錢都是從校園貸平臺上貸出來的,貸款用途隨意編造就可以,對方不會核實。

  這些大學生賭徒的經歷都很相似。從隨便玩玩,到借貸賭博,最後無法自拔。借貸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校園貸,它不僅本金高,利息更高得驚人。

  根據小王在速溶360平臺上的欠款憑據,讓我們算一下貸款的成本高到什麼地步:他一共借了7000元,期限6個月,利息477,表面上半年利息是6.81%,但實際上由於要扣除420元的手續費以及700元的押金,實際到手的僅有5880,但是還款卻要按7000元來計算。如果不逾期,他的半年貸款費率為15.3%,年費率就是30.6%,而如果逾期,那麼700元押金還將被公司扣掉,這樣實際成本將達到1597元。也就是說,使用5880元的半年費率最高可達27.2%。

  校園貸廣告在一些學校中隨處可見

  目前,銀行貸款半年利率一般都不超過5%。校園貸公司的做法,已嚴重違背了「民間借貸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四倍」的國家規定,構成了事實上的高利貸。但在小王的學校裡,「零利息」或「低利息」的放貸廣告卻隨處可見。事實上,除了高費率以外,放貸公司還會用諮詢費、服務費、逾期費等各種理由扣款,使得借貸成本更高。不過,校園貸公司卻隱瞞了這些行業秘密。

  速溶360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只要逾期一天,就把保證金扣了,一分鐘一秒鐘,它就沒有了。」逾期之後加收逾期利息,會收得很高,每一天就要按照本金的25%來扣。

  小王說,雖然校園貸公司承諾,如果不逾期就會返還押金,但事實上大學生很容易因為各種原因產生逾期,有的放貸公司甚至還會找理由造成逾期。

  治理校園貸亂象已迫在眉睫

  在記者今年3月份的調查中,校園貸從業人員任率龍說:「這是一個網貸信用黑名單,這個黑名單其中包含了有4家平臺,分別是拍來貸、貸貸紅、貝才網還有賈匯分期。逾期的學生有多少,你看數量有多少,這是68萬。」

  現在這一數字已經突破95萬人。無論是小王還是借錢給小陸的同學都說,一旦逾期不還,放貸公司就會用各種方式提醒,甚至恐嚇欠款學生,前些時候發生的不還款就公布裸照的「裸貸」事件,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校園貸宣揚的是幫助大學生創業或者購買日常用品,但事實上是放貸公司並不關心這些錢的去向,因為他們知道學生們背後總有家庭兜底。專家指出,治理校園貸亂象已迫在眉睫。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認為:「首先公安機關要加強監管,加強對這方面的控制,一旦發現涉嫌到違法犯罪,要給予一定的打擊,學校也好家長也好,還有學生個人也好,都要樹立這種觀念,要向這種高額借貸的陷阱說不。」

  因為校園貸還貸無力而自殺的大學生並不是只有小陸一個人,還有很多大學生因為債臺高築正處在崩潰的邊緣。這裡當然有大學生個人的問題,但與此同時,校園貸平臺魚龍混雜,為了搶佔市場,低門檻寬審核,放任風險,甚至引誘大學生以貸養貸,也是悲劇背後的重要推手,這樣的亂象也到了該好好治一治的時候了。

相關焦點

  • 鄭州21歲大學生 因無力償還60萬元網貸跳樓自殺
    記者韓景瑋通訊員卜奕涵  核心提示|網貸輻射校園,由此引發的極端事件備受社會關注。8月24日,銀監會明確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針,整改校園貸問題。今年3月9日,鄭州一21歲大學生,因無力償還60萬元網貸跳樓自殺,因該學生用28名同學身份信息貸款,該款是否應由28名同學承擔引發糾紛。
  • 借註銷之名行騙 警惕非法「校園貸」死灰復燃坑害大學生
    10月26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向廣大青年學生發布消費警示稱,「校園貸」有關的詐騙在今年上半年又出現了高發的情況,青年學生要提高對各種形式非法「校園貸」陷阱的辨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為遏制不良「校園貸」侵害廣大學生,國家有關部門自2016年起就先後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整治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進行了聯合治理,要求未經銀行業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機構,一律禁止提供「校園貸」服務,並明令禁止網際網路借貸平臺以任何形式向大學生貸款。
  • ​[以案說法案例]警惕不良校園貸,讓青春不負債!
    案件評析近年來,由「校園貸」導致的學生荒廢學業甚至自殺的事件屢屢發生,帶來嚴重的社會後果。「校園貸」平臺額度小、期限短的特點看似有利於學生解決燃眉之急,但大部分在校學生金融知識欠缺、法律意識淡薄。犯罪分子採取虛假宣傳、肆意設置高額逾期費等方式,誘使學生陷入「校園貸」陷阱,進而「以貸還貸」壘高債務。
  • 中消協發布「校園貸」警示:再現新騙局,小心「三大坑」
    但是,由於當前「校園貸」市場存在辦理貸款業務門檻低、經營者資質參差不齊、身份審核形同虛設、合同信息不透明、風險提示不充分等一系列問題,導致一些不法借貸機構將「校園貸」變成了「校園害」,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有調查發現,「校園貸」有關詐騙在今年上半年又出現了高發情況。
  • 記者臥底女大學生「裸條」借貸調查:瘋狂的校園借貸
    根據相關報導,最先披露出來的女大學生由於缺乏開網店的啟動資金開始接觸相關網絡借貸。為了能借到更多錢,她同意「裸條」借貸。在短短4個月間,其共向15人先後借款12萬餘元,最後債務滾到25萬餘元,其裸照被扣在3個債主手中。在逾期無法償還債務後,債主開始以公布「裸條」的名義對該女生提出不當條件。
  • 你還敢貸嗎?除了利息,校園貸還有N種服務費
    廣東互金協會規定,校園貸服務費原則上不超200 元,專科貸、分期樂等服務費可能超過該限額。  近日,女大學生在網貸方瘋狂催債下自殺事件,讓校園貸再次成為熱議的焦點。據媒體報導,在銀監會4 月21 日召開的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上,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對校園貸引發的惡性事件進行了反思,並提出,正在研究如何讓銀行更好地為大學生提供貸款服務,「把正門打開」。此前在4 月10 日,銀監會發布的《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重點做好校園網貸的清理整頓工作。  監管層面多次提示校園借貸風險,多家平臺選擇轉型或退出,校園貸市場進入轉型、整治期。
  • 「風險提示」警方提醒:小心「不良校園貸」
    校園貸陷阱多勿輕信「免抵押、低利息」「秒到帳」「輕鬆便捷的網絡貸款」「幫助學生解決資金壓力,提前實現自己的夢想「……一些針對大學生的校園貸產品打出如此誘人的宣傳語,讓一些剛剛踏入校園、既沒有借貸風險意識也不具備償還能力的大學生盲目從網絡平臺上借錢,最終釀成惡果。
  • 女大學生陷「校園貸」:借款8萬還了14萬後還欠100萬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從雲南經偵大隊獲悉,隨著P2P興起,多如牛毛的網絡貸款平臺紛紛上線,不少非法「校園貸」開始轉入校園尋找機會,以方便、快捷、低息、低成本為誘餌,設置多種消費合同陷阱,誘騙消費欲望強的大學生貸款消費,合同籤訂後使出多種手段讓貸款利滾利,導致「暴力催債」、「裸條借貸」甚至「欠貸自殺」等案件發生。
  • 「校園貸」藏身高檔培訓機構:大學生為學英語背上十幾萬貸款
    爆料大學生上華爾街英語背上十幾萬貸款近日,微博大V「北京人不知道北京事兒」發帖爆料稱,有一名在校大學生求助:因為在華爾街英語北京崇文門中心分批次報了課程,花了學費16.33萬元,每個月要還6600元貸款,現在由於經濟壓力,無法再繼續學習,家裡也無力償還這份債務。
  • 揭校園貸「套牢」大學生:月息0.99% 實際年息超20%
    不久前,河南鄭州某學院的一名在校大學生因為無力償還共計幾十萬的各種網絡貸款,最終跳樓自殺,這是校園網絡貸款的一個極端案例。悲劇背後,瘋狂生長的校園「網貸」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自2014年起,專門針對大學生這一龐大群體的網絡貸款開始了「跑馬圈地」,「XX貸」們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如今,校園網貸究竟風行到什麼程度?借來的錢學生們會怎麼花掉?
  • 小心這兩種註銷校園貸詐騙手法!長沙已有人上當!
    一旦學生「上鉤」,這些不法借貸公司會迅速為學生辦理貸款,並通過設置合同陷阱、開具遠高於貸款金額的借條、故意讓學生逾期等方式「步步設套」。如果借款的學生無法償還貸款,借貸公司或是主動為其介紹另一家借貸公司,通過「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償還,使學生們的債務越滾越大;或是採用電話恐嚇、圍堵攔截等方式暴力催債。
  • 「註銷校園貸」新騙局 「套路貸」等層出不窮
    近期,全國多地出現打著「註銷校園貸」名義的新騙局,不少在校以及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紛紛「中招」,被騙金額少則幾千元,多則幾十萬元,影響非常惡劣。有研究機構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監測到有關網貸詐騙負面輿情信息共計28.8萬餘條,其中涉及「註銷校園貸」的騙局接近9.3萬條,佔32.14%。
  • 從校園貸到奢侈品電商,趣店還有多少機會?
    01 校園貸發跡史現在說起校園貸,就會想起那些因無力還債而跳樓自殺的大學生,校園貸儼然已成「校園害」。遙想當年,校園貸是怎麼進入校園的?其實,早在2002年,校園貸就興起了,主要是銀行發放信用卡,為大學生提供貸款服務。
  • 雲投訴|「京東金融客服」電話稱須註銷校園貸 女大學生2小時內被騙...
    封面新聞記者搜索發現,該網友遭遇的「註銷校園貸」詐騙並非孤例,從2019年開始,數名在讀和已畢業大學生稱接到自稱京東金融、花唄等客服電話,要求註銷校園貸帳戶,並被騙取上萬元,報案後至今沒有結果。在微博#京東金融學生貸註銷#話題下,閱讀量已達621萬,提醒大家注意此類詐騙。
  • 部分校園貸虛假宣傳:宣稱月息0.99% 實際年息達40%
    3月30日,廣州市金融局、廣州市教育局和廣州網際網路金融協會聯合舉辦校園貸宣講會,廣州市金融局副巡視員李貴遠提醒,要警惕部分校園貸平臺虛假宣傳,不要被低息,或者零利率誘惑。   警惕一:宣稱零利率 實際收取高額費用   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超60%學生申請校園貸是用於購物、娛樂、交際,違規校園貸機構利用學生盲從的消費和懵懂的借貸心理進行誘騙是校園貸亂象叢生的一大主因。
  • 高校輔導員臥底校園網貸群:校園貸套路太深,不能碰 |對話
    新京報快訊(記者王煜)面對日益泛濫的校園借貸,湖北漢江師範學院旅管系輔導員毛晶玥覺得自己該「做些什麼」。  今年上半年開始,毛晶玥臥底到大量校園網貸群中,對相關信息進行收集。這次臥底,這名工作已經4年的輔導員發現,校園貸分工明確,各個層級環環相扣,套路滿滿。不諳世事的大學生入群後,根本「招架不住」,「借貸就在一念之間」。
  • 新華社點名批評:分期樂、速貸錢包等仍違規做「校園貸"
    早在2017年5月,原銀監會等幾個部門就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  有的校園貸披上了「馬甲」,比如回租貸、創業貸、求職貸等,花樣百出。記者在貼吧上看到,一款名為「喵回租」的「ID貸」如此宣傳:專業手機借貸平臺,快速審核,快速到帳。  一名大學生告訴記者,回租貸其實就是一種校園貸,又叫「ID貸」。具體操作是把手機「租賃」給貸款平臺,綁定指定的蘋果ID帳號。平臺估價3000元,扣除900元租賃費或者叫評估費後,到帳2100元 。
  • 如何防範「校園貸」陷阱,平安普惠邀專家為大學生支招
    近年來,由於超前消費、相互攀比等心理,很多大學生、高中學生選擇在非法貸款機構借貸,從而深陷「校園貸」之中。 為引導廣大青年學生識別和遠離「校園貸」的危害,2020年金融消費者保護特別策劃——「錢袋子守護計劃」防範校園不良貸款講座於11月25日在湖南工學院舉辦,該講座由共青團湖南省委、湖南日報社指導,湖南工學院、湖南省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辦公室、湖南日報新媒體發展有限公司、共青團衡陽市委、衡陽市銀保監局主辦,平安普惠湖南分公司支持贊助。
  • 大學輔導員為何無奈與校園貸催債方談判
    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鬥爭中,他們發現,從線下到線上,不良校園貸形式不斷翻新,瞄準大學生及其背後家庭吸金的本質不變;放貸、催債甚至培養大學生參與其中的灰色完整產業鏈早已形成;大學生從最初借款幾千元,發展至需還款數十萬元的案例都已出現,往往是落入「套貸」圈套。讓老師們痛心的是,一些學生為此付出償還高額本息甚至退學、失去生命等代價。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出臺舉措,對校園貸重拳打擊、整改。
  • 謹防「註銷校園貸」名義的新騙局!
    近期,全國多地出現打著「註銷校園貸」名義的新騙局不少在校及畢業不久的大學生「中招」被騙金額少則幾千元,多則幾十萬元「擦亮」雙眼,警惕各類不良「校園貸」陷阱。小陳按要求操作後,對方又要他把下載的APP都刪除。此時,小陳才發覺事情不對勁,趕緊把之前貸款的APP一一打開核對,結果發現損失6萬多元。